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完成情况
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措施;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研究提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并监督实施全县生态环境政策、规划;监督实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全县生态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海域、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和水功能区划。
(二)负责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工作。协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全县重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统筹协调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统筹协调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负责监督管理全县减排目标的落实。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陆地和海洋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确定大气、水、海洋等纳污能力;监督检查全县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组织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四)指导、协调、监督全县生态保护工作,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实绩评价工作。
(五)负责提出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县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参与指导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六)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工作。制定大气、水、海洋、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乡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做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七)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参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工作。组织编制生态保护规划;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组织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并监督执法;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荒漠化防治等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开展各类生态创建工作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协调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八)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负责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工作;协助国家、省监管核设施安全,负责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组织实施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九)负责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受上级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管理权限组织审批或审查重点开发建设区域、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订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十)组织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拟订并监督实施全县生态环境监测制度、规范和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组织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温室气体减排监测、应急监测。组织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价、预测预警;组织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网和生态环境信息网,建立和实行生态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一发布重大生态环境信息和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十一)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减排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负责全县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的日常工作。
(十二)组织开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建立健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制度,配合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组织协调本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
(十三)组织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组织开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制定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开展执法监督和培训,组织查处重大案件、跨行政区域案件;指导全县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察稽查工作。
(十四)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纲要,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工作,组织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推动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十五)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六)职责整合。将原县生态环境保护局的职责,原县发展和改革局、原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相关职责,原县国土资源局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原县水务局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原县农业局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原县海洋与渔业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等整合。
职能转变。县生态环境局要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督职责,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全县生态安全。
2. 国家海洋督察组
第二轮第二批8个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1年5月10日至5月13日陆续进驻济南、青岛、东营、泰安、威海、日照、滨州、菏泽等8市开展督察。督察期间,各督察组分别设立举报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受理时间为每天8时至20时。
截至5月20日上午8时,8个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5657件,受理有效举报5208件,其中,济南市1094件、青岛市784件、东营市562件、泰安市652件、威海市592件、日照市419件、滨州市587件、菏泽市518件。按污染源类型分,其中大气污染2173件、涉水污染950件、固废污染653件、土壤污染75件、海洋污染37件、生态污染655件、噪声污染484件、辐射污染31件、其他污染150件。
各督察组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持续把推动解决群众生态环境方面的诉求作为重中之重,及时转办督办,加强抽查核实,督促被督察市有力有序推进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3. 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完成情况怎么写
2021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从自然资源管理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逐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关键词。
国土修复,重在“得法”
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施一个多月。黄河保护法正加快推进立法进程。长江、黄河保护立法,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
与此同时,我国完成或加快推进的立法修法工作包括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以及矿产、草原、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等方面的重要法律,都注重生态修复理念,为国土修复工作提供全面法律支撑。
作为资源管理、生态保护领域重要改革任务,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格管控围填海和天然林、湿地保护修复,以及推行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重要政策文件,“修复”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今年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第一年。作为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对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做了系统规划,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
真金白银,“还山复水”
8779亿元!这是最近5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数目。还青山以葱茏、复水以澄澈,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陆续启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地区开展25个试点项目;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支持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防沙治沙,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落实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还积极推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如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规则运作,首期募集资金8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地区开展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
国家还通过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自然资源部出台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产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
宁静、和谐、美丽,还给自然
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还滩、还海,只要人类还万物休养生息的时间,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惊人的。
一定要给人类活动划定边界:“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系统保护陆地和海洋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极度重要和极度脆弱区域以及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冰川及永久积雪、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划入生态红线。
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实行严格用途管制,防止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特别是加强执法和督察,只要人类给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时间,自然就会给人类一个不断更新的美好家园。
4. 国家中央海洋督察举报电话
海洋伏季休渔违法举报电话:
市海洋发展局0633-2289600
区海洋发展局0633-7689661
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20日12时
5. 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完成情况说明
黄志平,男,汉族,1961年10月生,浙江玉环人,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曾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2021年10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黄志平的浙江省自然资源总督察、浙江省海洋局局长职务。
