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经济绿色金融机会(海洋经济蓝皮书)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6-10 22:32   点击:19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经济蓝皮书

芬兰

海洋绿洲号游轮简介

海洋绿洲(Oasis of the Seas),是一艘巨大邮轮,长360米,宽47米,高出水面65米,斥资9亿欧元建造。海洋绿洲号是世界上最大的邮轮,也是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2009年10月28日,海洋绿洲号在芬兰船坞举行交接仪式,并定于2009年12月1日首航。现在正式下水.另外也有同名电影。

世界上最大且造价最昂贵的“海洋绿洲”号邮轮历经3年时间建造,2009年10月28日完成交接,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处女航。这艘巨轮设计别出心裁,带有剧院、赌场、商店、游泳池、露天公园以及攀岩场地。

“海洋绿洲”号造价大约14亿美元,长360米,宽47米,吃水线上高65米。邮轮大小为“泰坦尼克”号的5倍,连美国军方“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都相形见绌。

这艘巨型邮轮共有16层甲板,可容纳2000余名船员和6000多名游客,载客量比已运营的最大邮轮多出近5成。

它于2009年10月30日离开芬兰,驶往美国劳德代尔堡。邮轮今后运营路线主要集中在加勒比海。尽管眼下全球经济不景气,但人们对乘坐这艘巨型邮轮表现出浓厚兴趣,预订者众多。

“海洋绿洲”号历时6年建造,由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订购,总部设在挪威奥斯陆的造船业巨头STX造船公司建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斥资8亿英镑建造(约9亿欧元)。[1]

海洋绿洲号长1180英尺(约合360米),宽154英尺(约合47米),高出吃水线213英尺(约合65米)。排水量达到225280吨,可搭载6360名乘客及2160名船员。全船共有16层甲板,每层甲板上都建有客舱,客房更是多达2700间。整个建造过程及其复杂消耗近40万个钢材部件,4万5千个装配组件及220个分段,全部生产过程都是在芬兰奈斯塔造船系统(NESTIX)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

海洋绿洲号上漆就用掉63万加仑油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游泳池,里面可装2300吨水。其户外公园中有12000多株真实植物,包括数百棵棕榈树。为给2700个船舱照明,船上使用电缆长度超过5311公里。可容纳750人的竞技场,还有溜冰场、冲浪机、高台跳水表演场地。

从各项数据来看,海洋绿洲号刷新了多项邮轮业界的纪录,可谓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

客房

海洋绿洲号的客房有多达37个级别可供选择,其中9种客房属于全新款式,包括面向船上海景剧场、中央公园及百老汇大道的客房。最令人瞩目的是Loft Suite级别套房,位于船上最高处的17楼、18楼,是分上下两层楼的复式结构。

娱乐

“海洋绿洲”号主要为迎合有孩子、但更有活力的年轻夫妇而设计,专门针对他们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包括21个游泳池、一个水上公园、一个旋转木马和一个科学实验室。有幸踏上这个“海上巨无霸”的游客将置身一个全新的娱乐世界,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称为“水上剧院”(Aqua Theatre)的圆形剧场和攀岩区。“水上剧院”白天作为游泳池使用,夜晚则成了绚丽的表演舞台。“海洋绿洲”号邮轮拥有7个主题“社区”,每个“社区”又包含不同寻常的元素,比如海上第一个公园,纵贯9层的滑降装置,纯手工制作的旋转木马,28个具有落地窗的多层包厢。

2009年10月28日,韩国造船公司STX的子公司“STX芬兰”,在芬兰的图尔库港口把“海洋绿洲号”正式移交给皇家加勒比(Royal Caribbean)邮轮公司。全新的“海洋绿洲号”定于2009年12月1日启程,开始为期4天的处女航。它将从有“美国威尼斯”之称的美国劳德代尔堡港出发,到达加勒比海国家海地。

移交当天,数百名工人仍在对停泊于图尔库船坞的“海洋绿洲”号远航做最后的准备,铺地毯,清洗船面。图尔库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西北100英里(约合160公里)处。

2. 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2)

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近日连续宣布新的油气资源发现。在中国依赖石油、天然气进口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油气田的接连发现使得中国沿海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变得更为广阔。

中海油日前正式对外宣布,它拥有的蓬莱9-1含油气构造评价获得成功,被证实为中海油近年来在中国北方渤海海域发现的规模最大油田。其后,中海油又在南海发现一日产4240万立方英尺的气田。

中海油方面称,蓬莱9-1构造位于渤海东部海域庙西北凸起上,平均水深约25米,其中评价井蓬莱9-1-5在潜山内共钻遇200多米厚的油层,测试日产原油约700桶。

与此同时,中海油还在位于新发现油田以南8公里的蓬莱15-2构造上也获得成功发现。在蓬莱15-2-1井共钻遇83米厚的油层。经测试,该井日产油超过1200桶。

时隔不久,中海油在20日宣称:在南海西部海域莺歌海盆地新发现东方13-2气田。经测试,该井日产天然气约4240万立方英尺。

目前,中海油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针对新发现油田的消息,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认为:“蓬莱9-1评价的成功,必将带动渤海东部海域勘探开发的新局面,并为渤海地区的稳产上产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新油田的发现,渤海在中国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环绕渤海,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以及多个海上油田等中国重要的几个产油区几乎已经连成一片。

