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古代海战
这些侵略战争主要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多个西方列强共同参与的侵华战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破坏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在这一时期,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他们通过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划分租界,建立了一个个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19世纪末,帝国主义又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几乎把中国瓜分完毕。他们还通过控制中国海关,使中国的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之手;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通过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其次,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列强向中国索赔的赔款数额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达1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由于赔款数额太大,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并以盐税、海关税、常关税为担保,使列强从财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因此而日益贫困。巨额赔款也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增强了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依赖性。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成为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 第三,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和旧观念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然,西方列强在侵华的时候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其主观动机是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进步。相对于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富强的道路。
总之,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西方古代战船
1、风力,主要是通过帆索体系(东方硬帆、西方软帆)借用季风的动力。
2、水力,利用各大海洋的海洋洋流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航行速度。
3、人力,通过船桨、舵橹、船蒿等形式,以人力进行驱动,多见于近海航行。除此之外,在逆水行舟时,还需要使用拉纤的办法拖拽船只。
大船,在春秋孕育发展
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船只,要追溯到武王伐纣,当时动用了47艘战船,主要是运送粮食物资.春秋时期中国最大的船“大翼”长度只有23米.后来秦始皇巡游的“巨型龙舟”长度也只有30米,而且比起欧洲人的多层帆桨船,那时的中国船只有一层船桨,且甚少有风帆.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实用价值不同.那时的中国人,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内地,就算造船,也是在江河里活动.打仗主要是陆战.西方国家不同,他们靠海吃海,争的是海洋霸权.但当西方大船纵横地中海时,中国人的技术潜力却注定了:春秋的中国人,在建筑工艺、冶炼乃至天文历法方面都早已确立了独特优势.就好比今天一个现代国家在电子核心科技上拥有技术优势,那么在任何一个高科技产业上的井喷,都是迟早的事,古中国造船业的井喷,也同样是这样。
展
3. 西方古代海战电影
爱国者
阿拉莫之战
天使降临
战争与和平
林肯
乱世佳人
我与拿破仑
抗暴英雄
最后的武士(美国片,但是演的是日本)
怒海争锋
冷山
澳大利亚
众神与将军
拿破仑
一九零零(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算19世纪,在一战之前的战争的话风格差不多)
沙璞的滑铁卢
四支羽毛
葛底斯堡
最后摩根战士
别了,波拿巴特
革命(阿尔.帕西诺)
战火浮生
职业武器(16世纪德意战争)
4. 外国古代海军
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
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的战船,如“蒙冲”、“先登”等。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如“游艇”、“赤马舟”等。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大多数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以保证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也有一些战船是采用渔船或商船的船型加以改进后制造的,或临时用渔船或商船加以改装,使其能符合作战的需要。战船乘人多少以“米重”为标准计算,每人以重2石为准。5. 古代海战战术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敌,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作好了打持久战准备,并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克敌制胜,包括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的协同作战,游击队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和伏击战等,用各种手段狠狠打击敌人,并将这些游击战术具体概括为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最终我们依靠这些战略战术战胜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解放。
6. 古代海战阵型
古代战争一般分对战和攻坚战。对战时两军对垒,各自摆开阵势,中国古代战争有不下数百种阵法,打仗都要遵循阵型,主将则是坐镇中军指挥,千万不要小看阵型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阵型往往能够以少胜多。
再说攻坚战,如果攻城的一方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良好的后勤供应,那是很难取胜的,守城一方本来就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用滚木礌石有效打击敌方,当然混木礌石是消耗品,所以后来就在石头上凿洞,穿上绳索,在滚木上也系上绳索,这样可以反复利用。攻方则是用云梯,楼车,冲车,如果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还会挖地道,当然最后实在无计可施了,就可利用地形决堤放水淹城,当然最后这一招比较阴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的。
总体来讲,攻坚战是最为惨烈的,因为守方占据很大的优势,因此攻方士兵基本都是踩着同伴的尸体进攻。一场攻坚战如果城池被攻破,要么就是攻方尸积如山,要么就是运用反间计里应外合等等,正如西方的军事理论: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