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快海洋产业特色化
浙江海洋大学可以说是一本大学。不知道你说的一本是否指的是在特殊控制线以上招生。
浙江海洋大学在浙江既有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次招生,但我们说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浙江考生,浙江海洋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也可以说浙江海洋大学是二本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简称“浙海大”,是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8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2016年更为现名。
学校设有10个学院,开设48个本科专业;主要院系设置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与医学学院、港航建筑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水产学院、海洋工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等。
2. 发展海洋产业
一种能源想要被大规模使用,必须要转换成电能。
这几种能源中,长久看来,核能早晚会成为核心地位的能源。
太阳能发电目前开发成本过高,而且生产电板过程中污染较严重,光热利用规模有限。
风能对地理的要求颇高,地域性要求较高,转换效率低,另外最致命的是风能发电量小。
氢能基本上是设想,实验室都没怎么实现。
生物质能会获得一定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将生物质能压块,处理成煤的形式来使用,应该会得到较大发展。
生物质能最大缺点是能量密度太低,对生物质的收集,或者说能量的富集是生物质能最大的瓶颈。
地热能海洋能概念大于实用。
所以基本上,若干年后,核能是主流,如果能解决核聚变,那么太阳能是主流,生物质能风能只能当配角,其他的基本上概念性更大。
(纯属个人观点)
3.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集团主要业务为现代远洋运输物流、海洋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内河港航投资运营、涉海金融服务等产业等。
海洋集团有限公司是经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于2010年9月,注册资本49.74亿元。
4. 海洋产业体系
一、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坚持陆海统筹,做好海岸带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提高海域开发利用效率、调整海岸带生产布局、提升生态岸线功能等。着力发展低能耗、污染少、效益高的海洋产业,推进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构建海岸生态保护与海洋循环经济等绿色生产方式。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鼓励发展海洋高端服务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三、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计划,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完善产业创新链。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覆盖度。壮大海洋优势产业链条,“十四五”培育出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
四、完善涉海金融服务,助力产业加速发展。以现代金融助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海洋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体系,建立健全产融对接常态化机制。完善普惠金融服务,重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5. 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海洋智区项目定位“TOD双站之上、西海岸动能之芯”,规划范围约2800亩,投资额约300亿,项目以海洋产业为主导、智慧产业为基础,聚焦海洋、智慧两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研发、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等产业功能,匹配商业配套和生活配套,力争在西海岸新区创新实践全球先进的TOD产城融合模式,打造产业、商务、商业和生活全业态融合的产业新城。
国际海洋智区将围绕智慧城市和智慧海洋产业,重点引进智慧海洋产业的核心技术、应用产品、产业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关联企业和机构,构建以企业管理、产业配套为主的横向公共服务生态和以为芯片、卫星通讯、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的纵向服务生态,构建完成产业服务体系,汇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影响力,加速企业集聚,同时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更好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作为青岛市最重要的产业项目之一,国际海洋智区整合各合作方优势资源,也是位于新区最具潜力的区域,发展前景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青岛海洋产业新标杆和智慧科技新高地。
6.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与陆地一样,海洋也有三个产业的划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
7. 海洋产业增加值
2021年3月3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2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0010亿元,比上年下降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除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盐业外,其他海洋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海洋渔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海洋捕捞得到有效控制,海水养殖实现较快发展;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取得较快增长,产量继续保持双增长;海洋生物医药业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增加值稳步提高;海洋电力业快速发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增幅较大;海水利用业保持良好发展,多个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产;海洋船舶工业企稳态势明显,新承接订单量增加;海洋工程建筑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智慧港口、5G海洋牧场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呈现先降后升,逐步恢复的态势。
8.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深圳海洋新城已于2023年初开始动工,目前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将加快启动规划建设,预计2035年建成。
根据规划,海洋新城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海洋新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定位为湾区海洋门户、蓝色创新海湾,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海洋新城对标世界三大湾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海洋新城将聚焦海洋新兴产业,构建以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核心,海洋现代服务、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三大产业为支撑的“2+3”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蓝色产业空间,构建千亿元级的海洋产业集群,促进深圳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加快建设海洋新城,深圳“十二个一”工程还包括: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建设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成立海洋科学研究院、打造全球海洋高端智库、建设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组建海工龙头企业集团、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探索设立深圳海事法院、规划建设深圳海洋博物馆和海洋科技馆、举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9. 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一、保护海洋环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同样的问题。虽然海洋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但是海洋环境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所以如果不能处理好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海洋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再间接地影响到海洋经济和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也就是说海洋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 保护海洋环境有利于保证人的生存和发展
1、 保障人类食物来源安全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是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生命之母。人类也是水生生物不断进化的产物,海洋是地球上所以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2、 为人类提供宜居的环境
海洋对气候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沿海地区是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自古以来人类都会有意识的选择靠近海洋的地区定居,如今沿海地区的人口数量更是爆炸式的增长,有些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当地的人口承载极限。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给海洋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造成了海洋环境的破坏,这种结果反过来也影响了沿海居民的居住环境。因此海洋环境保护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通过各种手段解决沿海地区的人口压力,这样才能在人类和海洋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对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要严厉处罚,珍惜海洋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的环境资源。
10. 加快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
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即,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51020”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在哪?如何推进落实?
5大支柱,万亿实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推动疫后经济重振、加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进程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湖北制造向质量效率型、高端引领型转变。
为此,我省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及转型方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确定为“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且到2025年,5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均要突破1万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产业上,我省在保障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运营稳定的同时,将招引上下游企业做好配套,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领域融合应用,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等核心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上,我省将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发展趋势,强化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和创新能力,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打造万亿汉江汽车产业走廊,建成全国重要的专用汽车基地及示范区、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研发生产示范区。
现代化工及能源方面,我省将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瞄准“双碳目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及循环经济战略。力争到2025年,全省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大健康产业上,我省将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化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为关键,围绕生物技术药物、创新药、高端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科学引导大健康产业国际化创新、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化配套生长、内涵式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产品加工上,我省将重点推进粮油加工业、酿酒及饮料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果蔬加工及精制茶叶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膳食消费结构改善,满足城乡居民更高层次的食品消费需求。
千亿产业,组“梯队”
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是万亿级支柱产业的配套与支撑,包括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纺织、绿色建材、低碳冶金、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商务服务。
在高端装备领域,我省将按照“关键突破、集成创新、集群发展”的思路,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聚焦重点领域,突破核心部件、关键技术、重大装备产业化瓶颈,扩大智能制造模式普及推广,加大重大技术装备应用示范。
高档数控装备及系统、激光加工成型装备被摆在重要位置。我省将依托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重、华中数控等,加快筹建数控工控创新中心,巩固重型数控机床、齿轮加工机床、中高端数控系统等优势。依托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力发展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成套设备、激光应用系统等,形成较为完善的激光产业链。
先进材料上,我省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生态环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增强先进材料对湖北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
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北斗及应用、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电、安全应急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光通信及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信息网络、软件及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数字创意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1. 完善海洋产业体系
就目前全国而言,四大海洋产业(按海洋GDP排):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业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给出定义: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2020年5月,《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