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想去南极考察海洋(为什么要去南极)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17 15:20   点击:14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为什么要去南极

因为南极蕴含巨大的能源,不过现今科技还难以采集。。

其次南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主之地,当然也是价值巨大的。。

第三南极科考有助于科学家解开生命起源之谜,主要是冰冻了好多远古生物,同样现今科技难以发掘。。

2. 为什么要去南极冰川探险

降水量小,但同样它的蒸发量也小,气温又低.那些冰块都是水....冰是漂到南极的生命之源——水,人与一切生物一刻也不能离开它。

南极洲面积有1400万平方公里,95%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厚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米,冰雪总量约27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用7500年。

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冰盖是在一千万年前形成的,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水质极好。如果用南极冰盖的冰制成饮料,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世界上特等的纯净饮料。

1986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第八届南极矿产资源会议时,好客的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所长松田达郎先生就曾用南极冰招待贵宾。客人们,包括各国外交官饮后,全都赞不绝口。因为,南极冰不仅清纯甘冽,而且它在杯内溶解时,冰晶体中的气泡溢出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美妙悦耳。

除了南极大陆的冰盖以外,南极大陆四周的海冰数量也相当可观。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料报道,在南极隆冬季节,海冰面积可达2000万平方公里,在夏季,虽然海冰面积大量向南退缩,也可达500万平方公里。南极冰盖由于受重力作用和大陆地形坡度的影响,不断从大陆内部向沿海流动,最后崩裂,坠人大海的冰层,成为漂浮的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大陆崩裂人海的冰山和冰块量达14000多亿吨,体积约1200立方公里。即使把这些冰山的10%拖运到干旱地区,也足以浇灌1000万公顷的农田,或者供5亿人口的用水。

因此,这不仅对那些干旱缺水的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甚至连美国这样淡水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也对开发南极淡水资源很感兴趣。漂浮在南大洋上的冰山总量约22万座,总体积约18000立方公里。有记录的世界最大的冰山,其面积有30000多平方公里,长333公里,宽96公里,比整个比利时还大。这座冰山是1956年11月12日美国“冰川”号船在南太平洋斯科特岛以西240公里处观察到的。

所以,南极的海冰和冰山也是相当可观的淡水资源。因为南极洲本身有大量淡水接成的冰冰川南极降水量的确很小,但其水的流失速度也非常慢。水的流失方式主要为冰川滑动,冰川滑移到海里就成为冰山。

3. 为什么要去南极探险你觉得南极探险

世界最南的城市,位于火地岛最南端,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通往南极洲的门户而驰名世界。由乌斯怀亚起航,越过德雷克海峡,两天便可到达南极州。因此前往南极洲探险和考察,乌斯怀亚是一个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

4. 为什么要去南极考察

南极科考的价值和意义是:南极地区具有独特地理环境、丰富物质资源,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特殊战略地位的区域。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气候、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南极地区还有大量的科学资源有待人类探索发现和利用。

南极科考的价值和意义

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是地球的共同财富,其蕴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对于科考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南极科考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激励民族精神、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迄今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和未被工业污染的洁净之地,是科学实验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5. 为什么要去南极冰川探索!

因为南极是大陆而北极是海洋!

南极大陆的矿藏比较丰富,北极海洋的矿藏相比之下比较平乏!

因为从地理意义上来讲,南极是个洲,七大洲有南极洲,四大洋里面有北冰洋,北极全部都是冰山,它没有常年的陆地,所以说北极不适合建立科考站,南极相对来说可以建立的地方更多。

南极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可口站,因为南极这个地方在冰川下面永久冻土层下面蕴含了太多太多的能源了,比如说可燃冰,比如说石油煤炭在南极大陆的下面都有很多很多,只不过南极的气候太过于寒冷,冻土层太厚了,没有办法以现在的开发手段去开发南极的资源,所以说南极的科考是比较火热的,因为这个地方有固定的土地,而且资源很丰富,值得考察,世界各国都在此进行了常年的考察。

北极周围都是海洋,由于气温的影响形成了冰川北极,基本上没有什么永久的土地,全是海洋,自然在科考站的建立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南极的客货站比北极的可口站要多得多,因为北极这个地方虽然说是可以考察海洋资源的,也可以因为这种特殊的磁场去考察一些地理现象,但是它的居住环境并不好,浮冰是会走动的,会影响科考人员的安全,然后北冰洋这个地方附近是有一些小岛的,可以在这些岛上进行基本的地质观察,然后南极这个地方就比较特殊了,因为只有非洲和南美的大陆最南端距离,南极洲位置稍微近一点。

