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中不同深度的物种
深海和浅海的区别主要是深度、地形地貌、物种的区别。 国际将水深大于500米的海域称之为深海,将小于500米的海域叫做浅海 浅海多处于大陆架的范围内,地势平缓,而深海有地势崎岖的峡谷地貌 浅海阳光充足,受洋流影响大,氧气充足,植物浮游生物众多,所以大多数海洋生物多集中在浅海而深海阳光微弱,氧气不足,水压大,只有极少数生物能在深海生存。
2. 不同深度海洋生物
因人类现在还无法到达最深的海底去探查,也就是说无法知道最深海底有何种鱼类。所以最多只能说人已发现的深海鱼所处深度纪录是多少。
深海生物指生活在大洋带以下的生物。
通常包括水深200米以下的全部水城,终年黑暗,阳光完全不能透入,盐度高,压力大,水温低而恒定,水生植物不能生长,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贫乏,且大多属碎屑性动物,只有少量肉食性动物,并随海水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主要由棘皮动物海参、海胆、海百合、海星,甲壳动物虾、蟹和深海鱼类等组成。其生态特征为:嘴特大,牙齿尖锐,眼睛或触觉器官高度发达,身体柔软而有渗透性,以便与外界压力保持平衡,常有发光器官或发光组织,通常生活于水深200~2000米处的动物体色较鲜艳(红或紫红色),水深超过2000米时,色泽较暗淡(如灰白或黑色)。
3. 海洋中不同深度的物种有哪些
目前为止发现最深的动物是吸血鬼乌贼也叫幽灵蛸。
幽灵蛸是一种发光的生物,身体上覆盖着发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当它熄灭发光器时,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就完全不可见。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们适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还能找到它。
4. 海洋不同深度的生物
海洋很大,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1%,而地球九成以上全是海水,如果把这些水全部集中起来,可以将一个长为1102千米的立方体浴缸给灌得满满的。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米,而人类只达到过5%海域的底部。根据现在人们的记录来看,大海的平均深度就在3700米左右。那么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世界四大洋了,其中最大的太平洋也是最深的,大约是3800米,最小的北冰洋也是最浅的,差不多是1300多米,然后印度洋还有大西洋的平均深度也差不多达到了3400米和3600米。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处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是海平面以下11034米,装下整个珠穆朗玛峰也是绰绰有余。而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在这样的海底生活,因为极强的水压足以压碎任何海洋动物,生物的生存极限也仅有8000多米。曾经下潜过到该深度的电影《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说,这里没有什么生命,显得格外荒凉,仿佛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就目前人类探测到的,世界上所有的海洋的平均深度大概在3700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大概在11000米,比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出2000多米!
5. 海洋的各个深度里有什么种类的动物
海里的动物有海龟、水母、乌贼、鲸鱼、带鱼、鲍鱼、比目鱼、金枪鱼、章鱼、牡蛎、带鱼、红翅鱼、鲨鱼等品种,其中海龟又被称为活化石,其背甲为心形,水母体型透明,颜色鲜艳,乌贼又叫墨鱼,嗅觉发达
6. 海洋中不同深度的物种有
海洋里最凶猛的动物是虎鲸。
虎鲸:(学名:Orcinus orca)是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头部略圆,具有不明显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弯曲长达1米;身体黑、白两色。两翼骨远隔开。颞窝大。下颌骨相对较短。在上、下颌每齿列有10~12枚圆锥形的齿。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食肉动物,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豹等动物的天敌。有时它们还袭击其它鲸类,甚至是大白鲨,可称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有一些群体组成的家族是动物界中最稳定的家族。虎鲸的一些复杂社会行为,捕猎技巧,和声音交流,被认为是虎鲸拥有自己的文化的证据。分布于几乎所有的海洋区域,从赤道到极地水域。水温或深度没有限制其范围。分布延伸到许多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如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亚湾,墨西哥湾,红海和波斯湾。
