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泥盆纪的海洋生物
1、古马陆
曾生活在三亿年前的石炭纪时期,古马陆是目前已知的可能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古马陆可以长身长2.3米。相当于巨型“蜈蚣”,表面覆盖防护甲,身体极薄贴近地面意味着这个令人恐惧的生物几乎没有天敌。
它靠类固醇为生,几乎没有视力,但嗅觉和触觉异常灵敏。古生物学家史奈德根据化石推断它住在河海交界的盐沼泽内,或许以两栖类及无脊椎动物为食物。
2、骇鸟
又称为恐怖鸟,是一种大型的食肉性动物,它的身高达3米且但飞行,它们野蛮而凶猛地在南美通知食物链约6000万年之久,恐怖鸟速度惊人,像镐的嘴的力量强壮到一击之下砍断一匹马的脊髓。
恐怖鸟的腿骨坚硬、肌肉强壮,可以完全击碎中等大小猎物的骨骼,然后慢慢地吸食猎物骨骼中富含营养的骨髓。奔跑速度相当快,据科学家估计,恐怖鸟跑速可达每小时97公里,并认为骇鸟的灭绝跟狼群和灾难有关。
3、丽齿兽
又叫做丽兽,是恐龙时代前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既是爬行动物,也是哺乳动物,其牙齿与剑齿虎的牙齿一样凶猛。两侧眼睛像蜥蜴的眼睛,身长3米,体型庞大,接近于一头犀牛。问道血腥味后,丽齿兽可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疾驰,直到捕获猎物为止。
丽齿兽喜欢以二齿兽、水龙兽、麝足兽和龟类的祖先——杯龙(斯龙)为食,在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中灭绝。
4、泰坦蟒
是一种远古蟒类,是史前顶端掠食者,也是地球上的丛林之王,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5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它们的食物有4.57米长,半吨重的钝鼻鳄和3.05米的肺鱼以及当代的一些大型乌龟。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
5、超级巨猿
是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是电影《金刚》中的原型,这种怪物直立时可达3米高,重达半吨,虽然巨猿大多是食素,但是它的健壮在森林可谓是称为“一哥”。科学家认为直到10万年前它才灭绝。
6、海王龙
又名瘤龙、节龙是史前时代海洋中最致命的捕猎者,巨大的肉食性动物。海王龙身长14米,肌肉发达,拥有垂直于身体的尾巴能够让它快速地伏击猎物,海王龙那两排剃刀般锋利的牙齿保证猎物被整个吞下时无法逃脱,六五都是被活活消化的。它吃普通的鱼、鲨鱼、海鸟以及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中灭绝
7、棘龙
棘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生肉食动物,人们形容它是霸王龙、鳄鱼和鲸的集合,统治海洋和陆地,它是首个适应水生环境并捕猎鲨鱼和古代鳄鱼的恐龙,棘龙可以利用背上类似于鲨鱼鳍状的巨帆浮在海水上。并利用它利剑般弯曲锋利的爪子撕碎猎物。
棘龙的头颅骨长1.75米,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半水生动物。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棘龙是已知的唯一会游泳的肉食恐龙。
8、鲨齿龙
身长超过13米,比传说中的霸王龙还要巨大和凶猛,它的牙齿成锯齿状,与鲨鱼的牙齿类似,可以轻易撕碎肉,是北美洲最令人闻风丧胆也是最厉害的恐龙。
极其锋利并类似鲨鱼的牙齿、长牙齿、大而酷似骷髅眼睛的眶前孔、较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长的头颅骨、比例上较窄的吻部、瘦的躯干、比例上略微短的后肢。
9、普鲁斯鳄
最大个体身长可达10米,体重可达4.7吨,体宽近1.8米,头骨长1340毫米以上,体型比中生代的恐鳄更大。它们当时没有天敌,它们的食物是它们所能捕食的一切哺乳动物和鱼类。
普鲁斯鳄的体型巨大,其脑袋长度1.5米,宽度超过1米。普鲁斯鳄的头骨和下颌骨非常厚重,嘴巴之中长有又粗又长的锋利牙齿,它的大嘴巴张开时如同通向地狱的大门,吞噬了一切敢于靠近的生命。
10、邓氏鱼
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大型捕食者,生活在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虽然没有的牙齿,但是独特的颌帮助它掠食比它自身还要大的动物,包括原始鲨鱼,他颌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五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张开快速将猎物吸入嘴中。
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咬裂、粉碎任何东西。
