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固碳是什么变化形成的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以林业碳汇为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应的还有草地碳汇、海洋碳汇、生物碳汇,本质上只要能产生固碳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都可以称为碳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一个对应的词语是碳源。自然科学研究中会经常问森林是是碳汇,还是碳源? 理解碳汇简单的说就是吸收的碳或者固定的碳。碳源一般是相对于碳汇而言,对于一个项目或者研究主体,吸收的碳减去排放的碳,就是净碳汇,这个值为正就是碳汇,为负就是碳源。所以理解碳汇一定要看研究的目的和场景。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不同的角度和行业需求去理解。碳汇的碳就是化学元素C, 严谨的科学表述,一个数据后面总会有其单位,吨碳、吨二氧化碳当量。 相应的在碳交易市场,碳汇就是指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这个需要结合不同的参与市场与核算方法学具体理解。
2. 固体海洋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
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滩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正确认识海洋垃圾的来源,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数量,有助于降低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3. 海洋固碳是什么变化形成的呢
1. 红树林固碳能力高。2. 这是因为红树林具有独特的生态特征和适应性,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3. 首先,红树林的树干和根系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木质纤维和根系结构,能够有效地固定碳元素。其次,红树林生长在潮湿的沿海环境中,这种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含量相对较低,使得红树林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从而能够长期储存碳。此外,红树林的叶片和树皮也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进一步增加了固碳能力。总的来说,是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适应性,使其成为重要的碳汇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
4. 什么是海洋碳汇
一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我国尚有6亿多亩宜林荒山荒地以及相当数量的边际性土地等可用于植树造林。“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完成造林约600万公顷。
二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大力开展森林抚育,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十二五”期间每年拟完成森林抚育500多万公顷。
三是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严格控制森林火灾、乱征占用林地以及滥砍乱伐,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源自森林、湿地等的碳排放。
四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加大对森林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和培育能源林资源。
五是多使用木材,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加强速丰林建设,多使用工业人工林的木材,提倡“以木代塑”“以木代钢”,增加木制林产品固碳。
5. 海洋每年的固碳能力
红树林,一般是由多种不同的红树科植物所组成,所以叫红树林;并不是因为里面的树木颜色是红色,而红树科的植物和其他大多数植物相同,树叶等均为绿色,只是这类植物的木材、树皮呈红色。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滩涂浅滩地带,由陆地向海洋过渡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它们不仅能够通过吸附、沉淀有毒物质净化水体,还是藻类、海鸟、虾蟹以及贝类等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在海洋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碳固碳等方面具有巨大效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堡垒。全球目前有341种受威胁物种以红树林为主要栖息地,我国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红树林是植物,却有着动物的“胎生”习性;它生长在泥土里,根却露出地面呼吸;它被誉为“海岸卫士”,同时又是“鱼虾粮仓”“鸟类天堂”。
6. 海洋固碳概念
红树林的特点一、叶子,会吐盐
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依赖淡水,海里的生物也不例外。虽然周围全是海水,但对于红树林而言是“生理缺水”,它需要的是淡水,因此红树林首先必须解决淡水的问题。所有的红树植物都有“拒盐”的本领,通过构建特殊的“半透膜”体系将盐分过滤。过滤效率高的植物如秋茄和木榄可达99%以上,称为“拒盐植物”;过滤效率稍低的植物如白骨壤和桐花树也可达90%以上,吸入体内的多余盐分可通过叶片的盐腺分泌出去,称为“泌盐植物”。
红树林特点二、根,为支撑、为呼吸
抵御潮水冲刷和获取氧气是红树林需要解决的另外两大难题。不同的红树植物有庞大的且奇形怪状的根系,用以解决这两大难题。具有支柱固着作用的根系主要有:红海榄和正红树的支柱根、银叶树和秋茄的板状根等;具有呼吸和传输氧气作用的根系主要有:白骨壤的指状呼吸根、海桑属红树植物的笋状呼吸根和木榄的膝状呼吸根等。
7. 海洋生物固碳
因为红树林独特的生态系统非常适合青蟹的生存。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的栖息地。
8. 海洋固碳是什么变化形成的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海洋生物众多。固碳能力强。
通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被称为海洋碳汇。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个庞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大约48%被海水吸收,可以说,海洋是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带”。
9. 海洋固氮作用
只要是因为造成海洋中氧供应受限区域固氮全部或大部丧失的是氨厌氧氧化,而非产生双氮气体的传统反硝化作用。
而Ward等人发现,在阿拉伯海中主导固氮丧失的是反硝化作用,而非氨厌氧氧化。在这一区域,反硝化细菌比氨厌氧氧化细菌更多,即使当氨厌氧氧化速度很显著时也是如此。这项工作解决了我们对全球氮循环和固氮存量的认识中一大不确定性问题,证实反硝化作用是整个海洋氮循环中的一个主要过程。
10. 海洋 固碳
一是将高压的二氧化碳注入到海底深入。在海面下500米内,二氧化碳可能会以气态的形式逸出;在500米到2500米,二氧化碳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但密度小于海水,二氧化碳有可能浮到海面最终逸出;在2500米以下,二氧化碳以液态存在,且密度大于海水,可视作较为安全了。一般认为,3000米以下的海洋区域才可作为二氧化碳封存地。海洋封存目前较为成熟,挪威北海1996年建立了世界首个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迄今装置运行良好,封存的二氧化碳未出现泄漏情况。但人们对海洋封存仍然存在两大担忧,一则是可能会造成海水酸化,破坏生态,二则封存的二氧化碳一旦受到地壳的影响重新进入大气层,则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二氧化碳的海洋封存费用主要有二氧化碳的运输和封存构成,轮船运输100到500千米封存1吨二氧化碳的费用约为13.8到15.2美元。管道运输短距离来讲(100千米),封存费用低于轮船运输,长距离(大于
500千米),封存费用则高于轮船运输。采用管道运输100到500千米封存1吨二氧化碳到3000米海平面下的费用为6.2美元到31.1美元。
二是将二氧化碳埋到地下,进行地质封存。在地下800到1000米处,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具有液体特性。此项技术也较为成熟,在阿尔及利亚建有示范装置。另外,将二氧化碳注到快要枯竭的油井里,可使得采油率提升,此项技术被称EOR,在石油工业上开始广泛应用。这些都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提供了技术保障。把二氧化碳埋藏到煤床里,可以提高甲烷的采出量,但这种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将二氧化碳直接埋藏到废弃的天然气井或油井里,则可视作非常成熟的技术,此类机理研究较为全面,如果天然气能够安全的封存在地下,人们找不出其他理由为什么二氧化碳不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地下。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的费用取决于封存地的选择,大约封存每吨二氧化碳花费0.6到8.3美元不等,如果应用到EOR里,二氧化碳的封存则可以盈利每吨10~16美元。
此外还可以将二氧化碳注到盐碱湖。二氧化碳可与盐碱湖里的一些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矿物质盐,从而达到固碳的功能。另外二氧化碳可以与一些硅酸盐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碳酸盐物质,从而达到固碳的功能。
11. 海底固碳
是的,陆地和大陆交界处通常会有森林存在。这种森林被称为边界森林或边缘森林。边界森林位于陆地和大陆交汇处,就像生物多样性的过渡地带一样。这些森林通常具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因为它们融合了两个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
边界森林还起到重要的生态功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食物和迁徙通道,同时也帮助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因此,边界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