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舰船买卖 > 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原理)
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原理)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0-15 11:40    点击:138   编辑:admin

1. 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原理

在追求以最少资源投入、最小环境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需要方面,中国交通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包括ETC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在内的众多经验,《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中有着具体介绍:

  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大力推进可循环中转袋全面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3.8%,“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6.4%,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4%,电子面单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

  组织开展绿色交通省(城市)、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等示范工程,年节能量超过63万吨标准煤,逐步形成了一套绿色交通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加强基层海事管理机构燃油快速检测设备、船舶尾气遥测无人机及机载嗅探设备等装备配备,提高监管效率。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与2015年相比,2020年船舶硫氧化物减排约61.4万吨、颗粒物减排约8.2万吨。

  包括深圳市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河南省公路预防养护措施、高原公路草皮保护工作以及青藏铁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反映出中国交通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 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原理图

工业产品

航空航天工业产品按用途分为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但根据产品本身性质则分为航空航天基本的产品、航空航天辅助产品和其他产品。

基本的产品

直接用于飞行的产品,包括飞机、直升机、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航空航天发动机和飞行器所载的设备与武器。这一类产品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例如,飞机制造在航空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在50%左右;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产值大约占飞机制造业产值的25%~30%。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飞行器所载的设备研制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辅助产品

不直接装在飞行器上,但是保证飞行必不可少的产品。这一类产品包括各种航空航天地面设备,其中如导引指挥设备、通信设备、空中交通管制设备、检验测试设备、发动机起动设备、火箭发射塔架、加注车辆、遥测遥控设备、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等。这一类产品有的由航空航天工业自行研制生产,有的则从其他部门采购。

其他产品

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的非航空航天产品。大多数航空航天工业企业都根据本身的技术和生产条件生产一些非航空航天产品。例如,美国波音公司除航空航天产品外还生产水翼船,英国罗耳斯·罗伊斯公司除航空发动机外还生产船用、火车用和发电用燃气轮机。各国航空航天工业企业还常常生产一些本身需要的数控机床、专用工具和特殊材料等。

3. 船舶姿态传感器

船舶报警系统包括机舱检测报警,火灾检测报警,货舱检测报警。其中机仓检测报警系统是通过采集主、副机的压力、温度、转速等参数通过主控制器进行转换成模拟或数字输出,如果输出值超出设定值,则产生声光报警信号,使值班人员及时处理不正常情况,让设备恢复正常状态。

货舱检测报警系统是通过检测货仓内的气体状况来输出信号。

火灾检测报警系统是通过测量传感器周围空间的温度或烟雾浓度来输出信号。

船舶机仓检测报警装置中报警信号通常分为开关量报警和模拟量报警。

开关量报警分为液位开关量、压力开关量、温度开关量、用电设备开关量、频率速度开关量等。

液位开关量传感器的安装前先检查传感器的好坏,方法是用万用表检测其通断状态,通过模拟开关量向主控制器送信号,判断传感器和控制箱的好坏。

温度开关量检测方法是先确定设定值,后桉设定值调整控制器的控制量。

压力开关量的检测应先查清报警设定值,然后依设定值调至报警值手泵向压力传感器加压,用万用表测量压力开关工作状态,并模拟压力开关向主控制器送信号,判断主控制器的好坏。

频率速度传感器主要检查频率信号转速装置是否动作,用万用表检测至设定值时是否动作。

4. 船舶常用传感器

转速探头是通过检测转子的脉冲数计算出透平转速。

工作原理:

转速传感器是将旋转物体的转速转换为电量输出的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属于间接式测量装置,可用机械、电气、磁、光和混合式等方法制造。按信号形式的不同,转速传感器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大多数都输出脉冲信号(近似正弦波或矩形波)。针对脉冲信号测转速的方法有:频率积分法(也就是F/V转换法,其直接结果是电压或电流),和频率运算法(其直接结果是数字)。

在自动化技术中,旋转运动速度测量较多,而且直线运动速度也经常通过旋转速度间接测量。直流测速发电机可以将旋转速度转变成电信号。测速机要求输出电压与转速间保持线性关系,并要求输出电压陡度大,时间及温度稳定性好。