2. 泥盆纪的海洋霸主是谁
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
1、邓氏鱼
邓氏鱼有着巨大的体型,甚至和公牛比较类似。这种恐怖的鱼类是海洋中的霸主,它的血盆大口让人胆寒不已。偏偏它又是一种不挑食的生物,在它的时代算是所向披靡的存在。
2、含肺鱼
含肺鱼也是一种掠食性鱼类,它们主要生存在3亿6000万年前的泥盆纪。它们长度大约4米重量可达2吨,也是极其强大的生物,有时候还会向陆地生物发起攻击。
3、海纳螈
海纳螈也被称之为海纳的走兽,这是一种生活在泥盆纪的肉食四足动物,它是在恐龙出现之前的生物,经过演变之后有了肺部,并且从单纯的海洋生物变成了水陆两栖动物。
4、恐鱼
恐鱼长相相当霸气威武,它属于泥盆纪比较常见的盾皮鱼类,在它的时代是霸主般的存在。它的头部和胸部都包裹着一层坚硬的骨甲,牙齿十分大颗裸露在外。不愧是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之一。
5、提塔利克鱼
最长的提塔利克鱼大约为2.7米长,最小的也有0.9米。它们有着一整排十分完整的牙齿,头部也是十分扁平的,它们的眼睛在头顶上,长相有点像现在的鳄鱼。
6、腔棘鱼
进入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行列的腔棘鱼出现时间是泥盆纪中期,最开始大家都认为它们在6000万年前已经灭绝,不过1938年一个渔网却捕到一条活的腔棘鱼。这种鱼是一种比较奇怪的鱼,它们信奉一夫一妻制,这在鱼类中间比较少见。
7、陆地杀手蝎
这是一种比较远古的蝎子,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它们主要的食物是小型节肢动物和昆,它们强大的蜇咬足以杀死一些动物。
8、房角石
房角石的长相相当奇特,科学家认为其是古生代最大的生物之一,它主要食物是广翅鲎,这是一种生活在泥盆纪的生物。根据化石资料可以知道,巨大的房角石长度约为9米,当然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之一。
9、雷蝎
雷蝎也被称为布龙度蝎子,它们的长度大约为1米,长相和现在的蝎子比较类似,不过体型更大,还有更大的复眼,算是当时比较顶级的掠食者。
10、胸脊鲨
胸脊鲨长度在70-200厘米之间,外形上来看有点像现在的鲨鱼。它们有着相当特别的背脊,不过只在雄性身上才有,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求偶。
3. 泥盆纪的动物
一, 巨齿鲨拥有非常大的牙齿,在所发现的化石里面,推测其身长超过20米。体重达到70吨,是名副其实的海洋霸主,其咬合力超过20吨,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史前十大咬合力最强生物之一,被很多生物家誉为地球上最强悍的生物。
二 苍龙是史上最庞大的食肉动物,主要生活在8000万年前,其最大的体长超过了19秒,体重达到了24吨,
其性格非常凶猛,具有尖锐的牙齿,是当时海洋界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
三 邓氏鱼是出现在泥盆纪时期的动物,是当之无愧的的泥盆纪霸主,据有关化石显示,它的身长达到了11米
,重量达到了6吨,在海洋里可以轻易的将鲨鱼撕成两半
四 梅尔维尔鲸是利维坦鲸中最大的物种,根据在南美洲发现的化石来看,推测其身长达到17米,重量达到65吨,
牙齿最长达到了40厘米,是和巨齿鲨一样的海洋顶级掠食者。
4. 泥盆纪典型生物化石
珊瑚化石,俗称石柱子、珊瑚玉,是由于单体珊瑚的外层细胞,具有分泌石灰质外骨骼能力,石灰质包裹住软体部分,形成了珊瑚的外壁。常见的珊瑚化石有单体和复体两大类型。形成原因
单体珊瑚的外层细胞,具有分泌石灰质外骨骼的能力,石灰质包裹住软体部分,形成了珊瑚的外壁。同一珊瑚个体的筒状外壁并不是理想的圆柱体,而是时粗时细、粗细相间的节状物,每一节上还又布满了细小而又互相平行的环纹。珊瑚体壁的节和环纹,均是由分泌石灰质能力的不稳定造成的,据推测珊瑚体的分泌有灰质能
珊瑚化石
力和太阳光的强弱有关,白天光强,石灰质就分泌得多,晚上无阳光石灰质就分泌得少;冬夏两季,阳光也有强弱的差异,石灰质的分泌当然也就有多少之分。也有人认为珊刷体分泌石灰质的能力和它周围的海水温度有关,暖和时分泌得多,水凉时分泌得少甚至不分泌。海水温度的波动由日温差所造成、也有因年温差所造成的。阳光的强弱、温度的高低,均取决于太阳的辐射,只是同一能源的两种表现形式:但从海水的温差是比较小的,而光的强弱之差是极共显明这个角度来看,光线的强弱可能控制珊瑚体分泌石灰质的能力。
结构构造
