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东坡描写大海的诗句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5.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 苏东坡在海南的诗
苏东坡发配儋州时写下了一首诗,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除了这首诗之外,苏东坡还在儋州期间写下了许多其他的诗词,反映了他对海南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观察和体验。例如《题临贺山水图》、《雨中登岳阳楼》等作品都是在儋州期间创作的。
3. 苏东坡描写大海的诗句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关于“海”的文言文短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滕王阁序》。
2."胡为乎遁世无闷,乘时游夏海之湄。"——出自唐代李白的《九日登高望京国馆诗》。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4."岸芷汀兰,荇菜蒲苇,梧桐罗列其端正。掉舸凫雁,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一片水空明。"——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夜行客》。
5."洋洋洒洒,盈斗缩卯;涌泉喷花,如飞如扬。"——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这些句子都通过对“海”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所感受到的海的不同魅力和神韵。
4. 苏东坡关于海的诗词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5. 苏轼写大海的诗
这是曾国藩的集联,上句出自苏轼的“和蔡景繁海州石室”: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下句出自王安石的“伯牙”: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6. 苏东坡 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
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得有变化。诗人使用这个典故,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说“如听轩辕奏乐声”,却说“粗识轩辕奏乐声”,就又使人联想到苏轼的种种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动。
尾联推开一步,收束全诗。“兹游”首先是照应诗题,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仅指这次渡海,还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县的全过程。下句的“兹游”与上句的“九死南荒”并不是互不相承的两个概念,那“九死南荒”,即包含于“兹游”之中。不过“兹游”的内容更大一些,它还包含此诗前六句所写的一切。
弄清了“兹游”的内容及其与“九死南荒”的关系,就可品出尾联的韵味。“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诗人固然达观,但也不可能毫无恨意。因此,“吾不恨”毕竟是诗的语言,不宜呆看。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也见于言外。
7. 苏东坡描写大海的诗句是什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鹊楼》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钱起《送僧归日本》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灵隐寺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2.描写大海的诗句古诗
1、《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宋代: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释义:
千万年的涟漪仍荡漾在这片清净隔绝的地方,海岱楼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着天,天与水合为一体,像是从月亮上的广寒宫来看下面的人间一样。
雾色蔼蔼中出现一个海市蜃楼,巨鳌托举着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随着月亮一同出来。月亮圆的像宝珠一样的时候有很多异样的气息,现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颗夜明珠价值千金。
2、《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8. 苏轼的海滩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
《乙巳游日本绝句》
清 · 吴保初
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宋 · 苏轼
9. 苏东坡写赏海棠的诗
不是齐白石的诗。
是苏轼的《戏张先》。
原文如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解析:八十岁的老翁娶了十八岁的新娘,满头白发苍苍与新娘漂亮的红妆形成鲜明的对比。
洞房花烛夜之时,两人就像白色的梨花和粉色的海棠在一块。
10. 苏东坡描写海南的诗句
吾在海南艺菊九畹,以十一月望,与客汛菊作重九”。对此,海南古志《正德琼台志》也有记栽:“东坡尝称岭南气候不常,菊花开时即重阳,不须以日月为断。”这应是海南“菊花开时即重阳”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