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科技创新
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2. 船舶管理创新
洛阳桥真是雄伟壮观啊,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为我们福建省有这样一座桥而感到骄傲。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一千多公里远,处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要道。
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花了六年多的时间才建成。洛阳桥长1200米,宽5米,桥上两边有扶栏。
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答 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终于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石条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散,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贝壳,一个贝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另一个贝壳则盖着自己的身体。牡蛎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点,在桥基上遍殖牡蛎。
3. 船舶创新课题
“蛟龙”号这颗睿智的“龙脑”是纯正的“中国血统”——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设计、自主研制,它的创造者既有院士,也有工人;既有“80后”,也有“50后”老专家。
作为国内首套大深度载人深潜装备,“蛟龙”号控制系统的开发无现成经验可循,在封锡盛院士等人的精心指导下,“蛟龙”号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课题负责人王晓辉带领控制系统团队,在研制过程中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3年,初步设计通过评审。从2004年至2008年,通过全国逾百家优势单位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7000米载人潜水器全面完成了设计、加工、制造、总装联调等研制阶段的各项工作。2008年,7000米载人潜水器终于具备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2009年,向阳红09船搭载着载人潜水器和96名参试人员,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奔赴南海。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海上试验队员们与烈日抗争,与台风周旋,与时间赛跑,连续昼夜奋战,圆满完成1000米海上试验任务,全面验证和考核了载人潜水器的设计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2010年,3000米海上试验开始。“蛟龙”号共完成17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试验过程中,“蛟龙”号多次刷新载人深潜深度纪录,并完成水下长距离巡航、近底目标搜索、标志物布放、插国旗、深海水样获取、照相、摄像、图文传输、语音通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海底作业任务,初步具备了深海环境下的作业能力。8月16日,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海上试验成功的消息。
2011年,“蛟龙”号5000米级海上试验成功。
7000米深海联接外太空
2012年6月24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蛟龙”号的所有部件将要经受最大设计深度的考验。在这一天,“蛟龙”号历史性地完成了超过7000米的深潜之旅。3名试航员在7020米的海底,与远在外太空中的神舟九号航天员完成了海天对话。
7000米级海试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从2012年6月3日至7月16日,前3次的下潜深度分别为6671米、6965米、6963米,7000米就在眼前。作为第4次海试的试航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开周成为突破7000大关里程碑时刻的亲历者。
4. 船舶技术创新
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除造纸以外,其他三个发明及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不断发展,得到广泛应用的。
火药武器的使用。火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到了宋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具有重要意义。据《武经总经》记载,当时有三种火药的配方。它们以硫磺、硝、木炭为主要的原料,再配上其他的易燃物质。
应用火药为原料的武器种类很多。火药武器按性质分三种,有燃烧性的、有爆炸性的、有射击性的三类。射击性的武器出现的较晚。燃烧性的,如火炮等。爆炸性的各种武器,具有相当大的威力,如霹雷火毯,这种武器的威力大,爆炸时“声如霹雷”。此外,有蒺藜炮等。
南宋理宗时,在战争中使用一种突火枪的武器,就是一种射击性很强的武器。金人、蒙古人从宋人那里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火药武器。蒙古军队在灭金、宋的战争中,大量地使用了火炮和火枪。
毕升首创活字印刷。就在雕版印刷发展趋于鼎盛的时期,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据《梦溪笔谈》卷18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至公元1048年),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它既能节约费用,又能缩短时间,非常经济和方便。不仅在我国,在世界印刷技术史上,也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与近、现代盛行的铅字排印方法完全相同。
毕升活字印刷,其方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字薄如钱唇,上火培烧,使其坚固。另外置一铁板,上面敷以松蜡和纸灰,板上四周设有铁框。印书的时候,将烧好的字布于铁板框内,再持铁板就火烤之,待松脂等融化,然后再用铁板把字压平。以这样的活字版印书,效率得到提高,质量得到保证。
这种活字印刷以后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元人王桢的《农书·造活字印书》中,记载了多种改进的方法,如锡活字、木活字都是在泥活字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不但直接传播到亚洲各国,并且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它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
指南针的应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磁石做成一种指南工具,这种工具叫做司南。
司南的形状如同一把汤匙,他是用磁石制成的,其磁的南极一端研磨成如同汤匙的长柄,匙的底部磨得很圆很光滑,整个磁匙放在一只方形的盘上,四周刻有24个方位的刻度,司南在盘中转动,当它静止时,匙柄则指向南方。
宋代有一种“司南鱼”,据《武经总经》的记载,它是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的工具。以后,指南的仪器又有了改进。据《梦溪笔谈》记载,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用磁性的钢针作为指南的工具,磁化的钢针放在手指甲或者放在碗边,或用丝线将针悬起,都可以灵活地指向南边的方向。后来又进一步将磁化的钢针,支撑放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这便是罗盘针。
