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所历任所长名字
童第周是清代的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1934年起,在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任教;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 海洋三所历任所长
各个所的侧重点不一样,海洋所在青岛,应该是在这之中学科门类最全的,也是最大的,对各个海域都有一定的研究,包括南北极。
南海所在广州,主要研究的课题也是关于南海的。
国家海洋局二所在杭州,其海洋遥感和海洋地质实力极强,青岛黄海研究所的水产养殖赫赫有名,其所里有两个院士都是搞这个的。
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不太了解。另外还有海洋局一所(青岛),海洋局三所(厦门)。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第一年最少每月500,第二、三年最少八百,一般会比这些高(只要老板不扣你钱),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3. 中科院海洋所第一任所长
很不错,这个研究所在深海领域有着很先进很深入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简称深海所,成立于2011年,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三方联合共建,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半岛。
深海所是中国科学院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总体单位,以深海观测方法与仪器设备、深海潜器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
4. 海洋一所领导班子
海洋真正综合性的海洋研究所有三个,山东青岛的海洋一所,浙江杭州的海洋二所,福建厦门的海洋三所。另外非综合的有天津的海洋技术所、海洋信息中心,杭州的海水淡化所,北京的战略所、卫星应用中心,大连的监测中心等。青岛北海分局,上海东海分局,广州南海分局也做一些研究,有不少研究室。
5. 海洋所第一任所长
童第周 与牛满江 一起发明 的童鱼
童第周(T.C.Tung,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1][2]
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1934年起,在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任教;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
6. 海洋所历任所长名字是什么
每年的4月至9月是鲎的繁殖季节,成年的鲎会到滩涂上产卵再返回海中。
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关杰耀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学者,今年是他研究鲎的第10年。他介绍,鲎之所以能够存活几亿年,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坚硬的甲壳质外壳包裹,常年生活在河口和近岸海域,对水质要求不太高。据目前的发现,它们的天敌仅有鳄鱼、猴子和海龟。而更重要的是“鲎拥有一套独特、有效的防御和凝血免疫系统”。鲎是地球上罕见的流着蓝色血液的动物,它们的蓝色血液对细菌非常敏感,可以抵御细菌入侵。
目前,世界上仅存4种鲎,即分布在北美洲东岸至墨西哥湾的美洲鲎和亚洲地区的中国鲎、南方鲎和圆尾蝎鲎。由于栖息地破坏与缩小、不可持续的采捕等原因,近年来中国鲎数量急剧下降。2019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将中国鲎在红色名录中的等级从“数据缺乏”调整为“濒危”。
广西北部湾海域及其沿岸滩涂是中国鲎最集中、最主要的栖息地与繁育地。为更好保护鲎资源,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中国鲎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东方鲎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按照“侧重保护、严格限制利用”的原则,对广西范围内的中国鲎资源加强管理。今年2月,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鲎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为了挽救鲎种群,一些机构尝试人工繁育、放流幼鲎。广西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瑞芳长期从事鲎的育苗和养殖工作。“2014年以来,北海地区开始增殖放流幼鲎。现在北海滩涂上看到的幼鲎数量比10年前有所增加。”陈瑞芳说。近年来,广西海洋研究所还为广东、福建、香港、台湾等地提供增殖放流鲎苗。
7. 中科院海洋所历任所长
先匿了吧,哈哈!总体很好吧(除了对吃饭没有太大的要求),科研氛围很浓,大家就是跟着课题组做实验发文章,和大学校园的氛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u1s1学生津贴很多。
8. 海洋所历任所长名字叫什么
李 立,1946年7月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80年调入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1983-1985年赴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研究生院进修;1988年晋升副研究员。
1990年后任水文气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3年晋升研究员;1994-1995年间任所副总工程师;1995年6-11月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海洋系任高级访问学者;1996-1999 任副所长;1999年任环境动力学开放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研究边缘海物理海洋学:南海、台湾海峡、东南亚等海域的环流和低频中尺度海洋过程;黑潮等西边界流与边缘海的相互作用;边缘海对ENSO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响应和贡献。
遥感海洋应用研究:微波卫星高度计和散射计的海洋应用。
近岸海洋学应用:港湾水动力过程、海岸工程、海洋环境问题和海岸带综合管理。
现任职务: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环境动力学开放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