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海洋卫星发展史
1978年,美国发射了全球第一颗SAR卫星(SEASAT),自此SAR在宇宙中的序幕徐徐拉开。
而后自上世纪90年代至2017年前后,欧美等国先后发射了如TerraX-SAR,Sentinel-1、和RadarSat等民用SAR卫星。
这一时期的SAR卫星都是大型卫星,由几颗卫星组成卫星星座。此时的SAR卫星数量少,数据价格过于高昂(可达同等分辨率光学卫星的3倍),并且SAR卫星数据几乎被国外垄断,我国目前仅有高分三号、环境一号C两颗民用SAR卫星。
而近几年,随着航天技术有了大幅进展,尤其是轻型天线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固态电子器件技术和高效太阳电池技术的发展,
2. 海洋 卫星
2018年10月29日8时43分,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中法海洋卫星是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方负责提供卫星平台、海风观测载荷以及发射测控,法方负责提供海浪观测载荷,卫星数据双方共享。
中法海洋卫星首次实现海风和海浪同步观测。该星装载了中方研制的微波散射计和法方研制的海洋波谱仪,将在距地520公里的轨道上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表面风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并通过进行与海洋、大气有关的科学试验和科学应用的研究,进一步科学认知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巨浪、海洋热带风暴、风暴潮等灾害性海况预报的精度与时效。除此之外,中法海洋卫星还能观测陆地表面,获取土壤水分、粗糙度和极地冰盖相关数据,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3. 海洋卫星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在近一个世纪中海洋通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20世纪初,无线电报通过点火花式发射机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波向外广播,走出人类历史上无线电通信的第一步。
1898年美国“圣·保罗”号轮船首先装置了上述收、发信机,跨出无线电在海洋通信上应用的第一步再到由于海上航行的船舶越来越多,为了能达成世界统一的规则以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而制订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for the Safety of life of Sea,简称SOLAS)并明确船舶无线电装置的配备和值班制度。
讲述了现在常用的一些通信设备,如窄带直接印字电报、中频无线电装置、高频无线电装置、甚高频无线电装置、单边带和海事卫星电话以及卫星移动通信的终端组成、设备配置要求、使用中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根据海上通信的发展趋势提出将GPS和移动通信组合起来构成GPS通信导航系统,提高海上通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4. 各国海洋卫星
海洋卫星是专门监测海洋气候变化的科技类卫星,是卫星的一个分类。
5. 美国海洋监视卫星
红外侦察卫星又称成象侦察卫星,自1960年美国第一颗红外侦察卫星问世以来,迄今己发展到第六代。目前在轨使用的红外侦察卫星有3颗kH一12卫星与2颗长曲棍球卫星,进行军侦察,以提高时间分辨率。可在计算机的控制F随观测视场环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更精准!主要分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通信卫黑,测地和绘图卫星及国防气象卫星。后来又发展了电子情报卫星。
6. 美国海洋卫星发展史简述
ARGO计划
ARGO计划(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通俗称“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是由美国等国家大气、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构想用3年至4年时间(2000年-2003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盐度剖面资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威胁,被誉为“海洋观测手段的一场革命”。
7. 美国海军卫星
ICEYE团队起源于大学纳米卫星小组Aalto-1。2018年1月,ICEYE-X1是该公司的第一个概念验证微卫星任务,于2018年1月12日在印度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的ISRO PSLV-C40火箭上发射。ICEYE-X1也是世界上第一颗微小雷达卫星(不到100千克);截至2019年底ICEYE已成功发射3颗雷达卫星,并形成了小型雷达卫星的星座组网和商业化运营服务能力。2019年8月ICEYE 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小型化雷达卫星平台开发的Spotlight(聚束式)成像模式1米分辨率卫星图像,并商业化销售。2020年3月ICEYE发布了其最新的视频合成孔径雷达产品的预览,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2020年3月27日,ICEYE公司宣布正式提供0.25m分辨率的雷达卫星图像服务。
