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能资源及海洋能发电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是指着眼于海洋资源能源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殊的开发技术,归属于海洋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对海洋进行开发和利用,进而实现海洋价值所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海洋开发技术包括海洋调查、海洋采矿、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水下工程、海洋发电、海洋空间利用等一系列新型技术。
2. 海洋能资源开发前景
你好,首先你得问自己的兴趣是否在这里,现在学习都是为了将来就业,如果你只注重就业前景的话,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如果你不喜欢就有可能会后悔当初的选择,但是我现在只能说海洋类的研究现在在国内还算是比较冷的专业,因为它太新型了,如果你能坚持读下来,以后在研究所或者学校搞科研也是可以的,好好想想你对未来的规划,另外我不知道你是否在沿海城市,如果这样的话也许就业机会会多一些,但是内地就难说了;以上几个专业我比较看好最后一项,海洋污染治理,这个你可以咨询一下相关专业的老师,多查一些国外的资料,毕竟中国也是在发展!以上建议,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都是很不错的学校,海洋物理学同时也分为好多种研究方向比如勘探或潮汐能等方面,这个也不错,将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主要就业单位很宽泛,研究所或者外企,合资的,都可以因为毕竟国外发展的相对要成熟一些,所以研究生期间,你要练好英语关键是口语,这对你的就业是很有帮助的。
3. 海洋能源发展
海洋能源行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2017年增长12.8%。从能源结构看,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1993年,我国首次成为海洋能源的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天然气的净进口国;2009年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我国海洋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海洋能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海洋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
全国海洋能源生产总值达77611万亿元,增速为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与上年持平。海洋能源总量持续增长,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1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海洋能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能源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6%、38.8%和56.6%,海洋能源三次产业结构连续6年保持“三、二、一”的态势。海洋能源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着海洋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构不断优化。
4. 海洋能发电技术有哪些
潮汐发电要建水库,形成水头并保持水位平稳,利用水位差来发电,潮汐发电有单库单程电站、单库双程电站和双库双程电站。
(1)单库单程式:仅有一个水库,水轮机是单向式的,在潮落时发电。其工作过程为涨潮时进水,不发电,因为水位差不够和水轮机的单向性也无法发电。落潮时,先不发电,在落潮过程中,落到一定程度,与水库水位差足够时,才可以发电。整个过程是不连续的,但发电过程是稳定的。
(2)单库双程式:一个水库,用双向水轮机,涨潮落潮时都发电。其工作过程为涨潮时先不进水,由于是双向水轮机,等有一定水位差时再发电,同时也给水库充水。退潮时,水库水位差不够时停止发电,直到足够的水位差时,水轮机反向运转发电。
(3)双库式:两个水库,涨落潮时都发电。其工作过程为一个高位水库,一个低位水库,增加了水位调节的能力,实现了不间断发电,水的流向永远是从高水位库流到低水位库,发电也是单向的。如果进水阀门与泄水阀门控制得当,可使水轮机水头保持稳定。
B、海洋能水轮发电机组
(1)轴流式水轮机组。水轮机轴是垂直的,水流从侧面的叶片方向流入,改变方向沿轴下部流出。发电机是立式的,在水轮机上与水轮机同轴。这是老式发电机组,效率低、功率小,但寿命长。
(2)贯流式水轮机组。水轮机和发电机均沿水平方向安装,通过一个竖井的皮带连接,中间安装齿轮变速箱。水经闸门流道落下,改变方向沿水平方向经叶片流出。其特点是效率低,但简单,易安装与维修。
(3)流线型的灯泡式水轮机组。像一个光滑的灯泡或炸弹,全封闭,水平安装,大头装有发电机,小头装有水轮机,水流先经过大头密封的发电机,再流向水轮机。尽管机组占有不少体积,但由于采取紧凑同轴发电机与水轮机,其效率高。缺点是整个发电机在水下密封维修不便,发电机在流道里使能量损失。
(4)全贯流水轮机组。水轮机和转子装在流道中阻力小、效率高;定子装在流道外。
(5)国产化水轮机组。灯泡贯流式机组具有适用水头范围大、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点。电站建设土地淹没少、移民少,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有利,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C、波浪发电
(1)一般收集波浪动能有四种方式:
a.运动型,收集一定方向的机械能。
b.震荡型,把震动的水柱变成变化的气柱,有个震荡腔,如果能产生共振,效果就更佳,震动变为旋转也较容易。
c.水流型,改变水流形状,形成压差,就可做推动力。
d.压力型,比较直观,直接用波浪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
(2)通过适当的转换就变为推动水轮机的动力。这种转换方式大致为:
a.机械式的,用齿轮、杠杆;
b.水动式的,用液压系统;
c.气动式的,用空气泵。
5. 海洋能源资源有哪些
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海洋大国,开发海洋已经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
6. 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
1:海洋渔业生产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2: 海洋油、气开发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最初只能开采从海岸直接向浅海延伸的油气矿藏。80年代以来,在能源危机和技术进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与开发飞速发展,海洋石油开发迅速向大陆架挺进,逐渐形成了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然后通过海上钻井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3:海洋空间利用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人类逐步向海洋挺进,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海洋曾经是人类从事交通运输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将海洋屏障变为海上坦途。最初,人们利用人力、风力或洋流作为动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
5:围海造陆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激化,使人们将眼光投向大海。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 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
6: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们会从海里获取藻类,加工成食品,如海带,马尾藻什么的。人们可以捕捉南极的磷虾,磷虾的产量是每年50-60亿吨,人们在不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下捕捉10亿吨的磷虾,就可以满足一百亿人一年的蛋白质需求。
7:海洋可以发电,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现在我们用来发电,将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又价格低廉的电力。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是人们所需的。
7. 海洋能源发电的原理
波浪能发电(wave power generation)是以波浪的能量为动力生产电能。海洋波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正弦波浪每米波峰宽度的功率P≈HT kW/m。式中,H为波高,m;T为波周期,s。通过某种装置可将波浪的能量转换为机械的、气压的或液压的能量,然后通过传动机构、气轮机、水轮机或油压马达驱动发电机发电。
全球有经济价值的波浪能开采量估计为1~10亿kW。中国波浪能的理论储量为7000万kW左右。
8. 海洋能发电是哪个上市公司
潮汐能发电是海洋能发电的一种,但它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教成熟的一种。
潮汐能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现为势能,其潮流的速度表现为动能。这两种能量都可以利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在海水的各种运动中潮汐最守信,最具规律性,又涨落于岸边,也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各种海洋能的利用中,潮汐能的利用是最成熟的。
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而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潮汐能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他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于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
潮汐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利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9. 海洋能的发电原理和特点
1、成本高,基础建设耗费人力物力。
2、对于整机来说,防腐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因素。
3、对于我国来说,海域对国防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国家会对其有所控制。
4、南方台风对风机的影响因素。
5、电网建设配套成本也很高
10. 海洋能发电概念股
亨通光电的概念股是:通信设备、白马股、长三角一体化、充电桩、大数据、海洋经济、沪港通、军工、宽带中国、量子通信、能源互联网、特高压、网络安全、芯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一带一路、智慧城市、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