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海洋经济六大产业
主要产业包括以下几方面:
【工 业】 印度尼西亚工业发展方向是强化外向型制造业。主要部门有采矿、纺织、轻工等。锡、煤、镍、金、银等矿产产量居世界前列。
【农 业】 印度尼西亚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盛产经济作物,如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等。
【渔 业】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政府估计潜在捕捞量超过800万吨/年。
【林 业】 印度尼西亚森林面积1.3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60%。为保护林业资源,印尼宣布自2002年起禁止出口原木。
【旅游业】 旅游业是印度尼西亚非油气行业中仅次于电子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创汇行业,政府长期重视开发旅游景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入境手续。1997年以来受金融危机、政局动荡、恐怖爆炸、自然灾害、禽流感等不利影响,旅游业发展缓慢。2007年起增速加快,2017年外国赴印尼游客达1404万人次。2018年外国赴印尼游客1581万人次。2019年上半年外国赴印尼游客783万人次。其中,马来西亚、中国、新加坡、东帝汶和澳大利亚为印尼前五大游客来源国。
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海洋经济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
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将海洋经济划分为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其中,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包括5类经济活动: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活动,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
而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
3. 2021海洋经济六大产业有哪些
海洋荟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的一项综合性海洋科技计划,旨在推动我国海洋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海洋综合管理的实施。计划自2009年开始实施,历时15年,分为三个阶段:2009-2015年为第一阶段,2016-2020年为第二阶段,2021-2025年为第三阶段。海洋荟包括了多个子项目,主要涉及海洋调查与观测、资源勘探与评价、海洋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及综合管理等方面。
计划注重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海洋荟计划的实施,我国海洋事业将得到全方位、全周期、全域覆盖的发展,也将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
4. 2021海洋经济六大产业分析
2021年十一月重要的会议有:
1.11月19日,在武汉召开全国5G
1.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11月1日至3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2.11月19日,在武汉召开全国5G 工业互联网行业现场会,通过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切身感受5G 工业互联网为企业生产、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11月20日,举行大会开幕式和两个主论坛。
3.2021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2021海博会”)新闻通气会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海博会以“科创赋能,共享深蓝”为主题,将于11月25日至27日在深圳举办。
4.2021年11月,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在广东举办。
5. 海洋经济第一产业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现代海洋交通运输产业,现代海洋船舶制造工业产业,现代海洋海盐制品产业,现代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现代海洋滨海旅游产业,现代海洋海产品养殖产业,现代海洋深海科技研究产业,现代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现代海洋远洋产业。
6.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11月8号提出的,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7. 海洋经济中的三大产业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8. 海洋经济领域
海洋专属区前十排名(平方公里)
1美国12174629
2法国10084201
3澳大利亚8505348
4俄罗斯7566673
5新西兰6682503
6印尼6159032
7加拿大5599077
8英国5453428
9日本4479388
10中国3962897
国家和地区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排名:
1俄罗斯24664915
2美国21814306
3澳大利亚16,197464
4加拿大15583,747
5巴西12,175832
6法国10,755,724
7中国10,520,487
8印度尼西亚8,019,392
9新西兰6,953478
10英国5,714.564
11印度5592406
12墨西哥5,141,968
13日本4857,318
14丹麦4,761,811
15智利4431,381
16阿根廷3,939463
17基里巴斯3442,536
18密克罗尼西亚联邦2997,121
19巴布亚新几内亚2,865128
20挪威2,770404
21南非2,756,575
22哈萨克斯坦2,724900
23苏丹2,573961
24阿尔及利亚2.508094
25沙特阿拉伯2378323
26刚果民主共和国2,346,464
27利比亚2,111129
28秘鲁2,101,131
29马绍尔群岛1990,711
30哥伦比亚1949906
31菲律宾1890,780
32葡萄牙1819498
33马达加斯加1812,300
34伊朗1,797468
35安哥拉1,765,133
36所罗门群岛1,618,373
37蒙古1564,100
38西班牙1,545,225
39索马里1462709
40纳米比亚1,388864
41委内瑞拉1,382,716
42莫桑比克1,380,576
43塞舌尔1,337,014
44厄瓜多尔1,333600
45斐济1,301,250
46毛里求斯1,287,037
47乍得1,284.000
48尼日尔1,267,000
49埃及1,265451
50马里1,240,192
51缅甸1,209353
52毛里塔尼亚1,190.858
53坦桑尼亚1,186975
54尼日利亚1,141.081
55巴基斯坦1,117,911
56埃塞俄比亚1,104,300
57玻利维亚1098581
58也门1,080,637
59土耳其1,045,216
9. 海洋经济产业链
包括大连金州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普湾经济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保税区。其中大连普湾经济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保税区单设管委会。
大连普湾经济区管委会园区概况
普湾经济区地处大连市地理中心,面积735平方公里。2016年3月4日,大连金普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大金普新征程全面展开,普湾从此正式加入了大金普经济功能区阵列,成为金普最年轻、最具活力、最有激情的一个功能区。普湾涵盖三十里堡、石河、复州湾、炮台四个街道全域。 主要涉及工业催化剂、化工新材料、海洋化工产业链、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冷链物流、电子、船舶配套、食品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相关产业。
10. 2021海洋经济六大产业是什么
日前,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新产业。
