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放线菌药物研究(海洋放线菌作用)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07 03:29   点击:24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放线菌作用

与陆地相比,海洋环境以高盐、高压、低温和稀营养为特征。海洋微生物长期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而生存,因而有其独具的特性。

海洋微生物来自(或分离自)海洋环境,其正常生长需要海水,并可在寡营养、低温条件(或高压、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下长期存活并能持续繁殖子代的微生物均可称为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主要包括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和原虫)、原核微生物(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无细胞生物 (病毒)。

2. 海洋放线菌培养基

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等四类.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 放线菌可用于哪些类型的污染处理

牛放线菌病是由几种放线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舌、颌、头、颈的皮肤及软组织等部位,形成局灶性的坚硬的放线菌肿。牛等多种动物常见,人也可感染。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主要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牛放线杆菌主要感染骨组织等硬组织,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在病灶的脓汁中形成黄色或黄褐色的颗粒状物质,称为菌块或菌丝,直径为2~5毫米,外观似硫磺;其抵抗力不强,易被普通浓度的消毒剂杀死。林氏放线杆菌是一种细小多形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多呈杆状,与巴氏杆菌形态相似;无鞭毛,不产生芽孢;在病灶中形成直径不到1毫米的灰白色颗粒状的菌丝;主要侵害头颈部皮肤和软组织,可蔓延到肺部,但不侵害其他内脏,还见于侵害牛的口腔和咽的黏膜、扁桃体及皮肤等处。

本病的病原主要分布或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动物口腔及上呼吸道也存在本菌。本病感染途径是外伤感染。因此,只要黏膜或皮肤上有损伤,就有可能发生此病。粗糙的饲草刺伤口腔是引起本病的一个常见原因。2~5岁牛最易感染,为散发性。

症状

林氏放线菌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等发生本病时,主要在颌骨角、颈部和颊部形成坚硬的球形肿胀,肿胀界限清楚、圆而突起、大小不一,由蚕豆大至人头大,无热无痛,破溃或切开时从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发生于舌时,舌肿大、坚硬、活动困难,故称“木舌症”,流涎,咀嚼、吞咽、呼吸困难,并导致颌下及腮腺部弥漫性水肿,有时可出现全身症状。乳房感染发病时,乳腺组织形成坚硬无痛的肿胀,在乳池或皮下常形成核桃大小、界限明显的坚韧结节,破溃时乳汁中出现脓汁。

当放线菌发生于骨骼时,多见于上、下颌骨,形成面积较大的骨组织肿胀,质地十分坚硬,界限明显,与皮肤粘连、无移动性,无热无痛。发展很慢,一般经过6~18个月才出现一个小硬肿,有时也可于1~2个月内发展到整个头骨;肿部初期疼痛,有时破溃形成瘘管,流出多量污黑分泌物,长期不愈。严重时会影响采食,一般无全身症状。

诊断

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特殊,诊断比较容易。必要时可取出少量脓汁中的颗粒,在载玻片上,加水稀释,找出硫磺样颗粒,用水冲洗,置玻片上,加一滴10%~15%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覆盖玻片稍用力挤压,然后置低倍显微镜暗视野下镜检,可见压平后呈菊花状的特殊结构,四周有呈红色的辐射状菌丝。林氏放线杆菌则在病灶中找到灰白色小颗粒状的菌丝,抹片革兰染色镜检时,有不太明显的辐射状菌丝。

预防

重视饲草加工,不喂未加工处理的豆秸、带芒的麦秸及粗硬饲草,防止口腔黏膜损伤,有外伤要及时处理,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用谷物或干草作饲料时应预先加水浸软后再喂;隔离治疗牛,被污染的场地和用具用0.1%升汞喷洒消毒,垫草及粪便焚毁。

治疗

(1)对于界限明显的肿胀,可手术切除或进行烧烙治疗。手术根治是彻底治愈的良方,但手术部位往往涉及腺体、大小血管,难度较大。一般性外科处理如切开脓包、清理脓汁及增生物,再塞入浸有5%碘酊的纱布,配合全身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根除本病。

(2)内服碘化钾,成年牛每天5~10克,犊牛每天2~4克,加水自饮,每天一次,连用2~4周,通常服此药5天以上,见有脓性眼眵,服用15~25天后应停药数日再服第二疗程的药,如发现食欲明显减少或肌颤现象,说明有中毒现象,应停止用药;有心脏功能扰乱的重症者可静脉注射10%碘化钾或碘化钠溶液,每天50~100毫升,隔日一次,连续3~5次。用药过程中如发现食欲减退、消瘦、黏膜潮红、流泪、皮肤发疹、皮屑、脱毛等中毒现象,应停药5~6天。2.5%碘酊多点注射于肿块内,每个点注射量为2~3毫升,也有较好的疗效。当肿胀破溃时,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对患部要每天用碘酊进行处理。

