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从大到小排列
海洋能源行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2017年增长12.8%。从能源结构看,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1993年,我国首次成为海洋能源的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天然气的净进口国;2009年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我国海洋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海洋能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海洋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
全国海洋能源生产总值达77611万亿元,增速为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与上年持平。海洋能源总量持续增长,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1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海洋能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能源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6%、38.8%和56.6%,海洋能源三次产业结构连续6年保持“三、二、一”的态势。海洋能源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着海洋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构不断优化。
2. 2019年我国海洋相关产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海洋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后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3. 2018年全国海洋产业产值情况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592.1亿元,同比增长3.9%;新签约涉海项目57个,计划总投资1587亿元。
自去年开展“经略海洋”攻势以来,市海洋发展局把涉海大项目招商和涉海重点项目推进作为主攻方向。制定出台《青岛市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攻坚方案》和《2020年海洋领域招商清单》,梳理了10条海洋领域重点产业链条、30类重点产业和22张招商清单,指导全市开展精准招商。前三季度,新签约涉海项目57个,计划总投资1587亿元。其中,签约20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在全力推进涉海重点项目方面,市海洋发展局梳理了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中鲁渔业精深加工产业园和配套渔港项目、总投资33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总投资600亿元的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等一批涉海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1-10月,全市总投资4000多亿元的134个涉海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405亿元,占今年计划投资的93%。
下一步,市海洋发展局将按照“领军企业+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模式,围绕龙头企业谋划布局,推动一批重点海洋产业形成集聚。依托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打造产值过2000亿元的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产业集聚区。依托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在即墨区打造投资、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以总投资43亿元的海洋科技谷项目为主体,结合周边瑞利生物医药、科伦药业等生物医药项目,在即墨区打造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贸易产业集聚区。此外,还将围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深海装备制造等领域,谋划推动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助推全市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
4. 将2018年各海洋产业增加值从大到小
两湾一港指的是福建省的厦门市和漳州市,以及台湾岛屿。它得名于两个海湾和一个港口的位置。其中两个海湾分别是厦门市的鹭岛湾和漳州市的龙海湾,而港口则是厦门市的厦门港。这个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台湾海峡上的重要门户,也是两岸交流的重要节点。两湾一港地区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对台经济贸易、金融、文化等领域上的交流与合作。两湾一港地区还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为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5. 2019年我国海洋相关产业产值增速
日前,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新产业。
战新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全球战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迈入“十四五”,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芯片荒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战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加码。
为了搏一个美好未来,曾错过几轮产业升级风潮的青岛加压奋进。过去5年,青岛通过布局培育战新产业,有力地重塑了城市产业“基本面”。下一个5年,青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起攻势。
《规划》明确了任务表,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的任务,结合青岛的实际和发展方向,锁定了9类战新产业,同时梳理出发展脉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
01
预见未来的产业机遇
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大布局。
国务院曾在2009年9月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定调: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时隔一年,我国便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7大行业纳入战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战新产业不仅是实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在《决定》发布后的数年间,战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催生带动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战新产业迎来发展壮大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进一步证实战新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新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重点行业发展持续向好。1-8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随着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02
重塑青岛产业的“基本面”
培育战新产业不仅是国之重任,也是城市间未来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前排城市纷纷加快培育战新产业。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战新产业抱有坚定的发展决心。9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培育战新产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因为错过了几波新兴产业风潮,青岛的产业面貌一度黯然失色。为了重塑“基本面”,赢得好未来,近年来,青岛开始小步快跑,追赶先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体量逐步壮大。“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迈入“十四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战新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6%,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9.6和3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复合增长约9%,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新动能培育耗时长,可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曾有专家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至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远超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
“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逐渐摸到“门道”、尝到“甜头”的青岛对战新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缜密、更科学的规划。
青岛在《规划》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3
青岛锚定9条“未来赛道”
2010年《决定》在表述战新产业时提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现阶段”的表述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面向“十四五”,青岛也根据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确立了战新产业的方向。《规划》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明确了9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生物。
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非新一代信息技术莫属。《规划》将其排在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是因为,它除了自身价值,还具有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底座”。
为了夯实“底座”,近年来,青岛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为统领,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划》,青岛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网、云、端全方位供给新格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在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替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正在紧抓这一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高点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青岛必须加快步伐。《规划》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列入青岛战新领域的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布局方向,即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方向,加大轻量化材料、高续航电池、智能车联网、整车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实现零部件制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新产业。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谋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而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1.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
当前青岛的海洋发展,既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更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青岛把现代海洋视作关系城市未来的重大产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路径,即深入推进经略海洋攻势,统筹沿海、浅海、深海、远海发展,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规划》还描绘了其他重点产业的未来图景——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青岛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预见”未来,才能“遇见”未来。城市的进阶之道就摆在眼前,势头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要做的就是铆足劲,往前走,不获全胜不收兵。
6. 2019年我国海洋相关产业产值
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占全国的20%以上。全面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集装箱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综合服务功能大幅跃升,加快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迈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44处,占全国的40%。
7. 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海监部门职责职能: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海洋执法监察工作规划、计划。
(二)拟定中国海监经费使用计划,监督管理业务经费使用。
(三)建设和管理中国海监队伍,制定海洋执法监察工作的规章制度。
(四)组织协调中国管辖海域海洋执法监察工作,发布海洋执法监察公报和通报。
(五)组织对海上重大事件的应急监视、调查取证,并依法查处。
(六)建设和管理海洋监视网,管理海洋执法监察信息。
(七)建设和管理海洋执法监察技术支持系统,组织拟定海洋执法监察的技术规范、标准。
(八)承办海洋监察员资格管理和培训工作,核发海洋监察员证书。
(九)拟定并组织实施中国海监船舶、飞机和设备及物资的配备、维护计划,监督中国海监船舶、飞机的安全工作。管理海监队伍的配备和使用。
(十)监督管理中国海监船舶、飞机眩号和中国海监人员的着装、标识的使用。
(十一)承办海洋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8.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产值约为
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