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密度与温度和盐度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海水的密度受到温度和盐度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水的密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反之亦然,温度越低,水的密度越大。因此,海水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海水的密度,从而对海水环流和深层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水中溶解的盐类含量也会影响水的密度,一般来说,盐度越高,水的密度就越大。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钠、硫酸镁等,这些盐类含量随着距离海岸线的远近和不同海域的深度而有所变化。同时,盐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河流入海口处的淡水流量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海水盐度的变化,从而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海水密度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温度和盐度变化都会影响海水的密度,从而影响海洋环流、深层水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海洋温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1、因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影响力更大。
2、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3、气候主要表现在降水和气温两个方面: 海陆大循环是陆地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各地气候产生影响; 水对温度有调节作用,因此夏天海洋温度比陆地低,冬天海洋温度比陆地高,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都比内陆地区小;所以,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3. 海洋温度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
海洋的气候调节功能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莫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受热的状况和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多与少。地球上的热量来自太阳,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前提条件是,它必须要经过海洋这个“调节器”才能影响地球气温,使地球温度发生变化。
太阳光以短波辐射的方式照到地球,当它通过大气时,只能一小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大部分则照射在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增高。地球表面增温后,会不断向外发出辐射,这种辐射和太阳的短波辐射不同,不发光,只发热,属于长波辐射,也叫热辐射。这种长波辐射正是大气层容易吸收的,因而大气温度提高。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它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应者;同时,海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1cm3的海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cm3的空气温度升高1℃。海水是透明的流体,太阳可以照射到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如果全球100米厚的表层海水降温1℃,释放的热量就能够使全球大气增温60℃。所以,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就像是一个“锅炉”,通过能量的传递,对天气与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海洋。海水在蒸发时,会将大量水汽散发到大气,海洋的蒸发量占地表总蒸发量84%左右,海洋平均每年可以把3.6万亿立方米的水化为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多了,就会使空气变得轻薄、新鲜些。
同时,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40%左右的二氧化碳,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能够有效抑制全球变暖。
根据以上所述不难看出,海洋是地球大气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影响着大气的热量和水汽的含量与分布。因此,说海洋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一点都不夸张。
4.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同一纬度地区海洋虽然与陆地接收的太阳光热相同,但由于海洋比陆地散热慢,沿海地区常年温度较高,变化较小,等温线大致同纬线平行。
而同纬度的陆地区,由于陆地同海洋相比,吸收热量快,散热也快,温度年际变化大,等温线变化比较明显,向南北突出。
5. 海洋对温度的调节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D米处为1~2℃.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海水温度还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海水温度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鉴别洋流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地理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渔业、航海、气象和水声等学科也有重要价值.
6. 海洋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论文
写论文海滨旅游安全问题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但是重点应该放在防患于未然方面。1、海滨旅游安全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需要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分析。2、然而,从现实出发,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和影响非常难以预测,因此,重点应该放在预防措施方面,设身处地考虑旅游者的需求,紧盯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写论文时,可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海滨旅游安全预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目前海滨旅游安全出现问题的情况和原因分析; 3、海滨旅游安全防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操作; 4、海滨旅游安全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法规法规律等。
7. 海洋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对海洋带来咯无尽的破坏
主要有两个方面,(污染,过度捕捞)
1、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2、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3、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4、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5、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6、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过度捕捞!
(1)人类有漫长的捕鱼历史,错认为海洋蕴含着无尽的资源,渔业资源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对海洋鱼类毫无节制毫无规划地捕捞。
(2)随着机械、电子、化工、造船和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发展,捕鱼的渔获量大大增加。
(3)食品、营养保健、医疗、工业生产、科研等对海洋鱼类的需求量加大。
(4)渔政管理不到位
过度捕捞的危害:
(1)种群灭绝,无鱼可捕。 过度捕捞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导致种群的灭绝 。
(2)可捕鱼类质量下降 。因过度捕捞,近年来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年年下降,渔获品种低龄化、小型化日趋严重,总体质量也越来越差。
(3)渔获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灾难 。
(4)世界渔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由捕捞转向养殖 。但不善的水产养殖所造成的破坏包括生态破坏,以及鱼群中猖獗流行的疾病等。
8. 海洋温度影响因素
因为南半球海洋多,北半球陆地大。
同样是夏天,大陆的温度要比海洋高。因此,大陆上的空气就会更为膨胀,密度也跟着下降很多,于是这风啊,也以从海上吹往陆地的风向为主。而到了冬天,相比陆地,海洋的温度就更高一些,于是,风向就以从陆地吹向海洋为主。
所以,季风的形成这就需要更为宽广的陆地,不然的话,海洋和陆地之间就无法形成明显的气压差,自然也就不能产生季节性风向的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