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产业集群
管住宿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由中电科技集团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所共同设立,总投资2.5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从事海洋监测、港航管理、船用电子、海岛开发等领域海洋电子的研发及产业化。
与宁波市共建海电院,是集团公司发展海洋电子装备产业的重要布局,也是进一步深化与浙江省战略合作的重大举措。未来海电院将致力于船舶(海工)电子、海洋新材料应用、海洋信息关键电子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电子装备技术创新基地,引领带动并形成海洋电子产业集群。
2. 海洋产业集群发展
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即,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51020”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在哪?如何推进落实?
5大支柱,万亿实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推动疫后经济重振、加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进程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湖北制造向质量效率型、高端引领型转变。
为此,我省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及转型方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确定为“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且到2025年,5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均要突破1万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产业上,我省在保障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运营稳定的同时,将招引上下游企业做好配套,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领域融合应用,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等核心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上,我省将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发展趋势,强化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和创新能力,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打造万亿汉江汽车产业走廊,建成全国重要的专用汽车基地及示范区、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研发生产示范区。
现代化工及能源方面,我省将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瞄准“双碳目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及循环经济战略。力争到2025年,全省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大健康产业上,我省将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化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为关键,围绕生物技术药物、创新药、高端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科学引导大健康产业国际化创新、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化配套生长、内涵式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产品加工上,我省将重点推进粮油加工业、酿酒及饮料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果蔬加工及精制茶叶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膳食消费结构改善,满足城乡居民更高层次的食品消费需求。
千亿产业,组“梯队”
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是万亿级支柱产业的配套与支撑,包括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纺织、绿色建材、低碳冶金、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商务服务。
在高端装备领域,我省将按照“关键突破、集成创新、集群发展”的思路,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聚焦重点领域,突破核心部件、关键技术、重大装备产业化瓶颈,扩大智能制造模式普及推广,加大重大技术装备应用示范。
高档数控装备及系统、激光加工成型装备被摆在重要位置。我省将依托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重、华中数控等,加快筹建数控工控创新中心,巩固重型数控机床、齿轮加工机床、中高端数控系统等优势。依托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力发展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成套设备、激光应用系统等,形成较为完善的激光产业链。
先进材料上,我省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生态环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增强先进材料对湖北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
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北斗及应用、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电、安全应急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光通信及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信息网络、软件及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数字创意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 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
深圳海洋新城已于2023年初开始动工,目前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将加快启动规划建设,预计2035年建成。
根据规划,海洋新城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海洋新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定位为湾区海洋门户、蓝色创新海湾,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海洋新城对标世界三大湾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海洋新城将聚焦海洋新兴产业,构建以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核心,海洋现代服务、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三大产业为支撑的“2+3”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蓝色产业空间,构建千亿元级的海洋产业集群,促进深圳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加快建设海洋新城,深圳“十二个一”工程还包括: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建设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成立海洋科学研究院、打造全球海洋高端智库、建设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组建海工龙头企业集团、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探索设立深圳海事法院、规划建设深圳海洋博物馆和海洋科技馆、举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4. 海洋产业集群对港口的意义
促进邮轮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邮轮旅游作为一种高品质的休闲旅游方式,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大家乘坐邮轮不仅可以享受到邮轮上的各种服务、出境旅游,而且可以近距离接触海洋,体验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培养海洋情怀,对建设海洋强国具有积极影响。
二是有利于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邮轮业产业链长、经济带动性强,发展邮轮经济有利于促进邮轮设计建造维修、物资供应、船舶港口运营、休闲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对提升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5. 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对振兴港区活力的意义
有。
10月14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嘉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9621.54万吨,同比增长15.31%。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3.53万标箱,同比增长19.98%,增速居浙江全省沿海港口首位。
据介绍,嘉兴港各港区生产运行整体表现突出。前三季度嘉兴乍浦港区在部分煤炭转移至嘉兴独山港区的情况下,仍实现货物吞吐量4637.10万吨,同比上升2.22%;独山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3813.47万吨,同比增长27.19%;嘉兴海盐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1170.97万吨,同比增长44.65%。
6. 海洋产业集群对振兴港区活力的意义
杭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
余杭家纺产业集群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
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
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
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
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
金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永康区块、武义区块、缙云区块)
义乌饰品产业集群
黄岩模具产业集群
温岭泵业产业集群
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
衢州氟硅产业集群
舟山船舶修造产业集群
缙云带锯床产业集群
台州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富阳造纸产业集群
建德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余姚市节能照明及新光源产业集群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
永嘉泵阀产业集群
南浔木地板产业集群
安吉椅业产业集群
德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桐乡濮院秀洲洪合针织产业集群(桐院区块、洪合区块)
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嘉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
新昌轴承产业集群
东阳磁性电子产业集群
兰溪棉纺织产业集群
江山木业加工产业集群
舟山海洋生物与海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路桥金属资源再生产业集群
临海休闲用品产业集群
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
遂昌金属制品产业集群
7. 海洋产业集群对振兴港区的影响
港区的环境很不错,港区绿地系统以水系、道路廊道为脉络,形成“一环四心,廊道交织、绿轴相串、多园均布”的绿地结构。仅仅北港区就规划了智湖公园、北湖公园、西湖公园等19所公园。
8. 海洋产业集群的概念
主要包括:发展形成海洋生物药业集群,组织开展海洋渔业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建设生态养殖的示范基地,培育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基地。
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9. 海洋产业集群的意义
青岛黄岛新区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青岛(西海岸)黄岛新区围绕突出发展海洋经济主题,统筹陆海经济,促进军民融合,突显碧海蓝天,提升临港临海,走向深海远海,着力做高做新,推进六大集群十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黄岛新区制定了一整套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点提升发展航运物流、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游艇邮轮、通用航空、涉海金融四大产业,培育壮大影视文化,旅游度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探索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三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