2021年11月25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经审议表决,决定:免去黄志平的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职务。
6. 海洋督察整改方案
第一,紧扣“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蹄疾步稳。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深化“4·13”监督检查为重点健全政治监督工作机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等重大决策,围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自由贸易港建设早期安排等重点任务,围绕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部署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到位。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制度、机制创新,深入实践探索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的有效举措,大力推进清廉建设,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第二,全面贯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和环节,坚决查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规划调整、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国企改革、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腐败问题。持续惩治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加大对政法系统腐败惩治力度,继续深化人防系统、供销系统腐败治理。持续开展“天网行动”,一体推进追逃防逃追赃工作。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释放标本兼治综合效能。
第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准施治,着力整治困扰基层单位的文山会海等问题。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督促落实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规定,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严格管好家属子女,严格家风家教。
第四,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监督保障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强化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成果的监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整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执法司法、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坚决惩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
第五,完善巡视巡察战略格局,高质量完成全覆盖任务。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重点围绕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决策部署加强政治监督。深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进一步健全巡视整改促进机制。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强化对巡察工作的指导督导。推动巡视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
第六,充分发挥专责监督推动作用,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提升效能。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持续抓好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跟踪监督。继续做深做细监督清单再造,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加强对市县乡换届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行为。
第七,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监督执纪执法,以严明纪律守护海南的绿水青山。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常态化监督,重点抓好对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专项监督。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失职失责损害生态环境问题。
第八,抓深抓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有效破解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重点难点问题。落实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提升省属国企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效能。推动内设纪检机构、监管机构等形成监督合力。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推动监督重心下沉、向基层延伸。持续贯通规纪法、衔接纪法罪,促进执纪审查与依法调查、执纪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
第九,持之以恒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以过硬队伍保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纪法意识、纪法思维、纪法素养,提高专业化水平。紧紧围绕规范权力运行这个关键,持续深化规范化建设。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持续整治“灯下黑”。
7. 2021年国家海洋专项督察
加快制定和修改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国家公园、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排污许可、资源综合利用、空间规划、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
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不足,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
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要教育广大干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三、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处理重大问题,指导、推动、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
1.落实党政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
2.强化考核问责;严格责任追究。
四、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2.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化;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注重依法监管;推进全民共治。
五、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节约优先,加强源头管控,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节约能源资源,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1.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
2.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3.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六、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1.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2.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3.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4.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
5.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七、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
1.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
2.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3.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4.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5.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八、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1.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耕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
2.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3.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九、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2.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
3.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保障举措,增强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幅提升治理能力。
1.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严格生态环境质量管理。
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
3.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依靠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加快建立绿色生产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加快制定和修改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国家公园、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排污许可、资源综合利用、空间规划、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4.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
5.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国家及各地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培育普及生态文化。
我们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8. 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将乐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属建安郡,为闽越地早期置县的七个古县之一。自建县始,县境与隶属屡变。五代十国闽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县为州,取名镛州,简称“镛”。翌年废州为县。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后,县界稳定未变,隶延平府。1950年,将乐解放,先后隶属福建省第二专区、南平专区(地区)、三明地区。1983年至今,将乐为三明市辖县。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总面积2246.7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县一大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8°C
,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
9. 关于国家海洋督察海南省整改情况的公示
海南第一问
海南第一问:旅游业能成为海南第一产业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
不论是放眼中国还是放眼世界,拥有蓝天白云金色沙滩和流香椰林之海南般美景的滨海旅游资源比比皆是,海南无法给全球游客一个真正吸引他们来琼旅游的独特而又无法抗拒的理由。加之赛马、赌博等可以拉动高端消费客流的行业被禁,海南的第一产业一定不会是旅游业。因此,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淡化旅游业。
02
海南第二问
海南第二问:制造业是不是必然导致海南天不再蓝,水不再绿?
我的答案是:不是。
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制造业占比都接近40%,但他们的天依然蓝,水依然绿。蓝天与绿水完全可以与车间和厂房相映成趣。制造业既不会必然造成海南环境污染,也不会因为物流成本偏高而受限。关键是做何选择?是选择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还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选择后者,海南自贸港建设必将事半而功倍。因此,坚持走制造业强琼之路是必然选择,无制造,无强琼。
03
海南第三问
海南第三问:海南发展现代农业是不是绝对没有优势?
