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海洋主题教案小班反思
海洋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水源基本是从海洋蒸发到大气,再凝聚到山川,最后汇入河流,而且大量的鱼类是人类的食物,盐也是海水中提取出的,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海洋是一个完整的水体。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
海洋污染,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是各国的共同要求。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多、扩散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因此,海洋污染比起陆上的其他环境污染要严重和复杂。
此外,海洋污染还直接危害沿海人民的身体健康。。。
海洋里提供给人类的渔业资源是有限度的。而现在实际捕捞量已大大超过容许捕捞量
上述情况说明,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恶性循环继续发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应该在如下几方面采取行动:
①对海洋环境进行调查、监测,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的管理。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只有对海洋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摸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改善、保护和保全海洋生态环境。
②制订和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十分重视,1982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还相应颁布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10多个条例,10余项部门规章和海水水质标准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③采取可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a.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主要措施有调整沿海大中城市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定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等。
b.对港口、运输船舶和钻井船装备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含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
c.各油田配置围油栏、化学消油剂和溢油回收船。
建立海上疏浚物倾倒区、空中放油区,建立倾倒许可制度,并加强对倾倒区的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停止在海上倾倒工业废物,禁止工业废物和阴沟污泥在海上焚烧。
d.严格禁止在海上处理一切放射性物质。
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如对以煤和油为燃料的船舶的海滨砂矿开采、近海油气开发、工业化的捕捞和养殖、海岸工程的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滩涂围垦和围海造地,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活动实行综合管理。
e.限制捕捞数量、实行休渔制度和渔船报废制度,禁止使用各种围网捕鱼;投放人工渔礁,促进鱼类繁殖,保护水产资源。
f.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等。
④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宝库。国际上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如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海洋法规的制订,各涉海国际组织的频繁活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秘》等。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这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相继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等近20个涉海国际组织,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工作,并于1996年批准了该公约。我国还参与许多国际协定的制订工作,并与几十个国家签订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定。我国在和各国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幼儿园大班海洋主题健康领域活动
今天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开始晨读了,晨读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认真,大家都在认真体验书中的世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大家真的很棒,就像初升的太阳
3. 海洋主题活动教案小班
勤奋是天才的摇篮,耕耘是智慧的源泉,愿你做个爱书的好孩子。
宝贝和书本一定是好朋友吧,要不你怎会知道那么多。
宝贝,继续好好看书吧,努力从今天开始,成功从“零”开始。
宝贝,书籍可以鼓舞你的的智慧和心灵。
书一定是宝贝最忠实的朋友,要不然你怎么这么喜欢他呢。
宝贝,你很棒!继续坚持每天看书吧!爱读书的你从书中收获的是无止境的。
坚持读书就是胜利,加油!宝贝,继续翱翔于书的海洋吧。
4. 海洋健康领域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形态各异的鱼类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的神奇与美丽。
2.能说出海洋动物外形的特点及颜色,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海洋动物。
3.感受海洋动物的多样性,萌发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活动准备】
海洋生物图片、海底世界视频短片,将白色卡纸剪成不同形状的海洋动物
(如章鱼、海星、海马、热带鱼、海龟等)、棉签、报纸团。
【活动过程】
1.播放水族馆视频,引导幼儿兴趣。
2.观察海底世界,开拓视野,引导幼儿认识海底的生物。
3.画画我喜欢的海洋动物,萌发保护海洋动物的情感。
【活动延伸】
认识更多海洋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5. 健康海洋主题教案小班反思与改进
长安从潜羽美人鱼培训中心报名学美人鱼
服务全国各地鱼摆摆,采用小班制教学,4人开班,无论你在何地,均可享有专业美人鱼教练上门教学。SSI也是所有潜水机构中,最先推出标准化、系统化的美人鱼课程,设立了从入门级到教练级别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SSI将通过美人鱼课程广泛的传播海洋环保的理念。2天理论加实践课程学习,通过考试,均可获得ssi全球认证潜水证书。电子档在手不怕被弄丢,任何一个潜水点可享受打折
6. 中班海洋健康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尝试画圆并添加线条组合画成小鱼等图像和符号。 乐于用绘画的方式大胆想象找朋友的情景,体会回到朋友中间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漂亮的小鱼 1.(出示剪贴画)瞧!这是一条蓝蓝的小河,你们看是谁来了?原来是一条美丽的小鱼。他长得什么模样呀?圆圆的大身体,圆圆的小眼睛,还有一条肉骨头似的小尾巴真可爱。 2.你愿意做一条小鱼吗?请游到水里来吧(几位幼儿绘画)。注意身体和尾巴的大小、颜色、鱼尾巴的方向,和幼儿互动:“许多小鱼游来了,我们已经看见了小鱼圆圆的身体了,还有什么地方没看见?”“还有一条小鱼也游来了,大家好!” 许多小鱼都游来了,小鱼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真快活,有朋友真好!