7. 不同海深的海洋生物
洋深。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的地方可达1万多米。目前人类已知水深是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是10924米。
8. 海洋各个深度的海洋生物
10.约氏黑角鱼
约氏黑角鱼是一种最奇特的深海鱼类之一,形容它是黑夜中走出来的魔鬼,外型十分恐怖,遍布世界各大海域,生活在914米的海域。幸运的是其体型较小,不过看起来还是很吓人,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9.皱鳃鲨
皱鳃鲨也是一种深海鲨鱼,分布世界各大海洋,生活在深度达500到1000米的海底,在1500米的水域也能发现其身影,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8.巨型等足虫
也称巨型深海大虱,是最奇特的深海生物之一,栖息在深度610米的海底,在深度2140米的海底也有出现其身影,是体型最大的等足虫生物,在深海,几乎看到什么吃什么,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7.巨型蜘蛛蟹
巨型蜘蛛蟹是世界上最大的螃蟹,寿命可达100岁,生活在3600米深的海底,体长可达3.7米,原产日本海域,而且善于伪装,是非常可怕的,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6.大西洋狼鱼
大西洋狼鱼是一种深海掠食鱼类,生活在深度达500米的岩石中,体长可达1.5米,如果你在深海看到,绝对很吓到,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5.吞噬鳗
吞噬鳗是一种外型奇特的深海鱼类,有很大的嘴巴,和蛇类很相似,下巴是活动的,可以吞下比它体型大得多的动物,生活在1524到1829米,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4.吸血鬼鱿鱼
吸血鬼鱿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几乎在全球的温带和热带海洋都能发现身影,它生活的深海地区几乎没氧气,也没有光线,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3.尖牙鱼
尖牙鱼是一种深海食肉鱼类,考虑身体与牙齿的比例,它的尖牙可达15厘米左右,可以这么说和它同等体型的鱼类中,其牙齿是最大的,生活在深达500-2000米的水域,几乎逮到什么吃什么,简直可怕,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2.太平洋蝰鱼
太平洋蝰鱼是一种生活在深海的食肉鱼类,主要特征是有着锋利的獠牙,白天,在深达1524米的海域,晚上在深达609.6米水域捕食,其捕食很凶残,看獠牙,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1.剑吻鲨
也叫哥布林鲨,是一种稀有的深海鲨鱼,在白垩纪时期就存在,是“活化石”动物,体长可达3到4米,牙齿呈现指甲状,栖息在深度达100米的海底,在深达1300米的海域也曾发现过它的身影,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
9. 海洋不同的深度有什么
现在,动物志带你从海洋表层出发,向下垂直穿过海底一万一千米,看看各水层都有哪些动物。海洋的水层从垂直方向可划分为:
海洋上层:从海面到水下200米。
海洋中层:水层深度为水下200-1000米。
海洋深层:水深1000-4000米。
海洋深渊层:水深4000-6000米。
海洋超深渊层:水深6000-11000米。
上层:绝大多数生物汇聚于此
在上层水域,由于阳光充足,浮游植物可以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层又叫光合作用层。这些生产者为海洋生态系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力,磷虾吃浮游生物,小鱼吃磷虾,大鱼吃小鱼,虎鲸和鲨鱼又吃大鱼,整个食物网欣欣向荣。
最大的动物:蓝鲸
我们知道的大型海生动物如各种海豚、鲸鱼、鲨鱼和金枪鱼等,绝大多数都处在这个水层中。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最大的动物——超过200吨的蓝鲸,最大的鱼类——40多吨的鲸鲨,最大的掠食性鱼类——可达3吨的大白鲨,最长的水母——触手长达36.6米的狮鬃水母,最大的双壳贝类——壳长1.37米、软组织重333千克的大砗磲。
触须可达37米的狮鬃水母
中层:深潜者的乐园
