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水深测量方法
四大海洋的平均深度是133米,这个是全球海洋大陆架的平均深度。印度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平均水深3840米,仅次于太平洋,其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底部,深达9074米。海水体积总计29195万立方公里。南冰洋的海洋深度在4到5公里,南极洲大陆架很窄,最宽只有258公里,而且深有400到800米深。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太平洋平均水深3940米,海水体积72370万立方公里。北冰洋平均水深1296米,海水体积1698万立方公里。扩展资料: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南北最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宽约19000千米,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与深海沟相接,东南部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复杂。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
2. 海洋水深测量
用回声测深仪来测量海洋深度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测深仪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声波以每秒1450米的速度向下传播,碰到海底,马上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
求出发射声波和收到回声的间隔时间,又知道了声音在水里的传播速度,就不难算出海底的深度。
3. 海水测量
解释:可以使用盐度计来测量水中的盐度,盐度计用于快速测定含盐(氯化钠)溶液重量百分比浓度或折射率。广泛应用于制盐、食品、饮料等工业部门及农业生产和科研中。
简介:
盐度计(salinometer)测量海水盐度的仪器设备。常指电导率盐度计。
原理:
因为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利用盐溶液中可溶性物质含量与折光率在普通环境下成正比例,可以测定出盐溶液的折光率,这样盐度计/折射仪就求算出盐的浓度。注:盐度计是折射仪(折光仪)的细分型。
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海洋检测主要是对海洋水体、沉积物、海洋生物体、海洋大气、气象、水文、海冰等生态健康环境的监测和调查活动,是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海洋灾害预测、海洋资源利用与管理、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海洋检测过程:取样,化验,数据整理,上报;目的:了解海水质量,受污染的程度及变化情况。
5. 海洋测量定位
可以的。只要有GPS定位就可以。它的应用不止山上,还有很多:
(1)陆地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导航、应急反应、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壳运动监测、 市政规划控制等。
(2)海洋应用,包括远洋船最佳航程航线测定、船只实时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宝、水文地质测量以及海洋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监测等;
(3)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导航、航空遥感姿态控制、低轨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和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GPS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点位精度,同时对检测常规测量的支点也非常有效。GPS技术在隧道测量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GPS测量无需通视,减少了常规方法的中间环节,因此,速度快、精度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海水水位表
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海水的涨落发生在白天叫潮,发生在夜间叫汐,所以也叫潮汐。我国古书上说“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在涨潮和落潮之间有一段时间水位处于不涨不落的状态,叫做平潮。 再说潮汐。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这种现象曾使古人很纳闷,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但是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
7. 海面水位
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水面离河底的距离称水深。计算水位所用基面可以是以某处特征海平面高程作为零点水准基面,称为绝对基面,常用的是黄海基面;也可以用特定点高程作为参证计算水位的零点,称测站基面。 水位是反映水体水情最直观的因素,它的变化主要由于水体水量的增减变化引起的。水位过程线是某处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横座标为时间,纵座标为水位。
