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水库 > 广西百色市有几个县分别叫什么名
广西百色市有几个县分别叫什么名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2-11 20:20 点击:300 编辑:admin

广西百色市有几个县分别叫什么名

截至2019年百色市辖 1个区、10个县、1个自治县,共12个县区。分别是: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县。

行政区划过程

2002年6月,百色市设立右江区,百色市辖原百色地区的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右江区。 

2015年8月1日,民政部批准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以原靖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靖西市的行政区域。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

扩展资料: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邻,东与南宁市相连,南与越南交界。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人,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以铝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地、“广西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同时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在全国具有特殊性、典型性。

百色市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境内流行白话和客家方言。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壮文化、壮族织锦文化、北路壮剧文化、壮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西行政区划

有11个县...

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

百色的县共有11个:平果、田东、田阳、田林、德保、靖西、那坡、凌云、乐业、隆林、西林

除以上答案所述11个县之外,还有右江区。

百色机场离火车站多远

广西百色做传销的多吗?

不是很多,现在都抓得比较严了。

百色(壮文:Baksaeg[1]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2个县(区),总人口378万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百色市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和壮语,境内流行壮语等语言。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壮文化、壮族织锦文化、北路壮剧文化、壮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西南地区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

百色市是以铝为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工业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

2015年3月25日,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乐业―布柳河漂流

泰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百色属象郡。

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今百色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三国时,今百色属吴,仍归郁林郡增食县地。

晋初,增食县改为增翊县,今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南北朝,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隋朝,百色属郁林郡宣化县地。

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归乐州和武隆县。

五代十国,今百色先属楚,后属南汉,仍称添州、归乐州和武隆县地。

宋朝,除归乐州不变外,改武隆县为武龙县,置古天县(县治在今那毕乡大和村),属羹州路添州。增置龙川州、唐兴州、睢暇州。

元朝,升田州为田州路,今百色仍称武龙县,羁縻归乐州、龙川州、唐兴州、睢州、天州(宋古天县)。属田州路。

明初,撤销羁縻龙川州、归乐州、唐兴州、睢暇州以及武龙县,其地并入田州。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为田州土州。今百色为田州土州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属思恩府,府治驻武缘县(今武鸣县)。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思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百色厅。翌年建城。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驻今百色镇)。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地)、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地)等地。

同年,划下田里(今四塘乡全境、那毕乡七塘一带、百色镇全境、永乐乡百练村等地)、武隆县(今百色百兰乡、龙川乡及田阳坤平乡之一部)、龙篆里(今巴马县西部)、篆里四都(今巴马县城、巴料、定马等中部地区)归百色厅治所属。这是百色有属之始。全境东西长360里,南北宽95里。

民国元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二年废府设百色县。原百色直隶厅、百色府所属的土州、土县均划出另置县,与百色县同属田南道(民国2年(1913年)设,道治驻百色)。民国15年(1926年)废道。民国18年(1926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县苏维埃政

乐业―布柳河漂流

府,县下属的龙篆里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龙川(时属凌云县)等六个区、五十一个乡分别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

民国19年(1930年),广西始建民国制度,百色县属百色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设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称行政督察区),百色县属之。民国31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广西改划为7个区和15个区,百色县属第五区。区署驻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镇)。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称百色市(县级)。[7]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47号)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右江区。百色市设立右江区,以原县级百色市的行政区域为右江区的行政区域。百色市辖原百色地区的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右江区。6月19日,自治区政府以桂政发[2002]32号转发国务院批文。

2005年,百色市撤并乡镇50个。其中:右江区5个、田阳县5个、田东县3个、平果县5个、德保县6个、靖西县5个、凌云县2个、隆林各族自治县5个、西林县3个。从6月8日起,全市正式启动实施乡镇撤并工作,并在6月底前完成。[8]

2013年8月,经自治区批准,右江区永乐乡建制变更为镇建制,百色市一同获得撤乡建镇的还有田阳县五村乡、平果县凤梧乡、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西林县那劳乡等4个乡。

截至2010年,百色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0个县)右江区、靖西、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那坡、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等12个县(区)

位置

百色市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地处东经104°28'-107°54',北纬22°51'-25°07'。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10]

地形

百色地形东西长320公里,南北宽230公里,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在总面积中,山区占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10]

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据多年气

隆林―金钟山原始森林风景区

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9.0°C至22.1°C,大于10°C,年积温6230°C至7855°C,全年无霜期330至363天,太阳辐射总量达到96.9至114.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1405至188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13至1713毫米。

自然资源编辑

一是矿产资源,截至2013年,该市已探明矿产有57种,是中国十大有色金属矿区之一。其中铝土矿已探明储

隆林―金钟山原始森林风景区

量7.8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煤的储量在4.5亿吨以上,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产煤的主要基地,此外还有锑、铜、石油、天然气、黄金、水晶等十多种矿藏。

二是森林资源,该市有土山面积35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9%;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植物资源2775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多种,素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称。

