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态濒临崩溃的表现(海洋生态危机)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09 01:19   点击:8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生态危机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

2. 海洋生态危机英文

气候危机的英语翻译:climate crisis。

3. 海洋生态危机图片

1、垃圾污染

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2、噪声污染

利用天然声纳进行导航和捕猎,让无脊椎动物深受其害。勘探船产生的声音污染对头足类动物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3、过度捕捞

人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充种群数量。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4、冰川融化

由于冰盖的融化,奇特的低盐度海水正在慢慢的消失,截止到2002年, 96%的低盐度栖居环境已经消失殆尽。大部分以冰川径流作为供水源的地区将会发生严重的缺水危机。

5、石油泄漏污染

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

4. 海洋生物危机

关于这个问题,饥荒联机版海洋传说是饥荒联机版的一个扩展内容,增加了一个新的游戏世界——海洋世界。玩家将探索一个由海洋和小岛组成的世界,需要通过收集资源、建造基地、研究科技和打造武器来生存和应对各种危机。

在海洋传说中,玩家需要注意海洋中的危险,如飓风、鲨鱼、海怪等。同时,还需要管理自己的船队,包括建造船只、航行、修理和保养。

海洋传说还增加了新的角色、生物、装备和建筑,让游戏更加丰富有趣。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不同的游戏体验,例如威尔逊、韦伯、沃姆伍德等。

总之,饥荒联机版海洋传说为玩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游戏世界和更多的游戏体验,让玩家在海洋世界中体验到更多的冒险和挑战。

5. 海洋生态危机有哪些

珊瑚礁,是以珊瑚为基底,融合所许多其他生物,共同建构成的礁岩。 珊瑚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満5奈⑿∏荒c动物,大多著生在海中的岩石、地面上。珊瑚过的是群体生活,当老的珊瑚体死亡之后,身体弱软的部分会腐烂之后,坚硬的石灰质骨骼仍会保留下,而新生的珊瑚便会附著在这些骨骼上,继续生长繁殖,年复一年,骨骼堆积得越来越高,便形成了珊瑚礁。 珊瑚的天敌是海星,一只海星一个月可以吃掉一立方公尺的珊瑚。 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在长达2.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狂风暴雨、火山爆发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没有能让珊瑚灭绝。但是,最近数十年,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鱼类的滥捕滥杀,对珊瑚礁的掠夺性开采,使珊瑚礁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遭灭顶之灾,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珊瑚礁正失去斑斓色彩   珊瑚樵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超过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鱼类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美丽的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现如今,色彩斑斓的珊瑚正在逐步失去其光彩,面临生存的威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珊瑚褪色变白的?   一些专家认为,珊瑚礁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过度滥采和气候变化。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生态学教授维耶蒂在热那亚举行的一次海洋学会议上介绍他的研究成果时说,由于地中海水温升高,珊瑚体内的微型海藻大量死亡,使珊瑚颜色变淡,珊瑚生长受到影响。维耶蒂教授说,最近十几年来,地中海海水温度大幅升高,导致很多水生动物大量死亡。1999年夏末,利古里亚海大量软体动物死亡,有的品种完全灭绝。据观测,当时这一地区海水水温比平均温度高出4摄氏度。   美国科学家最近又发现,海水浑浊、对阳光的透射能力下降,也会使珊瑚礁面临威胁。据最近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佛罗里达群岛,美国海洋学家发现一部分珊瑚礁难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只能免强维持生存,无法继续增长。此外,阳光不足还迫使珊瑚向浅水区迁移,而这些水域的海浪会毁坏珊瑚礁。他们说,巴哈马群岛的部分珊瑚礁也面临同样问题。有关研究发表在《实验海洋生物学及生态学》杂志上。过去20年来,沿海地区开发、海岸侵蚀、水体污染、海藻增加等因素使一些海域的海水透明度明显下降。   病毒袭击珊瑚礁岌岌可危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衰退着,其中最隐匿凶险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快速蔓延的致死性细菌感染-黑带病( b lack band disease,BBD)。一旦珊瑚死亡,许多藻类、海绵和鱼类就得把根部或头部扎到沙子里。如今,研究人员首次鉴定出了与此病相关的细菌-它们已经遇到了对手,而且会发现它们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人类。   自从1972年人们首次在伯利兹和佛罗里达附近的珊瑚礁上发现黑带病以来,该病已出现在世界各地。这种病得名于一簇长有数十种不同微生物的黑色细菌。以往的研究已将这种病与水温升高和富含沉积物、毒素或污水的废物联系起来,但科学家们尚未弄清导致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为了找出“嫌疑分子”,伊利诺大学的地质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在 C uraoa的St.Annabaa加勒比海港口收集了4700多个健康、患病和死亡的珊瑚样本及相应的水样,以及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纯净水样。结果证明,形成黑色带丛的丝状细菌是一些亲缘关系很近的藻青菌类。他们还发现,患上黑带病的珊瑚样本包含一些存在于下水道中的致病细胞。这些患病样本还包括了其他在该病中发挥作用的细菌-例如和鱼类疾病有关的细菌。   三成海洋生物“无家可归”   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1/3以上的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危险地区。许多海洋物种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少数珊瑚礁为栖息地。这些物种过多依赖这些受限制的危险性极大的栖息地。领导这项研究的约克大学罗伯茨博士说,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海洋生物将开始灭绝。罗伯茨博士是代表“国际资源保护”组织进行这项研究的。该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科学家们最近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讨论了这个研究发现,并首次确定了全球珊瑚礁十大重点保护区。   科学家们首次列出了前10名世界上最脆弱的珊瑚礁热点地区,其总面积只占海洋面积的0.017%,但却包含了世界上34%的海洋特有物种,它们的生活地域有限。根据危险等级排名,世界最脆弱的珊瑚礁重点保护区依次位于菲律宾、几内亚湾、印尼的翼他群岛、印度洋的南马斯克林群岛、南非东部、北印度洋、日本及中国南部、佛得角群岛、西加勒比海、红海和亚丁海。