我的答案是:不是。
海南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在中国无与伦比,仅仅热带动植物资源、热带气候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就足以让海南农业笑傲全国。关键是要虚心学习以色列、荷兰等,不大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不小的世界惊奇。他们能,海南也一定能。因此,借力国家战略配套支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海南时不我待。
04
海南第四问
海南第四问:高新技术产业能否成为海南第一产业?
我的答案是:能。
海南制造业逡巡的根源在于物流成本偏高,但是,当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空间足以让高出的物流成本忽略不计的时候,制造业的瓶颈瞬间消失。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形成集群和链条。在这方面,日本是海南学习的榜样。海南未来的产业支撑一定是高新技术产业居首,现代服务业其次,现代农业第三。
05
海南第五问
海南第五问:高新技术产业的海南“七寸”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认识。
一是羞于大胆承认高估旅游业的错误认知,二是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深入调研和论证。海南在这方面给我的感觉是有想法,没方法,找不到突破口,所以不如折中,暂且保留其第三大产业之位,且看后人分解。这种认识和行为可能会贻误发展先机,导致被动再被动。因此,大胆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在海南的首位地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也是一种勇于纠偏的担当。
06
海南第六问
海南第六问:高新技术产业的海南出路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科创兴业。
三个标准:高替代性、高应用性、高附加值。
三个路径是:集结有创造力的人才和团队;建立中关村等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海南分部或进行产业园区托管;建立理工类大学和科研机构集群。
要有“给我十年,海南变天”的智慧和胆略。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运营平台等实现海南自贸港在滞后产业方面的弯道超车。
07
海南第七问
海南第七问:海南真的无人可才?
我的答案是:No。
海南人不缺智慧,不缺胆略,不缺吃苦耐劳的精神。海南人唯一缺乏的是机会,是接受新市场形态下系统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是接受新战略引领下被信任和适岗而用的机会。自己的孩子永远不会喊别人爸爸。海南人才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最忠诚的卫士。因此,我呼吁加大对海南本土人才的专业性培训力度,加大对海南本土人才的适岗性实训力度,从而让海南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成为第一主力军。海南不是深圳,不能走深圳的人才引进之路。
08
海南第八问
海南第八问:海南最需要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是哪类人?
我的答案是:公务员。
群众的第一导师是领导。当部分官员机械的理解政策、刻板的对待群众、甚至违心的处理政务的时候,你能给这里的营商环境打高分吗?你能寄希望于资本和人才蜂拥而至吗?所以,公务员的整顿和提高是海南自贸港成败与否的关键。客观的讲,这两年海南窗口单位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高很快,但非窗口单位仍有待提高。
09
海南第九问
海南第九问:体制外的人才怎么认定和利用?
我的答案是:立法特办。
自由贸易港要实行不同于内地的人才机制,对于没有职称、没有级别、没有行政职务的“能人”要立足于尊重和信任前提下的适岗而用。严格套用体制内的职称、职务和级别等认定和使用人才不应该是自贸港的思维和策略,也会影响自贸港的整体推进。建议海南进行专门的人才立法,特事特办,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10
海南第十问
海南第十问:海南是否可以尽快推出自己的主办银行和硅谷银行?
我的答案是:可以。
从日本兴起的主办银行制让银行与企业不仅仅是一种借贷关系,而是一种深度融合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而兴起于美国的旨在持久服务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硅谷银行在中国上海浦东也已经上位,在武汉也有了硅谷银行中国版。海南只需实行最简单的拿来主义就可以了。主办银行制的引入和硅谷银行模式甚至是硅谷银行的直接引入,一定会使海南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如龙入水,必然会加快他们游走于市场的步伐,壮大海南科创企业规模。
11
海南第十一问
海南第十一问:大宗商品交易可否在海南实行政策定制?