《梦溪笔谈》不单指出“磁石磨针,则能指南”的情形,还进一步指明磁针指向是“然微偏东,不全南也”。在世界上,沈括是发现磁偏角的第一个人。
北宋末年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了当时的海船上,已经使用指南针作为辨别航向的仪器。公元1123年,徐兢出使朝鲜,他在所写的《宜和奉使高丽图经》书中,说到了他所乘的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事实。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州文墨一生缘,与你细说中国历史的久远和原重。
5. 智能船舶最新技术研究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6. 船舶新技术
交通强国建设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航运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推进现有集装箱、散货、杂货船舶受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实施符合岸电要求的相关改造。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连云港新东方码头、泉州太平洋码头、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立实施岸电使用制度,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总结岸电推广经验,提高岸电使用率。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积极推进40万吨超大型干散货船航线岸电使用、津冀港口集装箱和干散货船舶岸电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三)预期成果。
通过2年时间,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装箱船舶、16艘散货船舶、16艘杂货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连云港新东方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4套。新建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全部加装船舶受电设施,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25万吨。绿色航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绿色航运机制、绿色航线建设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政策成果、技术标准等。
二、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航运数据共享。加强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对接,推动航运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多方数据共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衔接。利用跨链存储、去中心化和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航运区块链相关标准研究,推进航运数据安全制度建设。
2.优化航运服务流程。依托区块链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传统航运服务模式和单证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优化航运服务流程。
3.拓展航运物流服务。推动航运物流信息透明化与全程共享。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基于航运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数据,提供物流征信服务,创新航运物流信用监管模式。
4.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物权凭证的真实性、可承兑性和防伪性,打通供应链金融信息通道,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进口提货单、提单等海运单证基本完成电子化,初步实现区块链流转。危险货物全程监测监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取得有效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并实现航运领域多场景应用。航运物流实现“无纸化”“零接触”,航运数据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在航运区块链建设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海运全程单证数据、区块链流转流程、技术与接口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业务流程数字化。以运输产品为中心,标准化、数字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运输全过程可视化。建立作业任务自动分配与自动监控工作机制,推进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
2.客户服务数字化。客户交互方式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预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业务操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3.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航运业务规则数字化,建立集装箱舱位、设备资源预测分析模型,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船舶航速智能优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以机器学习为重点,优化与模拟空箱调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搭建智能决策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批,提升市场及时响应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装箱管理系统,并在外贸核心业务开展应用。作业任务自动分配、自动监控等机制逐渐完善,实现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内部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实现面向客户的全程可视化和例外预警。实现对船舶航速的智能优化管理和对空箱的优化调运配置,能源、资产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市场及时响应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搭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推动数据中台建设,加强大型航运企业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整合。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及展示平台,提高航运经营数据等业务的可视化程度。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生产运营、投资、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分析和自助服务。加强数据质量、元数据和数据安全统一管理。
2.提升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能力。完善优化数据中台、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进行功能扩充,满足各业务部门需求。搭建数据实验室平台,实践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开展专项智能应用,提升扩展数据集市,新建投资、财务、采购等业务数据集市。扩展元数据、数据质量等数据管理功能。