(3)硬结小者可直接在硬结周围注射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1周为一疗程。

(4)也可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不过,对于形成的较大骨组织肿胀,治愈后会留下异常的形态改变。

4. 放线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放线菌的菌丝纤细,宽度近似杆状细菌;营养菌丝与基质结合紧密,不易观察。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完整形态,可用玻璃纸法培养。具体方法是:

1.按无菌操作要求,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培养基,待凝固后,放上一块灭过菌的玻璃纸(将剪成近于培养皿大小的玻璃纸夹在两层白纸中,放培养皿中灭菌后,取出备用),使其在培养基上展平并紧贴在培养基上。

在玻璃纸上接种0.1~0.2毫升放线菌孢子悬液,涂均匀,盖好后,将平皿倒置于25~28℃温箱中培养5~7天,待玻璃纸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后,取出培养皿。

2.在一块干净载片上滴一滴水,从长菌的玻璃纸边缘剪下一小块,以其下面接触水面并展平,使无气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注意勿使生长放线菌的玻璃纸面上沾水,以免污染镜头和影响清晰度。观察时,不加盖片,在低倍镜下找到成团的菌丝体,再换高倍镜观察。首先看到孢子丝、气生菌丝,再向下轻调细螺旋,可看到平展分枝的基质菌丝。

用此方法也可观察青霉、曲霉等霉菌,但接种孢子量应比放线菌少,所用培养基、培养时间和温度均按霉菌要求。

5. 放线菌在污水处理中有什么作用?

1.黏土质:污泥中的黏土质组分有利于污泥作为建筑材料利用。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污水厂污泥中含有20%~30%的无机物,主要是硅、铁、铝和钙等的氧化物,与许多建筑材料常用的原料成分相近,它们即使被焚烧了还会以焚烧灰的形式存在,因此可以利用污泥中的黏土质制造建筑材料。

2.重金属: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由于各地城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来源于比例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成分规律及性质相差很大。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

3.营养成分:污泥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肥效甚至优于牛粪等农家肥料。

①氮盐:氮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养分,污泥中的氮以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有机氮约占90%,但它对植物的生长起不到任何作用,必须转化为硝酸盐才可被微生物利用。氮通常是污泥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过量使用含氮污泥可能导致没有利用的硝酸盐转移到地表或者地下水中,从而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②磷盐:每种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需要有充足的磷。磷的存在形式包括有机磷、正磷酸盐和多磷酸盐这三种。磷肥的主要摄取形式是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来的磷酸盐,其中植物可吸收的正磷酸盐占主导地位。

③钾盐:植物的很多功能都需要钾的参与,包括维持细胞的渗透性、增强植物抵御危害的能力以及协助细胞对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4.有机物:污泥中的有机质主要是由碳(质量比大约为58%,按干基计算)构成的,此外还有少量的氢、氧、硫和磷。有机质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5.微生物:它们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病毒、寄生虫、原生动物、轮虫和真菌。这些微生物中相当一部分是致病的。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泥直接施用会把微生物和病毒转移到植物、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因此,污泥处理时需要考虑去除致病微生物。

6. 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

农药细黄链霉菌具有多种防治作用,可以针对多种病害。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农作物病害防治:农药细黄链霉菌可以对炭疽病、灰霉病、霜霉病、叶斑病、果实腐烂等多种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同时对大豆、花椰菜、葡萄、苹果等多种作物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兽医保健:农药细黄链霉菌还可以用于动物保健,预防和治疗家畜禽类疾病,如肺炎、弓形体病、鸟瘟等。

3.水产养殖:农药细黄链霉菌可以在水产养殖领域中使用,能够有效地防治水产病害,如白点病、霉菌病等。

7. 海洋细菌和海洋放线菌

常见真菌:酵母菌,霉菌,还有香菇、草菇、金针菇等大型真菌

常见细菌:链球菌、乳酸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蓝藻、变形虫.真菌有:酵母菌、草菇、青霉菌

细菌:是微生物当中的一大类,它都是一些这种单细胞或者多细胞的微小的这样一些原核的生物。它的大小是以微米来计算的,是一个球形的或者弧形的等等各种形状。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8. 海洋放线菌图片

