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信息通信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是海洋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该专业主要学习海洋遥感信息处理、水声通讯技术、海洋物联网、海洋光电探测技术、海洋信息电磁传输、卫星通讯与导航定位、海洋物理与信息感知以及对海探测与新体制雷达等方面的一些理论和相关技术。
2. 海洋信息化
一、本项目对提升海洋科技发展,为海洋管理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原则同意项目建设。
二、项目名称:霞浦县智慧海洋建设项目(项目代码:2109-350921-04-04-218932)。
三、项目建设地点:宁德市霞浦县,本项目为大数据平台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主体为软件开发,无新增用地及建筑。
四、建设单位:霞浦县福宁海洋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智慧海渔大数据平台、智慧渔业管理系统、智慧渔业养殖监测系统、智慧海洋蓝碳监测系统服务及智慧海洋项目系统融合服务。
3. 海洋信息是什么意思
大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月亮对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们把吸引海水涨潮的力叫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离月亮的远近不一样,所以,各处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现差异,一般正对着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对着的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变小,离心力变大了,海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象背对月亮那面跑,于是也会出现长潮,由于天体是运动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断在变化,使地球上的海水发生了时涨时落的运动,从而形成了潮汐现象。
潮汐是非常守时的,它几乎和时钟一样准,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4小时48分钟,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时48分钟,一昼夜之间大部分海水有一次面象月亮,一次背对月亮,海水自然有两次涨落。
我们知道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太阳的影响,在天体运动过程中,月亮、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很小,这就是小潮,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齐心合力,引潮力就大,这就是大潮,每年春分和秋分的季节,地球离太阳最近,加上月亮的力量,就形成特大潮,闻名于世的钱塘江大潮,就发生在秋分时节,每到涨潮时,钱塘江会掀起巨大波涛,如万马奔腾其惊险壮观,堪称天下一绝。
潮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象军事、远洋航海、海上捕鱼、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类生产活动都受潮汐的影响,为了掌握潮汐的规律,对潮汐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我国沿海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海洋站,这些海洋站随时记录着当地潮汐的情况,潮位的变化,并且,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信息的专家们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并制作出我国及世界各地主要港口潮汐时刻表,做到三年早知道,供各类产生部门使用。
潮汐中还蕴藏着巨大能量,潮汐发电就是靠潮汐的落差来实现的,目前,我国建成了十多座潮汐电站,1980年建成的江厦潮汐电站,每年可发电10700万度,由于潮汐电站既不浪费能源,也不污染环境,因而,给人们带来无限光明和利益。
4. 海洋信息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被誉为绿色水库。
地球的表面约有71%的部分被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地球可以说是是一个海洋的星球。浩瀚无边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海水中存在80多种元素,生存着17万余种动物和2.5万余种植物。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它是地球所有生命的摇篮,它以无比的壮观和无尽的宝藏。
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洋大气局的K.Sherman和罗德岛大学的L.Alexander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作为大海洋生态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1)大海洋生态系统的面积一般要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上:(2)具有独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学特征和生产力特征;(3)生物种群之间形成适宜的繁殖、生长和营养(食物链)的依赖关系,组成一个自我发展的循环系统;(4)污染、人类捕捞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压力对其具有相同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划定的大海洋生态系统共64个,在水深、海洋学、生产力和海洋生物类群等方面各具有其独特性。毗邻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都被列入6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中。虽然大海洋生态系统支撑着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95%,但是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严重的海域。目前大海洋生态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仍旧是各种污染、过度捕捞、对栖息地的改变和破坏。