6. 海洋生态危机背景

如何抵御强风暴潮、巨浪、海啸等重大海洋灾害的袭击,是浙江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巨大考验。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挂帅的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健全全省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印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十二五”规划》,对海洋灾害防御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部署。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开放脚步不断加快,浙江越来越关注城市高速发展中凸显的海洋灾害风险问题。

  以“链式”减灾措施应对“链式”灾害风险,这就是浙江给出的答案。灾害承灾体调查、重点防御区划定、灾害风险评估、近岸城市预报等,构成了浙江应对海洋灾害的清晰路径。

  开展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是摸清灾害底数的重要基础。近岸海洋灾害最终危害体现在社会的承灾体属性上,同样的灾害叠加在不同的承灾体上造成的危害千差万别。浙江花了2年多时间,对全省沿海33个县(市、区)28类承灾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风险排查。彻底摸清了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承载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属性,分析了其脆弱性特征,排查了沿海地区存在的海洋灾害安全隐患,全方位编制了海洋灾害风险隐患清单。

  开展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选划明确灾害防御的重点。《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要求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浙江收集了沿海33个县(市、区)的潮位观测资料和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资料,根据相关导则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初步划定出了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向依法治海和依法治灾方向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推进以县为单元灾害风险评估是精确掌握未来极端状况下灾害分布的重要手段。在承灾体调查的基础上,浙江开展了风暴潮和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利用先进的建模手段和分析方法,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暴潮和海啸灾害的淹没范围、灾害风险分布和人员撤离疏散路线进行了准确的研判。目前,全省沿海近50%的县(市、区)已经完成了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成果已经在防御灾害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做好近岸城市海洋环境预报是将灾害信息精确传递至社会公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精细化海洋预报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岸海域分地区、分岸段、有针对性的海洋预报服务尤其受到关注,近岸城市海洋环境预报成为解决这一矛盾需求的突破口。浙江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发展,向全省41个预报海域,提供72小时的预警报信息。进一步满足了我省沿海政府部门、涉海企业、社会公众对近岸海域预报服务信息的广泛需求,保障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确保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有力支撑“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战略,“十三五”期间,浙江将在不断强化海洋灾害治理和危机应对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城市安全,更好统筹海洋防灾减灾规划设计与沿海城市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的有机联系,全面提升对海洋灾害风险和城市安全保障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管理能力

7. 海洋生态危机原因

、全球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2、国际力量对比旧的平衡被打破,在新的力量平衡构建过程中,大国关系走向出现了不确定性。

3、全球性的两极分化加剧,政治激化导致对抗性因素上升。

4、西方国家面临体制结构调整震荡。

5、伊斯兰国家对社会现代性的诉求与其原有的文化、宗教、体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引起地区规模级的持续动乱并严重外溢。

6、全球工业化进程推动人类海洋工业文明时代来临,基于物质资源的海上争夺与对抗凸显。

7、地球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的负荷几近极限,生态危机正向社会危机转化。

8、网络媒体的消极作用持续发酵,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新挑战

8. 海洋生态危机保护措施方案

保护地球的计划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是保护地球的重要措施。

可以使用可降解的纸质或玻璃制品代替塑料制品。

2. 推广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使用这些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保护地球。

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来推广可再生能源。

3. 减少碳排放:

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减少碳排放是保护地球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推广低碳出行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

4. 推广环保生活方式:

环保生活方式包括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鼓励绿色消费等,这些都是保护地球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来推广环保生活方式。

操作步骤:

1.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可以使用可降解的纸质或玻璃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例如使用纸质袋子代替塑料袋子。

2. 推广可再生能源: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例如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等。

3. 减少碳排放:

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推广低碳出行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例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出行。

4. 推广环保生活方式: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来推广环保生活方式,例如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或出台环保政策。

9. 海洋生态危机简单介绍

  海洋是一个暗藏着危机的地方,里面暗藏着很多危险的地方,现在海洋里有十大最危险的海洋生物。

  1、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生活在热带海域地区,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它长着一张大嘴,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平。它的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分钟内就会死亡。在世界上十大毒蛇排行榜上排名第2。

  2、箱水母

  方水母(又称箱水母),有毒,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便会死亡,被认为是最致命的水母,没有之一。世界上最危险的水母是澳洲的箱水母,它的毒性比眼镜蛇毒(5分钟内杀死一个人)还厉害。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之一。

  3、沙岩海葵

  海葵长在水中的食肉动物,海葵是刺胞动物。是捕食性动物,它的几十条触手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刺细胞,能释放毒素。而且海葵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生长在百慕大的沙岩海葵,其毒性更大,被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生物毒素,比氰化钾还厉害得多,是已知非蛋白毒素中毒性最强烈的,其毒性比河豚毒素还要大几十倍。

  4、河口鳄

  河口鳄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爬行动物。成年河口鳄体长可达6米,体重超过1吨。河口鳄性情凶猛,强健有力,是游泳好手,在澳洲北部最为集中。河口鳄食性很广,会捕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大型哺乳动物,有时会主动攻击并捕食人类。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洛龙”就是河口鳄,体长达到6.17米。

  5、大白鲨

 大白鲨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是食物链最终极猎食者最早出现于中新世,是唯一现存的噬人鲨属的成员。因此其生存非常困难,可以说每一只大白鲨的存在都是生命进化的奇迹,恰如白垩纪的恐龙一样。

  6、吸血鱼

  吸血鱼是一种寄生的淡水鱼,只发现于亚马逊河中。由于身体呈半透明,且体形较小,因此吸血鲶鱼在自然条件很难被发现。它们拥有非常灵敏的传感器,可以探测到水中氨的痕迹,这种氨通常是由经过的其他鱼类的鳃中排出的。吸血鲶鱼跟着氨的踪迹,将鳃上尖利的刺钉于其他鱼类的鳃上,从而将自身隐藏于受害者的鳃中,只要感到饥饿就从受害者身上吸血。

  7、河豚

  河豚的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

  8、深海龙鱼

  深海龙鱼属于巨口鱼目,生活在1524米深的海底。它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者。它有一个大头,有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它有一个发光器钓饵长在下颌。它不断闪烁,前后摆动,以此来诱惑猎物,等猎物近了之后就用尖牙利齿一口咬定。深海龙鱼身体两侧还有两排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鱼发信号,也可以模仿从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从而误导那些来自下方深处的捕食性鱼类。

  9、石鱼

  石鱼之所以上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10、海鳗

  海鳗拥有蛇一般的身体、突出的口鼻以及宽大的颚。它们是鱼类家族成员,身长最高可达到8英尺(约合2.43米)。看着这种较为原始的动物,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其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海鳗颚部力量强大,牙齿锋利,被牙齿咬伤后产生的锯齿状伤口很容易被海鳗口内的细菌感染。

10. 海洋环境危机

很多人类活动都对海洋生态造成了破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例子:

1.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会导致某些物种数量的快速下降,分布范围变小,并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倒塌。

2. 海洋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污染,比如废弃物的排放、工业废水、化学物质和石油泄漏等,会导致海洋中毒、酸化和死亡。

3.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和酸化等,都对许多生物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4. 海洋开发: 海洋开发包括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海洋能源利用、海洋旅游等,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

5. 捕鱼工具和渔业管理的不当使用: 不当使用捕鱼工具和渔业管理不当都会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

这些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引起重视,通过积极的行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1. 海洋生态恶化

具体如下:

1、垃圾污染

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2、噪声污染

利用天然声纳进行导航和捕猎,让无脊椎动物深受其害。勘探船产生的声音污染对头足类动物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3、过度捕捞

人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充种群数量。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4、冰川融化

由于冰盖的融化,奇特的低盐度海水正在慢慢的消失,截止到2002年, 96%的低盐度栖居环境已经消失殆尽。大部分以冰川径流作为供水源的地区将会发生严重的缺水危机。

5、石油泄漏污染

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