一、海洋生物种类

我国管辖海域已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

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海洋动物

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海洋动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的鲸类。从海面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

2、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海洋植物属于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门类甚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即原核细胞的蓝藻门和原绿藻门),到具有真细胞核(即真核细胞)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及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13个门,共 1万多种。

3、海洋微生物及病毒

海洋微生物来自(或分离自)海洋环境,其正常生长需要海水,并可在寡营养、低温条件(或高压、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下长期存活并能持续繁殖子代的微生物均可称为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主要包括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和原虫)、原核微生物(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无细胞生物 (病毒)。

扩展资料

常见的海洋动物有:虎鲸、抹香鲸、海豹、海豚、海狮;

爬行动物:海蛇、海龟;

海鱼:鲨鱼、珊瑚鱼、章鱼、电鳐、蝴蝶鱼等;

软体动物:海兔、海星、石鳖;

肠腔动物:水母、海葵、珊瑚等。

9. 放线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可以的 不过最好是在晴天使用 效果明显 下面从几方面阐述em 菌的使用及方法。

 1.池塘在春天注水后使用 渔塘清塘后,向塘里注水,每亩用1~2千克EM菌,代替石灰均匀喷洒,起到净化水体的目的。用时要注意两方面:

一是要等到清塘药物毒性失去后喷洒;

二是不能和石灰同时使用。

 2.定期在池塘中使用 在鱼种放养后,每亩用1千克“益富源水产菌液”定期泼洒水面,开始15天一次,以后1个月一次,若发现水质有恶化迹象,用量应增加。

 3.投喂颗粒料时使用 由于EM菌具有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提高水产品品质等功能,所以在喂颗粒料时,可用较高浓度的刚菌稀释液喷洒颗粒料,以喷湿为度,喷完之后立目口就喂。

10. 深海放线菌

厌氧微生物是不需要氧气也能生存的。氧气是维持动物、植物和人类生命必不可少的气体。而有的微生物见了氧气就不能生活,甚至死亡,被称为厌氧微生物,如破伤风杆菌就属这一类,伤口愈深,与空气隔离无氧,它就生长得愈好。很多芽胞杆菌都是厌氧微生物,不需要氧气也能生存的。氧气是维持动物、植物和人类生命必不可少的气体。

厌氧菌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种类:脆弱类杆菌群、产色素普雷活特和卟啉单胞菌、解脲类杆菌群、核梭杆菌、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厌氧革兰阴性球菌、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其他被状芽胞杆菌、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国际在线消息:日本潜水调查船“深海6500”号在印度洋海平面以下2500米的深处发现了接近于地球原始生命的细菌群。

据报道,这一发现是由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和北海道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共同完成的。细菌群是在可喷出300摄氏度的热水和氢气的热水孔中找到的。其中,有两种细菌可排出沼气,另一种细菌则依靠呼吸沼气和吞噬这两种细菌的尸体生存。

此外,这三种细菌只要接触到氧气都会立即死亡。此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深海有厌氧细菌的存在,但过去发现的厌氧细菌必需依靠海洋浮游生物等有机物才能生存,此次发现这些既不需要氧也不需要有机物的微生物还是第一次。

据科学家推测,此次发现的细菌群在习性上与地球原始生命相近。在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些尽量避开地表、依靠地球内部自生物质生存的微生物。 那时,深海细菌群很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互相依存的生态体系。

原始生命是地球诞生后在没有氧气的极限环境下最初产生的生命,诞生于含有大量氨基酸的粥状海水中,是一种以碳、硫化氢、二氧化碳为营养的微生物。在当时的地球表面和浅海地区,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辐射非常强烈,以至于任何生命都无法依身其中。

因此,原始生命只能在海底火山口等阳光无法照射到的高温环境下繁衍生息。与普通细菌不同,原始细菌没有细胞核,细胞膜中只含有最低限度的遗传信息,结构极为简单。

研究小组成员认为,在火星等环境恶劣的行星上可能也存在着类似的细菌。与空气隔离无氧,它就生长得愈好。

11. 海洋来源放线菌的发酵培养

生物固氮原理简介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特有的一种生理功能,这种功能是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固氮酶是一种能够将分子氮还原成氨的酶。固氮酶是由两种蛋白质组成的:一种含有铁,叫做铁蛋白,另一种含有铁和钼,叫做钼铁蛋白。只有铁蛋白和钼铁蛋白同时存在,固氮酶才具有固氮的作用。生物固氮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反应式概括表示。

