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阪造船厂南船厂还是南船场? 南船场的话从难波往北走,过了新斋桥就到了。 2. 日本造船中心1,京滨工业区。它位于日本首都东京及围绕东经湾的附近地区。东京湾东面的鹿岛是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以钢铁,汽车,机械,钢铁为主。 2,阪神工业区。该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大阪和神户的港口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工业以造船,车辆。机械,钢铁为主。 3,中京工业区。该区位于东京与京都之间的名古屋及其附近地区。它以名古屋港口为依托,由纺织,陶瓷,汽车,机械,钢铁,炼油和化工等工业。 4,北九州工业区。 3. 日本造船厂查了下三重県的最低賃金今年10月开始是846日元,所以研修886日元的话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应该不是特别差的,便利店临时工白天可能也差不多是这个时给。 如果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20天(六日休息)的话,那么一个月工资是“8*886*20=141760日元”,一年是168万日元 这其中要交所得税,健康保险,年金,住民税(第2年开始),可能雇佣保险也会需要交,整个算下来的话扣掉工资的20%左右,那么你每个月手取り是113000日元左右。 吃饭节省一些自己做,每个月3万,那么还剩下8万左右,电话费网费交通费等杂七杂八去掉还省7万(节省状态下)。 不知道你们需要自己交水电煤气费之类的吗,要的话再去掉1万。 所以不加班,一年剩下的钱是7万*12个月=84万日元。 如果要达到三年600万,那么每年200万,这样反着算下来,每天8小时的话,干够290天的话可以达到。不过工资高了那些税费也会涨高,所以到手的收入依然是去掉20%左右。 以上 4. 大阪造船厂的大象标识2021年12月17日发生了下列重大事件: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 2,山西孝义煤矿透水事故现场救援结束。 3,我国首次制造的大型邮轮在上海顺利起浮。 4,广西崇左1457名学生被银行违规开立账户。 5,俄罗斯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火灾事故。 6,日本大阪一楼房失火造成27人心肺功能停止。 5. 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厂具体名单 01 董家渡船坞 所在地: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5299号 始建年代:1853 主要遗存:闸门、船坞 02 上海船厂 所在地: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 号;杨浦区杨树浦路640 号 始建年代:1862 主要遗存:浦东:造机车间、船台1 座;杨浦:1 号船坞、2 号船坞,瑞镕船厂老船排,瑞镕船厂办公楼、物资部楼、舾装车间、原东方纱厂仓库;人工绞车、缆桩、锚、油罐、铁丝索;档案、股票、历史照片、亲历人口述 03 大连造船厂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疏港路 始建年代:1898 主要遗存:南坞、南坞抽水室、两台日制抽水机;北坞;船体厂房;中央发电所、消防队楼等;技工学校(原沙俄市政厅官邸);档案,厂史、历史照片;大船精神、航母精神 04 广南船坞 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南40号 始建年代:1914 主要遗存:船坞1 座;1 号、2 号、3 号船台;档案、厂志、历史照片 05 轮船招商局 所在地: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9 号、浦东新区即墨路1 号;青岛市市北区馆陶路37 号;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24 号 始建年代:1872 主要遗存:上海:办公大楼1 座、第五码头(杨家渡码头);青岛:分公司办公大楼;南京:办公楼1 座;档案(存于上海档案馆)、历史照片、股票、息摺、广告;谭泽闿书写“招商局”招牌 06 青岛栈桥 所在地: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4号 始建年代:1892 主要遗存:回澜阁、防浪堤;引桥、孔桥;档案、历史照片 07 秦皇岛港 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南山街13 号 始建年代:1898 主要遗存:大码头、小码头、南山信号台、老船坞;开滦矿务局办公楼、车务处、开平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办公楼、开滦矿务局秦皇岛高级员司俱乐部、外籍员司特等房、引水员住房等;档案、港志、回忆录、历史照片 08 大连港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港湾街 始建年代:1899 主要遗存:大连港务局办公楼、大连港候船厅;4 座突堤码头(1-4 号码头)、3 座顺岸码头(甲乙丙)、长门町码头、防波堤;15 库、20 库、22 库、物资仓库;第一信号所;港湾桥;滑轮组;历史照片 09 广州太古仓码头(白蚬壳) 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124 号 始建年代:1904 主要遗存:3 座丁字型栈桥式混凝土码头、7 幢砖木结构仓库;水塔1 座 10 上海浚浦局 所在地:上海市杨浦区共青路386 号;宝山区逸仙路3945 号 始建年代:1905 主要遗存:复兴岛现存白庐(原上海浚浦局职员俱乐部)、俱乐部花园、定海路桥、浚浦西路(现共青路)、复兴岛运河、复兴岛收回纪念碑;张华浜工场现存船坞1 座、办公楼1 座、木模车间和机加工车间;档案、历史照片;上海港口大全 11 大连甘井子煤码头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工兴路21号 始建年代:1926 主要遗存:防波堤、栈桥;满化码头(大化码头);满石码头(石油七厂栈桥);两台デキイ(Dekii)型电力机车和4 台运煤车 12 东望洋灯塔 所在地:澳门特别行政区东望洋山罗理基博士大马路25 号 始建年代:1864 主要遗存:灯塔;炮台、教堂 13 花鸟山灯塔 所在地:浙江省嵊泗县花鸟岛 始建年代:1870 主要遗存:灯塔;无线电铁塔、发电房、机房、仓库、宿舍等;煤油灯(1899 年英国制,现藏于岱山中国灯塔博物馆)、发电机(1929 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制,现藏于岱山中国灯塔博物馆) 14 鹅銮鼻灯塔 所在地:台湾省屏东县恒春镇鹅銮鼻公园 始建年代:1881 主要遗存:灯塔、机房 