岛屿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海域隔离特征,有别于典型的陆地生态系统,特点主要有:(1)明显的海洋边界及不连续的地理分布;(2)海域隔离降低了岛屿间的有效基因流;(3)不同岛屿间具有异质化的生境条件;(4)海洋岛屿面积相对狭小;(5)火山和侵蚀活动等随机事件致使岛屿在长期的地质过程中处于动态变化中。
生物学家常把岛屿作为研究生物地理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天然实验室或微宇宙。这是因为,岛屿与大陆隔离,它们的动物种群和植物种群的进化都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以免受其他物种在大陆所面临的残酷竞争,并朝着特殊的方向进化。许多偏僻的岛屿上都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奇特的植物,这些植物甚至未曾在其他地区被发现。这些物种因其具有地理隔离、种群边界清晰、分布范围狭窄及种群规模较小等特点,成为物种分化、起源研究的模式种。相应的,随着岛屿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岛屿生态系统被视为模式生态系统。
海底生态系统海底生态系统又称深海生态系统,是指在海底黑暗、低温(或高温)和高压等极端环境下,以化学能和地热能为基础而存在的特殊生态系统。深海通常是指水深1000米以下的海洋,这里缺乏阳光,静水压力高,温度低至1℃,或是高达350℃,营光合作用的植物以及相应的高营养级动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根本无法生存,因此,长期以来深海一直被认为是没有生机的“荒芜沙漠”。然而,海底的生命远比我们的想象要丰富得多。
1977~1979年,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阿尔文”号深潜器最早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2500米深的海底热泉进行调查,在其周围发现了完全不依赖光合作用而生存的深海生物群落,包括10个门500多个种属,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复杂生态系统。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水生生态系统相似,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也能通过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逐级传递,构成完整的海底食物链。
5. 海洋信息通信网
1、海洋化学资源:工业用冷却水源、食盐等各种盐类、淡水、溴等。
2、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
3、海洋矿产资源: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滨海砂矿:富含砂、贝壳等建筑材料,金属矿产;
海盆:深海锰结核。
4、海洋能源:潮汐发电、波浪发电。
5、空间资源:
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底管道、海上机场
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海洋牧场
通讯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海底光缆
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文化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
6. 海洋通信网络
如果在大海上,远离陆地,民用船只能用海事卫星电话。军舰有长波通讯。靠近码头的话,可以用甚高频无线电话跟代理联系,也可以直接用手机联系。
7. 海洋通信技术
①移动网络通讯,就是4G或者5G通讯,这个是建立在有手机信号或者物联网信号的前提下。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用的会比较多,内河和沿海遇见信号的不号的情况下依然无法通信。远洋就不用谈了,大海广阔无垠,无法架设基站,自然也无法进行移动通讯。
②宽带卫星:卫星在天上,自然能够覆盖很多无手机信号的地方。宽带卫星是可以帮助远洋船舶连接互联网的,这样就可以实现船岸之间的通信。但是费用会比较高。
③窄带卫星:一般来说可以进行短报文通信,实现船岸之间的联系,是可以覆盖无信号区域的。
就单轮以上方案能解决问题,但都会有各自的缺陷,但是最近海金科技旗下产品【鲟航APP】上线,融合了4G物联网和卫星通信双重方案,依据船舶所处的位置,系统自动切换网络,保持船岸通讯的畅通性。且可以实现定位功能。并集成了强大的应用中心,能够实现船企的船员、证书、备品、库存、备件、油品、航次、体系、物料管理。
编辑于 2023-02-08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1
评论
更多回答
成都慧视
一句话介绍不了,上官网去看
慧视的窄带视频压缩传输与交互系统通过自主智能极限编解码、多分辨率AI融合和“G-Share”等核心技术,对多路高清视频进行高并行、低时延压缩加速,以交互式视频流,实现岸(船)基中心对多艘无线通信(卫星/蜂窝/电台等)船舶在低带宽(100Kbps~2Mbps)通信信道下进行多路高清视频远程实时监控,以及远程实时交互控制船舶网络视频采集设备。
编辑于 2023-04-06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0
评论
感悟人生
加里顿大学
船岸通信目前多采用混合通信方式,近距离也就是50Km之内一般采用超短波电台通信,远距离采用卫星电话通信。目前有很多国家已经使用马斯克的星链卫星通信了。另外船上还装有超声波声纳装置,主要是测量暗礁及水下障碍物。