据天津南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东�N介绍,渤海湾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储量超过1300亿立方米,丰富的油气资源将为沿岸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渤海湾沿海周边有大片荒地滩涂,与油气资源丰富的墨西哥湾非常相近,这也为中国展开大规模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且,中海油去年在中国海域自营勘探共获得13个新发现,成功评价了18个油气构造,并且有2个新项目投产,16个项目尚在建设中,这些都将有利支持中国海域未来的增长。

业内人士则指出,现实的消费需求使得渤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在所难免。据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1-2012)》显示,2011年,中国原油净进口2.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5.2%,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天然气净进口281.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21.56%,同比增加9.4个百分点。与日益匮乏的陆上石油资源相比,加快对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是现实所需。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南海等深海相比,渤海石油开采难度相对要小,而且渤海油田的油质较稠,所以开采密度也要高一些。在现有能源压力下,开采过程一定要谨慎,否则造成的严重污染不易恢复,得不偿失。

3. 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蓝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1951年至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6℃/10年,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15℃/10年)。

1961年至202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增加趋势;2020年,中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

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2020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为1870年以来的第四高值,全球平均海平面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位,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73毫米。地表水资源方面, 2015年以来,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转为以偏多为主。此外,1960年至2020年,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消融加速;1979年至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

近年来,全国整体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2020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DVI)较2000年至2019年平均值上升7.6%,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关键区域生态气候稳步向好,2005年至2020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沙漠边缘外延速度总体趋缓。

最新地球“诊断报告”怎么看?

专家从气候系统多圈层解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

8月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状况,可谓一份地球是否健康的最新“诊断报告”。

这份“诊断报告”怎么看,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解读?本期特邀蓝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王朋岭博士为这份报告“划重点”——

大气圈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强降水、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6℃,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1961-2020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1毫米。1961-2020年,江南东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尤为显著。

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199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6.8)较1961-1990年平均值(4.3)增加了58%。

水圈

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

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海洋变暖在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加速。1990-2020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增加速率是1958-1989年增暖速率的5.6倍。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从1901-1990年的1.4 毫米/年,增加至1993-2020年的3.3毫米/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为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位。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20世纪90年代中国地表水资源量以偏多为主,2003-2013年总体偏少,2015年以来地表水资源量转为以偏多为主。2020年,青海湖已达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水位。

冰冻圈

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北极海冰范围呈减少趋势

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山地冰川消融加速。2020年,全球参照冰川总体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平均物质损失量为982毫米水当量。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0年物质损失强度均低于全球参照冰川平均水平。202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7.8米和6.7米。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1981-2020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4厘米。2004-2020年,活动层底部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西北积雪区和东北及中北部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均呈弱的下降趋势;青藏高原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略有增加,年际振荡明显。2020年,西北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为近5年最低。

北极海冰范围呈减少趋势。1979-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3月和9月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3.1%;2020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同期第二低值。

生物圈

中国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

2000—2020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的上升趋势;2016—2020年,中国平均NDVI较2000—2019年平均值上升6.0%,为2000年以来植被覆盖状况最好的五年。

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1963—2020年,北京站玉兰、沈阳站刺槐、合肥站垂柳、桂林站枫香树和西安站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4天、1.4天、2.3天、2.8天和2.7天。2020年,北京站玉兰展叶期始期偏早15天,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早。

关键区域生态气候稳步向好。2005-2020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沙漠边缘外延速度总体趋缓。2000-2020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区域生态状况趋于好转。

过去30年中国海域的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来,南海珊瑚热白化现象不断出现,气候变暖对南海珊瑚礁的影响逐渐凸显。

气候变化驱动因子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均创新高,中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2019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了创纪录的410.5±0.2ppm,1877±2 ppb和332.0±0.1ppb,依次为工业化之前水平的148%、260%和123%;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

1990年-2019年,中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CO2浓度逐年稳定上升;2019年,瓦里关站CO2、CH4和N2O的年平均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

中国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020年是全球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6℃

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2020年,北京站玉兰展叶期始期偏早15天,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早

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

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

202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7.8米和6.7米

1979-2020年,3月和9月北极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3.1%

2020年,中国西北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为近5年最低

4. 海洋经济蓝皮书在青岛发布

青岛发展经济具有几方面明显优势:

区位及交通优势:青岛港是世界上吞吐量过亿吨的16大港口之一,港口外向度全国领先;青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青岛以市南区为中心,形成了几个“小时经济圈”:一小时都市圈,一小时车程可辐射涵盖整个青岛所辖的七区五市;三小时服务圈,三小时可辐射至周边县、市和其他港口城市(如日照、连云港、威海等),涵盖整个山东半岛;八小时腹地圈,八小时的车程便可辐射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

产业基础优势:青岛经济实力雄厚,青岛是中国北方和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和制造业基地,是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青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2003年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增长速度最快;青岛市市南区发展总部经济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并且初具规模。