15 老铁山灯塔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始建年代:1892 主要遗存:灯塔、水银浮槽式旋转镜机、八面牛眼式透镜;航标园 16 临高灯塔 所在地:海南省临高县美夏乡昌拱村 始建年代:1893 主要遗存:灯塔;法国人建设的机房等附属设施 17 横澜岛灯塔 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蒲台群岛横澜岛澜尾 始建年代:1893 主要遗存:灯塔塔体、附属设施及用房 18 硇洲灯塔 所在地: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 始建年代:1898 主要遗存:灯塔、陈义纪念馆 19 外滩信号台 所在地:上海市黄埔区中山东一路与延安东路交汇处 始建年代:1907 主要遗存:信号塔、办公楼 20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 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北端 始建年代:1908 主要遗存:桥体;成套的建筑、财务档案、图纸(藏于甘肃省档案馆);铁桥建成时拍摄的54 张铁桥全景照片 21 天津解放桥 所在地:天津市河北区三经路与和平区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 始建年代:1923 主要遗存:桥体;历史照片 22 海珠桥 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广场南珠江上 始建年代:1929 主要遗存:桥体;原英国制中跨钢结构;胡汉民题写“海珠桥”、历史照片 23 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 所在地: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始建年代:1890 主要遗存:北京:京奉铁路正阳门车站、东便门信号房;天津:新开河站(今天津北站)站房及天桥、塘沽站、塘沽南站、扳道房、机车修理厂房、老弯道、塘沽八号码头、汤河桥;沈阳:三洞桥、辽宁总站(今沈阳北站);京奉铁路路界桩(中国铁道科学院3 个、京铁家园社区铁路博物馆1 个、中国铁道博物馆)、北宁铁路界石碑(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京奉铁路全图 24 京汉铁路 所在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 始建年代:1898 主要遗存:湖北:平汉铁路南局;汉口大智门车站、循礼门车站、江岸车站,黄河南岸站;江岸京汉铁路工会会员证章(藏于武汉二七纪念馆);二七烈士纪念碑、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施洋烈士陵园;詹天佑故居;河南:二七纪念塔;河北:石家庄车辆厂前街13 号,法式别墅3-4 栋,原石家庄车辆厂法式建筑;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俱乐部、工人劳动补习学校、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工人夜班通俗学校、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二七烈士墓、铁路工人浴池;京汉铁路告成铁碑、平汉铁路线路全图、平汉铁路逐段通车时间图(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京汉铁路图(藏于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债券 25 粤汉铁路 所在地:广东、湖南、湖北 始建年代:1900 主要遗存:湖北:武汉长江粤汉铁路码头遗址(基桩、路基、钢轨)、武汉号渡轮;湖南:衡阳站、白石渡站、白石渡隧道、燕塘隧道、省界隧道;燕塘桥、风吹口桥、省界桥、碓硙冲桥、新岩下桥;路基、护坡;广东:黄沙站、流溪河大桥、英制钢枕、车务处第十一号时刻表图(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股票、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券、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股票息单 26 正太铁路 所在地:河北、山西 始建年代:1904 主要遗存:山西:阳泉站、南张村站、上安站、南峪站、娘子关站;绵河大桥、南张村五孔桥(建于1919 年)、乏驴岭法国铁桥与隧道;河北:正太铁路竣工通车碑、路章碑、懋华亭(路权收回纪念亭);石家庄大石桥、正太饭店;日军碉堡;正太铁路全图、档案等 27 陇秦豫海铁路(陇海铁路) 所在地: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 始建年代:1904 主要遗存:江苏:连云港老火车站;河南:兴隆庄站、杨连弟桥(8 号桥)、纪念碑;陕西:华阴站、渭南站、零口站、临潼站、潼关段潼河桥(仅余桥墩)、17 号隧道通风孔等;陇海线郑州南北车站平面图(1933 年)、郑洛铁路暂时行车时刻价目表(1907 年)、债券;档案 28 津浦铁路 所在地: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 始建年代:1908 主要遗存:天津:天津新站(天津北站)及天桥(北天桥)、天津西站、静海站、陈官屯站、唐家屯站、杨柳青站;山东:津浦铁道公司旧址、津浦铁路宾馆旧址、津浦铁路济南站高级职员住宅、通和塔(津浦铁路机务段水塔)、张夏站站房、水塔,万德站站房、青县铁路给水所、泰安站钟楼、枣庄站站长室、兖州机务段机车库、转盘、水塔、韩庄站;安徽:蚌埠淮河铁路大桥、金山铺董家河大桥、群英桥;蚌埠东站老站牌;江苏:浦口站英式建筑群、浦口机务段、浦口电厂、沙河集站、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徐州)、韩庄铁桥、滁州老站;界石碑(现藏于上海铁路博物馆) 29 广九铁路 所在地:广东、香港特别行政区 始建年代:1907 主要遗存:石龙南桥、罗湖桥;旧大埔墟车站、旧尖沙咀站钟楼;笔架山隧道;广九铁路办事处;广九铁路纪念园:蒸汽车头一辆(建设6501 号)、车厢、詹天佑像;香港铁道博物馆藏品:站内线路及道岔、臂扳信号机、窄轨蒸汽火车头、51 号柴油电动机车(亚历山大爵士号)、六节车厢、手动及机动工程车各一辆、工具、历史照片等 30 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 始建年代:1907 主要遗存:电车工厂;大连电气作业所旧址;电车轨道;3000 型电车 31 大清邮政津局 所在地:天津市和平区解放路103-111号 始建年代:1884 主要遗存:大清邮政津局大楼;邮票、邮品文物;运邮马车;“费拉尔手稿”等早期邮政档案 32 大北电报公司 所在地: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7 