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活的鱼类有那些(海洋生活的鱼类多于淡水生活的鱼类)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10-16 17:59   点击:10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生活的鱼类多于淡水生活的鱼类

中国已知鱼类的种数大约有3000种,其中中国的海洋鱼已知的余约有2000种,中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

中国的海洋鱼已知的余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鳓鱼、鲳鱼、鲐鱼、鲅鱼、大马哈鱼、鲚鱼、鲥鱼等。我国近海区的海洋鱼类区系可划分为5个分区:

①渤海、北黄海分区,以暖温性鱼类为主。

②南黄海、东海近海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

③东海外海分区,处于黑潮主干流经海区,主要为暖水性鱼类。

④南海大陆沿岸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

⑤南海外海分区,多为热带性珊瑚礁鱼类,总数近千种。

通常分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前者如鲤形目等鱼类,后者如丽鱼科以及其他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活的鱼类,比较能耐半咸水环境。中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我国的淡水鱼类区系可分为5个分区 :

①北方山麓分区,分布冷水性鱼类,如茴鱼、狗鱼、江鳕与杜父鱼等。

②华西高原分区,以冷水性、地向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条鳅、河鲈等。

③宁蒙分区,以冷温性、古老性鱼类为主,如刺鱼与雅罗鱼。

④江河平原分区,以暖水性、静水性鱼类为主,如胭脂鱼科与鲤科的大部分种类。

⑤华南分区,以南方暖水性、急流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鲃亚科与平鳍鳅科等。

中国的内陆水域不仅有丰富的鲤科鱼类,并且有团头鲂、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鲮等优良养殖鱼种。多数地区气候温和、水面众多,雨量充足是发展淡水养鱼的优越条件。

2. 在海洋生活的大鱼

渤海大鱼被找到了,捕鱼时渔民通常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而声呐又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制作的一种工具。所谓回声定位,就是利用物体发出超声波,超声玻碰到障碍物时又会被反射回来,人们再利用超声波反射回来的方位和时间,就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渔民在大海中捕鱼时就是利用上述原理来获得鱼群的信息。

3. 海洋里生活的鱼

1、海里常见的鱼有带鱼、石斑鱼、沙丁鱼、鲳鱼、黄花鱼、绿鳍马面鲀、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鳊鱼、石鲋鱼、鲈鱼、河豚、白鲫鱼、尼罗罗非鱼、黄尾密鲴鱼、银鲴鱼、鲻鱼、梭鱼、鳗鱼、荷包鲤、墨鱼、灯笼鱼、比目鱼、小丑鱼、燕子鱼、蒲鱼、狮头鱼等。

2、带鱼:为温热带海区的中、下层食用经济鱼类,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3、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鲈亚目、鮨科,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

4、沙丁鱼:是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沙丁鱼属、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及鲱科某些食用鱼类的统称,也指制成油浸鱼罐头的普通鲱以及其它小型的鲱或鲱状鱼。

4. 海洋鱼类的生活方式

首先是深海鱼类的抗压能力,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深海鱼类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

其次为了适应深海黑暗的环境,生活在海洋深处的鱼类,又要在极其暗淡的光线下识别同类,寻找配偶和觅食,这就需要它们有着发光的本领。不同的鱼类,发出标志不同的亮光;靠着这些亮光,在同一鱼类中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并诱骗其他鱼类做牺牲品,或者用以摆脱捕食者。因此,发光是深海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再者深海鱼类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奇特。一般鱼的眼睛,多生长在头的两侧,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后□鱼,眼睛却长在头部的背部。从正面看,后□鱼的两只大眼框,简直就像是竖起来的两只电灯泡。而从上往下看,两只眼睛又像两个大圆圈,占据着头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这种鱼眼,能上下左右活动,其眼球的组织结构和一架望远镜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如地调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结构,几乎是深海鱼的一个共同生理特征.

◆深海鱼类的生存   

在大海的深处,不仅没有光,水也很冷,而且食物稀少,但依然有不少鱼类生活在那里,它们靠什么维生呢?原来深海中的鱼类通常都很小,只要吃一点点食物就可以生存了。有的甚至几个月才吃一顿。深海鱼类的形状都很奇怪,例如有一种被称为"水下渔夫"的深海鱼,额顶上有一根"钓杆",挂着一个发光的"钓饵",别的鱼游过来想吃,结果却被吞到"水下鱼夫"的肚子里去了。

5. 海洋里鱼类丰富

海蛎区鱼多是因为鱼吃海蛎。学名牡蛎,是海洋中常见的贝类,南粤称"蚝",闽南称"蛎房",北方渔民称之为海蛎、石蛎。牡蛎属贝类,肉肥美爽滑,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属牡蛎科或燕蛤科,双壳类软体动物,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 海菊蛤属与不等蛤属动物有时亦分别称为棘牡蛎和鞍牡蛎

6. 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野生的鲤鱼一般喜欢在0.5—25米之内生活,但10—25米之间的水深度压力太大它们是很少去的,只有在冬季蛰伏期才会游到那么深的地方去过冬,其他季节均会在8米以内游戏觅食,最适合它们的深度是5米深度以内的岸边。

人工养殖的鲤鱼,通常生活在水深0.8-1.2m处,通常池深2.0米,池底淤泥10~15厘米,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

7. 海洋生活的鱼类多于淡水生活的鱼类有哪些

不,不是所有的鱼都会喝水。大多数鱼类都通过吸收水分来满足其生理需求,而不是直接喝水。鱼类的鳃通过与水接触,吸收其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同时吸收了水分。因此,可以说鱼类确实从水中摄取了水分,但并不是像人类和其他动物通过口腔直接摄取和咽下水。所以,虽然鱼类需要水分满足其生命活动,但它们并不以直接喝水的方式来获得水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