南京的气候确实很寒冷,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南极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的科考站,我们国家、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几个老牌国家建立的考察站是最多的,当然这种科考能力也是最强的,其他的一些国家,虽然有发展,但是距离这些国家还有差距。

6. 为什么要去南极探险

众所周知,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20世纪五十年末,某些国家为了保护南极,率先提出签订《南极条约》。那么,各国为何签订南极条约?南极条约内容和宗旨是什么?

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订《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条约》生效。

南极,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面积约1410万平方公里。那里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5℃至57℃,整个南极大陆几乎没有植物,只有夏季才能在大陆的边缘见到少量苔藓和地衣。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长年被冰雪覆盖,万年积雪形成了巨大的冰盖。冰盖的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的冰层可达4800米。南极集中了全世界冰雪总量的90%以上,冰盖的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冰库。

南极洲每年分为两季,寒季和暖季。寒季从4月至10月,暖季从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在寒季的7个月里,南极大陆处在一片茫茫黑夜之中,没有白天,即使在南极圈附近,至少也有5个星期看不到太阳。不过,这里经常出现各种光彩夺目的极光。

人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南极探险和科学考察,发现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的宝地和人类最后的天然科学实验圣地。1959年12月1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南非共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南极条约》。

《条约》的宗旨和内容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只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保证科学的考察自由和为此进行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采取一切军事性质的措施,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上述12个有权参加协商会议的国家就是协商国,而后来加入南极条约的国家为加入国。

但条约规定,加入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或派遣科学考察队进行研究活动,从而对南极表示了兴趣时,有权成为协商国。自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生效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协商会议,由协商国轮流担任东道国。会议除交换情报、共同协商有关问题外,还阐述考虑并向协商国政府建议旨在促进条约的原则和宗旨的措施。

《南极条约》制度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完善和充实。1972年和1980年在各协商国的倡议下,先后谈判制订了《保护南极海豹公约》、《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

自南极条约签订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保护南极的重要性,纷纷要求加入。如今,几十国家签署了该公约。签字国将在未来50年内对南极生态保护承担严格的义务。而中国在1991年10月4日,也签署了该公约。

7. 为什么要去南极不去北极

其实,北极和南极都是不可以跨越的,而且相比来说,北京海洋就是比较多,但是南极的陆地会比较多,所以两个之间差别很大,所以确实是可以跨越北极

8. 为什么要去南极破冰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

建设历程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

2004年11月中旬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启动,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测量。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将启动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

选址测图

要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必须先进行选址测量。据介绍,南极内陆冰穹A区域冰厚达3000米,制高点海拔4093米,终年积雪,气候寒冷,气候环境变化无常,最低气温达零下80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仅为零下3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8.4摄氏度,且空气稀薄,被国际科考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根据计划,测绘队将负责第24次考察队前往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的导航工作,并对沿途的GPS点进行选测。在冰穹A地区,测绘队员将围绕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的最高点,在东西方向30千米、南北方向200千米的矩形区域内,进行约2平方千米范围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

为研究冰盖的升降和移动规律,科考人员还将在冰穹A区域建立一个6000平方千米的冰盖运动控制网,并进行首次观测。其中,对冰穹A最高点进行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冰面测绘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地扫描,冰下测绘采用穿透力超过3500米的冰雷达,获取的数据再以GPS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改正,最后通过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

自然环境

长城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站址附近有长约2000米,宽约300米的滩涂,为企鹅、鸟类、鲸、植物和化石的自然保护区。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全岛85%的面积为冰雪覆盖,所处位置为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四周环海,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特点,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年平均气温-2.8℃,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约1.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最冷月8月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

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年平均风速7.2米/秒,全年风速超过10米/秒的大风天数为205天。处在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间的多气旋地带,天气变化剧烈,加之这里天气较暖和,降水较多,冰雪的年积累量和消融量都较大,冰流速度较快,冰川进退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乔

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西、乌拉圭等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年2月20日建成,计有各类建筑物35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建立于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不在南极圈内)。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