7. 海洋世界健康领域教案
值得反思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海底生物并不了解,他们对海洋的认识和日常生活中的有限接触有关,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世界的奥秘,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兴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这样的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可以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海洋生物的神奇,也可以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综上所述,优质海底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可以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8. 小班健康海底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不但占据空间,还能流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感官可以感觉空气的存在;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气;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在动手实验前,对可能发生的现象作出假设,有助于我们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研究空气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准备: 教师用:1个水槽,2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学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签。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教学流程: 导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拍摄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1)教师谈话 (2)播放多媒体,教师解说。 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太空景色!这个蓝色的的星球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美丽的地球,这神奇的太空,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2、提出问题 教师指向地球的外沿。 师:这层像雾,又像纱一样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 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 师:对,是大气层!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被一层大气包裹着,大气层里大部分都是空气。有关于空气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3、提示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了解空气。 教师板书:了解空气 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 1、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 (1)师:刚才有同学说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现在大家就来看一看,看见空气的什么了? 生:看不见! 师:用手来摸一摸。 生:摸不着! 师:我们的周围是不是真有空气? 引导学生感觉空气的存在。 (2)师:空气是看不见来又摸不着,要研究它可就难了。谁来想想办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师生讨论,演示用塑料袋抓空气。 师:要研究空气首先得抓到空气,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抓空气? 学生说一说 师:哪一个方法能够让我们更方便的研究空气? 引导学生说出用塑料袋来抓空气。并让一个学生演示一下。 3、引导学生用感官来了解空气。 (1)师:有了空气,我们可以用身上的哪些感官来了解空气? 学生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师:老师现在用你们教的方法来感觉空气。 教师演示 师:老师感觉不到空气!看来还不行,得再想想办法! 师生讨论得出在袋子上扎一个孔,让空气吹出来,再来感觉。 师:老师现在试一试,看这个办法灵不灵? 教师演示 (3)学生用塑料袋抓空气,并用感官感觉空气。 ①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②学生用塑料袋抓空气,并用感官感觉空气。 ③学生做记录。 ④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4)教师小结 三、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 (一)、实验一、纸的奇遇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一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1、教师谈话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好,老师太高兴了!老师打算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欢迎吗? 2、师生合作演示,学生猜测 (1)教师找一个小朋友当助手。 (2)教师拿一小张旧报纸。像真正表演魔术一样,向学生前后展示这张纸,并拿到学生的座位前,让学生摸一摸,再把纸放入水中。 师:纸放在水里,会湿吗? 学生回答后,让小助手捞上来给学生看一看! (3)教师又拿出一张纸交给小助手让他像真正表演魔术一样,向学生前后展示这张纸,并拿到学生的座位前,让学生摸一摸,证实这的确是一张普通的旧报纸。 教师接着拿起杯子,把杯口朝向大家晃动几下,然后,教师让小助手把纸捏成一团,用力塞入杯子的底部,教师检查后,对小助手说:请把透明的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 紧接着,让学生猜测纸会湿吗? 师:大家猜一猜纸会湿吗? 学生猜测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2)小组动手实验、讨论、做记录 (3)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得出结论 师:水没有碰到纸,所以纸自然是干的。为什么水进不到杯子里? 学生回答 教师边演示边小结: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杯子里有一大段“空”着,杯子的这一部分地方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水就不能进去,杯中的纸自然就不会湿了。 师:纸放到水里,居然不湿,我们来给这个实验起个名字吧!就叫纸的奇遇,(师板书)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知道空气占着地方,也就是说空气占据空间(师板书) 5、实验延伸 师:如果让你接着做这个实验,你还会怎么做? 生说一说 (二)实验二、谁赶走了杯子里的水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2个透明的杯子。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拿一个杯子放进水里,让杯子装满水,举起来问:大家来想想办法,可以用什么东西把杯子里的水赶走?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2、教师演示 教师把一个杯子斜着放进水中,使杯中灌满水,用另一只手把第二个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中。 在水下,把两个杯子靠在一起,倾斜第二个杯子,使第二个杯子的气泡跑进第一个杯子。 3、学生实验 (1)老师提出实验要求。 (2)学生实验、讨论、做记录。 (3)学生汇报 (4)师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师:看不见的空气在能看见的水里流动,形成气泡,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空气,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借助看得见的东西看到它,科学真得太有趣了,对不对? 四、总结 1、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对比图片,教育学生从小要知道保护环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播放课件《潜水艇的沉浮原理》,让学生回去寻找空气在这里发挥的作用。 说课材料 :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空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了解空气”是“空气”单元的第一个专题,本专题安排两个课时,本课为“了解空气”第1课时,是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空气”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这些问题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觉及(借助媒体、实验)间接感觉: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及空气实实在在存在着、空气能占据空间等属性。