测速机一般可分为直流式和交流式两种。旋转式速度传感器与运动物体直接接触。当运动物体与旋转式速度传感器接触时,摩擦力带动传感器的滚轮转动。装在滚轮上的转动脉冲传感器,发送出一连串的脉冲。每个脉冲代表着一定的距离值,从而就能测出线速度。电磁感应式,在转动的轴上安装齿轮,外侧是电磁线圈,转动是由于轮齿间隙通过,得到方波变化的电压,再推算出转速。

旋转式速度传感器与运动物体无直接接触,叶轮的叶片边缘贴有反射膜,流体流动时带动叶轮旋转,叶轮每转动一周光纤传输反光一次,产生一个电脉冲信号。可由检测到的脉冲数,计算出速度。

5. 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原理视频

4G模块的工作原理

4G模块是指硬件加载到指定频段,软件支持标准的LTE协议,软硬件高度集成模组化的一种产品的统称。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等特点。硬件将射频、基带集成在一块PCB小板上,完成无线接收、发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软件支持语音拨号、短信收发、拨号联网等功能。4G模块通过高速联网,将所有终端业务数据及设备运行状态实时传输到业务中心,通过管理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终端设备运行状态,并可及时排查设备故障。在运营成本、运营规模、服务时效等多方面大大提升了效率。

6. 液位遥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浮球液位开关结构主要基于浮力和静磁场原理设计生产的。带有磁体的浮球(简称浮球)在被测介质中的位置受浮力作用影响:液位的变化导致磁性浮子位置的变化。浮球中的磁体和传感器(磁簧开关)作用,产生开关信号。与浮球液位计原理相似,但是浮球液位计输出的是准连续电信号;而浮球液位开关输出的是离散的开关信号。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仪表是在借鉴国内外同类产品,积极吸收、揉合众多同类产品的优点,通过公司技术人员大胆改进原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而成的。

采用优质磁体和进口电子元件,使产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维护等优点。

几乎可以适用与各种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中的液位测量与控制,可以广泛运用于石油加工、食品加工、化工、水处理、制药、电力、造纸、冶金、船舶和锅炉等领域中的液位测量、控制与监测。

7. 船舶液位遥测传感器原理图解

远望四号船是1998年8月由原“向阳红10号”改建而成的航天远洋测控船。主要担负卫星和飞船海上跟踪、遥测、通信和控制任务。船长156.2米,船宽20.6米,最大高度39米,满载排水量12700吨,吃水7.5米。船舶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海上自持力100天,续航力18000海里。船体采用B级冰区加强,任意一舱破损而不沉。远望四号船主要承担导弹、运载火箭、921工程宇宙飞船等飞行试验的海上综合测控、通信任务,具有测控精度高、实时性强、全天候工作等优点。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六下太平洋,四征印度洋,累计海上作业8723个小时,总航程达8万5千余海里,出色地完成了6次国家级大型试验海上测控通信任务。1984年11月20日至1985年4月10日,历时142天,该船与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及南极洲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共591人,开拓性地完成了我国首航南极的使命,这次航行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将载入我国光辉的航海史册。

8. 船舶液位遥测系统

常用的有水尺和水位计。水尺是传统的有效的直接观测设备。实测时,水尺上的读数加水尺零点高程即得水位。水位计是利用浮子、压力和声波等能提供水面涨落变化信息的原理制成的仪器。水位计能直接绘出水位变化过程线。水位计记录的水位过程线要利用同时观测的其他项目的记录,加以检核。萊垍頭條

水尺、水位计设置在河道顺直、断面比较规则、水流稳定、无分流斜流和无乱石阻碍的地点;一般避开有碍观测工作的码头、船坞和有大量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入的地点,使测得的水位和同时观测的其他项目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为使水位与流量关系稳定,一般避开变动回水的影响和上下游筑坝、引水等的影响。垍頭條萊

监控中心: 主要硬件:服务器、客户端、移动数据专线或GPRS数据传输模块DATA-6123。頭條萊垍

主要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水位监测系统软件、防火墙软件。萊垍頭條

通信网络:INTERNET公网 + 中国移动公司GPRS网络。萊垍頭條

终端设备:微功耗测控终端DATA-6216,市电供电、太阳能供电、电池供电可选。頭條萊垍

测量设备:水位计或水位变送器。條萊垍頭

9. 液位探测器工作原理

1、如果油罐内罐渗漏,双层间隙内带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或者检测液就会进入常压的内罐,从而引起双层间隙内的压力

