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对二氧化碳的过度吸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海洋吸收了约30%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从碳中和的角度,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
目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00ppm,是80万年来的最高值,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缺氧等现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2.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海洋碳循环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碳酸盐泵”,就是大气中的CO2气体被海洋吸收,并在海洋中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第二方面是“物理泵”,即混合层发展过程和陆架上升流输入,它与海洋环流密切相关;
第三方面是“生物泵”,即生物净固碳输出,
3. 海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海水溶解二氧化碳
正文
溶解于海水的二氧化碳。海水二氧化碳系统中重要环节之一。二氧化碳溶于海水的物质存在形式有: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化)、碳酸、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其中碳酸氢根占大多数。它的含量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大陆径流、海-气交换、固体悬浮物质和海洋沉积物等有密切关系,因而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当表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大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时,海水向大气放出二氧化碳,反之,海水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常高纬度海域的海水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称为“汇”),低纬度海域相反(称为“源”)。总的结果是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用有: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矿物燃料燃烧产物,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解释海水pH何以是约8.1等。
4. 海洋对调节二氧化碳含量起作用吗
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水域,29%的面积是陆地,而且在地球的热带地区,绝大部分的面积都是海洋,因此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起到的总体作用要比陆地更大。
地球大气层中的水汽大部分来自于海洋,陆地上的降雨也大部分是海洋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水的温度在升高和降低时吸收和释放的热量较多,因此当地球的温度升高的时候,海洋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热量,维持地球的温度均衡,所以地球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近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学家联合印度这方面的科学家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声称,印度洋和太平洋正在变暖,其海水暖池规模已经增大了一倍,这一变化正在改变全球降雨模式。横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部的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洋最暖的部分,其中包含着“马登-朱利安涛动”,它是由地球热带赤道地区海水对流区块引起的,在北半球的冬季,其动向主要以周期约30-90天的速度向东行进,表现为雨云在热带海洋上空移动,通常是从非洲东部向东移动到印度,再绕过印度尼西亚进入太平洋,并一直行进到美洲,它可以影响季风气候区,引发大范围的热浪和洪水。
如今,两国的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海水暖池每年都在扩大面积,并且正在改变已有的地球表面的降雨规则。它能促使我国长江流域、美国、东非地区、印度北部的降雨减少,同时也会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的降雨量增加。该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迈克尔·麦克法登表示:“印度洋和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水温都在变暖,不过最温暖的水域仍在西太平洋上空,印度洋水汽会被西风带吹到太平洋西部,使得这里云量增多,台风更容易出现。
海洋除了会吸收热量给地球降温,并且海洋水汽能增加降雨之外,海洋也对地球大气成分的含量有很大的调节作用,才能吸收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地球的物质效应,但是海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避免地球温室效应化,不过这一过程也会增加海水的酸度。
总之,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表面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现象,在调节和稳定地球气候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左右着地球的气候模式。另外,海洋中长距离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能量、温度和养分的平衡,维持了海洋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一门大学问啊!
5. 海洋对二氧化碳的过度吸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对不对
过去200年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溶解到海洋中,致使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骨骼和外壳生长能力。
我国不少环保人士和普通民众也因此对我国海洋生态忧心忡忡。然而,二氧化碳是否威力如此巨大,以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峻的挑战,记者带着种种疑问采访了我国海洋学专家……
多国专家联合研究认为:在某些二氧化碳浓度高达1000ppm的海域中,螺蛳丧失了外壳生长的能力。
由韩国浦项工大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奇泽,美国海洋大气研究所,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和德国等国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证明,自1800年至1994年,因焚烧化学燃料或制造水泥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48%通过海洋表面溶解到海洋中。如果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海洋酸性化,而给海洋生物带来严重的威胁。
通过研究二氧化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发现,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转化为碳酸,会软化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在一次巡航时,研究人员打捞出一种螺蛳,发现由于它已在二氧化碳浓度高达1000ppm(一百万份重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为1000份)的海水中浸泡两天,丧失了外壳生长的能力。虽然海中的生物依然存活,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外壳在溶解。这些生物的生存和再生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除非将它们移居到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海域。
研究小组证明了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妨碍浮游生物、珊瑚和贝类生成骨骼和壳的功能,终将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据研究小组估计,如果海洋继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到本世纪末,海洋生物制造骨骼和壳的机能将降低25%-45%。李奇泽说:“没有骨骼的生物将退化,造成食物链混乱,其结果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1800年的280ppm增长到现在的380ppm。如果没有海洋的作用,此浓度将会高达435ppm。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由此改变了海水的化学成分,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成分经过上亿年的调整逐渐形成,海洋植物的生长也倚赖二氧化碳的供给。
6. 二氧化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海水溶解二氧化碳。
溶解于海水的二氧化碳。海水二氧化碳系统中重要环节之一。二氧化碳溶于海水的物质存在形式有: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化)、碳酸、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其中碳酸氢根占大多数。它的含量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大陆径流、海-气交换、固体悬浮物质和海洋沉积物等有密切关系,因而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当表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大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时,海水向大气放出二氧化碳,反之,海水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常高纬度海域的海水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称为“汇”),低纬度海域相反(称为“源”)。总的结果是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用有: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矿物燃料燃烧产物,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解释海水pH何以是约8.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