8. 海洋信息技术
是处级单位还是副局级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是正厅级的,待遇的话的,按照工作人员的级别由低到高!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归口管理国家海洋信息资源,为国家海洋经济建设、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信息业务与技术支撑服务,并对全国海洋信息工作实施业务指导和协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含国家海洋资料中心、中国ARGO资料中心、海洋档案馆和国际海洋学院中国业务中心)是世界海洋资料中心(WDC)中国天津海洋资料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资料交换委员会(IODE)的国家协调员,是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情报系统(ASFA)中国国家输入和服务中心,也是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文件和出版物中国保管中心。9. 海洋信息数据
海洋常规调查是获得海洋要素数据的基本手段。海洋常规调查数据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最终参考标准,以校正海洋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的结果,需要充分利用它内在的价值。
广义的海洋常规调查数据包括海洋台站测量、海洋浮标测量、船舶报数据等观测手段获得的数据。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这些数据的精度可能有所差别,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区分对待。
10. 海洋通信关键技术
通讯用光纤是由通过内部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的玻璃构成的。玻璃光纤的标准直径为125微米(0.125毫米),表面覆盖有直径250微米或900微米的树脂保护涂敷层。玻璃光纤的传送光的中心部分称为“纤芯”,其周围的包层的折射率比纤芯低,从而限制了光的流失。
石英玻璃非常脆弱,因此覆有保护涂层。通常有三种典型的光纤涂敷层。
一次涂敷光纤
覆有直径为0.25毫米紫外线固化丙烯酸树脂涂敷层的光纤。其直径非常小,增加了光缆内可容纳光纤的密度,使用非常普遍。
二次涂敷光纤
亦称为紧包缓冲层光纤或半紧包缓冲层光纤。光纤表面覆有直径为0.9毫米的热塑性树脂。与0.25毫米的光纤相比,其具有更坚固,易操作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布线及光纤数量较少的光缆。
带状光纤
带状光纤提高了连接器组装的效率,有利于多芯融接,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带状光纤由4根、8根或12根不同颜色的光纤组成,芯纤数最大可达1,000根。光纤表层覆有紫外线固化丙烯酸脂材料,使用标准光纤剥套钳便可轻松去除涂敷层,方便多芯融接或取出单个光纤。使用多芯融接机,带状光纤可一次性融接,在光纤数量多的光缆中能轻易识别出来。
光纤种类
以下是对最常用的通信光纤种类的描述。
MMF(多模光纤)
- OM1光纤或多模光纤(62.5/125)
- OM2/OM3光纤(G.651光纤或多模光纤(50/125))
SMF(单模光纤)
- G.652(色散非位移单模光纤)
- G.653(色散位移光纤)
- G.654(截止波长位移光纤)
-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 G.656(低斜率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 G.657(耐弯光纤)
只要光预算允许,技术上来讲,任何合适的光纤都可应用于FTTx技术,但FTTx技术最常用的光纤为G.652和G.657。
G.651(多模光纤)
G.651主要应用于局域网,不适用于长距离传输,但在300至500米的范围内,G.651是成本较低的多模传输光纤。
ITU-T G.651光纤即OM2/OM3光纤或多模光纤(50/125)。ITU-T推荐光纤中并没有OM1光纤或多模光(62.5/125)。
多模光纤(50/125)纤芯的反射率从中心到包层逐渐改变,使得多路光传输可以在同一速度下进行。
G.652光纤(色散非位移单模光纤)
世界上最普遍的单模光纤。可以将波长在1,310nm左右的使信号变形的色散降至最低。您可将1550nm波长的工作窗口用于短距离传输或与色散补偿光纤或与模块共同使用。
G.652A/B是基本的单模光纤,G.652C/D是低水峰单模光纤
G.653(色散位移光纤)
此光纤可将在1,550nm波长左右的色散降至最低,从而使光损失降至最低。
G.654(截止波长位移光纤)
G.654的正式名称为截止波长位移光纤,但普通称为低衰减光纤。低衰减的特性使得G.654光纤主要应用于海底或地面长距离传输,比如400千米无转发器的线路。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G.653光纤在1,550nm波长时色散为零,而G.655光纤则具有集中的或正或负的色散,这样就减少了DWDM系统中与相邻波长相互干扰的非线性现象的不良影响。
第一代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如PureMetro®光纤具有每千米色散等于或低于5ps/nm的优点,从而使色散补偿更为简便。第二代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如PureGuide® 色散达到每千米10ps/nm左右,使DWDM系统的容量提高了一倍。
G.656光纤(低斜率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的一种,对于色散的速度有严格的要求,确保了DWDM系统中更大波长范围内的传输性能。
G.657(耐弯光纤)
ITU-T光纤系列中的最新成员。根据FTTx技术的需求及组装应用而生的新产品。
G.657A光纤与G.652光纤兼容,G.657B光纤无需与传统单模光纤在连接上兼容。
光纤接线技术的分类
光纤接线技术可以分为融接、机械绞接及连接器接线。融接和机械绞接为永久性接线,连接器接线则可以反复拆装。光连接器接线主要用于在光服务的运用和维护中必须切换的接线点,其他场所主要使用永久性接线。