3.加强智能航运应用。推动产业集群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台,加强外部数据资源采集,拓展数据中台服务功能。优化数据实验室平台,建立深度学习框架与知识图谱,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与建模。扩建数据自助服务平台,推动集团级数据资产自主应用。优化和扩展“团队智能管理”“智慧舆情”等专项智能应用。优化数据管理功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自动化管理。研究构建航运指数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基础建设,初步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航运业相关数据积累量达到60TB,建成不少于3个模型算法的算法库。
通过3—5年时间,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进一步优化,应用成效显著。建成150个应用服务封装,企业用户数量超过300家,系统用户数量超过2000人。建成不少于6个模型算法的模型算法库,建成航运业行业指数体系。航运数据赋能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五、智能船舶发展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船岸数据平台开发。建设船岸数据中心。推动智能航运数据可视化监管应用中心建设,开发应用营运能效优化管控、机舱设备健康运维辅助决策、船舶结构安全评估、发电机运行监管等数据应用系统。加强行业数据共享衔接,畅通船岸数据通道,提升海事监管、船舶安全等数据支撑能力。
2.企业智能船舶标准制定。建立智能船舶运营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船舶智能化设备系统配套标准。搭建设计船舶智能化系统架构。研究制定集团智能船舶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交换等相关标准。
3.新技术集成应用。依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及自组网系统,增强大型集装箱船舶态势感知能力,开展感知图像识别及安全保障功能验证。推进远海、近海智能避碰及自主航行测试。加强货物状态监控与优化配载研究应用。
4.智能化方案应用推广。完善新造船项目技术规格书,增加智能船舶符号,增设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航行与智能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技改方案,增设智能船舶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机舱等功能模块。强化智能船体结构应力监测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中推广应用。开展全船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优化以机舱综合能效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块。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初见成效,形成企业智能船舶相关标准,完成船岸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船舶运营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增强,数据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智能船舶营运数据实现深度应用,海事监管、船舶安全、营运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智能化方案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成不少于100艘标配智能船舶系统的智能化船队。
7. 船舶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
中国船舶海工企业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由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获得。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据介绍,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船舶海工企业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也是江苏省以企业为第一完成人夺得的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该科研成果由南通中远船务联合江苏大学自主创新完成。
8. 船舶科技创新情报
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类机构包括:
1、指挥中心
负责“110、119、122”公众紧急电话报警求助的受理和先期指挥处置,对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和检查;规范、协调应急反应机制建设,先期指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2、科技情报大队
负责规划、指导和管理全区科技强警和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全区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的规划、建设并管理、维护和整合数据资源;负责警卫任务、重大安保活动及日常通信保障工作;负责区局新闻发布和舆情导控工作。
3、警务督察大队
组织全区公安机关警务督察工作;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和重大
警务部署开展现场或网上督察;受理、核查、督办对公安机关及
人民警察的检举、控告;实施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履行职责、
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组织、协调、督办全区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工作;协助警务保障室做好局机关秩序维护和民警职工日常管理工作。
4、法制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全区公安法制工作,组织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内部执法监督,组织执法质量考评,制定落实内部执法工作规范;承办公安行政复议、应诉和国家赔偿及听证;对区局承办的刑事、行政案件进行审核把关;组织对全区公安民警的法制教育培训;办理劳动教养案件。
5、国家安全保卫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政治案件的侦破、政治保卫等基础工作。
6、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大队(经文保大队)
主要职能:收集掌握和分析研究单位内部安全稳定情况,预防化解和协调处置各类不安定事端;依法监督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查处由公安机关管辖的重大责任事故和行政违法案件;指导单位内部治安保卫队伍建设;监督指导区直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7、网络安全保卫大队
主要职能:指导并组织实施全区公共信息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安全保护工作;组织实施互联网违法信息监控和情报信息收集工作;组织实施全区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组织实施全区电子数据证据的检验鉴定工作。
8、刑事警察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对全区刑事案件及毒品案件的侦查工作;组织、协调、参与侦破全区有影响的重特大案件、严重暴力案件、流窜案件、系列案件及上级交办案件的侦破工作;组织严打专项斗争;为全区公安机关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等。