或液位发生变化,进而触发声光报警器,储液渗漏流入双层间隙后,因为外罐是完好,储液不会渗漏,所以储液、土壤和

地下水都是安全的。

2、 如果油罐外罐渗漏,双层间隙内带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或者检测液就会进入土壤,从而引起双层间隙内的压力或液

位发生变化,进而触发声光报警器,但是内罐是完好的,储液安全,流入土壤的只有气体或检测液,所以土壤和地下水也

是安全的。

10. 船体电位测量原理

不锈钢是石油、化工、化肥、食品、国防、餐具、合成纤维和石油提炼等产业行业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而很多容器、管道、阀门、泵、等一般都因与各种腐蚀性介质接触遭受腐蚀而报废。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约占钢材年产量的1/4。而不锈钢的产量占钢铁总产量的1%。因此,材料受到腐蚀而失效是当今材料研究与发展中的三大主要题目之一。 不锈钢是指具有抗腐蚀性能的一类钢种。 通常所说的不锈钢是不锈钢与耐酸钢的总称。 不锈钢不一定耐酸,但耐酸钢同时又是不锈钢。 所谓不锈钢是指能抵抗大气及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种。腐蚀速度<0.01mm/年者为完全耐腐蚀钢,速度<0.1mm/年者为耐蚀钢。所谓的耐酸钢是指在各种强腐蚀介质中能耐酸的钢.腐蚀速度<0.1mm/年者为完全耐蚀,腐蚀速度<1mm/年者为耐蚀。因此,不锈钢并不是不腐蚀、只不过腐蚀速度较慢而已、尽对不被腐蚀的钢是不存在的。 值得留意的是在同一介质中.不同种类的不锈钢腐蚀速度大不相同而同一种不锈钢在不同的介质中腐蚀行为也大不一样。例如.Ni-Cr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很好.但在非氧化介质中(如盐酸)的耐蚀性就不好了。因此把握各类不锈钢的特点、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不锈钢是很重要的。 不锈钢不仅要耐蚀,还要承受或传递载荷,因此还需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不锈钢一般以板、管等型材加工成构件或零件,因此.要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 不锈钢按典型组织分为:铁素体(F)型不锈钢;马氏体(M)型不锈钢;奥氏体(A)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A-F)双相型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一、金属腐蚀 (一)金属的腐蚀过程 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使金属逐渐受到破坏的现象称为腐蚀。腐蚀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生产实际中碰到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中不产生电流,巨在腐蚀过程中形成某种腐蚀产物。这种腐蚀产物一般都覆盖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膜,使金属与介质隔离开来。 假如这层化学天生物是稳定、致密、完整并同金属表层牢固结合的,则将大大减轻甚至可以防止腐蚀的进一步发展,对金属起保护作用。形成保护膜的过程称为钝化。例如,天生SiO2、Al2O3、Cr2O3等氧化膜,这些氧化膜结构致密、完整、无疏松、无裂纹且不易剥落,可起到保护基体金属、避免继续氧化的作用。例如铁在高温氧化时天生的Fe2O3。反之,有些氧化膜是不连续的,或者是多孔状的.对基体金属没有保护作用。例如.有些金属的氧化物,如Mo2O3、WO3在高温下具有挥发性,完全没有覆盖基体的保护作用。 可见,氧化膜的产生及氧化膜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腐蚀的重要特征。因此,进步金属耐化学腐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合金化或其它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完整致密的并与基体结合牢固的氧化膜,也称为钝化膜,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更重要的、更普遍的形式,它是由不同的金属或金属的不同电极电位而构成原电池所产生的。 这种原电池腐蚀是在显微组织之间产生的故又称之为微电池腐蚀。电化学腐蚀的特点是有电介质存在,不同金属之间、金属微区之间或相之间有电位差异连通或接触,同时有腐蚀电流产生。 二、腐蚀类型 金属材料在产业生产中的腐蚀失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材料在不同负荷及不同介质环境的作用下,其腐蚀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般腐蚀:金属裸露表面发生大面积的较为均匀的腐蚀,虽降低构件受力有效面积及其使用寿命,但比局部腐蚀的危害性小。 