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态现状如何描述(2021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07 21:04   点击:21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2021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造船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很好!

船舶行业目前处于上升的发展势头,今后的发展形势也是非常好的。

船舶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在沿海地区,船舶行业发展是是非常好的呈现一种上升的势头,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带动船舶行业的发展。

2. 2021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海水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用海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海水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7.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为81.3%,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夏季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30170平方千米,同比减少15160平方千米。

3. 2021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是提高海洋空间治理水平。健全陆海一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构建陆域、流域、海域相统筹的海洋空间治理体系。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构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系统治理的海洋生态环境管治格局。

二是实施海岸带美化提升工程。在闽江口、东山湾等重点海湾河口开展“蓝色海湾”、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每个沿海市(区)建设1个以上滨海沙滩景观带样板。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漳州八尺门海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及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加强主要海湾互花米草外来物种防治,实施重点河口红树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四是联防联控陆海主要污染。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整治入海排污口,开展入海河流消劣行动,实施船舶水污染物分类管理,出台海水养殖尾水排放地方标准。

五是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建立海上环卫机制,集中攻坚清理近岸海域和海岸带既有垃圾。开展重点岸段的定期随机抽查,夯实海漂垃圾源头管控。建设重点岸段海漂垃圾视频监控和重点海域海漂垃圾漂移轨迹预测预报系统,推动海漂垃圾智慧治理。

六是提高海洋风险防范能力。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动态评估和常态化防控机制,建立重点区域涉海风险源清单和管理台账,建设生态海堤,筑牢海上安全防线,对涉海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逐步完善疏堵结合的监管措施。

七是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在科学研究、监测体系、增汇工程方面,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海洋储碳新机制等研究,探索海洋碳汇调查、监测、核算方法和蓝碳交易方法学,试点增汇工程,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4.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论文