N2+6H++nMg-ATP+6e-2NH3+nMg-ADP+nPi分析上面的反应式可以看出,分子氮的还原过程是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有三点需要说明:

第一,ATP一定要与镁(Mg)结合,形成Mg-ATP复合物后才能起作用;

第二,固氮酶具有底物多样性的特点,除了能够催化N2还原成NH3以外,还能催化乙炔还原成乙烯(固氮酶催化乙炔还原成乙烯的化学反应,常被科学家用来测定固氮酶的活性)等;

第三,生物固氮过程中实际上还需要黄素氧还蛋白或铁氧还蛋白参与,这两种物质作为电子载体能够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

铁蛋白与Mg-ATP结合以后,被黄素氧还蛋白或铁氧还蛋白还原,并与钼铁蛋白暂时结合以传递电子。

铁蛋白每传递一个e-给钼铁蛋白,同时伴随有两个Mg-ATP的水解。

在这一催化反应中,铁蛋白反复氧化和还原,只有这样,e-和H+才能依次通过铁蛋白和钼铁蛋白,最终传递给N2和乙炔,使它们分别还原成NH3和乙烯。固氮微生物的类型固氮生物都属于个体微小的原核生物,所以,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根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

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或培养基中生活时,可以自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对植物没有依存关系。常见的自生固氮微生物包括以圆褐固氮菌为代表的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以梭菌为代表的厌氧性自生固氮菌,以及以鱼腥藻、念珠藻和颤藻为代表的具有异形胞的固氮蓝藻(异形胞内含有固氮酶,可以进行生物固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根瘤菌,以及与桤木属、杨梅属和沙棘属等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弗兰克氏放线菌;另一类是与红萍(又叫做满江红)等水生蕨类植物或罗汉松等裸子植物共生的蓝藻。

由蓝藻和某些真菌形成的地衣也属于这一类。

有些固氮微生物如固氮螺菌、雀稗固氮菌等,能够生活在玉米、雀稗、水稻和甘蔗等植物根内的皮层细胞之间。

这些固氮微生物和共生的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专一性,但是不形成根瘤那样的特殊结构。

这些微生物还能够自行固氮,它们的固氮特点介于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之间,这种固氮形式叫做联合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根瘤菌属中有十几种根瘤菌,这些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具有特殊的互利共生关系,也就是一种根瘤菌只能在一种或若干种豆科植物的根上形成根瘤。

根据每种根瘤菌只能在特定的一种或若干种豆科植物上结瘤的现象,人们把根瘤菌及其豆科寄主分成不同的族,这些族也叫做互接种族。

一种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只能使同一个互接种族内的其他豆科植物结瘤。形成互接种族的原因是,豆科植物的根毛能够分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根瘤菌细胞的表面存在着多糖物质,只有同族豆科植物根毛分泌的蛋白质与同族根瘤菌细胞表面的多糖物质才能产生特异性结合。常见的互接种族及所含的豆科植物有:苜蓿族:包括苜蓿属和草木犀属植物;