晶间腐蚀:指沿品界进行的腐蚀,使晶粒的连接遭到破坏。这种腐蚀的危害性最大,它可以使金属变脆或丧失强度,敲击时失往金属声响,易造成忽然事故。晶间腐蚀为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这是由于晶界区域与晶内成分或应力有差别,引起晶界区域电极电位明显降低而造成的电极电位助差别所致。 应力腐蚀:金属在腐蚀介质及拉应力(外加应力或内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破裂现象。断裂方式主要是沿晶的、也有穿晶的,这是一种危险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在氯化介质和碱性氧化物或其它水溶性介质中常发生应力腐蚀,在很多设备的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点腐蚀:点腐蚀是发生在金属表面局部区域的一种腐蚀破坏形式、点腐蚀形成后能迅速地向深处发展,最后穿透金属。点腐蚀危害性很大,尤其是对各种容器是极为不利的。出现点腐蚀后应及时磨光或涂漆,以避免腐蚀加深。 点腐蚀产生的原因是在介质的作用下,金属表面钝化膜受到局部损坏而造成的。或者在含有氯离子的介质中,材料表面缺陷疏松及非金属夹杂物等都可引出发点腐蚀。 腐蚀疲惫:金属在腐蚀介质及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其特点是产生腐蚀坑和大量裂纹。明显降低钢的疲惫强度,导致过早断裂。腐蚀疲惫不同于机械疲惫,它没有一定的疲惫极限,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疲惫强度一直是下降的。 除了上述各种腐蚀形式以外,还有由于宏观电池作用而产生的腐蚀。例如,金属构件中铆钉与铆接材料不同、异种金属的焊接、船体与螺旋桨材料不同等因电极电位差别而造成的腐蚀。 从上述腐蚀机理可见,防止腐蚀的着眼点应放在:尽可能减少原电池数目,使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完整的、与钢的基体结合牢固的钝化膜;在形成原电池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两极间的电极电位差。 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 进步钢耐蚀性的方法很多,如表面涂一层耐蚀金属、涂敷非金属层、电化学保护和改变腐蚀环境介质等。但是利用合金化方法,进步材料本身的耐蚀性是最有效的防止腐蚀破坏的措施之一,其方法如下: (1)加进合金元素,进步钢基体的电极电位,从而进步钢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一般钢中加进Cr、Ni、Si多元素均能进步其电极电位。由于Ni较缺,Si的大量加进会使钢变脆,因此,只有Cr才是明显进步钢基体电极电位常用的元素。 Cr能进步钢的电极电位,但不是呈线性关系。实验证实钢的电极电位随合金元素的增加,存在着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遵循1/8规律。 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即1/8原子(l/8、2/8、3/8……)时,电极电位将有一个突变。因此,几乎所有的不锈钢中,Cr含量均在12.%(原子)以上,即11.7%(质量)以上。 (2)加进合金元素使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完整的与钢的基体结合牢固的纯化膜。从而进步钢的耐化学腐蚀能力。如在钢中加进Cr,Si.Al等合金元素,使钢的表层形成致密的Cr2O3,SiO2,Al2O3等氧化膜,就可进步钢的耐蚀性。 (3)加进合金元素使钢在常温时能以单相状态存在,减少微电池数目从而进步钢的耐蚀性。如加进足足数目的Cr或Cr-Ni,使钢在室温下获得单相铁素体或单相奥氏体。 (4)加进Mo、Cu等元素,进步抗腐蚀的能力。 (5)加进Ti,Nb等元素,消除Cr的晶间偏析,从而减轻了晶间腐蚀倾向。 (6)加进Mn、N等元素,代替部分Ni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同时能大大进步铬不锈钢在有机酸中的耐蚀性。 不锈钢的种类和特点 不锈钢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按合金元素的特点,划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另一种是按在正火状态下钢的组织状态,划分为M不锈钢、F不锈钢、A不锈钢、A一F双相不锈钢。 三、马氏体不锈钢 典型的马氏体不锈钢有1Cr13~4Cr13和9Cr18等 1Cr13钢加工工艺性能良好。可不经预热进行深冲、弯曲、卷边及焊接。2Crl3冷变形前不要求预热,但焊接前需预热,1Crl3、2Cr13主要用来制作耐蚀结构件如汽轮机叶片等,而3Cr13、4Cr13主要用来制作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刀及耐磨零件;9Crl8可做耐蚀轴承及刀具。 四、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不锈钢的含Cr量一般为13%~30%合碳量低于0.25%。