同时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目标 在深入认识教材的基础,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我校的实际,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实验的方法。观察与探究空气的流动与对其它介质的“扰动”过程,经历科学探究。研究“空气”问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借助其它物体感觉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能占据空间,并且可以流动。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本课内容特点和三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感受空气的存在、流动及知道空气占据着空间”。 本课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曾经玩过气球、拍过皮球,也曾经看到过水中的气泡……对“空气”有肤浅的认识。但学生并未有意识地去观察过、研究过空气。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使探究活动生动、有趣、有悬念,以此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三、说教学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疑激趣法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的、美丽的,充满了惊喜与奇特。科学的做法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他们生命的始终。对此,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孩子创造丰富的问题情景。在每个活动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眼前的“奇怪”现象产生碰撞,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带着疑问积极地投入到下面的科学观察与探究的活动中去。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究,才会获得新知。因此我在本课中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让学生在一个个的的问题情境中从猜想——观察——发现——提出问题——验证猜想的活动中获得对问题的解决。 2、实验教学法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根据新课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从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活动感知知识)出发,我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还采用了“实验教学法”,加强了科学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感知科学概念。 四、说学法 俗话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无异于让他们手中有了开启知识宝藏的钥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用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感知法 抓住本课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通过看、摸、按、听等多种观察方法感知空气的各种特性,让学生感受到似乎熟悉的空气,原来观察起来还有那么多的奥秘。 2、小组合作法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由基础好的带动基础稍弱的学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实验探究法 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很显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但是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偕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原有经验,本课在设计上力图在指导学生学会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足的科学探究材料、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行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探究中感知,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体现课程课改的精神。落实《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师生探究”;“运用知识,思维提升”;“总结延伸,拓展视野”四个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拍摄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2、提出问题,师生探究 本课以“怎样才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怎样用感官来感觉空气——纸为什么不湿——谁赶走了杯子里的水”这几个问题的探究为主线,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1)感知空气 好奇心与动手玩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人人经历捕捉空气、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的过程。通过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学生通过交流,通过自己的手、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到空气的存在,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也感知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为本课下面的探究活动及以后课时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2)纸的奇遇 这一环节的探究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中对这一环节只设计了一个:“杯子底部的纸团会不会湿”的实验。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探究、充分地体验,我准备了让三年级学生既感到好玩又有一定经验基础的探究材料,安排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究。自选材料、合作设计出:把杯子斜着放进水中,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洞等实验。真正感知到看似空的瓶子、杯子中确实有空气充满着(空气占据着空间)。 (3)谁赶走了杯子里的水 这一环节的探究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实验对于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但学会这个实验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我从学生思维训练出发,在学生前面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思考“有什么办法赶走杯中的水?”采取先思维后实验,动脑、动手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感知到空气不但可以占据空间还能够流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看不见的空气在能看见的水里流动,形成气泡,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空气,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借助看得见的东西看到它,这就是科学实验的魅力所在。 (4)探究研讨,整理事实 通过以上几个活动,师生合作探究研讨,整理事实,为本课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及课后应用打下基础。 3、运用知识,思维提升 组织学生比赛。利用两个空瓶子一个没有盖,另一个带盖,让两个学生分别踩,看谁能把空瓶子踩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4、总结延伸,拓展视野 我们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我交给学生一个课外探究的任务:“寻找空气在潜水艇的沉浮中发挥的作用。这个任务完成的同学请及早向同学或老师来报喜”。课虽结束了,但是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要把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