三是水能资源,该市境风水资源总量约为21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有600万千瓦以上,截至2013年,已经开发的水电资源460多万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基地。

人口民族编辑

2007年末人口385.9万,其中市区人口33.7万。有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335.73万人。[14]

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百色全市总人口为382.63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4.08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8.55万人,增长5.09%,年平均增长0.5%。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0.52%下降0.02个百分点。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346.6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1.7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93万人,增长1.44%,年平均增长0.14%。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6.3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35.4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人减少0.42人。

人口构成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8.22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为168.46万人,占48.59%。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8下降为105.80。

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4.17万人,占21.39%;15-59岁人口为225.96万人,占65.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55万人,占13.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6万人,占9.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1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4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8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3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1.84万人,占14.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94.84万人,占85.05%。同2000年,汉族人口增加0.63万人,增长1.2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29万人,增长1.48%。

经济发展编辑

概况

2012年,百色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9.6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9.4%、10%;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增长31.2%;财政收入98亿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720元,增长16.5%。[18]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8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46.7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完成456.3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7.7亿元,同比增长9.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8亿元、贷款余额592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4.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55.5:26调整为17.8:55:27.2。铝基和锰基新材料、非冶金铝、节能环保型金属、高端装备制造、碳酸钙、林木加工、电子信息等新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同比下降7.03%。新增非公企业3275户、个体工商户1236户。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兴边富民行动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扎实有效。设立了“曾宪梓产业扶贫专项担保资金”,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1.05亿元。完成广州市帮扶的1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任务,与广州市的扶贫协作向产业合作转变。完成扶贫培训5.3万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实施一批水、电、路项目,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预计全市减贫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个百分点。

全年交通领域完成投资140亿元,增长36%。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马山至平果、崇左至靖西4条高速公路以及云桂铁路加快建设。河池至百色、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黄桶至百色铁路、南昆铁路二线以及百色巴马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道、省区道路网16个改造项目和“百村通畅工程”192个项目深入实施。鱼梁航运枢纽船闸实现通航。

2013年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投资完成285亿元。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全市铝产业完成总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新增亿元以上企业9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1家。[19]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17.9亿元,增长8.4%,增速排在全区第5位,比上年提升5位。财政收入完成108.7亿元,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5.2亿元,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6.3亿元,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增长1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控制在5%的目标内。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的目标内。外贸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增长21.8%。[20]

农业

百色市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早稻、玉米、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芝麻和麻类为大宗。

历史以来,因受自然条件限制,旱、涝、寒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以生产技术落后和封建地主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十分落后。

据光绪八年《百色厅志》记述:“其地山多田少,俱无水利,十日不雨苗立槁,一月不雨水就涸,农田岁一稔,四月莳秧,九月刈稻,以余暇负贩营生,搏蝇头利”。

1933年《广西年鉴》记述:百色县耕地面积17.51万亩,当年播种面积18.08万亩,粮食总产量1750.26万公斤,产值42.08万元(毫币)。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4.37万亩,产谷1266.5万公斤,亩产88公斤。

解放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后又组织了互助组、合作社,沟通了社员生产上的需求。调剂了劳力缺余,兴修水利,积肥改土,特别是政治生活稳定,农业发展较快。粮食总产1949年是2412.5万公斤,1957年增到3078.46万公斤,年均递增3.1%。人均有粮300.32公斤。农业产值(种植业,下同)为700万元(人民币,80年不变价,下同)。县内粮食略有余裕;经济作物产品糖,1956年外调26.5万公斤。1965年粮食总产为3112.88万公斤,比1962年增长27.74%。农业产值为1219万元,比1962年增长17.21%。

1982年全县普遍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生产有所突破。当年粮食总产为7779.67万公斤,农业产值为3098.91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7.58%和34.91%。1983年粮食总产上升到8058.97万公斤,农业产值为3165万元,分别比1982年增长3.59%和2.13%,比1978年增长42.52%和37.79%,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蔗亩产4.31吨,出现一些高产典型,亩产6吨以上的有两个村和21个村民小组<其中两组亩产8吨),亩产超10吨的有12户。1984、1985、1986年因自然灾害和经济作物种植增多,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83年下降8.88%、19.18%和25.17%。1987年开始回升,1988年总产为7134.8万公斤,农业产值为3047万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9.54%和11.20%。

1952~1988的37年中,国家先后投入2063.55万元扶持农业生产,加上科技推广、水利建设逐步增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88年粮食总产比1952年增长2.28倍,年均递增3.5%,但因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和工作上的失误,生产起伏不定,呈波浪式向前发展。1952~1957年,粮食产量年均递增9.8%;1958~1965年,年均递减3.8%;1966~1978年,年均递增5.4%;1979~1988年,年均递增3.6%。37年中,有25年增产,12年减产,在25年增产年中,有8年属恢复性增产。[21]

2006年末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12亿元,主要农产品有蔬菜、水果、烤烟、油料、茶叶等。其中水果产量达38.94万吨,蔬菜产量达183.95万吨,蔬菜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区300多个大中城市。[22]