往下是200-1000米深度的海洋中层,作为透光的上层和完全黑暗的深层之间的过渡带,本就微弱的光线在这个水层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消失,而些许的光线也不足以进行光合作用。中层带的生物群落普遍体型较小,像灯笼鱼科、褶胸鱼科、头足类、磷虾和其它甲壳类动物通常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样子。
斑点灯笼鱼
由于该层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里环境较上层严苛得多,食物网的维系有赖上层供给营养,许多生物抓住一切机会摄取上层水域降落下来的有机物质。上层有机物质主要以絮状物形式沉降下来,在探照灯照射下像极了雪花,我们形象地将其称之为"海雪"。
不过,处于中层的海洋生物还可以通过另一种途径吸收上层水域的养分,那就是晚上垂直迁移到表层,在富含养分的上层水域觅食,白天再回到深水,躲避更大的掠食者。因此,这个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上可以说是极具效率的,它拥有极高多样性和生物量的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能够为远洋地区的上层大型掠食者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比如一些远洋鲨鱼、鲸豚有时会下潜数百米前往中层水域进食头足类和鱼,而抹香鲸这样的深潜型鲸鱼为了觅食更是频繁进入中层,可以视作中层生物群落的过渡成员。
最重的硬骨鱼:翻车鱼
虽说比不上表层,中层带也有巨型海生动物,现今最重的硬骨鱼——重达2.3吨的翻车鱼过去一般被认为是典型的上层鱼,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翻车鱼比以往认为的更频繁地潜入中层;最长的硬骨鱼——长达8米的皇带鱼就可以算作中层鱼(严格地说它是上层中层都有分布);而两种巨型鱿鱼——275千克的大王鱿和将近500千克重的南极中爪鱿在这个深度已有分布,当然,两者的生境也包括下一个水层。
大王鱿,中层水域的顶级掠食者
深层:吞噬者之乡
接着是水深1000-4000米的深海层,这里一片黑暗,生物发光是唯一的光源,如果说中层水域的动物们尚且具备强壮的肌肉进行追捕和长距离迁徙,这一深度的大多数生物,其肌肉已经松弛到只适合原地等待猎物主动送上门,极为缓慢的代谢也正是对这种恶劣环境的适应。
约氏黑角鮟鱇
深层水域的主要鱼类是小型钻光鱼和鮟鱇鱼,尖牙鱼、蝰鱼也较常见,这些鱼体型很小,许多在10厘米左右,很少超过25厘米,它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停留于水柱耐心地等待猎物出现。相比中层水域,这里的生物不能太指望上层飘落多少养分,毕竟,上层产生的有机物有20%落到中层,但轮到深层就只有5%了。
在这片贫瘠之海,许多深海鱼类必须想办法吃掉任何能遇到的东西,哪怕对方比自己还大,其中有一些种类也确实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而演化出了超强的吞噬能力。黑叉齿龙䲢,栖息深度为700-2745米,可能是把吞噬大法修炼到极致的动物,一只体长19厘米的黑叉齿龙䲢曾经吞下84厘米长的黑刃魣蛇鲭,受害者整整是它的4.5倍长。
黑叉齿龙䲢可能是有记录最夸张的吞噬者
体长可达一米的吞噬鳗在这个水层可以算得上小巨无霸了,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它那不成比例的超大嘴巴,松松垮垮的颌骨构造可以使这张巨嘴张到很大,再加上具有伸缩性的胃,足以让吞噬鳗吞下比自己还大的猎物。
深海小巨无霸:吞噬鳗
不过,这里还是存在一些真正巨人的,几种巨大的鲨鱼栖息于这个水层(它们在上层和中层皆有分布),比如可达6米的灰六鳃鲨,达到甚至超过6米、体型比之大白鲨也不遑多让的几种睡鲨,抹香鲸、喙鲸等深潜型鲸鱼虽说进入这个深度的频次远不如中层,但它们有时也会来到这个区域搜寻潜在的食物。
硕大的灰六鳃鲨
深渊层:以海雪为生的底栖拾荒者
4000-6000米是深渊层,这里是一个食物极端匮乏的地带,栖息在底部的深海平原上的底栖生物是主流,包括小型鱼类、海参海胆、多毛蠕虫、各种甲壳类和双壳贝类,上层沉降的海雪是它们的美餐。
海雪是由表层生物碎屑、粪便颗粒、死去的浮游生物聚集而成的絮状物,几天之内即可沉降到海底,极大地提高了表层有机物的传递速率。相比之下单个浮游生物沉降速度很慢,每天一米,需要超过十年才能沉到底部,通常到不了海底就被分解者分解掉了。
北冰洋深海的海雪
海雪源源不断从表层转运有机物质,这种以生物为媒介,通过生物生产、消费、分解和沉降作用,将表层有机物传递给底层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海洋生物泵。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深渊水域,以海雪为主的海洋生物泵就是深海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构成了深海小食物网的基石。
海底生物个头小,代谢低,所需的食物并不多,偶尔如果碰到比海雪大很多的食物,就能够解决它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伙食问题,比如在海面上大量繁殖后死亡并迅速沉底的藻类,以及进食藻类后快速繁殖、大量聚在一起并在死亡后下沉的樽海鞘,又或者沉入海底的鲸鱼尸体,这些都可以算得上底栖生物们的深海盛宴了。