号、延安东路34 号、宝山区逸仙路3845 号;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田尾路21 号、18 号 始建年代:1871 主要遗存:上海:办公大楼1 座、电报大厦1 座、电缆登陆局房1 座;莫尔斯电报机、大北公司海底电缆图、手摇式电话机、电报沪局的石制招牌等电信文物;厦门:电报收发室与机房 33 奉天机器局(沈阳造币厂) 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138号 始建年代:1896 主要遗存:厂门、办公楼(仿日本大阪造币局建)、厂房1 座;铸币机器:大洋机、法国雕刻机、日本501 压印机等;清末、民国时期硬币模具、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硬币1、2、5 分模具等;制成品钱币、纪念币、纪念章;档案、《沈阳造币厂图志》、历史照片等 34 上海中央造币厂(国营614 厂) 所在地: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西路17号 始建年代:1922 主要遗存:原铸币厂房(办公楼部分)、水塔、辅助仓库、原厂门门柱等;金库大门;天平、银锭;压力机、冲床、光边机、压印机、制模机;钱币手工雕刻技艺;雕刻后的模具及其铜章作品、制成品钱币(船洋、金银币、镍币等);档案 35 太原机器局(太原兵工厂) 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街101 号 始建年代:1866 主要遗存:办公室1 栋、制造车间1 栋、烟囱1 座;70 余台车床等机器及大量生产工具;晋造火炮、枪支、炮弹、枪弹;档案、历史照片 36 巩县兵工厂 所在地: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光明路 始建年代:1915 主要遗存:水塔、防空洞(总长20 余千米);招待所;中正式步枪、枪弹等;档案 37 官田中央军委兵工厂 所在地: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 始建年代:1931 主要遗存:总务科、枪炮科、弹药科、利铁科、杂械厂建筑;工人俱乐部;枪械、弹药和生产工具 38 国营523 厂(大连建新公司)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海茂街 始建年代:1947 主要遗存:俱乐部;炮弹车间、装配车间、锻造车间;生活区;烈士陵园 39 汾西机器厂 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北路 始建年代:1953 主要遗存:5 号办公楼、苏联援建的2 座大跨度厂房;生活区;技术档案(苏联设计图纸236 册、7891 份) 40 锡矿山矿务局 所在地: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办事处 始建年代:1897 主要遗存:旧采矿工具;古巷道、送风房;国内罕见的地下“矿窿世界”;羊牯岭碉堡、锡矿山工程处办公楼、锡矿山烈士纪念碑、红军驻地旧址石碑;锡矿山炼锑技术 41 贵州汞矿 所在地: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 始建年代:1899 主要遗存:长970 千米的地下坑道、3.75 平方千米的采空区,以及开凿在陡壁上的古矿洞群 42 西华山钨矿 所在地:江西省大余县 始建年代:1908 主要遗存:矿选厂、机械厂工业厂房及附属建筑;主平窿;苏联专家办公楼及居住场所;技术档案(勘探资料、苏联采选设计文本、图件;钨矿志等) 43 井陉矿务局(含井陉矿、正丰矿) 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始建年代:1912 主要遗存:段家楼群:总经理办公大楼(西大楼)、小姐楼、服务娱乐楼、总工程师楼、公子楼等七座德式风格建筑;正丰矿:1 号井、老井架、汽绞车房、电绞车房、电厂机组车间、仓库、皇冠水塔等;地道、北斜井巷道;凤山站、上游型1178 号蒸汽机车;历史照片 44 湘潭锰矿 所在地: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 始建年代:1913 主要遗存:地下井巷及矿业活动作业场所和设施、设备;忆苦窿;医院、学校、生活区 45 大吉山钨矿 所在地: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镇 始建年代:1918 主要遗存:井巷、开拓运输系统、坑口;选矿厂、尾矿库、废石场、炸药库;办公大楼、生活区等 46 锦屏磷矿 所在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 始建年代:1920 主要遗存:选矿厂房、坑道、矿井、铁轨、搅拌池等 47 石碌铁矿 所在地: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 始建年代:1939 主要遗存:矿坑;矿石标本;收藏于海南铁路博物馆:蒸汽机车1 台(建设型6499 号)、罗马尼亚制内燃机车(ND2 型0203 号)、K3 型矿石车(7 辆,日本1930-40 年代制) 48 温州矾矿 所在地: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 始建年代:1949 主要遗存:南洋312 平硐、1 号结晶池、1 号锻烧炉炼矾车间及大岗山炼矾遗址;鸡笼山采矿洞、烧炼炉、出矾池;福德湾村矿工生活区 49 可可托海矿务局(111矿) 所在地: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 始建年代:1950 主要遗存:三号矿脉采坑、矿硐;海子口水电站(俗称“二厂房”)大坝、厂房、发电机组、主控室、语录标语;选矿厂、机械厂厂房、设备;木桥;办公楼、专家楼、大食堂;地质陈列馆及标本 50 金银寨铀矿(711矿) 所在地: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 始建年代:1955 主要遗存:厂房;职工宿舍、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冰厂、工人俱乐部、单身宿舍等;烈士陵园 51 王石凹煤矿 所在地: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街道 始建年代:1957 主要遗存:炮采、高档普采、综采设备、主副井提升设备等,包括副井及其绞车房、主井绞车房、绞车道,主井、煤仓、选煤楼,735 水平巷道、动力送风系统、井下735 变电所;选煤楼、铁路专用线、蒸汽机车;办公大楼、苏联专家楼、矿工俱乐部、千米单身宿舍楼生活区;史料档案馆 52 会理镍矿(901矿) 所在地:四川凉山州会理县 始建年代:1958 主要遗存:主井、选矿厂、冶炼厂;矿部大楼、矿工俱乐部、生活区、医院、子弟学校;矿志 53 青海油田 所在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 始建年代:1955 主要遗存:地中四井;办公区、生活区遗址;四号公墓;青海油田展览馆(敦煌) 