我的答案是:刻不容缓。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兼具投资、期货交易、现货交易、物流、金融等功能,产业纵深大,市场规模大,拉动行业多,特别适合海南发展。建议在自贸港背景下实行政策定制,迅速让海南成为大宗商品国际性交易中心,并籍此促进海南成为部分国际性大宗商品的价格风向标。
12
海南第十二问
海南第十二问:海南是否可以申办华南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
我的答案是:可以。
中国期货交易所共计四个,华南地区没有。海南选择好与郑州、大连、上海等期货市场不同或具有海南优势的交易品种,建立主要服务于国际市场的期货交易平台,则不仅可以扩大海南金融产业,增加海南金融产品,而且可以拉动大宗商品交易、航运物流、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等。
13
海南第十三问
海南第十三问:如何让奢侈品成为海南名片?
我的答案是:一线、真品、免税。
免税政策已经落地,真品目前也可确保,但一线品牌尚显不足,缺口很大。海南需要更多拥有欧美日韩等一线品牌经销许可的商家布局,海南需要营塑“买名牌,到海南”的城市形象。当海南成为国内和东南亚国家权贵们向往的奢侈品消费圣地的时候,海南流通业在全国的地位就不可撼动了。
14
海南第十四问
海南第十四问:琼州海峡何时天堑变通途?
我的答案是:越快越好。
贯通琼州海峡利大于弊。有人担心通车后不好管,非也,管住总比放开容易些。琼州海峡不论是桥梁还是隧道,只要建好了,则管放更加自如,因此让天堑变通途不会影响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优势,相反可以大大释放岛内外人员和物资的沟通交流动能,岛屿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陆市场就会豁然开朗。如同当年厦门岛与大陆一桥连接一样,城市境界和胸襟大不一样。海南只有在琼州海峡贯通之后才可有效的将大陆作为第一大市场,坚定北向策略为主,南向策应的中短期发展区位选择,而现在的海南市场究竟向南还是向北,多有迷茫。
15
海南第十五问
海南第十五问:海口与三亚该如何错位发展?
我的答案是:三亚做精,海口做大。
三亚的北向地理空间有限,且三亚的战略地位不适宜进行大产业布局,因此以顶级服务和文化旅游等业态布局为主,打造精品三亚。海口南向西向发展纵深都很大,地理条件适宜大产业布局,因此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匹配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等,打造强大海口。最终使海南形成不浪漫不三亚,佳人向南;不产业不海口,财富向北的双雄共舞的新格局。
16
海南第十六问
海南第十六问:工商注册对海南自贸港最大的推动力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放开限制。
符合特定条件,在海南应该充分放开工商注册名称核准,可以冠以中国、世界、全球等,也可以使用院、会、中心等。民政和教育等注册同样如此,不涉及政治、军事、宗教等敏感领域的社团和学校登记应该放开。同时,为放开后的注册机构设置管制规则,建立有法可依,有序可循的工商、民政、教育等注册新体制。果真如此,海南必将成为资本和人才的真正高地,不想火都难。我还想说明一点,放开注册并不是放任自流,放任不管,而是为了管的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17
海南第十七问
海南第十七问:文化教育产业海南最大的利好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对外教育与传播。
以中国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具有先见之明者的必修课,海南可以自由贸易港之身份,兼容不同肤色不同信仰者求学中国学,兼容不同内容不同形式者传播中国学,让海南成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最大露天课堂,力争在海南做到无处不文化,无处不中国,以便在更广泛的传导中国价值观的同时,做大海南文化教育业。
18
海南第十八问
海南第十八问:海南全部旅游景区是否可以面向国内外免费开放?
我的答案是:可以。
好处有三,
一是让全世界聚焦海南,如此胸襟和情怀,一定会令世人刮目相看。
二是让全世界聚集海南,摆脱门票依赖的同时,壮大餐饮、住宿、零售、交通等产业。
三是让全世界聚资海南,海南风光的美与海南环境的优通过实地感知就可能转化为投资于海南,兴业于海南,生活于海南的理想和行动。因为海南是一个不来就不懂,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海南旅游业要成为海南支柱产业必须走全岛全部景区全部免费开放的路径,舍此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