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舰船买卖 > 武汉船机怎么样(武汉船机公司现状)
武汉船机怎么样(武汉船机公司现状)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2-16 17:55    点击:157   编辑:admin

1. 武汉船机公司现状

一本院校。

轮机工程学院有两所,分别是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和厦门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两所学院均为一本院校。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4月,其前身是1953年三校(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设立的轮机系。

学院设有船舶主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机工程、热工流力、船电设备和船舶电工等7个教研室和1个轮机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84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实验教师25人,管理人员(含指导员)23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30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0余人。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于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前身为交通部部属集美航海学院的轮机系,1999年随集美航海学院实质性合并进入集美大学,已有近百年的航海教育历史,在国内外航运业界享有盛誉。

轮机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2人,高级实验师7人,博士(含在读博士)共50人,高级轮机长11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70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200人。

2. 武汉船机公司现状分析

大船集团有以下34家子公司:

1.中国船舶集团海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2.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3.海南省民德海洋发展有限公司

4.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长兴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5.中船重I(三沙)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大连船舶重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7.大连船舶重集工集团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8.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鲅鱼圈有限公司

9.大连船舶重I集团钢业有限公司

10.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11.大连船舶工业船机重工有限公司

1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渔轮有限公司

13.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14.大连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15.大连九成船舶重工舵轴有限公司

16.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

17.德瑞斯博海机械设备(大连)有限公司

18.鞍钢股份大船重工大连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19.大连大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0.大连造船重I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21.武汉铁锚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舾装有限公司

23.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4.北京中船东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5.渤海船舶重I有限责任公司

26.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27.华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8.大连大立钢制品有限公司

29.中船大连造船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30.大连船舶重I集团运输有限公司

31.大连船舶重I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33.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4.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3. 武汉船机公司现状怎么样

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企业和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中国船舶集团共有2家成员单位、4个项目在本次评选中获奖。他们分别是工业大奖项目:江南造船“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工业大奖表彰奖企业:七一六所、外高桥造船;工业大奖表彰奖项目:沪东中华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工业大奖提名奖项目:十一所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流水线项目,武汉船机船海工程机电设备研发创新项目。

4. 中国船舶武汉船机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461厂)始建于1958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骨干成员单位,是一家专业从事海军特种装备和民用船舶配套设备研制生产为主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

产品涵盖了海军特种装备、船海工程装备、港口起重装备、特种焊接材料、桥梁支座产品、燃气轮机六大产业板块。

5. 武汉船机是不是国企

还不错。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46年国立武昌海事职业学校轮机科,先后设置有船舶动力装置、船机修造及内燃机等专业;1958年原华中工学院的汽车拖拉机内燃机专业整体调整到我校,经几次专业调整更名,2012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2012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19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评审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设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及动力系统发展趋势,开展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技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点面向交通与汽车行业,水陆并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引导师生钻研学术、奉献学术,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每年培养本科生330人以上,服务于船舶、汽车等产业;经麦可思调查显示,近年来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教学满意度逐年增加。

  

改进理论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对接交通行业需求,适应新能源和高效低排放动力技术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近3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3项,完成课程改革的教学立项15项,其中省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网络开放性课程6门,其中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6部。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强化产教研用融合培养。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改革要求,加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建立中国船舶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招商集团等18个校外实习基地和两条实习船,其中安柴实习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坚持开放办学,与全球PACE机构、PURDUE等国际教育机构和大学合作,提高师生国际化能力。

  

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专业建设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年);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13年);获批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三年在“挑战杯”和“节能减排”等大赛中获得了100余项国家级及省级竞赛奖励。

  

专业声誉进一步提升。学生一次就业率97%左右,升学率35%左右;专业教师100%参与本科生课堂教学,教师授课评价处于学校前列,1名教师获得湖北省教学名师称号,8名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学生对专业满意度85%以上,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