航空摄影

根据计划,在长城站及周边地区,测绘队将进行200平方公里的航空摄影测量,并对已有的7个控制点铺设标志。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平均海拔70米,气候终年寒冷、干燥,有中国长城站站址及附属科学设备,以及智利费雷站、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阿蒂加斯站和韩国世宗王站等站址及附属设备。地面为山地碎石质,行走困难,只有一条贯通各国考察站的简易道路。

测绘队员将采用人工布设地面像控点标志,以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直九”直升飞机为载体进行航空摄影,并对影像进行室内外综合判读。此外,测绘队还将开展一年一度的GPS国际会战观测,这是由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组织的全南极GPS会战观测,长城站已连续参加12年。

测绘地形

根据计划,在中山站地区,测绘队将以南极协和半岛团结湖以北的中山站站区为核心,测绘约2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气候条件极差,平均气温零下2.8摄氏度,地面为石质,沿海边有常年积雪地及不融冰区,给野外作业带来极大危险。测绘队员将采用极坐标法,对所有的地物、地貌要素点进行三维坐标采集。

测绘队还将开展GPS常年跟踪站设备改造和新观测墩建设,并为冰穹A考察队提供GPS实时差分定位导航服务。

测绘计划

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极地基础测绘科考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将为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和平利用南极活动提供有效的基础和保障。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家测绘局先后派出了科考队员70多人次,参加了历次的南极科考工作,为南极科考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并在南极测绘科考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把极地基础测绘列入国家基础测绘计划。在近两年内,国家测绘局将为南极第三个科考站建站提供测绘保障,建立西南极高分辨率影像动态监测区,进行南极地图的整合和编制。

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南极基础测绘任务顺利完成,国家测绘局已委托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对中国24次南极科考内陆冰穹A区域测绘、长城站周边地区航空摄影测量、南极中山站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等专业技术设计书进行了评审,对测绘设备和软件进行了调试,并对测绘队员进行了培训和训练。

记者2015年1月6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中国在南极维多利亚地的基础测绘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包括新建南极考察站重点区域地质勘察、预选码头勘察建设及难言岛周边环境评估、自动气象站修复等工作,为中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5个考察站做好准备。

第34次科考

在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中,考察队员将把预制的科考工作舱、住宿舱、生活舱、发电舱、备品舱等临建设施、工程机械、工程辅助设施设备部署上岛;完成临建设施安装;建设临时码头;进行站区场地平整。

“搭建的临建设施将为今后2—3年的建站施工提供住宿、生活和工作场所等必要条件,在新站建成后,部分临建设施可保留作为考察站的应急避难场所。”张体军说。

此次考察中,考察队还将开展水质要素和环境污染物要素的监测、鸟类监测、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迁调查;开展拟建站区的实地踏勘、工程地质勘测、1∶500和1∶1000地形图测绘、附近海域的水下地形测绘、拟建码头区域的资料勘测收集等工作。

通过对鸟类、环境的详细调查,将为新建站址周边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开展基础测绘、地质勘察、海域水深调查等,将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资料;通过现场工作,了解掌握施工难点,将为今后建设作业积累经验。

按照设计,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可满足80人度夏、30人越冬,规模5500平方米,辐射科考范围300—500公里,主要内容包括站区建筑布局、设施布置、工程运输装备和航空保障系统完善、科考观测设备设立等。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最快2022年建成。

9. 为什么要去南极旅游

普通人是可以去南极旅游的。这几年南极旅游也慢慢变得热门。好几个旅游平台都陆陆续续送了不少人去南极。中国平均每年有5000人左右会去南极旅游。南极最小从4岁小孩到76岁老人都有登陆过,不用担心年龄限制。

去南极需要提前预约,南极的船票大约在4万元起步,大多数全都是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坐船出发。也有一些船是从澳大利亚或者是智利的蓬塔出发。如果是从阿根廷出发的话,就需要有美国签证或者是阿根廷签证。

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是在南极要遵守南极公约,例如要离企鹅五米远,还有不能带走任何一块属于南极的东西,去南极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三月。这段时间南极的气温相对于比较暖和,常常处于0℃以上的温度。上南极大陆会陆续做小船登陆,一次不能超过100人登上大陆。

如果你有6万至10万的预算,是可以去南极旅游的。只要提前预约,一般都是有空位的。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所以普通人只要有一定的预算是可以去南极旅游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