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南海海洋博物馆
机制保护
水下考古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组织机构逐渐健全。
专业保护
水下文遗发掘及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从抢救性发掘向主动性调查转变。2019年3月,中心、深海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合作共建动态水下考古展厅签约仪式暨专题展开展仪式在南海博物馆举行。
法律保护
国内立法日渐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立法方面,我国《宪法》第22条、《文物保护法》第5条及《海上交通安全法》第41条都对水下文遗保护作了规定。
2. 中国南海国家博物馆
中国南海博物馆是在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揭晓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被正式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开馆至今,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制作展出展览35个,各类藏品8万多(件/套),举办各类社教活动660余场次,文创产品共计开发400余款。系列精品展览、丰富的社教活动内容以及用心提供的观众服务,吸引120余万名观众参观。
3. 中国南海海洋博物馆在哪里
1. 南海博物馆: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成立于 1994 年,是佛山市南海区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文物和藏品。
2. 佛山博物馆: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成立于 1958 年,是广东省内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古代陶瓷、书画、玉器、木雕等文物和藏品。
3. 西樵山博物馆:位于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内,成立于 2005 年,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山岳博物馆之一,收藏有丰富的地质、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文物和藏品。
以上是南海区境内的多家博物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博物馆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者咨询当地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4. 中国南海海洋博物馆开放时间
2018年4月26日正式开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潭门千年渔港旁,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公里,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0593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启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建设项目。2016年5月,项目动工建设。建筑设计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融合现代美学风格与中国文化元素,取义“丝路逐浪,南海之舟”。2018年4月26日,经中央有关部委批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截至目前,接待观众120余万人次。
5. 中国南海海洋博物馆鲸展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蓝鲸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约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krill)。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5吨食物。摄食时游速2-6千米/小时,洄游中5-33千米/小时,被追逐时最大20-48千米/小时。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中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它潜水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6. 中国南海博物馆开放时间
可以
去南海博物馆没带身份证的话,可以出示护照、军官证、学生证、驾驶证等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博物馆工作人员确认,方可进入参观。
7. 南海海洋博物馆开放时间
研究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之外、以科研工作为业务核心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
独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种,其中实力最强、名气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集中的是直属国务院的中科院、社科院两大科研系统中的各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一种独立研究院所是直属国家各部委的,主要是为本部委和所属行业提供科研成果,还有一种是直属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机构。
1.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成立于1958年,园区面积27万平方米,定位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研究梯队,现有职工2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硕士导师18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外留学回国人才23人。
主要优势重点学科领域:天然资源化学增值研究,新型建材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特种精细化工材料,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化学灌浆材料与工程技术,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我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现设有1个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3个硕士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国立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现有在职职工618人,其中正高级人员104人,研究生导师19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
拥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科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
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并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以及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现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工程专业学位),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426人,其中硕士生252人、博士生174人。
4.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
我所拥有热能工程为中科院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海洋地质三个学术型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海洋能、固体废弃能、地热能、先进能源系统、先进燃烧和能源战略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现有硕士导师41名,博士生导师39名。
本所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学位课程学习,主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起回广州能源所学习,完成实验及学位论文。 2020年我所拟计划招收硕士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40余名。
5.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前身是198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学术带头人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4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使用现名。
广州地化所拥有5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9个专业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及2个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点。2018年在学研究生567人(博士研究生339人,硕士研究生228人)。设有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72人。
6.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于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广州生物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院系、“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教育合作;接收了来自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留学生攻读学位。
8. 南海海洋博物馆造价多少
半票。120CM以下的小孩和年满70岁的老人凭有效身份证免费参观,60岁~69岁的老年人凭有效身份证、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购买半票,持现役军人证,残疾证的中国公民免费参观
9. 中国南海海洋博物馆官网
1. 南海大海位于中国南部、东南亚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海域。2. 南海大海的位置是因为地质构造和板块运动的结果,位于中国大陆架和菲律宾群岛之间,是一个辽阔的海洋区域。3. 南海大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之一,不仅是中国的重要领海,也是东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南海大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和航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南海大海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性使得它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0. 中国南海博物馆官网
清明节期间(2021年4月3日至5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正常开放,节后4月12日(星期一)闭馆整休。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取票、入馆)
1.入馆观众有序等候,佩戴好口罩,出示身份证、健康码(需显示为绿码)等待工作人员记录信息、测温正常方可进馆(体温 ≥37.2℃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将谢绝入馆,望理解);
2.观众分时段、间隔性入馆,实行分散式参观;
3.参观过程中请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与他人保持1.5米间隔,做到文明、有序参观。
特别提醒
为使您能够顺利入馆参观,请您提前准备好以下四要素:
★ 健康码
★ 身份证
★ 全程佩戴口罩
★ 进馆时主动配合测温、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