有时还加进其它合金元素。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热及冷却过程中没有αγ转变,不能用热处理进行强化。抗氧化性强。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及一定的冷加工性。铁?体不锈钢主要用来制作要求有较高的耐蚀性而强度要求较低的构件,广泛用于制造生产硝酸、氮肥等设备和化工使用的管道等。 典型的铁素体不锈钢有Crl7型、Cr25型和Cr28型。 五、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克服马氏作不锈钢耐蚀性不足和脆性过大而发展起来的。基本成分为Crl8%、Ni8%简称18-8钢。其特点是合碳量低于0.1%,利用Cr、Ni配合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奥氏作不锈钢一般用于制造生产硝酸、硫酸等化工设备构件、冷冻产业低温设备构件及经形变强化后可用作不锈钢弹簧和钟表发条等。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均匀腐蚀的性能,但在局部抗腐蚀方面,仍存在下列题目: 1、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奥氏作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或缓慢冷却时,会出现晶问腐蚀。 含碳量越高,晶间蚀倾向性越大。此外,在焊接件的热影响区也会出现晶间腐蚀。这是由于在晶界上析出富Cr的Cr23C6。使其四周基体产生贫铬区,从而形成腐蚀原电池而造成的。这种晶间腐蚀现象在前面提到的铁素体不锈钢中也是存在的。 工程上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防止晶间腐蚀: (1)降低钢中的碳量,使钢中合碳量低于平衡状态下在奥氏体内的饱和溶解度,即从根本上解决了铬的碳化物(Cr23C6)在晶界上析出的题目。通常钢中合碳量降至0.03%以下即可满足抗晶间腐蚀性能的要求。 (2)加进Ti、Nb等能形成稳定碳化物(TiC或NbC)的元素,避免在晶界上析出Cr23C6,即可防上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3)通过调整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比例,使其具有奥氏体+铁索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占5%一12%。这种双相组织不易产生晶间腐蚀。 (4)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可以防止晶间腐蚀,获得最佳的耐蚀性。 2、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应力(主要是拉应力)与腐蚀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开裂称为应力腐蚀开裂,简称SCC(StressCrackCorrosion)。奥氏体不锈钢轻易在含氯离子的腐蚀介质中产生应力腐蚀。当含Ni量达到8%一10%时,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倾向性最大,继续增加含Ni量至45~50%应力腐蚀倾向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最主要途径是加进Si2~4%并从冶炼上将N含量控制在0.04%以下。此外还应尽量减少P、Sb、Bi、As等杂质的含量。另外可选用A-F双相钢,它在Cl-和OH-介质中对应力腐蚀不敏感。当初始的微细裂纹碰到铁素体相后不再继续扩展,铁素体含量应在6%左右。 3、奥氏作不锈钢的形变强化 单相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冷变形性能,可以冷拔成很细的钢丝,冷轧成很薄的钢带或钢管。经过大量变形后,钢的强度大力进步,尤其是在零下温区轧制时,效果更为明显。抗拉强度可达2000MPa以上。这是由于除了冷作硬化效果外,还叠加了形变诱发M转变。 奥氏作不锈钢经形变强化后可用来制造不锈弹簧、钟表发条、航空结构中的钢丝绳等。形变后若需焊接,则只能采用点焊工艺、形变使应力腐蚀倾向性增加。并因部分γ->M转变而产生铁磁性,在使用时(如仪表零件中)应予以考虑。 再结晶温度随形变量而改变,当形变量为60%时,其再结晶温度降为650℃冷变形奥氏体不锈钢再结晶退火温度为850~1050℃,850℃则需保温3h,1050℃时透烧即可,然后水冷。 4、奥氏作不锈钢的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和往应力处理等。 (1)固溶处理。将钢加热到1050~1150℃后水淬,主要目的是使碳化物溶于奥氏体中,并将此状态保存到室温,这样钢的耐蚀性会有很大改善。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晶问腐蚀,通常采用固溶化处理,使Cr23C6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对于薄壁件可采用空冷,一般情况采用水冷。 (2)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常用于含Ti、Nb的18-8钢,固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脱而钛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 (3)往应力处理。往应力处理是消除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加热到300~350℃回火。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Ti、Nb的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50℃,以免析出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间腐蚀。对于超低碳和含Ti、Nb不锈钢的冷加工件和焊接件,需在500~950℃,加热,然后缓冷,消除应力(消除焊接应力取上限温度),可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并进步钢的应力腐蚀抗力。 六、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在奥氏不锈钢的基础上,适当增加Cr含量并减少Ni含量,并与回溶化处理相配合,可获得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含40~60%δ-铁素体)的不锈钢,典型钢号有0Cr21Ni5Ti、1Cr21Ni5Ti、OCr21Ni6Mo2Ti等。双相不锈钢有较好的焊接性,焊后不需热处理,而且其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倾向性也较小。但由于含Cr量高,易形成σ相,使用时应加以留意。 在腐蚀环境中选择不锈钢时,除应对不锈钢的具体使用条件有详细的了解外,还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不锈钢的耐蚀性、强度、韧性和物理性能、加工、成形性能、资源、价格和取得的难易。1.耐蚀性能耐蚀性包括不锈性和耐酸,碱,盐等腐蚀介质的性能以及高温下抗氧化,硫化,氯化,氟化等的性能.由于选用不同不锈钢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腐蚀问题,为此在腐蚀环境中不锈钢的耐蚀性如何是选材人员首先需要考虑的.腐蚀是金属与介质间由于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而耐蚀性指不锈钢抵抗介质腐蚀破坏的能力,故当选材中涉及耐蚀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耐蚀性的标准是人为确定的,既要承认它,使用它,又不能受它的约束,要根据具体使用要求来确定是否耐蚀的具体标准.目前对不锈钢的耐蚀性多采用10级标准,选择哪一级做为耐腐蚀的要求,要考虑设备,部个的特点(薄厚,大小).使用寿命长短,产品质量(如杂质,颜色,纯度)等的要求,一般说来,对使用过程中要求光洁镜面或尺寸精密的设备仪表和部件,可选择1~3级标准;对要求密切配合,长期不漏或要求使用限长的设备,部件选2~5级,对要求不高检修方便或要求寿命不很长的设备,部件则可选用4~7级,除特殊例外,不锈钢在使用条件下年腐蚀率超过1mm者一般多不选用,需要指出,10级标准对于产生局部腐蚀时是不适用的.2.耐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常说的不锈钢的不锈性,耐蚀性系指指相对于生锈和不耐蚀而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介质,浓度,温度,杂质,压力,流速等一定时).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任何腐蚀环境中均具有不锈性,耐蚀性的不锈钢,因此选项材人员心须针对具体使用条件加以选择,不锈钢牌号选定后,使用部门还要针对所选用的不锈钢的特性正确使用,即合理选材加正确使用才能达到具有不锈性或耐腐蚀的目的.3.选择不锈钢既要考虑其耐一般腐蚀的性能,又要考虑其耐局部腐蚀的性能,在一些水介质和化工介质中,后者更需予以注意,这是因为,选材人员一般多重视不锈钢的耐一般腐蚀性能,而在使用条件下,它们对局部腐蚀,例如对应力腐蚀孔蚀等的敏感性如何则考虑较少;不锈钢的局部腐蚀多在耐一般腐蚀性能很好的腐蚀环境中发生,局部腐蚀常常导致不锈钢设备,部件的突然破坏,其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腐蚀.4.在一些使用条件下,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工作介质中或所生产的工业产品中,即使含有微量的某种或某此不锈钢中的金属离子时,便会影响化工工艺过程工工业产品的质量(包括光泽,颜色,纯度等).这种情况在核燃料制药和颜料等工业中最为常见,此时常常选用不含某种元素的不锈钢或适当提高所选用不锈钢耐蚀性档次,以便使金属离子降低到允许的限度.5.不锈钢制造设备,部件若因腐蚀而失效时,应当进行腐蚀破坏原因的分析,查明原因后采取措施,而不应一扔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