核电站是清洁能源,用水是为了降温。不会对海洋生物有影响。

5. 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

海底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很多海底动物都是凶残、或者是带有剧毒的,它们均具有非常可怕的进攻性,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甚至于死亡。那么,海底中都有哪些危险动物呢?什么动物最危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海底十大最危险动物排行榜。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评比中,箱形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问鼎最危险头衔。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澳大利亚箱水母长有数十根触须,每根长度最高可达到15英尺(约合4.57米),所具有的毒素足以让60人命丧黄泉。一种名为“Chironex fleckeri”的箱水母的毒刺能够在短短3分钟之内致人死亡。生活在夏威夷、佛罗里达以及美国其它地区的箱水母能够导致被刺者心力衰竭。箱水母家族最可怕的成员当属僧帽水母,刺伤产生的痛苦可与雷击一较高下。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人遭僧帽水母攻击仍是一个未知数。 2、虎鲨 由于相关影片的宣传,大白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最可怕的鲨鱼并非大白鲨,而是虎鲨,更多的人实际上命丧它们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够让人天生恐惧的动物并不多见,鲨鱼便是其中之一。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虎鲨会撕咬几乎任何东西,其中包括鱼类、海豹、鸟类、鱿鱼、小型鲨鱼、海豚、牌照甚至于旧轮胎。它们的身长最高可达到18英尺(约合5.48米),重量可达到1吨,是当之无愧的“海洋杀手”。 在很多热带和温带水域,我们都能发现虎鲨的踪迹,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有记录显示,大白鲨每年袭击人的次数确实要高于虎鲨,但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数量则不及虎鲨。 对于鲨鱼为何与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冠军头衔失之交臂,我们只有很少的理由加以解释:全球每年鲨鱼袭人事件的次数大约为几十起,与美国发生的雷击致人死亡事故大致持平。2008年,全世界只有4人命丧鲨鱼之口。 3、石鱼 石鱼之所以跻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4、河豚 有一种动物,即使被制成美食摆到餐桌上也能置人于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称之为“气鼓鱼”,体内携带的毒素毒性超过氰化物。经过特殊培训的日本厨师会将安全的部位制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剧却也屡有发生。 “气鼓”这个名字来源于河豚强大的吸水能力,吸入大量水之后的体积可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值得一提的是,河豚也扮演了挽救生命的角色,河豚毒素制成的药物可被用于治疗因吸食海洛因等毒品产生的断瘾症状。 5、海蛇 人类对蛇拥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海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虽然也像陆上同类一样释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海洋隐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在提到毒性的时候,人们经常将海蛇与眼镜蛇进行比较。它们释放的毒液能够在短短数秒钟之内让猎物瘫痪并最终走向死亡之路。庆幸的是,它们很少攻击人类,更喜欢捕杀鳗鱼、贝类以及小虾。 6、蓑鲉 蓑鲉又被称之为“狮鱼”,是家养鱼缸中备受欢迎的宠物。这种鱼看似温顺,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却也具有令人吃惊的毒性。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虽然不会给人类造成致命伤,但被棘刺刺中也会引发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决不是一个好惹的家伙。 通常情况下,刺中后带来的痛苦可持续大约半个小时,但一些人报告说,他们的刺痛感持续了几周之久。蓑鲉并不是一种非常富有进攻性的动物。因此,被蓑鲉“伤害”的人往往是家养鱼缸的主人,而不是潜水者或者渔民。 7、鳄鱼 咸水鳄鱼素来顶着“野生动物王国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头衔。它们的身长可超过20英尺(约合6米),体重可达到3000磅(约合1360公斤),包括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鲨鱼在内的动物都成为它们捕杀的对象。 捕猎过程中,咸水鳄纯以强大的力量取胜,它们能够将水牛强行拖下水,有时也会向人类发动袭击。它们首先利用力量强大的颚咬住猎物,而后利用所谓的“死亡翻滚”将猎物拖入水中。“死亡翻滚”同样可以将大型动物撒成两半。 8、刺鳐 刺鳐俗称“黄貂鱼”,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猜测,它们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2006年,“鳄鱼猎人”史蒂夫欧文在被刺鳐刺中心脏后不幸身亡,欧文的不幸无疑提高了刺鳐这个鲨鱼近亲“危险动物”的名声。 刺鳐的尾巴末端长有一根大约8英寸(约合20.32厘米)长的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构成毒刺的物质与构成鲨鱼鳞片(被称之为“盾鳞”)的物质相同。在感觉到威胁时,锯齿状毒刺便会变硬,像一把锋利的牛排刀。 毒刺会释放毒液,给捕食者造成致命伤。莫特海洋实验室表示:“这种毒液主要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毒素,能够给哺乳动物带来巨大痛苦,可能影响心率和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刺鳐通常情况下并不攻击人类。 9、海狮 海狮之所以能够跻身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排行榜的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很高的地盘性,对擅自闯入者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海狮被誉为一种聪明可训练的动物,是动物园的大明星,但它们同时也因为咬人行为著称动物界。 2006年,加利福尼亚州的曼哈顿海滩、新港海滩以及旧金山沿岸发生了一系列海狮袭击人的事故,提高了管理者和科学家的关注。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海狮可能吃了一些被有毒藻类污染的鱼类才出现这些异常行为。 圣地亚哥市政府在其网站警告说:“与所有野生动物一样,海豹和海狮也具有不可预知性,也会成为一种富有进攻性的动物。它们生有锋利的牙齿,可能会向人发动袭击,尤其是在被逼得太紧或受到骚扰情况下。” 10、海鳗 海鳗拥有蛇一般的身体、突出的口鼻以及宽大的颚。它们是鱼类家族成员,身长最高可达到8英尺(约合2.43米)。看着这种较为原始的动物,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其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海鳗颚部力量强大,牙齿锋利,被牙齿咬伤后产生的锯齿状伤口很容易被海鳗口内的细菌感染。 如果海鳗因恐惧或者意外(尤其是在觅食的时候)将人咬伤,它们通常会选择“松口”,放你一条生路。白天的时候,海鳗经常潜伏在裂缝和洞穴内,夜幕降临后才出来打猎。它们主要以鱼类或者其它能够被其捕获的动物为食。 对于如何避免被海鳗咬伤,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提出了两条建议:一个是,绝对不要将手放入水下多岩洞穴和裂缝内;另一个则是,切忌不要给海鳗喂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海鳗咬伤事故皆因喂食导致

6. 海洋生态环境和环保现状

我国海洋渔业现状不容乐观。1.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海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渔业养殖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加之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环保损害,为海洋渔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2.目前,我国渔业面临着减产、过度捕捞、捕捞成本升高、市场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其中,过度捕捞的现象尤为严重,严重侵蚀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劣状况。3.因此,应加速构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对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7.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分析

海洋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水源基本是从海洋蒸发到大气,再凝聚到山川,最后汇入河流,而且大量的鱼类是人类的食物,盐也是海水中提取出的,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海洋是一个完整的水体。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

海洋污染,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是各国的共同要求。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多、扩散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因此,海洋污染比起陆上的其他环境污染要严重和复杂。

