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综合信息 > 2024年7月8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命名交付
2024年7月8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命名交付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4-07-09 17:48 点击:0 编辑:ren

2024年7月8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命名交付

7月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集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身的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号命名交付,为助力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船舶智能研究和教学实训,探索智慧海洋再添新利器和新动力。  
交接命名仪式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马川主持,中远海运重工、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远海运科技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岩峰,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校友代表中远海运集团原董事长许立荣,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部党组巡视办专职副主任于敏分别致辞。  
作为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新红专”号是打造我国新一代智能船舶应用与综合试验高端平台的标志性工程。该船的建造是中远海运集团与大连海事大学强强联合,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促进国际航运业健康发展,助力行业智能教学船舶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船将用于航海人才认知学习、实操训练和智能实训,服务于智能船舶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将成为大连海事大学“一流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  
“新红专”轮悬挂五星红旗,入中国船级社。该船长约69.83米,宽10.9米,可容纳35名科研人员或教学团队。船舶配置非收放式减摇鳍一对,大大提高船舶的适航性、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四级海况下能够开展正常的教学、实训和科研工作,六级海况下能够安全航行。
该船取得了i-ship(R1,No,M,I)智能船附加标志,实现了智能化全覆盖,驾、机、电深度融合,智能化程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远程控制、自动靠离泊、智能研究教学、海事研究、海员智能培训等综合性功能的科研和实训船。

船舶采用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充分利用3D模型、图纸等数据设计,构建可视化界面,通过船体应力和振动的相关数据的自动采集与监测,提供船体状态的趋势分析和预测,能够以可视化界面查找、共享整个项目从建造到运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其采用的智能平台具备可扩展性,配置完全开放的数据接口方案,方便其他系统的接入和新增软件应用研发和测试,为国产核心装备及系统提供试验平台。
相对于常规船舶,该船设有智能设备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满足科研人员的研究和学生的实训需求。此外,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场景重建,能够达到虚实融合教学实训效果,通过单机训练、多人协作训练和设备监控模式进行电力推进、综合自动化、船舶智能化等学科的智能船舶实训教学,具备较为先进的智能化教学水平。
该船采用全电力驱动双吊舱推进系统,后倾式船首并设置隐藏球鼻首。艏部设置有管隧式推进装置,设计航速大于18节,续航力2500海里,同时具备DP-1的动力定位能力。为在不同海况下能够开展正常的教学、实训和科研工作,该船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具备优越船舶性能,并且满足B级冰区要求,可开展在冰区安全航行以及研究教学工作。
该船的功能定位是“船舶智能化研究+学生教学实训”平台,既可作为面向工业界开放的船舶智能化无人化研究试验平台,也能作为将来的智能船舶普及的海事人才和航海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平台。该船造型设计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采用新颖设计,采取后倾式船艏,隐藏式球鼻、后倾式主桅,飞檐式顶甲板,局部舷墙弧线包裹过渡等设计,整体造型流畅、简洁、流畅、富有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