光纤接线中出现损耗的原理
光纤接线必须使光通过的纤芯部分对置,正确定位。
光纤的接线损耗主要由下列原因引起。
(1)轴偏移
连接光纤之间的光轴偏移会引起接线损耗。在通用的单模光纤的情况下,接线损耗大约为轴偏移量的平方乘以0.2的值。(例如,在光源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轴偏移量为1μm时,接线损耗约为0.2dB)
(2)角度偏移
连接光纤的光轴之间的角度偏移会引起接线损耗。例如,如果融接之前用光纤切割刀切断的断面角度变大,光纤会以倾斜状态接线,因此必须注意。
(3)缝隙
光纤端面之间的缝隙会引起接线损耗。例如,如果用机械绞接连接的光纤端面没有正确贴合,就会引起接线损耗。
(4)反射
光纤端面存在空隙时,由于光纤和空气的折射率不同,会因最大0.6dB程度的反射而引起接线损耗。并且,为了防止断光,在光连接器上清洁光纤端面很重要。但是在光纤端面以外的光连接器端面夹有垃圾也会出现损耗,因此,清洁所有的光连接器端面很重要。
融接的种类和原理
融接是利用电极棒之间放电产生的热能使光纤融化为一体的接线技术。融接方式分为以下两类。
(1)光纤芯调芯方式
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光纤的芯线,通过图像处理进行定位,使芯线的中心轴一致,然后进行放电的融接方式。采用配置双向观察摄影机的融接机从两个方向进行定位。
(2)固定V型槽调芯方式
这是采用高精度V型槽排列光纤,利用融化光纤时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调芯效果进行外径调芯的融接方式。最近,由于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光纤芯位置等的尺寸精度得到提高,因此,可以实现低损耗接线。本方式主要用于多芯一次性接线。
融接作业的注意事项
这是采用高精度V型槽排列光纤,利用融化光纤时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调芯效果进行外径调芯的融接方式。最近,由于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光纤芯位置等的尺寸精度得到提高,因此,可以实现低损耗接线。本方式主要用于多芯一次性接线。
①插入光纤保护套管
光纤保护套管用于保护在接线点露出的光纤。由于保护套管无法补插,因此请不要忘记插入。
②去除芯线涂敷层
因为要使光纤的玻璃部分露出,所以采用剥套钳去除涂敷层。
(注)由于去除涂敷层之后会在剥套钳上残留涂敷层废屑,因此,请去除涂敷层废屑并清洁刀刃。
(注)去除带状芯线的涂敷层时,使用加热式剥套钳。为了稳妥地进行去除作业,请将涂敷层加热5秒左右,然后再去除涂敷层。
③清洁光纤
去除涂敷后,用乙醇清洁玻璃部分。
(注)如果残留涂敷层废屑,融接时可能会出现轴偏移,接线损耗会增大,因此请仔细清扫。
(注)在多芯光纤的情况下,光纤前端之间会因酒精而粘在一起,有可能会在裁断光纤时引起裁断不良,因此,请用手指将光纤前端弹开。
④切断光纤
按照裁断光纤的操作步骤进行裁断。
(注)裁断将决定融接时的损耗特性。为了降低裁断不良,请注意清洁光纤切割刀的光纤拿持部和裁断刀刃。
(注)请注意不要碰撞或触摸裁断后的光纤前端。否则会引起接线不良。
(注)请注意不要让光纤废屑到处乱洒。
⑤融接
按照融接机的操作步骤进行融接作业。
(注)如果在融接机的V型槽和夹具上有垃圾,会因轴偏移而引起损耗异常,因此请充分清扫。
(注)如果具备接线前双向观察检查功能,便可以在接线前探测裁断状态的异常。
(注)光纤呈弯曲状态时,用手指轻轻捋直,使光纤朝下弯曲放置。
⑥融接部补强
在光纤融接部套上光纤保护套管,在加热机上进行芯线补强。
(注)移动芯线时,请注意避免使光纤弯曲或扭曲。否则会造成光缆破损断裂。
(注)设置光纤保护套管时,请使光纤保护套管的中心与接线部的中心基本保持一致。
(注)进行芯线补强时,请务必避免玻璃部分弯曲放置。
光纤的有关规定
● 光纤芯直径
适用于多模光纤的技术参数。表示最接近光纤芯范围的外围圆的直径。因为该值越小越能够实现宽带化,所以目前光纤芯直径一般为50µm。
● 模场直径 (MFD)
适用于单模光纤的技术参数。表示传输模式的电场分布范围 (光通道) 的直径。光通常通过光纤芯范围,但是在单模光纤的情况下,光也会泄露到包层范围,因此,不按光纤芯直径而按MFD规定。为此,MFD比光纤芯直径要大一 些。该值越小对校准精度的要求越高。此外,连接的光纤之间的MFD的差越大接线损耗就越大。
● 包层直径
最接近包层表面的圆的直径。连接的光纤之间的包层直径的差越大接线损耗就越大。
● 光缆截止波长
适用于单模光纤的技术参数。如果以小于该值的波长使用,则不为单模。该值由折射率分布和光纤芯的尺寸等光纤的构造来决定。
● 屏蔽等级
屏蔽是指为了去除玻璃的缺陷等、提高结构的可靠性而给予整个光纤一定的伸长率,预先使低强度部分断裂的方法。屏蔽等级表示该伸长率的值。该值越大光纤的可靠性就越高。
● 传输损耗
表示光纤传输光时两点之间的光功率的减少值,以下面的算式表示。
α=-(10/L) log (P2/P1)
L:光缆长度
P:入射光的功率
P2:出射光的功率
该值越大,光功率的减少就越大,因此,传输距离就越短。
● 传输频带
适用于多模光纤的技术参数。表示基带传输函数的大小减少到某个规定值 (6dB) 的频率。也就是说,它是表示到哪个频率为止能够使信号在不失真的状态下传输的值。该值越大就越能够以高频率、大容量传输。
● 零色散波长
适用于单模光纤的技术参数。表示波长色散为零的波长。如果以波长色散的绝对值较大的波长传输,色散会变大,光脉冲的失真也会变大。将零色散波长设计在1310nm附近的光纤为通用SM。设计在1550nm附近的光纤为色散位移光纤 (DSF)。
● 零色散斜率
适用于单模光纤的技术参数。表示零色散波长的色散倾斜度。如果零色散斜率较大,一般情况下各种波长的色散绝对值也会变大。
光缆部分的有关规定
● 最大允许张力
铺设光缆时可以施加的最大张力。但是并不是铺设后也可以一直施加该张力,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 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光缆能够弯曲的最小半径。在铺设中和铺设后,最小弯曲半径会不同。一般情况下的标准是: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在铺设中为光纤半径的20倍,在铺设后为光纤半径的10倍。
● 适用温度范围
可铺设光纤的温度环境。一般情况下的标准是:如果在室外使用,适用温度范围为-20~+60℃,如果在室内使用,适用温度范围为-10~+40℃。
● 防水特性率
一般情况下,对在地下铺设的光缆要求其具备防水特性。试验方法有各种各样,本公司在常温下连续24小时进行以下试验时,一般以光缆内不会有3m程度以上程度的进水为标准,这个标准根据光缆的构造有所不同。