9、经济案件侦察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全区公安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收集、掌握全区经济犯罪信息,研究全区经济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制定打击、防范、控制工作对策;办理依法由公安机关管辖的经济犯罪案件;负责全区公安经侦执法工作,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组织开展预防经济犯罪的宣传、培训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10、交通巡逻警察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全区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负责和指导交通安全宣传、交通秩序管理、道路治安管理、交通事故处理、路障管理、静态交通管理工作;参与新建、改造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和验收;参与重要警卫和大型活动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规划部署和组织实施全区道路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指挥管理;组织开展辖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工作;负责辖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管理和驾驶人的管理工作;协助区有关部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区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11、治安管理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全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组织做好暴力犯罪、群体性及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等工作;组织、指导全区治安行政案件的查处和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组织、指导、检查、监督特种行业、公共场所和枪支弹药、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放射物品、剧毒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指导公安派出所业务工作、社区警务工作;指导、检查公安条线综合治理工作;指导户口、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工作,指导重点人口(工作对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管控工作;组织、指导全区流动人口和私房出租的登记、管理工作;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全区大型、重要活动安全保卫工作。
12、巡防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管理主城区保安巡防大队工作,指导各镇区园巡防工作,负责对区行政中心及重要活动保卫,全区保安服务、金融押运机构管理指导,依法对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保安员及其保安服务培训活动开展监督检查,对全区社会公共安全行业、技术防范产品与工程进行技术监督、管理和推广应用,指导治保、保安联防等群防群治工作。
13、水警大队
主要职能:指导全区内河水域治安管理工作,研究水上治安动态并制定相应对策;负责长江水上管辖区域的治安管理工作;负责长江岸线管辖区域水运系统、船舶修造单位及码头的治安管理;协调水上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14、出入境管理大队
主要职能:负责全区公民因私出国境证件和来通境外人员签证(签注)、居留许可的受理、审核工作;负责全区常住和短期居留的外国人管理;负责临时来通华侨、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的住宿登记管理;负责对全区各派出所外管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培训;指导、协助或参与涉外案(事)件查处。
15、看守所
主要职能:负责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监管法律规定留所执行的罪犯。
16、拘留所
主要职能:负责对被依法决定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人员的看管和教育。
9. 船舶科技创新汇报材料
1“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业运行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上万名建设者常年奋战,53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大力协同,自2015年5月开工以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便开始了“加速跑”,并终于在5年多后交出成绩单。
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2021年1月30日拍摄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
“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由科技自立自强“打底”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华龙一号”这一地位做注脚: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18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所有设备国产化率达88%,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商运,对优化中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余剑锋所言非虚,据悉,“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每年可发电近100亿千瓦时,能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2
“海牛Ⅱ号”下钻231米
刷新深海钻机钻探深度纪录
高7.6米、“腰围”10米、体重12吨,在南海超2000米的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这一纪录的创造者,是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
4月7日晚的这次海试,“海牛Ⅱ号”也填补了我国海底钻探深度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
金永平 摄
海底钻机,是开展海洋地质及环境科学研究、进行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和海底工程地质勘查所必备的海洋高技术装备。
“海牛Ⅱ号”的研制,依托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课题,研制作业水深不少于2000米、钻进深度不低于200米、保压成功率不小于60%的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并最终形成一整套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大孔深保压钻探取芯装备技术与成果,为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尽管它很庞大,但它潜入海底依然是很灵活的。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海底钻深大于200米的深海海底钻机。”项目负责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说。
