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石油师人在海洋战线纪实(石油师近8000名)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9-18 23:00   点击:22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石油师近8000名

石油储量2000万吨。区域内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7779万吨,盐岩储量1.7万亿吨,尤其是盐岩储量极为惊人。当地还有部分天然建材资源,不过并非没有重点开采和发展。境内金属矿产特别贫乏,部分非金属矿产储量异常丰富。南充地下盐矿资源极其丰富,南充盐盆是西南地区最大、位居全国前茅的天然盐矿,盐岩地质储量达1.8万亿吨。探明石油储量约8000万吨,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千亿立方米

2. 石油一师

1、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一局)总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是2018年世界500强第23位、世界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中建集团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

2、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二局)总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组建于1952年,注册资本50亿元,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最具综合实力、投资和建造相融合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新能源电厂等综合施工技术的企业。

3、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三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原为中国建筑第三局。是中国建筑重要子公司,是具有多功能、集团皇经营的国有大型建筑安装骨干企业。

4、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四局”)现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16号广州信息港B座4楼。成立于1962年,自有员工18000人,是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第23强“中国建筑”旗下主力大型公司,A股上市企业“中国建筑”子企业,中央驻粤大型综合投资、建设集团。企业业务涵盖房建、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建造等领域。

5、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五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意一路158号。是集“投资商、建造商、运营商”“三商一体”的现代化投资建设集团。位列湖南三强、中建三甲。拥有房建、市政、公路“三特三甲资质”。

6、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六局”)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杭州道72号。中国建筑六局前身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20兵团后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二师合并改编而成。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为国家建工总局第六工程局。1982年7月,改名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隶属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7、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七局”)总部驻地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08号,是国内一流的投资建设综合企业集团,河南省建筑行业第一,河南省百强企业第四位,注册资本60亿元,年经营规模1500亿元左右,员工15000余人。

8、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八局”),总部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始建于1952年,企业发展经历了工改兵、兵改工的过程,1966年奉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命令整编为基建工程兵部队,1983年整体改编为企业。

9、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始建于1950年,历经新疆军区工程处、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处、兵团建工一师、新疆建安总公司、新疆建工局、新疆建工集团等重要发展阶段,铸就了“屯垦戍边、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厚重的企业文化和光荣传统,为新疆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 石油师的历史

尼桑的诞生历史:1933年12月,日本产业公司和户田铸物公司注册成立“汽车制造股份公司”,户田铸物的创始人鲇川义介成为公司首任社长。当年10月,推出了达特桑(DATSUN) 12型。

1934年5月,“汽车制造股份公司”更名为“日产汽车公司”,同时,日本产业公司接收了户田铸物持有的“日产汽车公司”的全部股份。

1934年,日产汽车开始横滨新工厂的建设,并在日本汽车企业中率先实现流水线生产。此时开始向亚洲、中南美出口达特桑车型共44台

1952年,日产汽车与英国Austin(奥斯汀)汽车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DATSUN 210型轿车,该款车一经推出即在竞争激烈的澳大利亚拉力赛中勇夺桂冠,展示了与国外名车一比高低的决心。而且,由于DATSUN 210的成功,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日产汽车开始酝酿向北美出口汽车的战略。

4. 石油师近8000名指战员投身共和国的石油建设事业

1952年8月1日,是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是日,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我们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不怕死,更不怕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做逃兵。”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秦文彩谈起那段历史,依然激动不已。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石油师”指战员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参加了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油田的开发会战。当时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副部长张文彬、陈烈民、秦文彩、李敬等都来自“石油师”。

1952年底,玉门油田原油产量达14.26万吨,成为新中国最大的油田。1953年,玉门油矿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此后,大批的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向玉门汇集。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8%。当年12月,新华社发布消息: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场、大研究场所,玉门油田担负起了“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一批批玉门人南下四川,北上大庆,东去庆阳,西进吐鲁番。每一个油田建设的主战场上,都留下了玉门人的足迹。著名诗人李季对此赋诗盛赞:“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从贫油到石油大国

1958年,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揭锅。没完成计划的,只有石油部。彼时正值冷战,西方国家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临危受命,出任石油部长。1959年9月26日,松嫩平原大同镇附近,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黑色油流。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献给新中国的厚礼。此后,这个“工业学大庆”的“大庆”在新中国早期工业化建设中,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1960年2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1952年奔赴祖国各方的石油师人,在大庆重新集结。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的3万退伍兵也加入到会战的行列。之后,中央军委又给大庆分配了3000名转业军官。在共和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只有石油工业是这样一直由转业、退伍军人做主力援军。或许,是因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业格外艰难。20世纪60年代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数万石油大军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克服无路、无粮、无房以及天灾人祸等重重困难,在松辽地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