三叶草族:只有三叶草属一个属;豌豆族:包括豌豆属、蚕豆属、山黧豆属、兵豆属和鹰嘴豆属植物;四季豆族:包括四季豆属中四季豆等植物;大豆族:只有大豆属一个属;豇豆族:包括豇豆、花生、绿豆、赤豆等植物;紫云英族:只有黄芪属一个属(包括紫云英、沙打旺等)。当豆科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时,会刺激同一互接种族的根瘤菌在根系附近大量繁殖。豆科植物对根瘤菌的这种影响,在土壤中可以达到2~3cm的距离。这样,根系附近的、与该种豆科植物同族的根瘤菌就会不断地繁殖并聚集到根毛的顶端。聚集在根毛顶端的根瘤菌分泌一种纤维素酶,将根毛顶端的细胞壁溶解掉。随后,根瘤菌从根毛顶端侵入到根的内部,并形成感染丝(感染丝是指根瘤菌排列成行,外面包有一层黏液状的物质)。根瘤菌就这样不断地进入根内,并且大量繁殖。在根瘤菌侵入的刺激下,根细胞分泌一种纤维素,将感染丝包围起来,形成一条分支或不分支的纤维素鞘,这样的结构叫做侵入线(图2-4)。侵入线不断地向内延伸,一直到达根的内皮层。根的内皮层处的薄壁细胞受到根瘤菌分泌物的刺激,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从而使该处的组织膨大,最终形成根瘤。氮循环简介氮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大气中的氮气,总量约3.9×1015t。除了少数原核生物以外,其他所有的生物都不能直接利用氮气。目前,陆地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氮的总量达1.1×1010~1.4×1010t。这部分氮素的数量尽管不算多,但是能够迅速地再循环,从而可以反复地供植物吸收利用。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氮总量约为3.0×1011t,这部分氮素可以逐年分解成无机态氮供植物吸收利用。海洋中的有机氮约为5.0×1011t,这部分氮素可以被海洋生物循环利用。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铵盐和硝酸盐,进而将这些无机氮同化成植物体内的蛋白质等有机氮。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将植物体内的有机氮同化成动物体内的有机氮。这一过程叫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氨,这一过程叫做氨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这一过程叫做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产生的无机氮,都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且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分子态氮则返回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叫做反硝化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被还原成氨,这一过程叫做固氮作用。没有固氮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就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地球上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三种:生物固氮、工业固氮(用高温、高压和化学催化的方法,将氮转化成氨)和高能固氮(如闪电等高空瞬间放电所产生的高能,可以使空气中的氮与水中的氢结合,形成氨和硝酸,氨和硝酸则由雨水带到地面)。据科学家估算,每年生物固氮的总量占地球上固氮总量的90%左右,可见,生物固氮在地球的氮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瘤菌菌剂的自制和使用根瘤菌菌剂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制。下面介绍两种简易的自制方法。①干根瘤法。豆科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根瘤菌的繁殖和固氮能力最旺盛。这时,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小心地连根挖起(尽量不要损伤根瘤)。挑选根瘤呈粉红色的、个大、数多的植株,剪去枝叶和细根后,挂在通风背阴处备用。也可以在收获豆科作物时进行选留,只是拌种时的用量应比盛花期留取的要多一些。第二年播种前,将根瘤取下,放在罐内捣碎,加上无菌水或冷开水搅拌均匀后,就可以拌种了。一般每公顷的豆种用75~150株的根瘤即可。②鲜根瘤法。预先在苗圃中种植同种豆科作物。大田播种时,从苗圃内生长健壮的豆科植株上选取个大和呈粉红色的新鲜根瘤,放在罐内捣碎,加上无菌水或冷开水搅拌均匀后就可以拌种了。这种方法只需要少量新鲜根瘤(每公顷的豆种可用75~150个根瘤)。使用根瘤菌菌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瘤菌对不同种甚至不同品种的豆科作物都有选择性。所以,所用的根瘤菌菌剂一定要和豆科作物属于同一互接种族,否则就没有增产效果。第二,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根瘤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所以,干鲜根瘤、自制或购买的根瘤菌菌剂以及拌好的豆种,一定要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第三,拌种要均匀,不要擦伤种皮。第四,拌种时,不能同时拌入农药。第五,拌种时,每公顷的豆种如果加入75~150g钼酸铵,会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多年种植某种豆科作物的农田,如果继续种植这种豆科作物,也应接种根瘤菌。这是因为土壤中原有根瘤菌的结瘤能力和固氮能力往往下降,即使能够结瘤,固氮能力也不高。需要指出的是,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不仅取决于根瘤菌菌种的质量(人工培育的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一般比野生的根瘤菌的固氮能力高几倍),而且取决于土壤条件和栽培措施。因此,人们不仅要进行根瘤菌拌种,而且要加强农田管理并适时适量地施用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如硼肥、钼肥、铁肥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自生固氮菌菌剂的使用我国推广使用的自生固氮菌菌剂,主要由圆褐固氮菌和棕色固氮菌制成。这些自生固氮菌菌剂,对于小麦、水稻、棉花和玉米等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施用方式主要有基施(和农家肥拌匀后,以基肥的形式施用)、追施(和潮湿的肥土混合均匀,堆放三五天并拌入一些稀粪水后,浇在农作物的根部并覆盖土壤)和拌种(注意要在阴凉处拌种,拌种时不能拌入农药,并且在阴凉处晾干后再播种)。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农田中使用自生固氮菌菌剂的增产效果不很稳定。为此,目前科学家对于自生固氮菌的增产作用还有争论,有的认为是自生固氮菌的固氮作用起到了增产作用,有的则认为主要是自生固氮菌分泌的生长素起到了增产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单纯施用自生固氮菌菌剂不能满足农作物对氮素营养的全部需要,自生固氮菌菌剂的施用只能是提供农作物氮素营养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一种补充措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