人才科教资源优势:青岛人力资源密集,拥有大量优秀的海洋科技、企业管理、外经贸、金融、旅游、党政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青岛的人才供应结构独具特色,海洋科技资源和人才供应在山东半岛独占鳌头。

市场环境优势:青岛的非公经济发达:据我了解,2002年,青岛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岛具有企业家成长及经营环境优良:青岛的企业家成长环境全国领先;据山东省民营企业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认为山东省经营环境比较理想的5个城市青岛荣登榜首;青岛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2003年青岛出口总额为12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40.1亿美元。

人居环境优势:青岛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基本形成了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且,市南区是青岛优美人居环境的完美展现,它位于青岛沿海地区,整个区位于山海之间,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美,景点众多,拥有融“山、海、城”为一体的独特风貌。

品牌优势:青岛是山东半岛的城市品牌,这个城市品牌的构建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得益于青岛市知名企业所创下的企业品牌,青岛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种,中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作为青岛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和政治、文化、商贸、旅游中心,市南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山、海、城”为一体的自然风貌,发达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产业,旺盛的人气聚集、繁华的城市景观等成为青岛市城市品牌的典型代表。

成都经济优势明显

去年底,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将成都列入了“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5强”。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岛和武汉。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敬刚说:“我们参加了很多大项目的谈判。在西部地区,大项目一般都在成都、西安、重庆3个地方选择。成都高新区完全有实力与其他地区竞争。”

以英特尔选择成都为例,敬刚说:“北京、上海一些IC企业老总都惊讶,‘以前认为做IC应该在上海,怎么突然跑到成都去了?’后来他们分析的结果是,‘成都的崛起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市场的选择’。”

在敬刚看来,西部地区在某些领域并不完全处于劣势。首先是成本低,例如英特尔产品从成都出发的空运费比从上海出发还略低。成本是所有公司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成都大学较多,人才比较多,且劳动力成本较低。此外,为引进英特尔这样的大项目,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都创造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成都市成立了为英特尔公司服务的专门机构,使得英特尔的工作格外顺利和高效。例如办营业执照,在普通情况下起码得3个月时间,而英特尔只用了20天。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成都发展总部经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了“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颇具发展总部经济的区位优势、信息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市场环境优势。成都拥有一大批中央驻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高科技企业,其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能够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宜商宜居的人气氛围也是成都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条件。成都是商业发达的千年商都,长期以来是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有消息称,整个西南地区的商品零售额,成都占了40%。因此,成都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较多的商机。

除此之外,成都还有都江堰、青城山、草堂、武侯祠以及周边的三星堆、峨嵋山等人文和自然资源造就的丰富看点,还有美味的川菜、小吃,而长期形成的休闲气氛,正好可以与总部经济区快节奏生活造成的焦虑感形成“对冲”,从而别具吸引力。

地方官员热情高涨

4月2日,在成都平原秀美春色的衬托下,“总部经济·临空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双流县举行。来自北京和四川的28名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双流,为成都、双流发展总部经济、临空经济指点迷津。

凭借坐拥全国第五、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以及连续10年蝉联四川省县级经济“十强县”榜首的经济实力,双流县响亮地提出要打造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双流县县委书记谢瑞武在论坛上说,该县一直在积极探索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且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作为新型的城市经济形态为双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新视角。

过去工业企业集中的成都市成华区,则借助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迁出城区之机,提出建设东郊城市副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建设物流基地的口号。除搬迁企业可以腾出在成都市区已属十分稀缺的土地资源外,成华区还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这是成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助推器。据介绍,目前进入该园区的企业已近50家,其中60%属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及技术覆盖通信、软件、IC设计、微波工程、信息处理及传输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16项。成华区称,该区已构建起了“科研总部经济”的框架。

处于成都核心城区的青羊区和锦江区,更是加快了发展总部经济必不可少的中央商务区建设。最新的CBD规划区在过去的基础上扩大了不少,而功能完善的高标准写字楼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商贸、休闲、娱乐等设施,也都在规划之内。

诸多条件尚待完善

对于国内不少地方官员对发展总部经济的盲目热衷,专家指出,总部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政府导向并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总部经济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综合性条件,包括区位、环境、人才、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以及金融、信息、咨询、法律、物业等高端服务业。

成都显然已经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较好条件。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成都发展总部经济还处于初始阶段。

专家认为,打造总部经济,成都还有诸多方面亟待加强和完善。比如:城市服务功能的营造;城市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培育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高级生产要素(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研发、金融、营销、会计等经济含量比较高的组织);调整有关政策,以促进总部经济和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等。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所说的那样,打造总部基地,也体现政府自身改革,是政府自主创新和政府竞争力比拼的结果。

本人在青岛上学 ,认为青岛没有描述的这么好,当然也不错。至于去成都还是青岛,你就自己做决定吧。不过,请你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

5. 海洋经济蓝皮书2022

双碳是指碳减排和碳汇建设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碳减排是指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碳排放量,从源头上控制气候变化。而碳汇建设则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手段,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双碳既关注减排,也注重汇建设,旨在推动全球碳排放量的减少和碳汇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双碳也是中国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示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