战新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全球战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迈入“十四五”,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芯片荒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战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加码。
为了搏一个美好未来,曾错过几轮产业升级风潮的青岛加压奋进。过去5年,青岛通过布局培育战新产业,有力地重塑了城市产业“基本面”。下一个5年,青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起攻势。
《规划》明确了任务表,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的任务,结合青岛的实际和发展方向,锁定了9类战新产业,同时梳理出发展脉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
01
预见未来的产业机遇
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大布局。
国务院曾在2009年9月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定调: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时隔一年,我国便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7大行业纳入战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战新产业不仅是实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在《决定》发布后的数年间,战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催生带动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战新产业迎来发展壮大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进一步证实战新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新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重点行业发展持续向好。1-8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随着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02
重塑青岛产业的“基本面”
培育战新产业不仅是国之重任,也是城市间未来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前排城市纷纷加快培育战新产业。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战新产业抱有坚定的发展决心。9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培育战新产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因为错过了几波新兴产业风潮,青岛的产业面貌一度黯然失色。为了重塑“基本面”,赢得好未来,近年来,青岛开始小步快跑,追赶先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体量逐步壮大。“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迈入“十四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战新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6%,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9.6和3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复合增长约9%,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新动能培育耗时长,可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曾有专家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至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远超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
“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逐渐摸到“门道”、尝到“甜头”的青岛对战新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缜密、更科学的规划。
青岛在《规划》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3
青岛锚定9条“未来赛道”
2010年《决定》在表述战新产业时提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现阶段”的表述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面向“十四五”,青岛也根据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确立了战新产业的方向。《规划》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明确了9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生物。
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非新一代信息技术莫属。《规划》将其排在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是因为,它除了自身价值,还具有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底座”。
为了夯实“底座”,近年来,青岛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为统领,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划》,青岛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网、云、端全方位供给新格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在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替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正在紧抓这一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高点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青岛必须加快步伐。《规划》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列入青岛战新领域的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布局方向,即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方向,加大轻量化材料、高续航电池、智能车联网、整车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实现零部件制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新产业。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谋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而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1.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
当前青岛的海洋发展,既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更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青岛把现代海洋视作关系城市未来的重大产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路径,即深入推进经略海洋攻势,统筹沿海、浅海、深海、远海发展,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规划》还描绘了其他重点产业的未来图景——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青岛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预见”未来,才能“遇见”未来。城市的进阶之道就摆在眼前,势头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要做的就是铆足劲,往前走,不获全胜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