光连接器的有关规定
● 接线损耗
是连接光纤与光纤时,光从一方的光纤进入另一方的光纤时出现的损耗,用以下算式表示。
α=-10log (P2/P1) [dB]
P1:紧挨着接线部位前部的光功率
P2:在接线部位反射的光功率
该值越大,反射的光功率就越小,因此,噪声就越小。
● 反射损耗
是以数字表示的到光连接器的入射光功率与在接线面反射的光功率的比值,用以下算式表示。
α=-10log (P3/P1) [dB〕
P1:紧挨着接线部位前部的光功率
P3:在接线部位反射的光功率
该值越大,反射的光功率就越小,因此,噪声就越小。
● 插芯的研磨方法
插芯的研磨方法,连接器的接线特性有所不同。
光终接/接线箱、接头盒的有关规定
● 防尘防水特性
光终接/接线箱、接头盒都要求针对一般外界固体加以保护,并针对浸水加以保护 (主要是室外)。保护的分类以 [JIS C 0920] 中规定的IP代码表示。
● 表示方法
IP54:防尘形并且针对水的飞沫加以保护。
IP3X:针对直径为2.5mm以上的外界固体加以保护。省 略针对水的保护。
IPX7:省略针对外界固体的保护,保护工作做到即使浸水也没有影响。
● 表示方法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将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黄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为蓝色;传输距离较长。
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橙色表示,也有的用灰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用米色或者黑色;传输距离较短。
多模光纤(MMF,Multi Mode Fiber),纤芯较粗,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且随传输距离的增加模间色散情况会逐渐加重。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还与其传输速率、芯径、模式带宽有关。
单模光纤(SMF,Single Mode Fiber),纤芯较细,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
光纤直径
光纤直径一般采用纤芯直径/包层直径的表示方法,单位μm。例如:9/125μm表示光纤中心纤芯直径为9μm,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
光纤使用注意:
光纤跳线两端的光模块的收发波长必须一致,也就是说光纤的两端必须是相同波长的光模块,简单的区分方法是光模块的颜色要一致。R>一般的情况下,短波光模块使用多模光纤(橙色 的光纤),长波光模块使用单模光纤(黄色光纤),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光纤在使用中不要过度弯曲和绕环,这样会增加光在传输过程的衰减。
光纤跳线使用后一定要用保护套将光纤接头保护起来,灰尘和油污会损害光纤的耦合。
光纤连接器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多模连接器,还有其它如以塑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连接器;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SC、 ST、LC、D4、DIN、MU、MT等等各种形式。其中,ST连接器通常用于布线设备端,如光纤配线架、光纤模块等;而SC和MT连接器通常用于网络设备端。按光纤端面形状分有FC、PC(包括SPC或UPC)和APC;按光纤芯数划分还有单芯和多芯(如MT-RJ)之分。
FC 圆型带螺纹(配线架上用的最多)
ST 卡接式圆型
SC 卡接式方型(路由器交换机上用的最多)
MT-RJ 方型,一头双纤收发一体
PC 微球面研磨抛光
APC 呈8度角并做微球面研磨抛光
( PC, APC为对接端面的类型)
11. 海洋信息是什么期刊
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SCI、EI、ISTP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因此通俗来讲SCI就是一个收录各种刊物的平台,当然刊物有好有坏,进入SCI的刊物也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刊物。这就好比国内的南大核心、北大核心。
SCI目前收录的中文期刊为50种,均来自中国大陆。以下为50种刊物的中英文刊名 ISSN SCIseacher SCICDE
1 Acta Biochmica et Biophysica Sinc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0582-9879 6789
2 Acta Botanica Sinica 植物学报 0577-7496 89
3 Acta Ahimica Sinica 化学学报 0567-7351 6789 89
4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 US1000-9515 89
5 Acta Mathematical Sinica-New Series 数学学报(新辑,英文版) 1000-9574 89
6 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学报(英文版) 0567-7718 6789
7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a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0894-9166 6789
8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中国药理学报 0253-9756 6789 6789
9 Acta Physica Sinica- 0verseas Edition 物理学报(海外版) 1004-423X 6789
10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物理化学学报 1000-6818 89
11 Acta Polymerica Sinica 高分子学报 1000-3304 89
12 AIgebra Colloquium 代数集刊(英文版) 1005-3867 89
13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SZ0253-4827 89
