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疫情期间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疫情对海洋捕捞业的影响)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3 08:38   点击:23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疫情对海洋捕捞业的影响

顾名思义,就禁止下海,不能捕鱼。

禁海休渔的原因很多。

1.每年的春天,鱼儿产卵期,禁海休渔,这种情况是为了防止过度的捕鱼,使得有些鱼种灭绝……在一定时间内实行禁海捕鱼。

2.遇到恶劣的天气,例如台风,暴雨,飓风等恶劣的天气,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禁海休渔。

3.遇到大型活动。例如我国八月初的台湾附近的军演,为了出行的安全,在规定的区域内实行禁海休渔。

4.其他突发事件情况,例如,抗击疫情期间,实行封闭管理或者静态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实行禁海休渔等等

2. 疫情对渔业的影响

水产品是全球第三大食用蛋白来源,为世界食物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水产品也是全球贸易最为活跃的农产品之一,为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品种的食物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冲击,水产品全球供应链不畅,水产业全球交流受阻。本次活动是疫情以来全球水产领域首次举办的国际大型展会,将向全球水产业复苏发出积极信号,对提振行业信心意义重大。

中国是渔业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养护渔业资源,留住了海洋渔业的“金山银山”,促进了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渔业管理,对外商签渔业合作协议,通过多双边贸易谈判推动水产品关税减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是全球水产品贸易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次论坛期间举办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是全球展出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最多的水产专业展会。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分享经验、深化合作,为推动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全球食物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3. 疫情对海洋捕捞业的影响有哪些

2022年8月16日是珠海开渔时间。当天中午12时,为期三个半月的休渔期正式结束,2022年珠海市南海伏季休渔开渔活动在洪湾中心渔港举行。汽笛启鸣、千帆起航的壮观场面再次上演。珠海市1272艘海洋渔船、217艘受疫情影响暂时停航靠岸的内陆渔船,以及经预约批准赴内地水域作业的港澳流动渔船相继出港,驶向浩瀚大海,开启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征程。

4. 疫情对远洋捕捞的影响

海员跑国内航线还是国际航线好,这个各有优点,相比来说国际航线的海员工资高,可以周游世界,带点各地的特产。

而国内航线的海员,在国内经常可以和家人联系,工资比跑远洋航线的低一些,就目前来看,还是跑国内航线好,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跑远洋航线的风险大高。

5. 疫情对出海捕鱼有影响吗

1、苏梅岛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2、原因是苏梅岛作为泰国南部的一个旅游岛屿,有着相对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警察和保安也相对的比较严密,对游客安全有一定保障。不过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规的安全常识,如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注意交通安全等。 3、值得延伸的是,尽管苏梅岛相对较为安全,但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保持警惕,特别是在夜晚活动应尽可能地避免单独行动,以确保自身安全。同时,在游玩苏梅岛的过程中,还可以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法律和文化习惯,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情境,并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6. 疫情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下午5点。东湖海洋世界整个展馆由八个展区组成—热带雨林馆、海底隧道、海洋生物馆、长江鱼馆、海洋剧场、企鹅馆、科普电教馆、标本馆、精品馆等。游客在东湖海洋世界里可尽享亚马逊原始雨林的神秘莫测、海底景观的深邃迷离、海洋生物的斑斓夺目、人鲨共舞的惊心动魄、海兽表演的幽默诙谐、企鹅宝贝的憨态可掬。东湖海洋世界已成为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和了解海洋、走进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窗口与课堂。

7. 疫情对海洋产业的影响

回答如下:造船行业是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船舶的设计、建造和维修。以下是对造船行业现状的分析:

1. 市场需求:全球贸易和海上运输量的增加,使得船舶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亚洲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船舶需求量较大。

2. 产能过剩:造船行业竞争激烈,全球范围内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导致了船舶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许多造船企业陷入困境。

3. 技术创新: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环保要求,造船行业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例如,采用更环保、节能的设计和材料,引入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环保压力:船舶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船舶减少排放。这对造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环保要求。

5. 国际竞争格局: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造船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国家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低成本优势,成为全球造船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6. 人力资源:造船行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包括设计师、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等。然而,随着年轻人对这个行业的兴趣减少,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造船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长、产能过剩、技术创新、环保压力、国际竞争和人力资源等挑战。为了保持竞争力,造船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满足环保要求,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8. 疫情对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分析

2020年全国渔业渔政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农业农村部党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制度、补短板、抓落实,坚持不懈稳数量、提质量、转方式、保生态,持之以恒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之以恒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水产品稳产保供工作

  (一)突出解决水产品压塘卖难问题。强化“点对点”联系机制,加快推动水产品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增加压塘水产品收储。及时调度发布水产品供销信息,加大电商、直供等水产品流通模式拓展力度,纾解水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做好存塘水产品病害防治,防范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二)突出抓好春季渔业生产。加快推进水产苗种繁育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开展水产苗种余缺调剂和供需对接,确保苗种供应。加强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池塘清淤、消毒,以及进排水系统和养殖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做好饲料等物资准备。加快渔业油价补贴资金发放,指导船员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有序恢复捕捞生产秩序。 