单体珊瑚的骸体,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通常有体壁围绕,表面饰有粗细不等的皱纹,但在进化程度比较高级的珊瑚中,体壁退化。复体珊瑚呈致密的块状体,或细弱的丛枝状,由许多细小的珊瑚个体组成,有的从母体的轴部或侧方分芽而出,有的通过珊瑚体壁上的孔或管,或各珊瑚单体之间的共骨组织或间隙管相互贯联。珊瑚骸体的骨架由无数细微的,方解石质或文石质的羽针、羽簇或羽榍组成。纵列骨骼单元主要包括刺状或脊状的隔壁脊或隔壁刺和板状的隔壁,后者长短相间,呈两侧对称或辐射对称排列。横贯珊瑚骨腔分布的板状体称床板或横板,是横列骨骼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有些珊瑚体的边缘还出现小型鱼鳞状或泡沫状骨片,称鳞板或泡沫板。上述纵列和横列骨骼单元在不同地史时期的各类珊瑚中,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配列组合,或派生出其他组织结构,出现形形色色的骸体形态。
5. 泥盆纪有什么生物
普尔加托里猴(学名Purgatorius)等等。
还有其它一些和恐龙同时代的动物,比如这二种。
真贼兽(来自中国侏罗纪的神、仙二兽),1.6亿年前。
巨齿兽(Megaconus),会缓慢地走而非蹦蹦跳跳,它的名字源于它独特的牙齿。该化石出土于内蒙古淡水湖里保存的火山灰,据称这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近亲,它拥有哺乳动物的某些特征。
北美负鼠,学名Didelphis virginiana,是最早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之一。
比恐龙还猛--印度紫娃(Nasikabatrachus sahyadrensis)。印度紫蛙和恐龙共存了七千万年,从那场使恐龙灭绝的著名灾难中幸存下来,并在科学家的惊异中进入了它的现代阶段。
而水生生物就更多了,比如这东东,小时候一直以为这东西是传说中的三叶虫呢,鲎虫是出现于3.5亿年前泥盆纪的古老生物。
皱鳃鲨,大概生活在侏罗纪时代(有9500万年和3.8亿年两种说法)。
侏罗纪虾(Jurassic shrimp),有10条腿,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时间。
鹦鹉螺,持续存活了5亿年。
鹦鹉螺
6. 泥盆纪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是“鲎”。鲎,属于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7. 泥盆纪海洋生物图片
1. 邓氏鱼
邓氏鱼大约生存在3.6亿年前,是大型的古生物,体长在八米左右,重量可以达到六吨,体积非常的大,是海洋中很强的捕食者,主要是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已完全灭绝。
2. 滑齿龙
滑齿龙是海生爬行动物,主要是存在于侏罗纪中期到晚期,生性残暴,体重约2.5吨,最长可以达到6.6米,它们喜欢在浅海区域产子,为肉食性动物。
3. 巨齿鲨
巨齿鲨是远古十大巨鲨之一,也是地球上发现的咬合力最强的动物之一,很多的史学家称巨齿鲨为最强悍的生物,它的体长可以达到二十米左右。
4. 巨型黄貂鱼
巨型黄貂鱼主要是活动在淡水区域,同样是生活在几百万年以前,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巨型黄貂鱼是4.27米,目前还不知道这种鱼的栖息地,也没有人知道这种鱼是如何生存的。
5. 克柔龙
克柔龙是一种海洋爬行生物,主要是生活在一亿两千万年前,体长一般在十米左右,嘴巴和脑袋一样长,没有后肢,鼻孔在头顶,还是是世界上最大的上龙类之一。
6. 莱茵耶克尔鲎
莱茵耶克尔鲎是生存于三亿九千万年前的早泥盆纪,长相非常奇特,看起来像昆虫,主要以节肢动物和鱼类为食,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板足鲎。
7. 龙王鲸
龙王鲸主要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早就灭绝,身体细长,雌性约15米,雄性约18米,最大的也可以达到21米,和现在的很多鲸鱼都要大很多。
8. 毛伊龙
毛伊龙存在于晚白垩纪时期,是种大型的蛇颈龙类,约6500万年前还是新西兰水域最大型的海生爬行动物,身长可达到12米,肉食性动物,以鱿鱼等鱼类为食。
9. 梅尔维尔鲸
梅尔维尔鲸是一种在南美洲发现的物种,属于灭绝的虎鲸,样本只有头骨,牙齿目前最大35cm,推测它可能有17米以上,梅尔维尔鲸也非常凶猛,甚至会捕食比它大的物种。
10. 太陆鲨
太陆鲨是生存在二叠纪中期的大型鲨鱼,是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小型鲨鱼,到了夜晚活动,攻击性强,乌贼、直壳鹦鹉螺、卷壳鹦鹉螺等都是它的猎物。
8. 泥盆纪的鱼类
应该是邓氏鱼。邓氏鱼是寒武纪到泥盆纪时期(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鱼类,是当时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邓氏鱼体长9米左右,体重可达4吨。同时代还有各种原始鲨鱼,但化石证据显示,最大的原始鲨鱼也只生存于中生代,比邓氏鱼的生存年代晚2亿年。
水生爬行动物和原始鲸类倒是有比邓氏鱼大的,但出现年代也晚得多。
与邓氏鱼大致同时代的其他鱼类都比邓氏鱼小。如甲胄鱼,只有大约30厘米长。生存于泥盆纪的潘氏鱼也只有1米多长。
9. 泥盆纪海洋生物20米长的生物
20吨!
