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图片 | 港口信息 | |
---|---|---|
港口代码 | CNCJG | |
港口名(中文) | 陈家港 | |
港口名(英文) | CHENJIAGANG | |
所在国家(中文) | 中国 | |
所在国家(英文) | CHINA | |
航线 | 中国港口 |
陈家港东濒黄海、北依灌河,辖10个村、9个居委会,总面积151.6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2万亩。
陈家港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南临省道307公路,西临国道204公路,国道228、省道326公路横穿全境,距204国道20公里,宁连、宁沪高速50公里。G15沈海高速15公里,盐青快线铁路10公里。陈家港港口常年不冻,南距上海港374海里,北距连云港29海里。据专家可证,境内可建万吨级码头13座,现有国华陈家港电厂码头(20000吨级)1座,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码头(20000吨级)1座,3000吨级码头2座,1000吨级码头10余座,年呑吐量500万吨以上,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东入黄海内接京杭大运河、通榆河,可与国内港口城市及临海国家、地区直接通航,交通发达,风光旖旎,素有“黄海明珠”之美誉。截止2005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亿元,财政收入7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跻身于盐城市“十强乡镇”行列。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重点建设镇”、“省文明镇”、“省中心镇”、“市文明标兵镇”、“市小型小城镇”等一系列桂冠。
港口常年不冻,南距上海港374海里,北距连云港29海里,境内可建万吨级码头13座,现有3000吨级码头2座,1000吨级码头10余座,年吞吐量500万吨以上,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东入黄海,内接京杭大运河、通榆河,可与国内港口城市及临海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全镇可利用荒地5万亩以上,并连接潮上带44万亩,潮间带120万亩,潮下带160万亩的广袤滩涂,且每年还以5万亩成陆速度发展,是建立大型原盐生产基地、海产品养殖加工、各类工业企业的天然场所,已建成国华2×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一座。陈家港盛产对虾、缢蛏、梭子蟹、文蛤等200多种海珍品,灌河特产四鳃鲈鱼蜚声海内外,各种海产品年产量可达5000吨,“鱼虾之利、此口为最、北走沂剡、西极晋豫、南贩江浙”,名不虚传。
陈家港原名“蛏架港”。因为有很多人在港汊边搭架晒蛏而得名。清末光绪元年(1875年)《安东(今涟水)县志》记载:“自道光三年(1823年)召双陞科田五百余顷,见所存柴滩不过陈家港一隅,余皆海州滩荡载,与安东无涉,故不载”。安东县衙那时已经谐音为陈家港,可能也因为看蛏架港不雅。1911年胡雨人《辛亥水利调查笔记》:“蛏架港居民数百户,绝无商店一所,远客到者必寄宿就食于董事家。海安集稍有市场,而客店无一塌隙地,薰蒸于厨灶之旁,而无可奈何。”1913年大源制盐公司陈家港成立,次年灌河东面有四家制盐公司,远近10几个省的大量难民纷纷来此做工糊口,陈家港的工商业从此日益兴盛。1915年兴集,1929年建镇,始称陈家港镇。1933年国民党涟水县政府在陈家港镇上设第五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江苏省地志》在涟水县提到:“县属市镇以陈家港最大”。1944年,张爱萍将军率军解放陈家港后吟诗一首并称陈家港为苏北重镇。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建陈港市。1946年划归新海连市时改称淮北盐特区,后又改回陈港镇。1959年1月6日,从新海连市划给滨海县,同时成立陈港人民公社。1966年2月,撤销陈港人民公社,恢复陈港镇。4月响水县成立后,隶属响水县管辖。1999年和2001年,港南乡和海安集乡先后整体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