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地貌及演化的总结(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16 17:12   点击:24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

1、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2、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 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海洋。

3、大陆基

大陆基又称“大陆隆”、“陆基”,是大陆坡坡麓附近各种碎屑堆积体的联合体总称。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陆坡上,另一部分覆盖着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

2. 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是

1.

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2.

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

3.

大陆基: 是大陆坡坡麓附近各种碎屑堆积体的联合体总称;

4.

大洋中脊: 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5.

海洋盆地: 是在海洋的底部有许多低平的地带,周围是相对高一些的海底山脉。

3. 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4. 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我国东南部滨临海洋,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大陆岸线长达18000千米,岛屿岸线长约14000千米,

从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海岸线分别属于平原海岸(沙岸)、山地海岸(岩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岛屿也有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之别,使海岸地貌和岛屿复杂多样。

5. 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有

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渐趋加深,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则此线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地形复杂的大陆坡、海槽、深海盆以及岛缘大陆架。

黄、渤海具有单一大陆架;东海约有三分之二在大陆架上,但有部分陆坡和海槽;南海二分之一面积在大陆架上,阶梯状大陆坡及张裂的深海平原占据南海海区绝大部分,南海以东太平洋海区绝大部分为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所占据,海底地貌类型丰富多样。

6. 海洋地形地貌

仿写: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汹涌澎湃。

树木林立汇成树林,树林片片汇聚森林,森林蔓延延绿波如涛。

雨滴沙沙,落入小河;小河缓缓,注入湖泊;湖泊滚滚,浩浩荡荡。

泉水叮咚,流入小溪;小溪沥沥,汇入河流;河流奔腾,声势赫赫。

小溪漫漫,奔向河水;河水汩汩,流向海洋;海洋哗纵,波澜壮阔。

7. 海洋地貌类型有哪些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海底地形与陆地一样,有山岭、高原、盆地、丘陵等形态。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浅海底。大陆坡是大陆架 与深海底之间较陡的陡坡。大洋底是海洋主要部分,有海岭、海脊、海底高原等正地形;也有海沟、海槽、深海盆地等负地形。

8. 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图片

有太平洋海底地形有哪三个部分?

太平洋海域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中部深水区域、边缘浅水区域和大陆架三部分。

大平洋底部既有巨大高耸的山脉、辽阔平坦的海底平原,又有深达万米的大海沟。

  在太平洋中部,绵亘着一条雄伟壮阔的海底山脉,其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堪察加半岛,经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至上阿莫士群岛,总长达1万多公里,将太平洋分成东西两半。        在这条中太平洋山脉以西,除有西北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外,还分布许多零散的海底山。它们有的淹没在深海中,有的露出海面变成岛屿。

    夏威夷岛就是中太平洋海底山脉中的一些山峰,它们从5000多米深的海底升起,加上岛上的主峰高出海面427O米,最高达9270多米,比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在中太平洋山脉以东,除北太平洋海盆、东太平洋海盆和秘鲁—智利海盆外,还有辽阔的东太平洋高原和阿尔巴特罗斯海台等。由此可见,海底山脉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

    太平洋最深的地方不在其中央,而是位于西侧的大陆架地区。在这个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巨大的岛弧和海沟带。岛弧和海沟紧密地联在一起,构成地球表面起伏最剧烈的地带,地形高差达15000米。岛弧内侧与大陆之间是一系列边缘海,岛弧外侧则紧挨着深邃的海沟,其中深度超过1万米的就有4个。

      太平洋边缘的大陆架、大陆坡、岛弧和海沟,面积加在一起,约占太平洋底总面积的10%。

大致2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7%,200米~2000米之间的边缘部分约占7.4%,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占5.6%。

   北部和西部边缘海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过5000米。边缘浅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面积较小。

   在太平洋的海底,有大量的火山堆。这样就构成了海底复杂的地形。

 世界上约有85%的活火山和80%的地震带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震带,地震频繁发生,在这里的火山约有370多座,素有“太平洋火圈”之称。

9. 海洋地貌形态

海浪(ocean wave)通常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主要包括风浪、涌浪和海洋近海波。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和地形条件下,海浪的尺寸变化很大,通常周期为零点几秒到数十秒,波长为几十厘米至几百米,波高为几厘米至20余米,在罕见地形下,波高可达30米以上。

海浪的自然特征就是一浪一浪的往前推,海浪的自然特征就是一浪一浪的往前推,海浪前浪拍后浪,一拍拍到沙滩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