苦难磨砺下的石油行业,从来不缺少英雄。王进喜尤为知名。 这个连小学都没上过的放羊娃,从甘肃玉门带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豪迈誓言。零下十几度的严冬里,他跳进井场的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当搅拌机。这个“铁人”形象,被永远定格在石油工业发展的史册上。依靠铁人精神,大庆人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从此,西方不再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

1970年,47岁的王进喜因病逝世, “铁人”真的拼去了20年。但这个朴实的工人直到今天仍享受着大庆的尊敬。大庆为他建立起一座漂亮的纪念馆,对大庆劳动模范最崇高的称呼是“新铁人”。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原油产量大增,基础薄弱的炼油工业,发展则是迫在眉睫。1972年,杭州湾北岸的上海金山卫。中国石化的前身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在这片“潮来一片水汪汪,潮去一片白茫茫”的盐碱沙滩上迅速崛起。 此后,中国的炼油工业在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地新建了7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上世纪70年代后又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其他地方的大中型炼油厂,多达十余个。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至此,中国用实际,从“贫油”一直证到了“石油大国”。

如果说,前30年的石油工业,是一部浴血创业团,之后的30多年,石油行业逐步变身为一搜现代企业的航母。1978年底,改革开放开始,石油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中国原油产量巨增,资源利用的效率却不高。即使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原油利用率也只有26%,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印度。当时部门和地方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1亿吨石油的加工企业由3个部门,20个省、市、自治区分头管理,不能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要消除这些障碍,必须打破管理体制的分割状况。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被划归总公司领导。1988年8月,石油部撤销,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同时,1982年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直属国务院领导。30年来的的石油工业领导格局、管理体制,有了第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中国石油工业也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石化三大公司为基础、各自独立经营的格局。

1998年,国务院决定实施石油石化战略大重组,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三大石油公司基本实现了从政府向企业的转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有意思的是,这一年,中国的石油企业第一次走出国门。

中石油中标泰国邦亚区块,首次获得海外开采权益。此后,类似的“走出去”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石油工业逐步融入世界石油工业体系。2000年,中石化股票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香港三地同时成功上市。中石油、中海油紧随其后。至此,我国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20年后的2013年,中海油对加拿大尼克森的151亿美元收购完美收官。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新中国石油工业短短65年的发展历程,和世界石油工业史相比,相差近百年。但它却创造了诸多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如今,雄踞世界500强多年的中国石油企业,已成为全球大公司阵营和世界石油工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未来全球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仍将继续。对于石油人而言,新的征程,永远未有穷期。

5. 石油师的来历

邹荣,西安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工业会计专业财84-1班学生,1987年7月毕业分配玉门油田物资供应处工作,1995调玉门油田财务资产处任价格税收科长、会计核算科长。1996年12月任油田财务资产处副处长,2000年3月,由玉门油田调入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任财务资产处副处长、处长。2002年11月任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2004年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谢英涵陕西安康人,教授,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

6. 石油师近8000名指战员投身共和国的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进行区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点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山前蚴陷转向西北缘,当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积,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2.历史性转变

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给予大力支持。中央军委抽调3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战。全国有5000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200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技术上支援会战,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的精兵强将和大批物资陆续集中大庆,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李人俊,周文龙,孙敬文,康世恩也亲临现场指挥会战。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当时,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灾害和外援的中断,国家能拿出的投资很少。4万多人,几十万吨设备,一下子拥到大草原上,生产,生活都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开发建设这样的大油田,我们没有经验,国外的经验又不能照搬。面对这种情况,会战党组织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号召从领导干部到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和。以"两论"为指针,开发建设好大油田。

职工们运用关于抓主要矛盾的论述,一致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困难,而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上有困难,退下来国家和人民的困难就更大。石油职工一定要为国争光,为民争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迎着困难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会战职工的豪迈誓言。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就是当时这种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会战领导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出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对象是油层。必须以“两论”为指针,在各项工作中,坚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把人们的革命干劲引导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资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观规律上去,反对浮夸,脱离实际,瞎指挥。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项数据;二是很抓科学实验,开辟开发实验区,进行10种开发方法的试验;三是抓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课题。从而编制了科学的油田开发方案,独创了符合大庆特点的原油集输工艺流程。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的开发,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在此期间,扩建了上海炼油厂,石油七厂,将石油一,二,五厂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改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1963年至1965年,先后攻下了被喻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腊以及 配套所需的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攻关项目。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全部实现了工程质量,试车,投产,出合格产品四个一次成功,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3. 新的崛起