54 西北炼钢厂(太原钢铁公司) 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古交市 始建年代:1934 主要遗存:2 号高炉;四座飞机库(原太原北飞机场旧址)、梅花碉堡;上游型蒸汽机车;铁矿口旧址(古交市) 55 马鞍山钢铁公司 所在地: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九华西路8 号 始建年代:1953 主要遗存:9号高炉;档案、历史照片 56 包头钢铁公司 所在地: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 始建年代:1954 主要遗存:1 号高炉(建于1958 年);4 台ET7 型蒸汽机车(1960 年从波兰进口,至1993 年停用);档案,设计计划任务书、苏方完成的初步设计书(88 卷)和技术设计(共230 项)、图纸、信件等(存于包钢档案馆),包刚志、包钢史料选辑、白云鄂博铁矿志、亲历人回忆;钢铁大街、钢32 号街坊、钢城饭店、包钢医院门诊楼 57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所在地: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友好路96号 始建年代:1954 主要遗存:一采场(凤凰山);二采场(火焰山) 58 攀枝花钢铁公司 所在地: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弄弄坪 始建年代:1965 主要遗存:1 号高炉、4 号高炉、炼钢厂板坯连铸、热轧轧制线、轨梁万能生产线、冷轧厂2 号热镀锌铝生产线;攀钢雾化提钒工艺技术;大田会议遗址、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大渡口十三栋;矿坑、采矿设备;档案、历史照片 59 水城钢铁厂 所在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特区 始建年代:1966 主要遗存:1 号高炉(始建于1917 年,从鞍钢迁建而来);档案、图纸、厂志 60 山海关桥梁厂 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海西路35 号 始建年代:1894 主要遗存:钢梁车间、打风机厂房;铣边机床、型钢矫正机;制成桥体、铭牌;武汉长江大桥钢梁图册;档案、厂志、历史照片 61 沈阳铸造厂 所在地:沈阳铁西区 始建年代:1939 主要遗存:铸造一车间厂房、冲天炉、天吊、感应保温电炉、铁水包、通风机、炉前风扇等2000 余件原沈阳铸造厂的设施、设备和铸件;砂池;七大铸造工艺流程 62 太原重型机器厂 所在地:太原市万柏林区玉河街53 号 始建年代:1950 主要遗存:厂部办公楼、一金工车间、二金工车间等三座“一五”时期工业建筑;50 吨电动桥式起重机(中 国第一台大型桥式起重机);10 座苏式住宅楼 63 国营第331厂 所在地:湖南省株洲市 始建年代:1951 主要遗存:苏联专家楼、消防瞭望塔;株洲兵工厂弹药库;建设村(12 栋)、医院、南华幼儿园、中学;档案 64 比商天津电车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地:天津市河北区进步道29 号 始建年代:1904 主要遗存:办公楼;日本产直流电机(20 世纪早期);电车票、电灯费收据 65 工部局电气处(杨树浦电厂) 所在地: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2800 号 始建年代:1911 主要遗存:办公楼1座(“小白楼”)、机房1座(“铁皮车间”)、取水口、2号水泵间、老机组循泵房;2座烟囱 66 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 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路60 号 始建年代:1928 主要遗存:主楼;日本产6 千伏单相变压器;天车、灯罩;燃料运输专用铁路、站台、蒸汽机车;开滦缸砖、瓷墙裙和地砖;技术档案(设计书、设计图纸、照片等) 67 503地下战备电厂 所在地: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新庄村小尖山 始建年代:1966 主要遗存:运煤通道;大小洞室总长度达3700 米,总面积达22400 平方米,分化学洞、电气洞、汽机洞、锅炉洞;部分发电设备、变电设备 68 日月潭大观水电站 所在地:台湾省南投县水生乡明潭村 始建年代:1918 主要遗存:大坝、引水隧道;发电机房、水轮发电机等 69 洞窝水电站 所在地: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镇高坝社区 始建年代:1922 主要遗存:拦河坝、进水闸、输水渠(第一代输水管道)、调压池;1925年电站厂房及输水管道遗址、3套发电机组设备(其中2 台1947 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发电机组)、尾水消能和导控工程厂房;开关站、输电线路;调速器、机柜;档案、回忆录、历史照片、碑刻 70 天门河水电站 所在地: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独石村 始建年代:1939 主要遗存:滚水坝、水库(小西湖)、引水明渠、暗渠;发电机房、配电室;两台GE 发电机组、勒菲尔公司反激式水轮机、控制仪表柜;纪念塔、纪事碑;工人宿舍、食堂、工房等;陈立夫手书 71 新安江水电站 所在地: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镇 始建年代:1957 主要遗存:拦河大坝、发电厂房和升压开关站;设计资料、图纸、周总理题词 72 刘家峡水电站 所在地: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 始建年代:1958 主要遗存:主坝;溢洪道、泄洪道、泄水道、排沙洞;地下发电厂房;门式起重机、发电机组、升压变电站;档案、图纸 73 钱塘海塘工程 所在地:北岸海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海宁市、海盐县、平湖市,上海市金山区、奉贤区、南汇县;南岸海塘:萧山市、绍兴市上虞区、余姚市、慈溪市、宁波市镇海区 始建年代:1876(五代吴越王国以后即有修建) 主要遗存:现存明清以来修筑的钱塘江老海塘塘线总长317 千米,除去山体后的实长为280 千米,分为钱塘江海塘、江南海塘和浙东海塘3 部分;档案、图集、亲历人口述、历史照片 74 金水闸 所在地: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路93 号 始建年代:1933 主要遗存:闸体、卷扬式手摇启闭机、金水堤;纪念碑、蒋介石题额;建设纪略、历史照片 75 龙引泉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区水师营街道三八里村 始建年代:1879 主要遗存:石碑;隧道、集水池、18 