据了解,整个海底钻机主要攻克了大孔深遥控全孔全程保压绳索取芯、智能化与专家操作系统、大容量钻管存储与钻杆快速接卸、海底钻机安全可靠下放和回收等四大技术攻关难点。
这些全新的技术,显著提高了钻机钻探效率、取芯质量、保压成功率。与此同时,钻机重量较国外同类钻机,也实现了大幅减重,大大降低了水下收放作业难度。
3
“深海一号”海中送气
年供气量可达30亿立方米
向着更深、更远的“深蓝”挺进,永远没有终点。
6月25日,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迈向“超深水”。
6月25日,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于2014年勘探发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克服诸多挑战,高峰期在100多个工段组织5000余人、17台大型履带吊进行作业,提前18个月顺利完成陆地建造和合龙工作。
“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后,深水天然气将通过海底管线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年供气量30亿立方米。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正式投产,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的重要进展,是我国海洋油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预示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4
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
实现100万千瓦满负荷发电
6月28日上午,在现场沸腾的欢呼声中,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完成72小时带负荷连续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左岸1号机组、右岸14号机组两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转动,将金沙江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送往华东地区。其中,右岸14号机组带100万千瓦负荷成功,这是全球首台并网发电,也是全球首台实现100万千瓦满负荷发电的机组。
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矗立于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上,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共安装16台我国自主研制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的创新,一是发电机从原来的80万千瓦跃升到现在的100万千瓦,二是水轮机采用了长短叶片转轮,同时实现了宽负荷高效稳定的运行。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将达624.43亿度。全部机组将于2022年7月投产发电。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据测算,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96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届时,白鹤滩水电站将与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5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线
仅3分半钟从零加速到时速600公里
硬朗飘逸的双侧堆叠棱线、独特的“抱轨”结构、更强大的爬坡能力……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时速600公里,这是当前可实现的“地表最快”交通工具。因此,高速磁浮也被形象地称为“贴地飞行”。
10月27日,在“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实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采用的是成熟可靠的常导技术。”高速磁浮项目技术总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说,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列车“无接触”运行。
车辆底部的悬浮架装有电磁铁,与铺设在轨道下方的铁芯相互吸引,产生向上的吸力,从而克服地心引力,使车辆“悬浮”起来,再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前行。
“高速磁浮运行时,通过精确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车体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0毫米的悬浮间隙。”丁叁叁说。
高速磁浮这种无接触的运行方式,取代了传统轮轨的机械接触支承,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轮轨关系的约束,因而可以达到更高的运行速度,实现时速600公里的极速“凌空飞行”。
由于不受轮轨黏着限制,高速磁浮还具备更强的加减速能力。轮轨高铁加速到时速350公里需要6分钟,而高速磁浮从零加速到时速600公里,只需3分半钟。快起快停,使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速度优势。
6
海洋“双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形成海洋观测卫星组网业务化运行能力
上天入地,舍我其谁。7月29日,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C卫星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化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海洋观测卫星组网业务化运行能力基本形成。
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C卫星分别于2020年6月和9月发射,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会同卫星、测控、地面、应用等各系统建设单位,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和气象等领域开展了行业应用测试,顺利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内容。
2021年5月19日12时03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海洋一号D卫星与已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业务卫星星座,上下午组网观测,填补了我国海洋水色卫星下午观测数据的空白,大幅提高了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大洋船舶位置的观测覆盖能力与观测时效,已经在我国绿潮、浒苔、海上养殖、海冰、台风、溢油等预报监测工作中开展应用服务。
海洋二号C卫星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二号B卫星以及后续发射的海洋二号D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大幅提高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
7
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工业化条件下合成收率达85%
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氨)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长期以来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和对生命现象认知的革命性前沿科学技术。