图片来自网络

  二、全面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一)推进规划编制发布和养殖证核发。宣传贯彻《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宣传方案》。加快省、市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发布,力争2020年底实现规划全覆盖。规范养殖生产秩序,严格依法核发养殖证,强化养殖证持证情况执法。

  (二)推进水产健康养殖。高标准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继续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创建范围。提升深远海养殖装备水平,引导深远海养殖规范有序发展。加强水产种业和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2020年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控计划》,完善水产新品种审定管理,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全覆盖。

图片来自网络

  (三)强化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实施《2020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继续开展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阳性样品查处率100%,加大对违法用药行为打击力度。推动将“渔用非药品”纳入兽药管理监管,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和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

  (四)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规范发展。组织召开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指导举办稻渔综合种养高峰论坛、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稻米评比推介活动,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相关重要标准制修订及宣贯培训。

  三、大力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各地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编制,贯彻普及《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科学、有序恢复大水面渔业生产。培育壮大大水面生态渔业经营主体。

  (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休闲渔业发展模式总结和推介,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管理人才培养。加强水产品市场培育,组织开展水产品公共品牌推介宣传。开展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监测,组织开展水产品加工技术供需对接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四、持续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

  (一)突出抓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严格按照国务院领导审定同意的工作安排,推进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优化退捕渔民生计保障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引导长江捕捞渔民退捕转产上岸。加强长江珍稀濒危特有水生生物保护,健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网络,推动建立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估体系。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渔政执法监督管理,密切渔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保障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秩序。

  (二)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优化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全面完成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2020年任务目标,在沿海各省开展限额捕捞试点。继续组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完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年度任务目标。继续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做好前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年度评价和复查工作,科学总结评价海洋牧场建设成效。完善海洋牧场监测评价制度,构建全国海洋牧场监测体系。

图片来自网络

  (三)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加强重点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组织实施好重点物种保护行动计划。加强与其他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协作,推进重点保护物种名录的修订,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做好重点物种履约工作。举办第11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

  五、大力加强渔业改革创新

  (一)大力推进渔港建设和综合管理改革。加强渔港建设,提升生产服务、渔业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动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经济与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渔港经济区。积极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渔港建设与管理 促进渔港经济区全面发展的意见》。推动建立港长制和驻港监管机制,完善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优化渔船渔港综合管理平台和渔船进出渔港报告系统,启动渔获物定点上岸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启动“十四五”渔船管理政策研究。

  (二)进一步深化渔业油价补贴改革。加快资金发放和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各项任务,特别是渔船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任务按期完成,全面总结第一轮渔业油价补贴改革执行情况。加快推动出台新一轮渔业油价补贴改革方案,在做好新政策解读宣贯的同时,加快研究制定细化落实方案。

  (三)加强渔业科技和技术推广创新。组织开展“十四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开展水产种业基础理论和育种技术创新、渔业关键装备与设施研制、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共性技术研发和水产绿色增养殖技术与模式集成。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重要技术示范应用,加快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相关标准制修订。  

  六、积极推进渔业“走出去”和国际合作

  (一)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大远洋渔业支持力度的指示精神,争取和完善远洋渔业发展扶持政策,召开远洋渔业发展35周年座谈会。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远洋渔业管理规定》,推进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价试行工作,强化远洋渔业规范管理。开拓金枪鱼产品国内市场,开发新渔场新资源,稳妥有序推进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加快推进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二)推进渔业对外合作。强化多边渔业合作,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推动加入港口国措施协定。开展双边渔业合作,继续推进与主要渔业国家对话机制,加强与南海、“一带一路”国家双边合作。深化与韩、俄等周边渔业合作,实施联合增殖放流,维护我入渔利益和海洋权益。全力筹备办好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三)积极发展水产品贸易。积极参与WTO渔业补贴谈判,争取公平合理的渔业发展政策。积极研究应对美国相关法案,妥善做好对美水产品贸易工作。加强水产品国际贸易监测和分析,支持参加国际渔业博览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促进水产品国际贸易。

  七、不断强化渔业法治建设和执法监管

  (一)加强渔业法律和规章修订。积极推动《渔业法》修订出台。修改完善水产良种审定、渔船渔港管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渔业规章,进一步完善渔业法律制度体系。

  (二)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0”行动。组织实施休渔禁渔执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清理取缔、打击电鱼、跨海区作业渔船整治、涉外渔业管理执法、渤海综合治理等专项执法行动,统筹做好日常执法,进一步完善部门间执法机制,查办一批典型大案要案。

  (三)加强渔政队伍及其能力建设。开展全国渔政机构普查,落实渔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举办渔政执法骨干人员能力提升活动。逐步建立健全渔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渔政执法行为规范。加强渔政执法法律服务队伍和跨海区渔政执法协同能力建设。

  (四)坚持不懈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加大渔业安全警示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组织开展渔业安全应急演练和“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加强渔业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强化灾情统计报送和灾后恢复生产指导。加快推进渔业互助保险改革方案落实落地。 

  八、扎实开展渔业扶贫和援藏援疆​

  推进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定点扶贫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等为重点,制定并落实《2020年渔业扶贫和援藏援疆行动方案》。加大稻渔综合种养、集装箱养鱼、盐碱水养殖、冷水鱼养殖等产业扶贫模式示范推广力度,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