眼检测井;清海军储水池旧址、井盖 76 上李水库 所在地: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龙虎山路866 号 始建年代:1924 主要遗存:堤坝;德国制钢水闸、出水管、进水管及部分设备;引水渠;办公楼;股票 77 兰州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 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蛤蟆滩黄河南岸 始建年代:1955 主要遗存:办公楼、取水口(苏联援建)、上游泵房、沉淀池;部分制水、供水设备;档案 78 英商上海煤气股份有限公司杨树浦工场 所在地: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2524 号 始建年代:1932 主要遗存:储气柜1 座;办公楼1 座、高级职员住宅楼1 栋;档案 79 阿城糖厂 所在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解放大街 始建年代:1905 主要遗存:办公楼、库房;铁路专用线、原料场和部分车间设备;铁道、一号楼、青年楼、木匠楼,文化宫、澡堂 80 宜都茶厂 所在地:湖北省宜都市陆城滨江大道47 号 始建年代:1951 主要遗存:茶叶生产线 81 老巴夺父子烟草股份公司 所在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65 号 始建年代:1902 主要遗存:4 层厂房1 座(现为仓库);烟标;档案、历史照片 82 英美烟公司 所在地: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61-175 号,杨浦区平凉路199 号;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319 号;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合作路17 号;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孟庄路5 号、昌邑路39 号、埕口路10 号;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四路285 号;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64-8 号;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廿里堡街道车站村;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湖滨路43 号 始建年代:1919 主要遗存:黄埔:办公楼1 座;杨浦:仓库1 座;天津:美国第一代奥的斯货运电梯电机与电梯摇把、生产用的摇臂钻,档案,近百张天津英美烟公司工厂的厂房设计底图(藏于天津卷烟厂档案室);武汉:办公楼1 座;青岛:仓库、车间;济南:办公楼1 座;沈阳:办公楼2 座;潍坊:储烟库2 座,烟叶复烤车间1 座、华人账房1 座、别墅2 座;许昌:洋账房、办公室、开款房、仓库、金库共5 栋建筑;烟标、月份牌、广告画 83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817 号、静安区胶州路668 号;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山大道708 号;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恤孤路24 号 始建年代:1916 主要遗存:虹口:办公楼1 座;静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制造厂;武汉:办公楼1 座;广州:简园;股票、烟标、广告画、历史照片 84 益新面粉厂 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砻坊路77 号 始建年代:1890 主要遗存:1 栋四层生产大楼、6 栋厂房及仓库 85 新中国面粉厂(乾义面粉公司) 所在地: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长城南大街645 号 始建年代:1919 主要遗存:五层制粉大楼1 座,仓库4 座,烟囱1 座;营业二层楼房1 座 86 上海啤酒公司 所在地:上海市普陀区宜昌路130 号 始建年代:1911 主要遗存:灌装楼、酿造楼(部分已被拆除)、办公楼;阀门;档案、酒标、广告、月份牌 87 工部局宰牲场 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 号 始建年代:1933 主要遗存:主楼、牛道;历史照片 仅存的一座同时代、同规模的宰牲场;古希腊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88 杭州第一棉纺印染厂 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10 号 始建年代:1896 主要遗存:2 号厂房、3 号厂房;历史照片 89 卫辉华新纱厂 所在地:河南省卫辉市纺织路1号 始建年代:1921 主要遗存:董事会办公室、职工宿舍、小姐楼、夜校、工会旧址;连接京广线的小铁路;档案馆;档案、王锡彤日记、周学熙手迹、早期股票、商标 90 日商上海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工场(青岛国棉五厂) 所在地: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四流南路80 号 始建年代:1934 主要遗存:主厂房、纺织机械(1936 年日本大阪TOYOTA 公司制造的摇纱机;棉布打包机、细纱机、粗纱机、摇纱机、并条机、小打包机、梳棉机、织布机等完整的机械化流水线设备等);废棉处理机;美国STAR 公司于1933 年生产的湿式报警阀;百年水塔、老井、制冷站、变压器消防站、防火门、仓库、铁路专线桥等;百年金桂树 91 商务印书馆 所在地:上海市闸北区、黄浦区、虹口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始建年代:1897 主要遗存:总厂旧址:藏版房;发行所;第五印刷厂旧址 ;虹口分店;广州分馆;档案、历史照片;部分旧设备现存于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出版物 92 中国酒精厂 所在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雪野路1188 号、南码头路200 号 始建年代:1933 主要遗存:厂房、锅炉房、烟囱;9 栋高级管理人员别墅 93 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工兴路10 号 始建年代:1933 主要遗存:造气车间、硝铵车间、硫铵车间、合成车间、重碱车间、煅烧车间、烧碱车间,南、北氯化铵车间,新碱车间;电厂;30 