巨齿鲨也许是地球历史上已发现的咬合力最强的生物之一,最大咬合力推测为20吨,其口腔撕咬力量超过了霸王龙,可以很轻松咬碎鲸鱼的肋骨,被很多古生物学家誉为地球史上最强悍的海洋生物。
2.邓氏鱼(5000千克)
邓氏鱼同样不生存于21世纪,而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大型古生物,大约在3.6亿年至4.3亿年前。 其身体长度最大可至8米、重量可达2吨,是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能一口将鲨鱼咬成两半,几乎可以捕食泥盆纪海洋里的任何一种生物。 邓氏鱼缺少真正的牙齿,而以两长条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能够咬断和粉碎任何东西,其咬合力度的高强,霸王龙同样无法与之比较。
3.含肺鱼(4800千克)
10. 泥盆纪出现了什么物种
奥陶纪时期的海洋生物是现代动物的最早祖先。珊瑚和叫做星状动物的古老海星生长在洋底。海底的带壳动物包括与现代牡蛎有关的软体动物、看起来与软体动物相似的腕足动物和外壳卷曲的腹足动物。头足类——现生鱿鱼的堂兄弟——快速游过海底搜寻猎物。但最大的新出现的动物是像萨卡班巴鱼这样的无颌类。 无颌类,例如发观于南美的萨卡班巴鱼,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这一对期仍然没有任何动物种类生活在陆地上。 ·鱼类 最早的鱼类是无颌类。它们没有上下颌,嘴很宽,头的边缘长着奇怪的骨板。也许这些骨板是发电器官,用来感觉距离或电击捕食动物。无颌类的摄食方法是将含有微小动物和沉积物的水吸入口中。它们可能是尾巴向上在海底游泳。 ·三叶虫 奥陶纪海洋里生活着500多种三叶虫。这虽然没有寒武纪时期的种类多,但其数量仍是巨大的。这是今天三叶虫化石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三叶虫化石很容易找到,这不仅因为它们数量大,而且因为它们定期脱去外壳。随着动物的生长,外壳落入古海底,常常被掩埋,变成化石。从俄罗斯到摩洛哥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海相岩石中已发现了几千种不同的三叶虫。有的长着长刺来抵御捕食动物,有的将眼睛长在长柄上,这样当它们埋在泥沙里的时候仍能看见外面。 三叶虫能够在海底游泳或爬行。但它们防御捕食动物的方法可能像今天的犰狳一样,将带壳的身体蜷缩成球状。我们知道三叶虫被其他海洋生物捕食,因为我们经常发现三叶虫化石上有被咬的痕迹。有颌鱼类的兴起可能促使许多三叶虫绝灭。但有些三叶虫一直生存到2.51亿年前的最大绝灭性灾难发生的时候。 ·笔石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笔石是一类微小的蠕虫状生物,它们像今天的珊瑚虫一样群体生活。整个笔石群体仅有5厘米长,它们漂流在海面上,吃浮游生物,和今天鲸类所吃的大量微小海洋生物是一样的。笔石对于科学家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们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是逐渐变化的。科学家能够根据共同发现的笔石的种类判定其他海洋生物化石的年龄。 ·腕足动物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分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腕足类乍看起来很像双壳类,但和它并没有多大关系它们壳的大小和曲线都不相同。腕足类的铰合部喙,以肉柄固着。腕足类现在比较稀少,但在5亿年至4.5亿年前,它们远比双壳类常见。 ·鹦鹉螺 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部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珊瑚 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大发展,在前寒武纪时非常繁盛的叠层石在奥陶纪时急剧衰落。 ·其他 在奥陶纪晚期,约4.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陶纪也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