水下四千多米的海底,一大群海参铺满了海床
在海底的某些地区,比如洋中脊,能够形成热液喷口,此处的养分较为丰富,海底微生物可进行初级生产将化学能固定为生物能,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许多底栖生物。
超深渊层:高压寒冷的黑色荒漠
最后一层,超深渊层,是海洋中最深的地带,存在于海底狭长的海沟中,水深6000-11000米,可谓深渊中的深渊。超深渊栖息地在全球海洋中数量不多,总共也仅有46个(33条沟壕和13处洼地),这些海沟的平均深度约为8216米,其中最深的是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
在这里,生存条件之严酷已无需赘言,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已大大降低,但还是有一些生命在此地顽强生存着,包括鱼类、海参、多毛类、双壳类、等足类、腹足类和端足类动物。目前拍到的活体鱼类最深纪录为钝口拟狮子鱼——8178米,可达23.8厘米,鱼类被捕获的最深纪录为神女底鼬鳚——最大体长16.5厘米,捕获深度8370米。
拍摄于水下7400米的拟狮子鱼,相当可爱
一些无脊椎动物可以生存于更深的水域,包括某些海参、端足类可超过10000米水深,比如体长可达5厘米(在深海已不算小)的短脚双眼钩虾,这种端足类动物栖息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能够消化埋在海底深处的木屑,对海底木质食物的利用可能是它克服恶劣生存环境的有利因素之一。
栖身于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短脚双眼钩虾
目前人类对那些最深的海沟仍所知甚少,尽管如此,深海潜水器、深海探测器和生物捕捉器等先进设备还是助我们揭开了超深渊水带的神秘面纱。深海确实是可怕的,但其可怕来自于环境本身,担心有什么大海怪大可不必。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的水压,常年0-3℃的冰冷海水,贫瘠到只有靠深海热泉和海雪降落维系的生态系统,没有任何大型动物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那些说深海藏匿着未知巨型生物、史前海怪孑遗的谣言可以休矣,水深8400米以下就没有任何鱼类,一万米处5厘米长的小钩虾就是巨无霸了,对生命来说,超深渊的海沟是一片比沙漠还荒芜之地。
10. 海洋不同深度的鱼类
海里的鱼种类非常多,在这里只能列举一些主要的种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鱼种类:
1.金枪鱼:又称鲣鱼,属于热带海洋中的大型远洋洄游鱼类,是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金枪鱼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深受人们的喜爱。
2.鲨鱼:是一种食肉性的大型海洋鱼类,拥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身躯,是海洋食物链的顶级掠食者之一。
3.鳕鱼:北极洋、大西洋、北大西洋及挪威海域均有分布。肉质白嫩,富有营养,被誉为“鱼肉之王”。
4.旗鱼:是一种极速游泳、可长达4.5米,体重可达160公斤,寿命可长达10年的鱼类,肉质细嫩,口感鲜美。
5.海鳟鱼:是一种生活在深海沟壑和较深海域的鱼类,肉质细嫩,口感鲜美,多用于制作生鱼片、寿司等日本料理。
6.吞拿鱼:是一种中大型远洋洄游性鱼类,肉质细腻,富含蛋白质和DHA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海产食材。
7.鲈鱼:属于底栖性海水鱼类,肉质细腻,口感鲜美,常被用于烤、煮、炸等多种烹饪方式。
总的来说,海洋中能够发现的鱼类种类繁多,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食用。
11. 海洋不同深度都有什么
海洋分为几个深度?
海洋深度分为5个水层:海洋上层(200米以上)、海洋中层(200米〜1千米)、海洋深层(1千米〜4千米)、海洋深渊层(4千米〜6千米)、海洋超深渊层(6千米以下)。
根据阳光透过的光线强弱划分,从海洋表面到200米深的水层,叫做海洋上层,这里阳光透过海水,水里比较明亮,海水是蔚,蓝色的;从200米到1000米深的水层,叫做海洋中层,这里阳光不能全部透过海水,光线十分微弱,海水是一片黑蓝色;从1000米到4000米的水层,叫做半深海层,这里觉察不到一点儿阳光,一片漆黑,是一个黑暗世界;4000米以下为深海层,这里就更加漆黑了,不过半深海层和深海层的鱼类大部分都有发光器官,以帮助它们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觅食和行动。
根据海水深度,结合海底地形和海洋生物群特征,可将海洋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及深海等4个环境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