余台大型化工专用机器设备;档案、历史照片 94 天利氮气制品厂 所在地: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345 号 始建年代:1935 主要遗存:合成氨车间、硝酸车间、氢气储气罐;压缩机2 台;历史照片 95 永利川厂 所在地: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桥沟镇十字街8 号 始建年代:1937 主要遗存:范旭东先生亲笔手书的“新塘沽”石刻;总面积8000 平方米造型别致、结构独特的石头厂房(发电厂、纯碱厂);进行水“软化”处理的炼水室及大型蓄水池;总长213 米、被誉为当时亚洲第一跨的机械厂房;嵌刻有“红三角”标志的现场指挥部;大型回廊式建筑办公室和实验室;范旭东、侯德榜办公及居住的公馆楼;总长380 米的地下隧道(兼具防空和给排水功能,现洞口封存);总面积13000 平方米的山洞车间(东风电机厂军工生产时进行扩建);永利员工住宅十字楼、一字楼共16 栋、4319 平方米建筑;档案(藏于乐山档案馆) 96 梧州松脂厂 所在地:广西梧州市长洲区西堤路、万秀区西环路69 号 始建年代:1946 主要遗存:松香、松节油生产工艺,松香产品;生活区;档案、历史照片、亲历人 97 华北制药厂 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和平东路217 号 始建年代:1953 主要遗存:办公楼;淀粉塔 98 青海钾肥厂(青海省察尔汗钾肥厂) 所在地: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 始建年代:1958 主要遗存:水采船;盐田、盐钟乳、盐花;万丈盐桥:盐盖上的公路铁路;老盐湖人(盐湖拓荒者,钾肥奠基人);档案 99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笕桥镇横塘村;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雷允村 始建年代:1933 主要遗存:杭州:弹油库、机修厂、飞机制造厂;雷允:厂房水泥地坪约1000 平方米,水泥柱残存2 个,标注“CAMC 1939”(中央飞机制造厂 1939)字样1 处、滇西抗战纪念碑;历史照片 100 中意飞机制造厂 所在地: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西路437 号 始建年代:1935 主要遗存:指挥塔楼、飞机总装厂和管线集成厂房(即棚厂,现为八一礼堂)、综合储存库、大棚车间遗址、飞机跑道(原江西省政府院内大道)、厂区道路(现为江西师大校园道路);历史照片 6. 日本最大造船厂是哪NAPA是做船舶设计软件的世界造船行业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五在使用芬兰纳帕公司的软件。该公司的客户包括世界上所有最大的造船厂,设计机构,评级机构和船东。专业于面向船舶设计和操作软件开发的纳帕集团在去年获得共和国总统国际化奖。1989年成立的公司其销售的百分之九十五进入国际市场。客户群共包括来自50多个国家的400多家企业和组织。公司在日本、中国和韩国有销售办事处,并在印度和罗马尼亚有研发单位。公司的业务植根于芬兰造船的专有技术。纳帕集团的旗下公司以创新的方式成功地结合了行业专有技术和IT业提供的机会,以此使公司在业内世界著名。纳帕集团公司的船用初期设计软件已使用于约百分之九十五的世界造船业务中。同时,针对船舶的性能优化和监控的操作软件也已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客轮和汽车渡轮上使用。 7. 日本大岛造船厂澎湖列岛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是台湾省最早开发的地方。 澎湖之名系以澎湖最大的本岛与中屯、白沙、西屿三岛相衔似湖,外侧海水汹涌澎湃,湖内波平浪静。澄清如潮,故而得名。 澎湖设县,东与云林、嘉义、台南三县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 对。全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其他63个岛屿组成。统称澎湖列岛。 全县面积约127平方公里,下辖马公市及湖面、白沙、西屿、望安、七美五个乡,县治设在马公市。全县人口约9万,居民为汉族,世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 澎湖列岛地理位置优越,东隔澎湖水道,与台湾岛相对,最短距离约24海里,两面与祖国大陆福建省厦门市隔海相望,最短距离约75海里。过去横渡台湾海峡,往来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的船只,常常进入澎湖岛上的马公港停泊。从这里出发,往北可抵达马祖列岛、大陈岛和舟山群岛,往南可去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并可通往菲律宾和东南亚各国。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的中枢,扼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被称为“东南锁匙”。 澎湖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近年来,台湾考古工作者在澎湖岛上发掘出硬质砂岩石斧等古人遗物,经考证为秦汉 以前渡海前来的移民所遗留下来的,属于祖国大陆上的文化,而这个时期大陆文化在台湾本岛上还没有发现。它说明祖国大陆文化的传播,是先到澎湖,再由澎湖到台湾。在文化的传播上,澎湖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澎湖列岛逐渐成为台湾海峡两岸交通的跳板。它有良好的港湾,是台湾海峡中各种船只活动的集汇点。 澎湖于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国版图,当时福建泉州已有人移居澎湖,元代移民渐多,至元十六年(1279),元代统治者在澎湖设巡检司,隶属福建省泉州府,其开发时间比台湾本岛早380余年。明朝时曾两度失于荷兰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澎湖设安抚司。清代先后设巡检、通判。日据时期设澎湖岛厅。台湾光复后,1946年设澎湖县。 澎湖列岛的底基为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经过多次海陆升降、海蚀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位于望安乡的大猫屿海拔达79米,为境内最高处。在64个岛屿中,以澎湖本岛面积最大,为64.24平方公里,其次是白沙、西屿二岛。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岛屿还有虎井、吉贝、望安等8个,其余53个岛屿的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其中有44个岛屿无人居住。 