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蒸发量
海洋中的海水大量吸收太阳辐射,造成的水温升高,引起水体气化的过程就是蒸发。很明显温度越高蒸发越旺盛。
地球上副热带地区纬度较低,因而气温高蒸发量大,再加上副热带地区由于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容易产生降雨,晴朗的天气居多,这样叠加起来使得蒸发量最大值不在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反而在副热带地区。
2. 海洋蒸发量大还是降水量大
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年较差相对较大。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年较差相对较小。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3. 海洋蒸发量为什么大于降水量
陆地只有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其它大部分地降水量小于降水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取决于气候特点,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同时气温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当然在高纬或高寒地区因气温低,蒸发微弱,同样降水大于蒸发。总之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原因也是多样的。
4. 海洋蒸发量占全球降水量的百分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全球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是119000立方千米,多年平均蒸发量是72000立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47000立方千米。
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是577000立方千米,蒸发量也是577000千米。
水平衡
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根据水平衡原理,一条外流河流域内某一段时期的水平衡方程式为:
P-E-R=ΔS
式中P为流域降水量,E为流域蒸发量,R为流域径流量,ΔS为流域储水变量。从多年平均来说,流域储水变量ΔS的值趋于零。
流域多年水平衡方程式为:
P0=E0+R0
式中P0、E0、R0分别代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
P0=E0-R0
全球多年平均水平衡公式为:P0=E0
根据估算全球平均状况,每年海洋上约有505000立方千米的水蒸发到空中,而总降水量约为458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少47000立方千米,这同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相等。每年陆地上约有72000立方千米的水蒸发到空中,而总降水量约为119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多47000立方千米,这也同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相等。
5. 海洋蒸发量大于陆地蒸发量
海面的水变成水汽而进入大气的过程。海水蒸发时从海洋吸收了热量,而大气则获得了海洋所损失的这部分热量。因此,海面蒸发不仅是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和热交换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决定海-气界面的水分、热量和盐度的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海面的蒸发,有助于阐明海水的含盐量和洋流的关系,揭示海上气团变性和大气环流等现象的内在规律。
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在连接水面的空气中,只要水汽未达饱和状态,海水就不断蒸发。由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气温愈高,空气愈能容纳更多的水汽。已经被水汽饱和了的空气,当它流经较暖的海面时,因接触海水而升温,就处于不饱和的状态,有利于海水的蒸发;相反,当暖空气流经冷水面时,遇冷而呈过饱和状态,其中一部分水汽便凝结而形成雾,不利于海水的蒸发。从年平均的情况来看,海面的蒸发量大大超过了凝结量。
6. 海洋蒸发量增加
蒸发量的空间变化,受气温、海陆、降水量诸因素的影响。纬度愈低,气温愈高,蒸发能力愈强,蒸发量也就大;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海洋上的蒸发量大于大陆,并有自沿海向大陆内部显著减少的趋势;一般说来,降水量多的地方蒸发量也大,反之,蒸发量小。
所以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7. 海洋蒸发量变小会
因为我国中纬度地区的暖流是来自低纬海洋。而在我国第一位海洋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多,热量大,所以在低纬地区热量的收支平衡中是收大于支。
盈余的热量通过大洋环流的形式,由低纬传递到高纬。这个传递就是通过流向中伟的暖流来完成的。所以中纬地区的暖流势力强强度大。增温增湿效果明显。所以蒸发量大。
8. 海洋蒸发量等于什么
世界海洋每年约有50.5万立方公里的海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被蒸发,向大气供应87.5%的水汽。从海洋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作为雨或雪降落在海洋和陆地上。
陆地上每年约有4.7万立方公里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或沿地面注入河流,或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周而复始的水文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