此外,海洋污染还直接危害沿海人民的身体健康。。。

海洋里提供给人类的渔业资源是有限度的。而现在实际捕捞量已大大超过容许捕捞量

上述情况说明,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恶性循环继续发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应该在如下几方面采取行动:

①对海洋环境进行调查、监测,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的管理。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只有对海洋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摸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改善、保护和保全海洋生态环境。

②制订和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十分重视,1982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还相应颁布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10多个条例,10余项部门规章和海水水质标准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③采取可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a.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主要措施有调整沿海大中城市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定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等。

b.对港口、运输船舶和钻井船装备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含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

c.各油田配置围油栏、化学消油剂和溢油回收船。

建立海上疏浚物倾倒区、空中放油区,建立倾倒许可制度,并加强对倾倒区的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停止在海上倾倒工业废物,禁止工业废物和阴沟污泥在海上焚烧。

d.严格禁止在海上处理一切放射性物质。

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如对以煤和油为燃料的船舶的海滨砂矿开采、近海油气开发、工业化的捕捞和养殖、海岸工程的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滩涂围垦和围海造地,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活动实行综合管理。

e.限制捕捞数量、实行休渔制度和渔船报废制度,禁止使用各种围网捕鱼;投放人工渔礁,促进鱼类繁殖,保护水产资源。

f.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等。

④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宝库。国际上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如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海洋法规的制订,各涉海国际组织的频繁活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秘》等。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这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相继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等近20个涉海国际组织,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工作,并于1996年批准了该公约。我国还参与许多国际协定的制订工作,并与几十个国家签订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定。我国在和各国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8. 海洋生态面临的问题

石油及其产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各种含油废水、海上船舶压舱水和洗舱水的排放,油船遇难、输油管道和近海石油开采的泄漏等,都是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途径。

估计世界经由各种途径入海的石油每年约600余万吨。石油入海后,立即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沉降、形成沥青球等。

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景观和浴场。海面上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海兽的皮毛和海鸟羽毛被石油沾污后,就会失去保温、游泳或飞翔能力。石油污染物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发育,改变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渔具和渔获物,使海产品带有石油味而不能食用。

9. 2021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论文

叶海洋是一名著名的海洋学家和环保人士。1. 叶海洋致力于研究海洋科学,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声名远扬。2. 叶海洋在海洋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如创建了“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同时,他还活跃在环保领域,倡导保护海洋环境,致力于推动海洋保护的进程。3. 叶海洋的研究和行动为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物。

10. 海洋生态现状分析

  (1)沙尘暴产生的沙尘进入大气,可以通过长距离输送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

  (2)在不同时空范围内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各不相同,这与季节性气候变化、干旱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北大西洋涛动等因素有关。

  (3)北半球(北非、中东、西南亚、中亚和东北亚)是大规模沙尘暴的主要来源,而规模较小的沙尘暴来源于北美洲、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和冰岛。

  (4)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尘来源,其产生了全球约55%的沙尘排放,对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地中海和红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5)目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农业管理不善、过度用水等)对沙尘暴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

  (6)沙尘暴平均每年向海洋输送5亿吨矿物质、营养素、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沙尘为海洋提供了铁、锰、钛、铝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海洋微生物以及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必不可少的,决定着海洋的初级生产力。

  (8)落入海洋的沙尘驱动着海洋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推动着海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碳、氮、硫、磷和硅的循环。

  (9)沙尘的施肥效应被认为对藻华,尤其是对马尾藻有影响,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海洋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10)沙尘沉积降低了珊瑚礁系统的抵抗力,许多珊瑚疾病与沙尘携带的微生物有关。

  (11)以硝酸盐含量高、叶绿素浓度低为特征,初级生产力受到铁缺乏限制的南大洋对沙尘和铁的输入特别敏感。

  (12)海洋生物碳泵导致大气中的碳被封存到海洋中,从而对气候产生反馈效应。这一过程通过将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转化为有机碳实现,最终,有机碳沉入深海,并被掩埋在沉积物中

11. 有关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环保现状,海洋生物知识

1.减少碳效应 减少您的碳排放出行以控制海洋酸化程度,从而降低对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的危害。

2.了解海产食品 为保护鱼类做贡献,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3.减少塑料垃圾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且关注塑料用品回收项目,坚决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品.

4.保护海滩环境 当您离开海滩时带走您的垃圾,并且帮助收走他人遗留的废弃物,积极参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