Capella Space公司是一家美国商业航天初创公司,由Payam Banazadeh和William Woods于2016年在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建立。CapellaSpace最终打算建设一个由36颗卫星构成的星座,以便能实现每小时重访的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服务,作为美国一家商业雷达图像的供应商,该公司主要解决用户两个痛点,第一是价格,二数据的及时性。Capella Space通过采用新技术设计微小卫星实现对卫星成本的降低;通过设计36个卫星的组网允许实现对地的最低1小时的重访时间;通过与卫星通信公司合作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最快30分钟响应。2018年12月3号该公司的首颗小卫星已经由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火箭发射入轨,具备提供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服务的初始能力。2020年5月13日公司宣布已与美国国防部(DoD)签署合同,旨在向美国海军提供合成孔径雷达数据。2020年8月24日该公司宣布了与发射供应商Rocket Lab合作的发射计划 “I Can’t Believe It’s Not Optical”,计划于8月择机将一颗百公斤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红杉号”发射入轨。
此外,来自日本的Synspective公司也计划利用25颗小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的可覆盖全球的遥感星座提供卫星数据解决方案,自2018年2月成立以来该公司累计筹集了1亿美元的资金,已与Rocket Lab达成合作,计划于2020年年底将其首颗地球观测卫星StriX-α卫星送入轨道。
全球主要商业合成孔径雷达星座计划
随着遥感对时间维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频次及时性成为许多应用场景的必须,由于光学遥感无法确保在黑夜或阴雨雾霾天气提供图像,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此外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涉能力,也对毫米级精细监测成为了现实。当前遥感产业在云技术和AI技术的带动下,向在线存储、在线服务的方向迈进,遥感产业的商业化趋势不可逆转。虽然有人抱怨雷达的图像没有光学图像那么直观,但遥感的最终产品不单是图像本身,而是提供越来越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图表分析、某种结构化数据和特定场景的信息,所以对最终用户而言,用的是合成孔径雷达还是光学传感器也不那么重要了。
在中国,北京智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对标ICEYE、Capella Space和Synspective,以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和卫星平台一体化设计切入遥感产业闭环。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研制出雷达载荷产品,首颗多光谱卫星也将搭载长征八号火箭送入太空;明年下半年公司计划完成国内首颗商业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发射,未来12颗星的星座也在筹划之中。
8. 美国海洋卫星有哪些
近年来,科学家搜寻地球之外生命主要基于“类似地球”的条件,因此类似地球的星球很可能支持孕育生命。然而,目前科学家提议一些星球并不一定类似地球也能孕育生命,一些生命体可以幸存于其它化学物质为基础的无水环境。科学家特别关注土卫六,这颗卫星拥有液体甲烷海洋,而不是液态水海洋,美国康奈尔大学最新研究表明,这样的甲烷海洋可能存在无氧生命形式,很可能宇宙中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星球会存在生命。
康奈尔大学科学家提议的这种生命形式叫做“含氮体”,它是由小型有机氮化合物构成,能够幸存于零下180摄氏度的液态甲烷环境。目前地球上类似条件下,任何生命形式都无法生存。
该项研究第一作者、研究生詹姆斯-史蒂文森说:“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第一种具体的生命蓝图。”地球生命依赖于渗透性水基外部物质——囊泡或者脂质体,它可以容纳任何细胞的有机物质。
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离开水,因此天文学家多年以来寻找恒星宜居地带、存在水的星球,这样的星球不热,也不太冷,潜在适宜生命存在。但是如果生命形式可以存活于甲烷环境,而不是水,意味着它们可以生存在更寒冷的气候,甲烷具有较低的熔点。
理论上“含氮体”生命形式是由氮、碳和氢分子构成,这些元素都存在于土卫六冰冷的甲烷海洋。然而这种异域极端环境可能幸存的生命形式也像地球生命一样具有稳定性和柔韧性。
有趣的是,为了制造这样的生命结构,科学家想象这种细胞使用一种叫做丙烯腈的化合物进行构造,该物质具有较强的屏蔽性,可阻止分解腐烂。
丙烯腈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液态有机化合物,用于制造腈纶和热塑性材料,它也存在于土卫六大气层中。化学工程师波莱特-克兰西(Paulette Clancy)博士称,下一步将尝试和证明这些细胞在甲烷环境中的反应。
9. 美国海事卫星
能,但是一般接听也会收费。
海事卫星电话是采取双向收费的,不论接打都要钱,有几种资费模式,看你自己选择。有和陆地一样,包月的,套餐内免费,超出另计。有的只有基础服务费,用多少计多少。如果是在货船上,海事卫星电话一般不允许作为私人联系使用,公司会监控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