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荒漠化的治理方法
乌梁素海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而被称为“塞外明珠”。
乌梁素海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一个湖泊,属于宁蒙高原区。它的一级流域为黄河流域,二级流域为黄河干流水系。乌梁素海的面积约为300平方千米,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
2. 海洋荒漠化危害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原因是;距海较远,深居内陆,海洋上的湿润气流不能到达这里,导致这里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所以,干旱就成了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人为原因:因为人们的矿、修路、过度放牧、乱垦草原等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针对荒漠化面积扩大的现状,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建“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技培育无图栽培等,现在,西北好多地区已经回复了绿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北会更加披绿挂彩!
谢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 海洋荒漠化的治理方法是什么
由于海洋碳库效应,陆地生物的放射性碳含量和海洋生物的放射性碳含量是不一样的。全球各大洋的海洋碳库效应校正因子已经在数据库中建立并记录。大气、海洋和生物圈是浓度不同的放射性碳库。
大气中形成的放射性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溶解于海洋中,并通过光合作用在同一时间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这也是陆地生物在自身的系统中吸收碳14的方法。
海洋生物和以它们为食的生物通过碳14(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的交换过程吸收大气和海洋或任何水体中的碳14。
然而,表面混合层的碳14含量和深海的碳14含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具有相同的放射性碳含量。
4. 海洋荒漠化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2、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4、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5、保护蓝天碧水。
6、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5. 海洋荒漠化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
6. 海洋荒漠化的基本表现
世界主要海运航线、海上采油区(或海上钻井平台)附近海域。
7. 海洋荒漠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因为西北地区大多数地方都是属于暖温带干旱气候,远离大海,加上这里的海拔比较高,周围都是大山和高原,水汽无法进入这里,所以说西北的降水量常年都是我国最低的,这样养活的植被往往也不会多,大多数地方都是以荒漠为主了。
说起我国的大西北,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甘肃,宁夏等地方,我国的西北地区主要包括了甘肃,青海,宁夏,还有新疆,有时候还会包括陕西这个省份,毕竟陕西在历史上一直属于西部地区,在我国的大西北,也是属于地广人稀的地方,这里荒漠地带比较多,而人口密度比较小,很多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大西北荒漠这么多呢,关键原因就是和地理环境有关了。
我国大西北地处干旱气候,哪怕是稍微湿润一点的地方,也只能属于半干旱,因为西北大都数地方离海洋比较远,因此几乎不会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加上周围都是海拔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所以水汽就无法进入西北地区,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西北很少下雨,成为了世界上同纬度地区下雨最少的地方,也是蒸发量最大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和人类的活动有关。
近代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所以对于土地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人们为了开垦土地就开始对这里进行砍伐,造成了土地荒漠化,加上西北地区大多数人都是以游牧业为主,放牧过度也会导致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不过好在这几年我国植树造林的力度开始加大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是越来越强,所以说现在西北的环境肯定也是越来越好了,今天的西北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比方说青海湖,祁连山,这些地方的风景都是非常壮观的,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人来这里摄影观光。
8. 海洋荒漠化分布及影响
1、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 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 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2、盐渍荒漠化: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3、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4、海洋(水域)荒漠化: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即海洋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如赤潮导致生物生产力下降,石油污染导致海面蒸发下降,出现的荒漠化效应.我们要对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引起十分的重视。
9. 海洋荒漠化效应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太阳黑子
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间冰期
当今世界处在第四纪的亚间冰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气候。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
大气层透明度变化
地表气候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除受太阳本身变化影响外,到达地球的部分也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因此气温增高,形成一个温暖期,蒸发加强,气候变得干燥。
流域状况: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最终导致黄河断流现象出现。
下游补给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
上中游补给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人口和经济迅速
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水资源浪费惊人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水体污染严重
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海洋沙漠化
每年大约有18亿吨的石油通过海上运往消费地。由于运输不当或油轮失事等原因,每年约有180万吨石油流入海洋。另外,还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计,每年倾注到海洋中的石油量达200万吨~1500万吨,其中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参与水汽输送的水量减少。同时又减少了海面的潜热的转化,使海洋减小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近海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降水,使我国降水量有所减少。
人为热释放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能量的消耗迅速增长。仅2000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了380亿吨煤所放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气的干燥度,使陆地降水量减少。
沿海城市气候截流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造成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因而形成局部的热力环流,其在大范围气压梯度小时,表现比较明显。在白天市区中心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样,市区因凝结核特别多,又有上升气流,所以,降水量比郊区多,一般可增加5%~10%。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城市发展规模大,数量多,众多的城市群对进入大陆空气中的水分有明显的"截流"作用,使之在当地产生降水,减少了进入内陆(如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量,使黄河主要补给区降水减少。
10. 海洋荒漠化名词解释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沙坡头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
1、沙坡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比较远使其常年降雨量比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
2、纬度较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气候干旱。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为荒漠化提供了动力。
4、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易被风沙侵蚀,为荒漠化提供物质条件。
5、气候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
11. 海洋荒漠区
沙漠和海洋交界的地方是指位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沿海地区。在这些地方,沙漠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相互交错和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沙漠与海洋交界处的沙漠海岸地带。这种地带通常可在一些地理特征明显的地方找到,例如沙漠中的海岸山脉、丘陵或沙丘。
在这种区域,沙漠的荒漠景观与海洋的水域和海岸线相交融。你会看到沙漠中的沙丘或沙漠植被延伸至海岸线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观。同时,海洋中的潮汐和海浪也会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对沙漠沿岸的河流或河口湿地的形成。
这样的地带可以在全球的许多地区找到,例如非洲的纳米比亚沙漠与大西洋的交界处,以及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与太平洋的交界处。这些地区都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吸引着许多生物和人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