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海水中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到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还将比2000年上升13至22厘米……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了近期海洋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
研究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20厘米,上海次之,为12厘米,辽宁、山东、浙江都超过了10厘米,福建、广东较低,为5到6厘米。
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天津沿岸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上升较快,福建和广东沿岸上升较缓。
根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与2000年相比,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3到22厘米。 此外,我国近海海冰也呈逐渐消融的趋势: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渤海海冰等级平均为3级,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气候变化,渤海海冰冰情偏轻,冰级变为年均2级,并且结冰面积减少了20%。
1990年以后,渤海冰期从120天缩短为80天,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
初步分析,渤海海冰减少与中国近海海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
研究显示,根据我国沿海16个海洋台站的海温资料分析表明,在最近43年(1963至2006年),我国沿海年平均海温大约上升了0.7°C。
冬季增暖更显著,升幅达1.0°C。沿海增暖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增暖。
2. 海水温度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
海水温度异常增温的现象叫做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出现在太平洋海域的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叫做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又叫做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般指的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在热带太平洋海温会发生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从而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拉尼娜现象有时会紧随其后。
3. 海水温度升高导致
海水受热,温度上升
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在相同条件下,气体膨胀最大,液体膨胀次之,固体膨胀最小。也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反而减小。因为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的距离也增大,物体的体积随之而扩大;温度降低,物体冷却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小,使分子间距离缩短,于是物体的体积就要缩小。又由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大小不同,因而从热膨胀的宏观现象来看亦有显著的区别。
4. 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答:会的 是因为二氧化碳有红外光谱,会对太阳辐射产生额外的热效应。初三老师都说什么二氧化碳比热大所以是温室气体,这种说法基本上没道理,对于热平衡体系来说,不管你比热多大,进出热量一样就不会升温。所有的温室气体的共同特点是有红外谱,原理你可以找本量化或是谱学的书看看,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是 温室气体指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认为的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包括水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HCFCs)、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 阳光照射在地面上,地面吸收热量升温,地面受热后会向外散发红外线放热降温,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在空气中,易于吸收波长叫大的光波与射线,会吸收红外线升温,热量不能挥发,而无法散热,叫做"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升高 ,有保温作用.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使大气保温能力提高,从宇宙中来的热量进大于出,所以引起热吸收与散发不平衡,导致地球气温不断升高. 会,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也增加,所以会升温
5. 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怎么样
首先,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溶解比例是1:1。
其次,二氧化碳会和水形成碳酸,碳酸微溶于水。
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海底水深足够的话,会有很大的水压,二氧化碳会直接变成干冰,留在海底。但是这个压力,开口的输送管道也是承受不了的。
上面两个直接的反应,其产生的影响是改变海水的PH值,直接改变海洋环境,从而影响到海洋生物,有德生物将不能生存。另一方面,碳酸受热会分解,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会挥发出来,所以还会有一部分通过海洋表面进入大气。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基础平台,如果它发生变化,地球的整个环境都会发生变化的。
6. 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
这句话可能是片段吧。按照物理学的原理,温度越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高;温度越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由于人类活动,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海水表面温度上升,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高,大量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使海洋酸化。
7. 大气温度上升会导致海水温度上升吗
气温升高主要源因有,第一,云少使阳光直照时间过长,地球不能降温。第二,雨少地球不能降温。第三,雪少不能降温。以上三少主要应为地下水下降,和空气污染。以上说的三少和地下水有阴阳关系,也可以说是男女关系。
地球在三少的情况下,不但海水升高,而且升高后还会消失,地球还会远离太阳,和其他星球一样,没有水,没有生物。
8. 海水温度受大气运动影响
按照物理学的原理,温度越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高;温度越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
由于人类活动,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海水表面温度上升,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高,大量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使海洋酸化。
9. 海水温度增高会引起降水减少
下雨后海水一般来说不会升温,虽说雨滴如水中会做工,但是雨水从天而降一般和水温度相差不大了,赤道附近雨水白天偏热降雨升温(温差小到可以忽略)也有一定可能,两极地区下雨可能更冷(实际上也可能是大暴雪或者冰雹)不过天空降雨一般是纯水,下到海里会起到稀释作用,两极地区可能因为冰的作用温度没有反应
10. 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海水中溶解的
过去200年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溶解到海洋中,致使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骨骼和外壳生长能力。
我国不少环保人士和普通民众也因此对我国海洋生态忧心忡忡。然而,二氧化碳是否威力如此巨大,以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峻的挑战,记者带着种种疑问采访了我国海洋学专家……
多国专家联合研究认为:在某些二氧化碳浓度高达1000ppm的海域中,螺蛳丧失了外壳生长的能力。
由韩国浦项工大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奇泽,美国海洋大气研究所,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和德国等国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证明,自1800年至1994年,因焚烧化学燃料或制造水泥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48%通过海洋表面溶解到海洋中。如果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海洋酸性化,而给海洋生物带来严重的威胁。
通过研究二氧化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发现,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转化为碳酸,会软化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在一次巡航时,研究人员打捞出一种螺蛳,发现由于它已在二氧化碳浓度高达1000ppm(一百万份重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为1000份)的海水中浸泡两天,丧失了外壳生长的能力。虽然海中的生物依然存活,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外壳在溶解。这些生物的生存和再生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除非将它们移居到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海域。
研究小组证明了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妨碍浮游生物、珊瑚和贝类生成骨骼和壳的功能,终将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据研究小组估计,如果海洋继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到本世纪末,海洋生物制造骨骼和壳的机能将降低25%-45%。李奇泽说:“没有骨骼的生物将退化,造成食物链混乱,其结果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1800年的280ppm增长到现在的380ppm。如果没有海洋的作用,此浓度将会高达435ppm。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由此改变了海水的化学成分,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成分经过上亿年的调整逐渐形成,海洋植物的生长也倚赖二氧化碳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