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治理成功案例
大禹彻底治理好了洪水,回到家里,孩子怯生生地躲在正在喜极而泣的妈妈身后,问:父亲,你干什么去了?这么久不回家?今天回家了,以后还会走吗?
大禹抚摸着儿子启的头,说:老爸之所以三年不入家门,就是要继承你爷爷的遗志,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现在,洪水正被导入大海,天下也可安居乐业了!以后老爸还会走,要以天下为家了!
儿子说,那以后,我们父子就不要分离了,我就跟着你干吧!
大禹哈哈一笑:儿啊,老爸在治理洪水过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治洪水如治天下,不能只堵不疏,而要堵疏结合。跟着老爸干吧,下一步,老爸就化家为国,去治理天下了!
老爸说到做到,很快就让舜把帝位禅让给自已,开始治理天下了。不但自已称帝,而且在死前,直接把帝位传给了儿子启,作为没有陪伴儿子幼年的回报。
2. 海洋治理概念股
蓝色经济,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
3. 海洋治理图片
实行休鱼期,清理海洋垃圾,禁止滥捕滥杀海洋动物。
4. 海洋环境治理案例
这样的事故国内国外都有发生过: 2010年10月银川海洋馆的基础设施和管理问题几乎同时暴发-- 海底隧道 中高达2米的景观鱼缸玻璃突然漏水、碎裂,100余吨海水夹杂着一条鲨鱼,和众多的碎玻璃,汹涌冲出; 2010年2月迪拜 迪拜全球最大水族馆的玻璃破裂,水族馆养着400条鲨鱼和溽鱼,游客惊慌逃命,鲨鱼并未伤人
5. 中国海洋治理措施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控制海洋污染的加剧的措施如下。控制海洋污染,必须加大对于源头的治理。
一,整治沿海地区的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通过关停一批污染大的企业,够有效的截断入海的污染来源。对于排入海中的污水要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6. 海洋治理的客体
一、领空
领空,是指主权国家领陆和领海上空的空气空间,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巴黎航空公约》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国家对其领土上空的空气空间享有绝对主权。
领空主权主要表现:
1、领空不得侵犯
2、设立"禁区"
3、保留"国内载运权"
4、制定航空法律和规章
二、领土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国际法承认国家在其领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辖权。领土同时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是国际法的客体。
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除上述四个组成部分之外,有些海域,例如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尽管在严格意义上不被视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但沿海国可以对其及其资源行使主权权利,从而构成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域。
三、领海
领海(territorial sea),曾被称为沿岸水、沿岸海、海水带和领水,在地理上是指与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距离宽度的带状海洋水域。领海是沿岸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沿岸国的主权,不许他国侵犯和干涉。但在一国领海内,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领海界定:
领海1958年《领海及毗连区公约》规定:国家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海域,称为领海。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采用类似的规定,但增加了在群岛国的情形,主权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国家的主权也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7. 海洋治理的方法
海洋垃圾的清理方法有:
1、源头处理
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污水排泄、游客废弃物、沿海居民的生活垃圾等等,为了避免垃圾对海洋造成的危害,公民应该树立明确的法律意识,严禁向海里投放垃圾,相关部门应该设立惩罚制度,在沿海处设立警示语等。
2、打捞处理
定期对海洋垃圾进行打捞,查找漂浮物和垃圾漂浮的具体位置,进行前面的打捞、装袋、转运等,能有效控制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3、焚烧处理
洋中央建立人工垃圾焚烧岛,把垃圾严格分类后,将无毒无害的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最后封装填入海洋,这样做能够有效处理地球垃圾,又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8. 海洋治理前后对比
报道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于1973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突出成就。
第一阶段是: 1973~1978年,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会议后,使中国比较深刻地了解到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意识到中国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于1973年8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始。提出了: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要求防止环境污染的设施,必须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有:
1、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2、逐步形成一些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三废”排放标准;
3、全国重点区域的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
4、以水、气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环保工作。
第二阶段是:1979~1992年,198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立了控制人口和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三同步”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的“三统一”战略方针;确定了符合国情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 、“谁污染谁治理”的三大环境政策。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和健全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环保政策和法规体系,于1989年12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同期还制定了关于保护海洋、森林、水、渔业、大气、草原、矿产资源、野生动物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法规文件。
第三阶段是:1992年以后, 1992年在“里约会议”后,世界已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环境原则已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原则。主要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行控制工业污染的清洁生产,实现生态可持续工业生产的工业生产发展的环境原则;商品(各类产品) 必须达到国际规定的环境指标的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原则;实行整个经济决策的过程中都要考虑生态要求的经济决策中的环境原则。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粉尘、烟尘、COD、S02、石油类、汞、铅、砷、镉、六价铬、氰化物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两项重大举措。我国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环境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9. 海洋治理成功案例有哪些
该部分包括三个层次的子课题:
一是中国特色全球海洋治理观的构建;
二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原则与角色定位;
三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