8. 海洋水文测量
一、器测法
(一)雨量器
雨量器是直接观测降水量的器具,它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承雨器口径为200mm,安装时器口一般距地面700mm,筒口保持水平。分辨率为0.1mm。一般采用2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如4段制或8段制,雨大时还需加测。观测时用空的储水瓶将雨量器内储水瓶换出,用雨量杯量出降水量。当降雪时,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具,待雪融化后计算降水量。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
(二)自记雨量计
自记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常用的自记雨量计有三种类型: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和翻斗式。称重式能够测量各种类型的降水,其余两种基本上只限于观测降雨。按记录周期分,有日记、周记、月记和年记。在传递方式上,已研制出有线远传和无线远传(遥测)的雨量计。
1.称重式:这种仪器可以连续记录接雨杯上的以及储积在其内的降水的重量。记录方式可以用机械发条装置或平衡锤系统,降水时全部降水量的重量如数记录下来。这种仪器的优点在于能够记录雪、冰雹及雨雪混合降水。
2.虹吸式:承雨器将承接的雨量导入浮子室,浮子随着注入雨水的增加而上升,并带动自记笔在附有时钟的转筒上的记录纸上画出曲线。记录纸上纵坐标记录雨量,横坐标由自记钟驱动,表明时间。当雨量达到10mm时,浮子室内水面上升到与浮子室连通的虹吸管顶端即自行虹吸,将浮子室内的雨水排入储水瓶,同时自记笔在记录纸上垂直下跌至零线位置,以后随雨水的增加而上升,如此往返持续记录降雨过程。记录纸上记录下来的曲线是累积曲线,既表示雨量的大小,又表示降雨过程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表示降雨强度。虹吸式雨量计分辨率为0.1mm,降雨强度适应范围0.01~4.0mm/min。
3.翻斗式:这类雨量计由感应器及信号记录器组成。其工作原理为:雨水经承雨器进入对称的翻斗的一侧,当接满0.1mm雨量时,翻斗倾于一侧,另一侧翻斗则处于状态。每一次翻斗倾倒,都使开关接通电路,向记录器输送一个脉冲信号,记录器控制自记笔将雨量记录下来,如此往复即可将降雨过程测量下来。自记笔记录100次后,将自动从上到下落到自记纸的零线位置,再重新开始记录。翻斗式雨量计分辨率为0.1mm,降雨强度适用范围在4.0mm/min以内。
称重式、虹吸式和翻斗式雨量计的记录系统可以将机械记录装置的运动变换成电讯号,用导线或无线电将信号传到控制中心的接收器,实现有线远传或无线遥测。
二、雷达探测
气象雷达是利用云、雨、雪等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的。用于水文方面的雷达,有效范围一般是40~200km。雷达的回波可在雷达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不同形状的回波反映着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云和降水等等。根据雷达探测到的降水回波位置、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变化趋势等资料,即可预报出探测范围内的降水、强度以及开始和终止时刻。
三、气象卫星云图
气象卫星按其运行轨道分为极轨卫星和地球静止卫星两类。目前地球静止卫星发回的高分辨数字云图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可见光云图,另一种是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的亮度反映云的反照率。反照率强的云,云图上的亮度就大,颜色较白;反照率弱的云,亮度弱,色调灰暗。红外云图能反映云顶的温度和高度,云层的温度越高,云层的高度越低,发出的红外辐射越强。在卫星云图上,一些天气系统也可以根据特征云型分辨出来。
9. 海水水位查询
对于钓鱼,特别是海钓来说,是一定要看潮水的,作为海钓人,如果对所在海域的潮水涨落时间不能了然于胸,而全凭碰运气的话,那肯定是钓不好鱼的,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海洋潮汐的涨落规律大概是涨潮一平潮一落潮一平潮一涨潮,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通常来说,涨潮时,海里的鱼儿会循着潮水,来到岸边或潮涧带来觅食,所以涨潮时在近岸便可轻松地钓上来鱼,可一旦潮水退潮后,虽说退二分潮还能上鱼,可慢慢地,随着水位的降低,岸钓便难以再上鱼,此时,唯有开船出海寻找鱼群才更利于上鱼了。
在潮水的涨落潮其间,有个海水平潮区,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是最不容易上鱼的,这和海鱼索饵所具有的乘流性有关,也就是海水不流动鱼儿不开口吃食,此时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涨潮或落潮的时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个月几乎都会有2天的死潮,死潮潮水,水位低,而且落差不大,状态和上面提到平潮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水流不动,或者流动缓慢,只不过平潮期只有一小时时间,而死潮却要持续一天,如里选择这一天出海钓鱼的话,基本上是颗粒无收的!
10. 海洋水位差
海洋不溢出是重力作用,但如果河流水位过低是会发生海水倒灌的。
河流水一直流不完是因为,海洋蒸发的水汽会随着风、云等再次搬运到陆上,通过降水补充到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