澎湖列岛与台湾本岛一衣带水,但气候差异很大。全县年平均气温为27.7摄氏度。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比台北市还低;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气温比台北市还高1摄氏度。澎湖夏凉冬暖,惟雨量稀少,风力强大,全年平均风速超过6级的大风日多达144天,其中,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大风日每月超过20天。每年除6-8月为南风外,其他月份多为东北季风,最大风速可达每秒20米以上,相当于中度台风。全县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是台 湾省雨量最少的地方,且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干旱期长达180天左右。 澎湖列岛地势平坦,无河川山岳,土壤层浅薄,均为红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风强劲,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仅能种植 甘薯、花生等。80年代中期,在这里试种成功西瓜、哈密瓜、丝瓜,号称澎湖“三瓜”,其中,哈密瓜还销往台湾本岛。但全县所需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大部分依赖台湾本岛供应。 踏上澎湖的原野,一眼就能见到特殊的农田景象,在一片片田野的周围,有许多用珊瑚礁石砌成的防风墙。珊瑚礁表面凹凸不平,遇水微溶,然后再胶结起来。用它砌成的墙,经过长年风吹雨打以后,不仅不会坍塌,反而更紧密地胶结在一起,十分牢固。澎湖海滨一带的老房子,多用珊瑚礁石砌筑而成。迄今为止,这种墙壁仍是在澎湖建筑景观的一大特色,有人称此为“蜂巢墙”。 在澎湖岛的风柜尾半岛上,有许多天然奇景,从县城马公市乘车,约20分钟即可抵达。风柜尾半岛位于马公港对面,与马公半岛合抱而成马公湾。半岛西北端便是风柜尾,为澎湖本岛最西的村落。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这里的风浪特别大,白花花的水沫漫天飞溅,大有一浪“激起千堆雪”的气魄。站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澎湖风”的厉害。在风柜尾半岛北部最外侧有个风柜洞,直径约达4米左右,每当巨浪涌入洞中,就会听到从巨洞深处传来如同惊雷般的海涛回响声,人们称其为“风柜听涛”。风柜洞的形成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是从太平洋和南海来的暖流经过的地方。每年夏秋之交,猛烈的台风袭击澎湖时,风柜尾半岛外侧正处在风口上,海蚀作用格外强烈,玄武岩构成的海岸柱状节理发育,助长了海浪沿节理侵蚀的威力,终于掏空了岩壁,形成了风柜洞。 从风柜洞沿环岛公路东北行,过海桥之后,即可到达白沙岛。该岛上有著名的“通梁大榕树”,树龄已有300余年,原来的树干已经枯朽,树枝下沉入土,竟在周围长出20多条支干,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其覆盖面积广达660多平方米。它犹如撑开的一把巨伞,形成天然凉亭,“凉亭”下设有石桌石椅,坐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可与乘凉的老人了解古榕的历史。 相传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有一艘福建商船经过澎湖,不幸在白沙乡通梁村遇大风沉没,只剩下一个内值两株小榕树的盆钵,随潮流漂到通梁村海边,为乡人拾获,将其移植到保安宫前面,灌溉培植,想不到竟在植被稀少的澎湖岛上活到了今天,成为不仅是澎湖,也是台湾全省屈指可数的大榕树。 从白沙岛去渔翁岛,要经过一座长2160米的大桥,犹如一道长虹,凌空飞越,这就是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桥。桥面宽4.6米,每隔300米有一处回车道,桥墩共76个,据说是远东地区最长的跨海水泥钢管大桥。 渔翁岛是澎湖列岛中的第二大岛,面积为16平方公里。因位于澎湖以西,故又称西屿。每当夕阳西下,美丽的西屿与绚丽的彩霞和湛蓝的大海互相辉映,景色令人陶醉。“西屿落霞”是澎湖著名的景致,但是观此景的最佳处并不在西屿,而在马公市的观音亭到澎湖水产学校一带的新月形海湾。每年夏秋两季傍晚,这里的海滩上总是游人如潮。 为航海家所熟知的“西屿灯塔”,高高地耸立在渔翁岛外?村的西南角上。过去航行于台湾、厦门之间的船只,常以渔翁岛作为寻航的目标。1769年,在屹仔尾附近建了一个古式航标,到1828年改建成灯塔,夜间在塔顶点火,名为西屿灯塔,它是台湾省第一座灯塔。清光绪元年(1875),改为新式装备,塔上装了500烛光四等不动白色灯,光线可射出15海里,既为在台湾海峡航行的船只提供了方便,也为古朴的渔翁岛增添了异彩。 澎湖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回游和底栖鱼类近300种,还有龙虾、贝类、珊瑚、藻类等。全县拥有动力渔船2800余艘,渔民近万户,占全县人口的一半以上,每年鱼获量约5万吨左右,其中80%以上销往台湾本岛和香港、日本等地,是全县的经济支柱。其次还有浅海养殖,以牡蛎、斑节虾和虱目鱼为主。全县的工业几乎都与渔业有关,主要有鱼类加工厂、冷冻厂、渔船修造厂、渔具生产厂等,约占全县工厂数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以珊瑚、文石、贝壳等为原料的工艺品加工厂,全县大小工厂约200余家,另有商业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服务性公司、企业500余家。 澎湖县因开发早,古迹甚多,加上特殊的地理景观,使澎湖县观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县农业和工商业难以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80年代初以后,该县开始注重发展观光旅游业。“澎湖渔火”自清代起即为台湾“八景”之一,澎湖天后宫、西屿炮台、西屿东谷均为台湾省一级古迹。其他还有观音亭、顺承门、孔庙、施公祠。七美人冢等,以及澎湖跨海大桥、海水浴场,成功水库、西屿灯塔。果叶日出、通梁古榕等。近些年到澎湖的游客每年都在l00万人次以上,1995年,澎湖被正式划为“特定风景区”,设有澎湖旅游服务中心,观光旅游业已成为澎湖县最重要的产业。 澎湖县对外交通主要靠海运和航空,马公港有至台湾本岛高雄港、基隆港的客货运输航线。马公机场有至台北、台南、嘉义、高雄等机场的定期和不定期航班,每年旅游旺季的6-8月间机票难求,平时又有寥寥无人的情况。1970年建成的联结澎湖本岛与白沙、西屿的跨海大桥,使三岛连为一体,有公路相通,其他各岛屿间主要靠船只行驶。遇有大风、台风时,岛内外交通则几乎都陷于停顿。 澎湖是一个著名的渔港。