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传来好消息。
当日,该所宣布在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这一举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时空限制,为弥补我国农业最大短板——饲用蛋白对外依存度过高提供了国之利器,同时对促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深具意义。
乙醇梭菌蛋白生产工艺流程。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与北京首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多年联合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创造了工业化条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
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乙醇梭菌蛋白,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实现了从0 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8
中老铁路建成通车
全线采用“中国标准”
四季盛开占芭花、并以此为国花的老挝,80%为山地和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滞后的交通,曾严重制约着老挝的经济发展。
12月3日,随着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澜沧号”列车将一路奔驰,联入中国铁路网,驶向国际。中老铁路全部采用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是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
动车组驶过欣合楠里河特大桥。老中铁路公司供图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中老铁路是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决策和推动的重大战略合作项目。
中老铁路位于横断山脉南延段,起自中国云南昆明、终到老挝万象,线路穿越三山、横跨四水,山高谷深,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900米,地形条件极为复杂。
中老铁路是一条科技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技术难题。
友谊隧道位于中老边境,是中老铁路唯一的跨境隧道。“隧道局部含盐量高达80%以上,对隧道结构腐蚀性大,国内外罕见。”中国中铁二局集团玉磨铁路项目部副经理潘福平说,为攻克罕见的地质难题,建设单位先后邀请隧道、地质、材料等方面的专家研讨,确定了“注浆堵水、全包防水、圆形多层结构、强化材料防腐”的设计方案。最终研发的混凝土达到实体强度指标要求,攻克了岩盐高侵蚀性世界难题。
中老铁路沿线所有设备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从特种桥梁到超长铺轨车的精准铺路,再到“澜沧号”全部采用“复兴号”列车技术,以及中国铁路列控系统的全线加持,无一不体现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的智慧及“中国力量”。
9
首款新冠特效药获批
为患者赢得10天黄金救治期
新冠病毒依然在全球肆虐,拥有针对性的临床有效用药变得重要而迫切。值得欣喜的是,前不久传来了好消息。
12月8日,我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获批。该联合用药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合作研发。
12月9日,清华大学教授张林琦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我国首款新冠特效药样品。人民视觉供图
此次获批的联合用药安巴韦单抗与罗米司韦单抗(BRII-196/BRII-198)为救治抢下了更多时间。与国际上其他新冠治疗用药相比,该联合用药给出了长达10天的黄金救治期。三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结果显示,无论患者是症状出现后的1—5天(早期)前往门诊治疗,还是6—10天(晚期)才开始接受治疗,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这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治疗窗口期。
“与欧美已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抗体药相比,我们是唯一进行了变异株感染者治疗效果评估并获得数据的。”研发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说。
据介绍,美国FDA此前对这两株抗体组合方案主要变异病毒株的活性已经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BRII-196/BRII-198抗体组合方案对全部国际主要突变株阿尔法、贝塔、伽马、伊普西龙、德尔塔、兰姆达、缪保持敏感。
为了延长药效,研究团队还经过基因改造,延长药品半衰期,使其在人体体内有效作用时间长达数月。此外,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抗体介导依赖性增强作用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此外,腾盛博药正在全球其他成熟和新兴市场积极推进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注册申请工作,以获得市场准入。
10. 船舶科技创新大赛
2021悄然而至
建设新地标、30+商场开业、
新增地铁线路、社保卡换新...
桩桩件件都与你我息息相关
今天就和大家盘点
2021魔都30件不可错过的大事件!
上海天文馆预计今年开放
上海第一座天文馆就在浦东临港,预计今年开放。投资6亿,运用多种高科技展示技术,营造高精度模拟星空和沉浸式宇宙漫游的场景。
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也是继北京天文馆之后,大陆的第二座综合性天文馆,一天时间都玩不够!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今年建成运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计划于2021年建成运营并对外开放。选址紧邻中共一大会址,整个项目用地分为地面、地下两部分,地面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地下面积6000多平方米。
建成后的纪念馆将以中共一大会址、瞻仰宣誓大厅、新馆展示厅为主要展示空间,并合理设计参观线路,全面讲好建党故事,深入阐述建党精神。
浦东足球场预计今年正式竣工
定位于大陆首个按照FIFA国际A级比赛要求设计的专业足球场,预计今年4月正式竣工。固定坐席数为33765个,第一排观众座席距离球场只有10米!在足球场西侧还有两片室外训练场地。
量身定做的屋盖结构可以让观赛时的氛围和声音效果得到更完美的体现。还有什么比观看足球赛时千万人一起呐喊加油更激动人心的事呢!
上海体育场全面改造完成
上海体育场就是老上海人口中的八万人体育场,进行结构加固改造,保持原有风貌,将成为大陆建设标准最高的体育场之一。改造后将满足世俱杯期间足球爱好者训练、互动、体验的要求,预计2021年3月竣工。
F1中国大奖赛
ATP1000网球赛重回魔都
2021将举办多项海内外重大赛事,其中备受关注的F1中国大奖赛将在今年4月9日-4月11日举办,比赛地点为上海国际赛车场;ATP1000大师赛将于今年10月10日-17日在旗忠网球中心举办。热爱看赛车、网球比赛的小伙伴,一定已经迫不及待啦!
上海博物馆东馆预计今年建成开放
上海的小伙伴应该大多去过上海博物馆参观,馆藏丰富,还会不时举办一些艺术展!如今上博东馆也在浦东抓紧建造,斥资5.8亿元,共分为3大展区,预计今年建成开放。
建成后将拥有地上六层、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11.3万㎡。定位是一座立足未来的新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会融合多个艺术门类,突出书画、工艺藏品优势。喜欢艺术品的小伙伴期待一下吧!
