港口图片 | 港口信息 | |
---|---|---|
港口代码 | CNZHA | |
港口名(中文) | 湛江 | |
港口名(英文) | ZHANJIANG | |
所在国家(中文) | 中国 | |
所在国家(英文) | CHINA | |
航线 | 中国港口 |
湛江港(ZhanjiangPort),旧称“广州湾”,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东北部的广州湾内,是粤西和环北部湾地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素以“大、深、阔、掩护好”名,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欧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重要港口,居粤、桂沿海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南、华南地区货物水运进出口的主要通道。
位置境域
湛江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东北部的广州湾内,地理坐标北纬21°11′55″,东经110°24′38″。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港湾周围岛屿环绕,形成天然屏障,港内水深浪静,水域广阔。湛江港依托的湛江市居于粤、桂、琼沿海的中心位置,东临南海,南望海南岛、西靠北部湾,北倚大西南,是中国西南、华南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区航程最短的港口。
湛江港水域外方界在硇洲岛西南角北纬20°52′42″,水域向北伸入约14海里至北纬21°21′00″,面积515千米,分内外两港域,内港指特呈岛西端以北的水域,外港指硇洲岛东北角至特呈岛。
据2019年6月湛江港官网显示,湛江港主要有拥有霞山港区、调顺岛港区、宝满港区和东海岛港区。
气候条件
湛江港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暑季长,寒季短,温差不大。气温年平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为28.9℃,最高曾达38.1℃;1月最低,月平均为15.5℃,最低曾达2.8℃。气温宜人,草木常青,终年无霜雪,四季通航。4至9月多东及东南风。10月至次年3月盛行北及东北风,一般3至4级,最大达6至7级。热带风暴一般发生于5至11月,以7至9月居多,平均每年5至6次波及湛江港,风力大于8级以上的出现天数平均每年7天。个别年份会受强台风袭击。年平均降水量1567.3米米,多集中在5至9月,约占全年56%。平均年雨天数126天。年最大降水量2411.3米米,最小降水量743.6米米。有雨季、旱季之分。每年4至9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的80%左右。雾日多集中于1至4月,约占全年雾日的83%,多于午夜形成,次日10时后渐散,多为平流雾。多年平均雾日25.9天,年最多雾日为52天,年最少雾日11天。年平均雷暴日100天,主要发生在3至11月。
水文特征
湛江港潮型属不规则半日潮型。一天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有日不等现象。湛江港是华南沿海海潮差较大的港口,受地形的影响,潮位由湾外到湾内逐渐增高,潮差自湾外向湾内增大。平均高潮位3.20米,低潮位1.33米;历史最高水位7.09米,最低水平-0.27米,平均海面2.2米。最大潮差5.13米,平均潮差2.41米。台风侵袭时,港内水位会比平时高1米多。刮东风时,湾口潮水较高;刮偏西风时,硇洲岛附近潮水比平时低。潮汐涨、落期间,港口一分公司港池通常会比硇洲岛处迟35分钟左右。基本依水道方向流动,为往复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湾口附近流速最强,涨潮流速为3节,落潮流速为3.8节。靠湛江市区一侧的长桥码头附近,涨潮流速约2节,落潮流速约2.5节。市区对岸的麻斜镇附近,最大流速可达2.5节。股份公司油码头附近涨潮流速为0.6节,落潮流速为1.3节。广州湾内因掩护良好,故风浪不大。湾外则为开敞海区,受波浪影响较大,全年以风浪为主,年风浪频率达90%,涌浪为23%。港内一般波高0.3米,最高0.8米,台风时浪高一般不超过1米。硇洲岛口外航道附近海面涌浪很大,逢6级东或东北强风时,浪高约3至4米。有时可达5至6米。7级风以上轮船出入有困难。台风侵袭时,港口外东海岛沙滩可翻起巨浪,浪高可达6米左右。
装卸设备
截至2005年,湛江港拥有710台(套)港机设备。港口生产装卸机械共664台,输送长度共3183米。其中起重机(含门式起重机67台)共127台,输送机械123台,输送长度为3183米,牵引车80台,搬运车204台,大型专用机械17台,其他装卸机械113台。
港作船舶
截至2005年,湛江港港作船舶16艘,其中拖轮10艘,总马力为23366马力;交通船2艘,载客位60个,共240马力;消防船1艘,1321马力;带缆船2艘,共480马力;引航船1艘,1321马力。
泊位能力
截至2005年,湛江港拥有32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最大泊位30万吨级,1个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在建。
截至2012年,湛江港拥有125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
仓储能力
截至2005年,湛江港拥有101万平方米库场,其中仓库面积21万平方米,堆场面积80万平方米,油罐容积29.2平方米。
航道
截至2005年,斗龙村北航道是湛江港出海辅航道,自口门深槽东南10米等深线末端开始,沿167°至硇洲岛北部,为人工维护航道,底宽200米,维护水深-9.8米。
锚地
截至2005年,湛江港原有候潮、引航、检疫锚地2个,第一引航锚地(亦称北方锚地),位于龙水岭航道与斗龙村北航道交汇处外侧附近,坐标北纬20°58′03″、东经110°37′18″,以该点为圆心、半径740米的水域范围内,水深大于12米,底质为泥,锚抓力好,为湛江港2万吨级以下船舶的候潮、引航锚地。第二引航、检疫锚地位于广州湾湾口,该锚地水深大于11米,底质为泥及泥沙,本锚地东北角设有检疫灯浮标志。
截至2005年,湛江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增设新的引航、候潮锚地,以满足船舶锚泊的需要,新设引航、候潮锚地位于龙腾航道入口处东南约16.8千米处,以北纬21°1′24″、东经110°51′36″为中心,半径1.5海里的水域范围,面积为24.24平方千米,水深约20米,可供33艘10万吨级船锚泊。据钻探资料显示该区底质为淤泥,含少量中细砂,锚抓力好,床底较为平坦。该锚地自2000年10月投入使用后情况良好。引航员登轮点位于北纬21°02′18″、东经110°43′52″处。
截至2005年,湛江港开辟30万吨级航道考虑增设新的引航、候潮锚地以满足锚泊的需要。湛江港超大型船舶过驳锚地位于进港航道入口处东南30千米处,中心坐标北纬20°57′、东经111°10′为中心,半径3海里水域范围,面积96.98千米。该锚地水深30至33米,底质为沙泥,水域开阔,海底平坦,可供79艘30万吨级船舶锚泊。亦可兼作30万吨级船舶候潮锚地。
截至2005年,湛江港大型船舶过驳锚地,位于北纬20°57'、东经111°为中心半径1.5海里的水域范围。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可持续发展港口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