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热闹的拍卖摊上,主人推销的是一筐筐鲜鱼;平坦的沙滩上,晾晒的是大片大片的鱼干;岸边渔家妇女正忙着晒补鱼网;海湾里泊岸的渔船一艘 靠着一艘,数不胜数……这一切都表明,渔业是这里的主要生产项目。据统计,这里以渔业为主要生计的人约有3万,所以一向有“渔夫岛”之称。 澎湖以盛产鲳鱼、鲣鱼闻名,此外还有马鲛鱼、鲨鱼以及乌贼和龙虾等。在近海捕捞的渔货,多运至高雄和台南出售;而沿海捕捞的渔货,除供当地销售外,均加工腌成鱼干,销往台湾省各地。 每年初秋时分,是去澎湖吃海鲜的最好季节。这里的龙虾很有名,它们习惯栖身于深海岩石缝隙之中,不易捕捉,然而味道鲜美。此外,大明虾、九孔、海臭虫等,也甚为名贵。所谓“九孔”是当地人的叫法,指的是鲍鱼。这种鱼有点像飞机,身上有两排酷似机窗的圆孔,实际上不止九个,只是叫“九孔”好听而已。如果想尝尝肥鱼,则以龙占鱼、土托鱼为上品,也可吃生鱼片、鱼丸和螃蟹等。在澎湖的特产商店里,还可以买到虾仁干和各种鱼干、紫菜和海苔酥等。 澎湖盛产石花菜和海人草。石花菜产量很高,是制造冻粉(台湾俗称“洋菜”)的原料,每年2、3月开始采集,4―6月采收最忙。当地居民在粮食不足时,也用石花菜作为代食品。海人草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海藻,是制造“鹧鸪菜”的原料,自古为小儿驱蛔良药。在澎湖的马公港及附近海域有广泛分布。 澎湖一带的海产资源之所以丰富,是因为有曲折的海岸线。其单位陆地面积所拥有的海岸线长度约为台湾本岛的120倍。沿海多天然港湾和天然鱼礁,而近海海域的水深多在50―100米以内,海底倾斜平缓,海水温度较高,适宜底栖鱼类繁殖栖息;加上海流条件好,是黑潮(支流)暖流、南海季风暖流、中国沿岸寒流的交汇处,为寒水性和暖水性浮游生物繁殖的理想场所,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水温习性鱼类对饵料的需要,因此能够吸引鱼类回游,是一个良好的天然近海渔场。 澎湖还盛产珊瑚。台湾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珊瑚产地,而台湾珊瑚又以澎湖所产最多、最好,包括白、红和桃红等颜色。 珊瑚是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骨骸构成的。珊瑚虫个体成筒状,中央有孔,四周环生触手,攀附在礁石上,分泌出钙质。珊瑚虫不断繁殖,积压在内层的珊瑚虫因无法获得藻类维持生命而逐渐死去,变成珊瑚树骨架,而活珊瑚虫仍然不停再生,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美丽的珊瑚树。各式各样的珊瑚,把海底装点成五彩缤纷的迷宫。 澎湖的珊瑚质地优良,光润坚硬,色彩绚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装饰品,其中以桃色珊瑚最为名贵。这种珊瑚颜色粉红、淡柔莹洁、枝体均匀,在自然光下,色泽高雅迷人。整株完整无缺而外型漂亮的珊瑚,人们多保持其原状作摆设用,富于天然美。 在澎湖岛上有许多珊瑚加工厂,极盛时期达50余家,现在仍有30余家。这些工厂依珊瑚的形状、大小、颜色,雕刻为花、鸟、草、虫、兽和人物等工艺品,也有的制成戒指、耳环、胸花、项链、圆珠、袖扣及领带夹等。 自1923年在澎湖岛附近开辟珊瑚场后,澎湖的珊瑚采集业发展迅速。其后,在澎湖群岛西南的台湾浅滩一带又有新珊瑚场发现。迄今为止,澎湖所产珊瑚远销世界各地,是台湾省特产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外销品。在1979年以前,台湾省的珊瑚产量约占世界珊瑚产量的80%,曾赢得“珊瑚王国”的赞誉。但是,经过长期过度开采,80年代末期以后,产量已锐减。 澎湖远离台湾本岛,在地理上、经济上都有别于台湾本岛各市、县,是一个单独的经济区,也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经济区。县内经济一向以渔业为主。澎湖县海域广阔,港湾众多,大小渔港、渔澳有几十个,其中,马公港是全省一等渔港之一。 马公市地处澎湖本岛的西部,是澎湖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全市面积约34平方公里,人口约5.6万人,居民为汉族,世居人口为福建泉州人。 马公市原名“妈宫”,系因明朝军队驱逐倭寇时,驻军在此兴建“妈祖宫”,故而得名。日据时期,于1920年改称马公。台湾光复后,于1946年设马公市,1982年升格为县辖市。 马公市最早的市街以妈祖宫为中心,清康熙年间曾修筑一小城,中法战争时被毁,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周长789.2丈,高1.5丈,辟四门,东南临海,西接金龟头,北浚护壕。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9米,境内的纱帽山海拔45米,为境内最高点。马公市形状似一马蹄形,海岸曲折多湾,沿岸有广大的珊瑚礁及沙砾堆积。 马公市远离台湾本岛,但作为县治,在公务机构方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市、县机关外,台湾省属机构在马公市大都有驻在单位。此外,台湾陆海空军在马公市也有驻扎单位,马公港是台湾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 马公市经济历来以渔业为主,周围海域水深10-30米,是得天独厚的优良鱼场,全市居民有一半以上从事渔业及养殖业生产。全市有6个渔港,其中马公一港、二港为台湾一等渔港,可停泊渔船300余艘。案山、乌嵌、桶盘、虎井为三等渔港,其渔港数量之多居全省第一位,是台湾四大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每年鱼获量约占全省的1/5。马公市的工业也以鱼类加工和为渔业服务的工业为主。全市有鱼类加工厂、冷冻厂、修造船厂等百余家。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台湾、福建、岛、闽南、台湾海峡 贡献者: xufannick、silentino、quanan、 fjd0105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桂太郎、台湾、江山岛登陆战、3月26日、厦门、交接台湾文据、1895年、台湾海峡、岩鹭、短尾信天翁、黄姓、火山岛、马关条约、澎湖县、开罗会议、洪永安、摩那•罗达奥 |
上一篇:南沙区船厂(广东南沙船厂) | 下一篇:国内民营造船厂(中国民营造船企业) |
海运发展前景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2024年3月20日起长三角水域实施首批创新海事服务举措!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3月18日同江中俄水运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开启运营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