上海图书馆东馆即将建造完成
17年就开始动工的上海图书馆东馆预计在今年就能和大家见面了。从外观上看像一块雕琢的玉石,还被称之为“中国垂直森林”,位置上和世纪公园相邻,交通很方便。
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预计年接待读者量可达400万人次。周末又多了一个可以安心学习的好地方啦~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社今年竣工
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大陆首座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6层,分1个主题馆和5个分馆,涵盖出版机构、少儿读物、声像、艺术设计、印刷技术等。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高颜值亮相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坐落于苏州河长风滨河绿地,这里是保障上海未成年人阅读权益、 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少儿文化设施。以后带小朋友看书就去这里!
世博文化公园今年建成开放
黄浦江畔将打造的世博文化公园将于今年与大家见面,规划建设面积近2平方公里,这里不仅仅是一处可供观赏游憩、服务周边市民的公共绿地,更是一个开放共享、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最佳看点更是这里还将建造一座48米“双子山”!
上海漕泾郊野公园今年开园
金山人民家门口的公园来啦,上海漕泾郊野公园落户上海金山,耗资30亿!建成后将成为上海郊野面积最大的公园,将于今年开园。预打造集水上文旅、科教研学、慢活养生、生态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园,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长滩观光塔预计今年亮相
宝山滨江喜提新地标,180米高的长滩观光塔是整个宝山滨江轮廓的天际制高点,实现了360度全角度观景的奢华视觉体验,预计2021亮相。塔内还安排了垂直绿化、高空攀岩、绳索矩阵、餐厅、婚礼殿堂以及观光平台等,体验现代生活方式的最佳去处!
腾讯华东总部预计今年完工
150米“新地标”来啦,腾讯华东总部大厦正式落户上海西岸,预计今年完工。大厦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因为有着独特的造型而走红,一只汇聚“万家灯火”的企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腾讯QQ。
地铁14号线预计开通运营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区间隧道全线贯通,距离全线建成目标又近了一步!西起嘉定封浜东至浦东桂桥路,贯穿上海城区市中心,途经嘉定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和浦东新区,正线全长38.514公里。14号线为八节编组大客运量全自动驾驶线路,可与轨道交通网络中其他13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开通运营指日可待!
地铁15号线预计开通运营
15号线是一条南北向的线路,全长约42.3公里,设立了30座车站。从顾村公园站出发,途径宝山、普陀、长宁、徐汇、闵行5个区。
等开通后,这将是大陆首条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全自动驾驶运营里程最长的大运量轨道交通线路。目前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已经实现了全轨道贯通,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将开通运营。
上海内环道路外牌限行新规
2021年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每日7时至10时、16时至19时,内环内地面道路(不含边界道路)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通行(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除外),届时市公安局将另行发布通告。
北外滩来福士即将开业
上海最高双子塔摇身一变成了鼎力于浦江边上的外滩新起之秀北外滩来福士!独揽一线优美江景,与陆家嘴、外滩形成黄金三角。
魔都“古巴比伦”天安千树即将开业
号称魔都版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山为原型,在上海苏州河畔打造出1000棵树的山,上百个空中露台错落有致,远看有着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
前滩太古里即将开业
地处前滩国际商务区核心地段,紧邻轨交6、8、11号线东方体育中心站,未来将被打造成为一个集办公、商业、酒店等多功能业态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商务区。
啦啦宝都海外店即将开业
风靡日本39年,投资高达10亿,“啦啦宝都” 商城项目整个形态设计源于日本“纸鹤”,从造型上反映金桥地区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征。
中信泰富广场即将焕新开业
现在的中信泰富广场将整个外立面全部拆除,银色作为主色调,以“像素城市”为概念全面改造,外观由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盒子组合而成,打通了室内室外的空间。
昊·梦想谷预计今年启幕
昊•梦想谷作为祝桥航空城地标经典之作,建筑设计美如画!整体规划10.8万平方米,定位以“家庭、动漫、艺术、潮流”为主题,核心打造动漫里、艺术里、潮流里3大主题街区,力争成为一个全球打卡胜地。预计将于今年启幕,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中国首家MUJI菜场预计今年开业
via新民晚报
大陆第一家MUJI菜场落户虹口,选址于虹口新地标瑞虹天地太阳宫商场预计今年正式开业。这是继咖啡厅、餐堂、书店之后,MUJI的一大新尝试。销售商品除去农副产品、还会有MUJI的常规商品,具体如何,让我们一起等开业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