14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0895-3988 789
15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ties-Chines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0251-0790 6789 9
16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005-9040 6789
17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0890-5487 89
18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vices B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SZ0252-9599 789
19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1001-8417 789
20 Chinese Journalo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1004-9541 6789
21 Chinese Journalo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英文版) 1001-604C 6789
22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高分子学报(英文版) 0256-7679 6789
23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0366-6999 6789 6789
24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US0256-307X 6789 6789
25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英文版) 1001- 6538 6 89
89
26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0253- 6102 6789 6789
27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0254-3052 6789
28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计算数学学报(英文版) 0254-9409 6789
29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001-9014 89
30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学报 1000- 324X 89
31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nal 国际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1006-706X 89
32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1005-0302 6789
33 Journal of Rare Earths 稀上学报(英文版) 1002-0721 6789
34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 341000-2413 6789
35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00-3282 6789
36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US1002-0071 6789
37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1002-185X 89
38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Physics,Astronom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天文学,英) 1006-9283 6789 6789
39 中国科学- B辑(化学,英) 100609291 6789 789
40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 c辑(生命科学,英) 1006n9305 789 789
41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英) 1006-9313 789 789
42 Science in China Seried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英) 1006-9321 789 789
43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1003-6236 6789
44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中国教育与社会? US1061-1932 789
45 Chinese Law and Government 法律与政府? US0009-4609 89
46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cn1005-3050 FOOO9-4617 89
47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 US0009-4625 789
48 Chinese Studies in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研究 US0023-8627 7 9
49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中国历史研究 US0009-4633 789
50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当代思潮(中文版) 1097-1467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