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为继续加强我国东部地区的勘探,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随后,人们顶这各种干扰,战胜动乱带来的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的石油基地。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昔日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盐碱海滩,已变成绵延百里的油区。到70年代达到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高峰期,年产量从1966年的130多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 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沼泽地区,石油队伍三上辽河油田。70年代以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勘探开发了兴窿台油田,曙光油田,欢喜岭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1976年,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以地方为主先后建设了天津,武汉,安庆,浙江,广州,九江,乌鲁木齐,吉林,鞍山,石家庄,洛阳等11个大中型炼油厂。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当年实际加工原油7069万吨,生产四大类油品3352万吨,品种达656种。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4.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西部油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必将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中国石油工业现状

1998年7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7. 石油师师长

中专。

江西石油技工学院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总公司。 这是一所职业学校,为石化行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学校秉承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实践型人才的使命,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狠抓师长,争创一流学校的原则。 学校设立了五个职能组织:学校办公室,培训部门,教育保险部门,总务部门和技能鉴定站。

它设有石油销售,输油管道运输,计算机应用,加油站运营与管理等专业,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8. 石油师近8000名指战员

一、“酒都”宜宾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因身处金沙江(实质为长江上游)与岷江的汇合处,被誉为“万里长江***城”。宜宾市不仅以浓香型白酒***,也同样为一个旅游城市,蜀南竹海,石海洞乡,西部大峡谷温泉等,都是宜宾市的标志符号。值得一提的是,宜宾旧称为“酒乡”。因时代的发展,宜宾当地认为“乡”有着土气的一面,后来被改称为“酒都”。

  宜宾市的主要白酒品牌有:

  五粮液:中国“白酒大王”,中国浓香型白酒******。

  叙府酒业:宜宾市第二大酒企;企业历史悠久,以宜宾古称“叙州府”命名;近年来技术革新,创造全新白酒香型——柔雅香型,并获得***。

  另有红楼梦、金潭玉液、竹海酒业等多家***酒企。

  二、“酒城”泸州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酒城”泸州与“酒都”宜宾有着很深的渊源,泸州在独立建市以前,归宜宾市管辖,一直到1983年,泸州才升级为地级市。因为城市建立的历史原因,以及同样以白酒作为城市名片,所以泸州和宜宾有着既是兄弟,又是竞争对手的区域关系,如果您到宜宾或泸州旅游,特别要注意“酒都”与“酒城”的称谓区别,如果有口误,可会让当地群众很不高兴哦。

  泸州市的主要白酒品牌有:

  泸州老窖:中国***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浓香型白酒的开山鼻祖,四川第二大酒企。

  郎酒:与茅台并称为“赤水河畔的姐妹花”,少有几家将产品成功打入贵州市场的川酒企业。

  三、“中国酒都”仁怀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产地。仁怀市在行政级别上,不如宜宾市和泸州市,它属于贵州省遵义市下属的县市级,不过因为白酒产业的逐年做大,2013年仁怀市提升为贵州省直管市,被赋予了经济独立自主权。虽然仁怀市有12个镇,但******的无疑是茅台镇,在几万人的小镇上,有着上百家酒企,所以,茅台镇也被誉为“中国***酒镇”。另外,因为茅台酒的强势,仁怀市除了拥有“中国酒都”的称号,也有着“国酒之乡”的称号。到遵义游玩的朋友,除了感受***的红色旅游文化以外,不妨顺路到仁怀市,感受一下这里的白酒文化。

  仁怀市主要白酒品牌有:

  茅台:中国白酒的***品牌,酱香酒******,被誉为中国“国酒”。

  国台:茅台镇第二大酒企,与茅台渊源颇多,近几年背靠天士力集团发展迅猛。

  四、“酒都”杏花村

  严格得说,“酒都”杏花村并不符合本文标题,因为它不是一个城市,所谓“酒都”也并不是官方的别称,但由于杏花村在中国白酒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名酒之家网小编不得不将其列举。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其酿酒传统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中国白酒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中华白酒***村”的称号,李白、杜甫、杜牧等都曾为杏花村赋诗,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中国浓香型白酒也好、酱香型白酒也罢,其酿酒工艺从源头上,都可以追溯到杏花村,所以,不作为行政区域别称,作为人们心目中的“酒都”,杏花村当之无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