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灾害普查检测项目(海洋灾害监测)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14 01:44   点击:14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灾害监测

深海迷航海蛾号声呐系统是一种用于深海探测的声学探测系统,其使用方法如下:1. 首先需要设置声波的发射频率和相应的功率;2. 探测器将发出的声波发送到海底,声波经过水的折射和反射,会返回到探测器;3. 探测器接收回来的信号,并分析其声波的幅度、频率和时延等信息,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4. 最后,基于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海底地形、岩层结构、沉积物以及水下生物等深海环境信息。综上所述,深海迷航海蛾号声呐系统的使用需要设置声波参数,接收、分析信号并进行处理,是一种高科技的深海探测设备。

2. 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1、天绘二号卫星

天绘二号卫星系统是我国首个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微波测绘卫星系统,也是继德国TanDEM-X系统后的第2个微波干涉测绘卫星系统。

微波干涉测绘卫星是利用干涉原理可以生产数字表面模型(DSM)和雷达正射影像测绘产品,与单SAR卫星相比具有更精准的测图能力,与光学测绘卫星相比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数据获取以及数据处理速度快等优点。

2、陆地探测一号

LT-1卫星系统是由A、B两颗先进的全极化L波段SAR卫星组成,A和B卫星可独立工作、也可双星协同成像。SAR分系统工作在L波段,具备多模式全极化、多通道宽幅、极化干涉等先进成像模式。中科院空天院载荷研制团队经过11年研发,提出了多项新体制新方法,并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3、海丝一号卫星

海丝一号卫星是国内首颗对标国际先进指标的、基于有源相控阵天线的百公斤级(整星<185kg)、1米分辨率、C波段商业SAR遥感卫星,可以穿透云层,不受时间和恶劣条件限制,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二维高分辨雷达数据 ,将为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海洋灾害监测、洪水监测和地表形变分析等提供支持。

3. 海洋灾害调查技术规程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4. 海洋灾害监测PPT

我国六大类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其中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 :

(1)、构造地震;

(2)、隔落地震;

(3)、矿山地震;

(4)、水库地震等;

5、农作物生物灾害 :

(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

(4)、鼠害。

6、森林生物灾害 :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3)、森林鼠害:160余种。

5.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于2013年12月建立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海洋研究院采用新体制、新机制,是北京大学在海洋领域唯一的、独立的校级实体科研机构,统一负责全校海洋学科的规划协调和海洋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对外合作工作。

研究院将致力于大学改革和科技体制创新工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争取为北京大学乃至全国高校改革,为大学科研乃至全国科研工作改革摸索道路,积累经验。

6. 海洋灾害隐患调查评估技术规范

一要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面获取全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六大类22种灾害致灾信息,以及人口、经济、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等重要承灾体信息,掌握历史灾害信息,查明区域综合减灾能力。

二要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提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

三要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分区域、分类型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7. 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

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是对规定的时段和规定的海区所预期出现的海洋水文和气象状况的报道。它是海洋水文预报和海洋气象预报的统称。 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是物理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的项目,已超过20个。

主要包括海浪、潮汐、潮流、风暴潮、地震海啸、水温、盐度、密度、声速、海冰、海流及大风、台风、海雾、能见度等,并且已从单纯的海洋条件预报,发展到包括渔情预报、最佳航线推荐、专项开发作业保障服务、各类海洋灾害警报和海洋污染预报等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应用预报和专业预报。 为应对海洋气象灾害,我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展海洋气象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初步建立了由观测、预报、服务、信息网络等组成的海洋气象业务体系,台风预报预警等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海洋气象整体业务能力尤其是海上气象观测、远洋服务等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日益增长的需求。

8. 海洋灾害调查

水土流失属于地质灾害,不属于海洋灾害,但对海洋有影响,所谓水土流失指的是在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流失的一种现象,是在自然环境的综合运用下发生的,发生于土壤层,所以属于地质灾害,不属于海洋灾害

9. 海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海洋中心”),创建于1959年,是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

海洋中心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从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的国家级业务中心。长期以来,海洋中心以满足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以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管理支撑业务为核心,形成了涵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法规与政策制定,海洋环境基准、质量标准及监测评价技术方法研发与示范,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预测评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监管,海洋污染事故与生态灾害预警应急,海洋工程行政许可与监管技术支撑等综合业务能力,海洋中心组织编制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各类信息产品为国家和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灾害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决策、国际公约履约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中心已打造了一支党建与业务相结合、业务与科研相结合、支撑与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化技术队伍,成为主体职责业务化、工作组织系统化、技术能力现代化、管理支撑专业化的国家级科研业务机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