2011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55元,增长20%,是2002年撤地设市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全市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63万亩,产量277.1万吨,分别增长6.33%和7.79%。全市年出栏肉鸡5000羽以上的规模场累计达3500个,建成林下养鸡集中区90个,林下养鸡“百万羽乡镇”和“十万羽村”分别达到28个和108个。

工业

清光绪年间,百色市的乡镇手工业生产已初具规模,诸如打铁、木器、竹器、纺织等手工业已遍及乡村,但生产能力小,多为单家独户生产,亦有少数联户合办,而品种单调,产量不多,产品多自产自销。民国8年(1919)9月,商办百色日光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本市第一家现代工业,并推动了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1922年,已有毛巾织造业8家,织布业15家,面条加工数家,产品线面远销龙州、靖西等地。26年,工厂作坊增至72家,百色熟烟(丝)畅销云南、贵州等地,仅林鸿源烟庄年产烟丝5万公斤,产值13万元(银元)。

1936年,工业、手工业有335家,其中酒精、采煤等为新兴行业,至1949年,工业总产值69.88万元(按人民币1980年不变价计算)。

1950年10月,专区人民工厂成立,是全民工业之始。在国民经济恢复三年中,先后建立专区农具厂、右江农民报印刷厂、建国机器榨油厂等6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加上私营企业9家,至1952年共有工人938人,当年总产值22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137元。经过经济恢复时期,县政府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导,后又通过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的改造,使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发展步伐加快,至1957年,有企业21家,总产值年均递增37.9%,属高速增长。

1970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军工第一,三线第一,配套第一,质量第一”、“工业要增长17%,年均增13%”的指示,县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的领导,当年投资159.9万元,有企业79家,工业总产值3813.7万元,效益得到提高,在“三五”计划期末总产值年均增长17%,到“四五”计划时总产值年均递增15.7%,生产较为稳定。在“五五”计划期间,因实行生产责任制迟缓,效益降低,总产值年均递增8.8%,1980年利税比1979年减1.6%。

自1982年普遍实行厂长责任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有所改观,在“六五”计划期间生产基数增大的情况下,总产值年均递增仍达7.4%。多年来,由于重视投入,从1952年至1988年市属总投入7049万元,使产值逐年增加,1988年总产值达21275万元,独立核算企业职工16046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3258元,是解放以来最高的一年。

在全部企业中,中央属企业,有分别建于1964年、1965年的建华厂和大华厂,1966年投产,当年总产值共268.68万元。主要产品为军工品。1986年总产值2650万元。从1987年起改属地区企业。

区属企业,有建于1956年的东笋煤矿,1961年拨归地区管理。余下的百色公路总段机修厂、华侨农场工厂、百色茶场工厂、阳圩茶场工厂、右医印刷厂、右江师专印刷厂等6家,均不是独立核算企业,无系统资料记载。从1985年起年度统计报表归百色市管理,1988年总产值737.5万元,比上年度增7.4%。

地属企业,有建于1950年10月的百色专区人民工厂。1952年1月增加右江农民报印刷厂和专区劳改大队工厂,当年3家总产值26.3万元。1955年增加专区副食品加工厂、专区红星榨油厂、专区自来水厂共6家,总产值153.8万元。此后地区为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导,逐年增加企业建设,至1966年有企业9家,总产值465.1万元。1979年企业增至36家,总产值3366.9万元。1980年至1985年,地区将部分企业拨归百色市管理,1986年实有企业17家,总产值3407万元。1988年有企业24家,总产值11290.5万元,比上年度增7.3%。

市属企业。有建于1919年的商办百色日光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和林鸿源烟庄。后增加毛巾织造业8家、织布业15家,至1949年有企业25家(不合手工业),但多为小厂,总产值69.88万元。1952年按照工商行政登记有建国机器榨油厂和林鸿源烟庄等9家,总产值225万元。从1956年起,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至1966年有企业52家。总产值1510.7万元。1979年企业增至80家,总产值4951.4万元。1985年有企业92家,总产值7181万元。1988年经过企业整顿和调整,有企业91家,总产值9247万元。[23]

2006年末完成工业增加值90.54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3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3.78。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机制纸、水电、火电、蔗糖、铁合金、原铝(电解铝)和氧化铝等。[22]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0亿元,增长28%.

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0亿元,增长28%;工业增加值完成264亿元,增长13%。全年全市铝及配套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1.9%。

服务业

2006年,百色在167个旅游景点中,已成功推出了邓小平足迹之旅,天坑群之旅,峡谷群之旅等旅游线路。2006年共接待游客503万人,同比增长23.4%,实现旅游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18.75%。[22]

2011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0亿元,增长8%。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游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110万人次,增长16.2%;综合收入73.5亿元,增长29.67%。物流业发展不断提速,预计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802770万吨公里,增长38.5%;水运货运量209.2万吨,增长2%。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实现4.2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居民消费持续兴旺,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6亿元,同比增长18.3%。

广西全省做传销的都多,别说你说的这个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