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经济成效与经验总结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1.能够缓解中国陆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提高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他国侵占中国海洋权益,并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2. 海洋经济领域
1、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又名海底矿产资源,是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的总称。主要有石油、煤、铁、铝钒土、锰、铜、石英岩等。
2、海水化学资源。主要有氯、钠、镁、硫、碘、铀、金、镍等,它们溶解在海水中,其性质同海洋矿物资源一样,都是矿物资源(区别于生物资源)
3、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4、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指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度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其特点为:①蕴藏量大,可再生。②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③能量多变,不稳定。
3. 海洋经济成效与经验总结怎么写
2021年是中国航天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发射任务很多,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
2021年4月29日12时许,我国“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成功,这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最后一步开始成功实施。而就在“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射的前后,我国于27日、30日两日分别以“一舰九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包括“齐鲁一号”商业卫星以及遥感三十四号卫星等10颗卫星。而在30日进行的发射任务更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8次飞行,这说明我国的长征家族运载火箭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成熟度。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为期3个月。
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批飞行乘组和首位女性航天员。这次飞行任务将会成为中国载人航天一个重要历程事件,3名航天员将会在空间站停留6个月之久,期间要在太空过春节,还要执行太空行走等多项任务,对空间站、航天员乃至中国航天事业都是一次重大考验。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条路并不平坦,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和苦难。但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前进路上,没有人可以阻挡我们的脚步。航天事业只是一个缩影,所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将会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我们的目标。
4. 海洋经济重要性
如果以国家对不同区域的权利范围来划分的话,在内海,国家拥有全面的主权性权利,在领海则享有受到部分限制的主权性权利,在毗连区,国家主要享有单纯行政、司法方面的管制权而不享有全面的主权,而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国家只拥有经济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权利。
内海在国际法中实际上被划为内水的范畴,是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它的主权。
领海以一国的领海基线为界与内海分开,国家对其拥有主权。但作为海洋的一部分,领海作为开放性水域在国际航运方面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害的商业航运开放领海有利于国际经贸、文化往来,因此,海洋法在领海制度中规定了无害通过.
毗连区是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片海域,宽度一般为12海里。国家对毗连区不拥有全面的主权,而主要是对在其领土、领海范围内违犯特定法令的行为行使管制权。该区域类似于领海之外的一个"缓冲区",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利用领海的边缘进行走私、偷渡或敌对宣传之类的违法行为。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对海洋的经济权利。其中专属经济区主要是针对国家对海洋底土及以上水体中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而大陆架则针对国家对海底大陆架及以下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所以,一国大陆架宽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大陆架的实际地理分布,而不象专属经济区规定了固定的宽度。如前所述,国家对以上两个区域的权利主要是经济上的权利,而不涉及其它,因此在航运、海底电缆、管道架设等非经济领域,其法律地位基本上相当于公海。
5. 海洋经济成效与经验总结范文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历十二帝,入关后传十帝,享国268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亡。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毛泽东主席曾经指着地图对他的战友说,清朝对中国的版图贡献是巨大的奠定了基础,
造就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康熙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1、奠定中华版图。
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
汉朝版图很大,唐朝版图也大,明朝版图比较大,但是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就是清朝对它做管辖的版图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统治,是“康乾盛世”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2、兴修皇家园林。
清朝大修皇家园林,开始是在南苑,顺治的时候主要是在南苑,继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后来因为南苑离城里稍微远一点,康熙就修了畅春园,就是现在北京大学西门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时候,就开始修圆明园,到乾隆的时候,修清漪园,就现在的颐和园,又大修圆明园。
北京的三山五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即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圆明三园。西山这个地区从辽、金就开发,但是基本的格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时期兴修的皇家园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庄,暨外八庙,还有木兰围场,沈阳的盛京皇宫。
还有清朝五陵,就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坛,这些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了,而且是世界的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贡献。
3、贡献杰出人才。
清朝296年,杰出历史人物灿若明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科学家等等,出现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与纳兰容若,就是清朝杰出人物的典型例子。
4、开发三北地区。
“三北”就是东北,正北、西北。东北就是山海关以北,一直到黑龙江下游,这个时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别是黑龙江流域,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
清朝入关之前,它的势力已经到了黑龙江流域,那里很多原始的部民,归顺了清,加入了八旗,从龙入关,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时期因为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战争,一部分关里的人到了关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强了关内与关外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5、保护文化遗产。
以故宫为例,大家知道,周朝灭了商,它没有在朝歌,它又回去了,回到镐京去了,原来的都城废了。秦统一了六国,它的都城在咸阳。汉、唐也是这样,宋代、唐,宋朝建立政权之后,它没有用旧的都城,它是到了汴梁开封。从商朝开始到明朝为止,所有大一统的政权利用前代宫殿概无一例,它们对前代宫殿拆毁焚迁,只有清朝,利用了明朝的皇宫,加以增益。
这就使得明朝的宫殿得以保护下来,多尔衮的哥哥,叫阿济格,他不同意多尔衮的意见,占了北京之后,把都城还要设在沈阳。大家想一想,如果清朝都城设在沈阳,明朝宫殿重要的建筑材料肯定就拆了,到沈阳建去了,今天我们在座的我们都看不到北京的明朝的皇宫了。
所以清朝早期这些政治家,把明朝皇宫保护起来,没有破坏,加以利用,后来修缮,有局部的改造,它使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个皇宫。所以清朝对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复与《天演论》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
第一条电报,1879年(光绪五年)李鸿章首先架设了大沽至天津的电报线。1880年10月,又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盛宣怀为总办,同时附设电报学堂。1881年5月开始架设津沪线,12月竣工,全长2724华里,用费17.87万湘平银。1882年4月改为官督商办,募集商股80万元。1883年春开始架设沪粤线,次年夏全线通报。电报总局也迁往上海,在各地设分局、子局、子店、报店四个等级的分理机构。1884年接收华合公司,改为广州电报分局,电线通至九龙。同年长江陆线竣工。至80年代末,通往西南、西北、北京、东北的干线也陆续建成,初步形成了贯通全国的电讯网。1908年改为官办,隶属邮传部,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事业。电报总局是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中比较成功的一个,对于促进经济交往,抵制外商,收回利权以及国防情况的迅速传递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
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冯九如 字鼎三,广东恩平人,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清华学堂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6. 海洋经济发展
1 美国 12,174,629
2 法国 10,084,201
3 澳大利亚 8,505,348
4 俄罗斯 7,566,673
5 新西兰 6,682,503
6 印尼 6,159,032
7 加拿大 5,599,077
8 英国 5,453,428
9 日本 4,479,388
10 中国 3,962,897
7. 海洋经济效益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四大类。
供给功能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材料、提供基因资源等产品,从而满足和维持人类物质需要的功能,主要包括食品生产、原料生产、提供基因资源等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人类从海洋生态系统的调节过程中获得的服务功能和效益,主要包括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干扰调节等功能。
文化功能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感受、知识获取、主观印象、消遣娱乐和美学体验等方式从海洋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利益,主要包括休闲娱乐、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等功能。
支持功能是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功能、调节功能和支持功能的提供所必需的基础功能,具体包括营养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维持和提供初级生产的功能。
8. 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