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馆里面的魔鬼鱼
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
想要看各种鱼类吗?这里有被称为游泳冠军的旗鱼;被冠以魔鬼鱼的蝠鲼;还有最会生孩子的翻车鱼等。
2. 海洋馆里面的魔鬼鱼是什么鱼
你好,成都浩海海洋立方馆展示的鱼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
1. 珊瑚鱼类:如太阳鱼、蓝点鹦鹉鱼、紫珊瑚鱼等。
2. 热带深海鱼类:如灯笼鱼、龙利鱼、蓝鳍金枪鱼等。
3. 海龟:如绿海龟、红海龟等。
4. 海葵、海星、海胆等海底生物。
5. 无脊椎动物:如海葵、珊瑚、海胆、海蛇、海蜗牛等。
以上仅为部分展示的鱼种类,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海洋生物。
3. 海洋魔鬼鱼图片
在谈论魔鬼鱼之前,必须得先澄清 “魔鬼鱼”这个名号。“魔鬼鱼”只是俗称,因为长相与蝙蝠相类似,故学名为 “蝠鲼”。目前住在长隆海洋王国的蝠鲼则为双吻前口蝠鲼,是蝠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目前翼展已经超过4米(可以长到超过9米长)。魔鬼鱼属软骨鱼类,就是身体内骨骼全为软骨。软骨鱼类在整个海洋鱼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其中,较大的家族之一就是魔鬼鱼所属的鳐鱼家族,还有大家所熟知的鲨鱼家族也属于软骨鱼类哦~也有不少人把所有的鳐鱼都统称为“魔鬼鱼”,其实是不科学的说法。魔鬼鱼属于鳐鱼家族,是一个具体物种。而鳐鱼是一个统称,并不能代表某种具体的鱼类。
魔鬼鱼的英文名“Manta ray”源自西班牙语的“地毯”之意,而魔鬼鱼扁平庞大的身躯跟地毯也颇为神似,故魔鬼鱼还有“毯魟”之称。身型庞大的菱形状,纯黑色的背部,再加上头顶上突出的两个犄角状头鳍,难怪会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之为魔鬼鱼。在深邃浩淼的大海里时而向下急速俯冲,时而盘旋向上。在饱食之后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还会不时飞跃出水面达1到2米高,这个“魔鬼”也真是活波调皮呢。
与其他鳐鱼一样,魔鬼鱼的口也在身体的下方,但不同的是,魔鬼鱼的口在更前方的部位-头鳍中间的下方。进食时,魔鬼鱼会用它的头鳍扒拉着食物往嘴里送,因此,魔鬼鱼的头鳍也往往被人们形象地比喻成两只筷子。相较于其他张嘴就吃一点也不讲究的鱼,在进食借助自己的头鳍辅助自己进食的场景也真是显得有高雅了许多呢,哈哈~难怪会被别人称誉为温文尔雅的君子啦!
但如果你看到了魔鬼鱼在进食时突然张开的巨盆大口,估计你又会改观了。因为当魔鬼鱼张开大嘴,直视着魔鬼鱼口中的内骨骼,再加上它“魔鬼鱼”恐怖的名号,估计不少人都会不寒而栗。但其实人家也就长得吓人罢了。魔鬼鱼的性子可一点也不凶残,它性情温顺,在海洋中与其他鱼类相处得颇为融洽。嘴巴虽然大,但却喜欢吃浮游生物,魔鬼鱼是鳐鱼家族中唯一进化成滤食性的物种,这种滤食性的进食方式跟我们的鲸鲨是一样的。
魔鬼鱼出现的时期最早可追溯到中生代侏罗纪。神奇的是这一亿多年间它们的体型几乎没发生什么变化。静静地观察它们,总会有种回到一亿年前的感觉,一亿年前的海洋,一亿年前的生命。
4. 海洋馆里的魔鬼鱼的图片
海洋馆扁扁的鱼叫鳐鱼。
海洋馆像笑脸的扁鱼是鳐鱼。鳐鱼的外形奇特而优雅,身形呈扁平圆形或菱形,胸鳍宽大,很像一对翅膀,头部有两道缝,还有突出的圆形眼睛,游泳的时候就像飞行一样。
鳐鱼的头部有两道缝,海水从头部的缝隙进入它的体内,随后从嘴后面位于腹部的鳃裂口处排出。鳐鱼主要靠嗅觉来捕猎,幼年时主要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为食,如蟹、虾,成年后,主要猎捕乌贼等软体动物。
5. 海洋馆里面的魔鬼鱼图片
展区一般有:深海奇观、海藻缸、珍品缸、淡水世界、热带雨林、触摸池、鲨鱼池、海龟池、企鹅馆、海洋剧场、海狮乐园等展示区。
形态怪异的魔鬼鱼、色彩鲜艳的神仙鱼、会发射“水珠炮弹”来觅食的炮弹鱼……总之鱼类很多基本每个海洋馆都有鲨鱼 海马 海龟 各种鱼类 ‘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 还有 企鹅 水母 海狮表演
6. 海洋馆里是魔鬼鱼还是鳐鱼
叫蝠鲼,有个俗名叫魔鬼鱼,北京动物园海洋馆里好像有。
中文学名
蝠鲼
拉丁学名
Mobulidae
别称
毯魟、魔鬼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软骨鱼纲
亚纲
板鳃亚纲
目
燕魟目
科
鲼科
属
蝠鲼属
种
9种
分布区域
暖温带及热带沿大陆及岛屿海区
英文别称
devil rays、flying rays
简介
蝠鲼又名魔鬼鱼,因它们的游姿与夜里飞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名,是软骨鱼纲、蝠鲼科几种海产属鱼类的统称。蝠鲼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盘一般50~10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8米以上,重达3吨。2008年8月,我国海南的一位渔民就曾捕获了一条1500千克重的超级“魔鬼鱼”。身体扁平,宽大于长,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肥厚如翼状,头前有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有一个小型的背鳍。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口宽大,牙细而多,像铺石一样排列,上、下颌具牙带,但上颌可能没有牙齿,鼻孔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为三角形,较小,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蝠鲼背面多为黑色或灰蓝色,腹面灰白且散布着零星的深色斑点,体型就像一张巨大的毯子,再加上其身体后部有一条又圆又细的尾巴,就像是一只“海上风筝”。蝠鲼有洄游的习惯,所以人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常年见到它。每年的6~7月,蝠鲼会洄游到福建、浙江沿海。8~9月,它们又会游到黄海,10~11月,就会游回浙江沿海,12月到次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在我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到它们的踪影。
物种学史
蝠鲼的英文名是“manta”,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毯子”,可见其体形如何了。由于其在海中优雅飘逸的游姿跟夜空中飞行的蝙蝠很相似,所以中文名为“蝠鲼”。蝠鲼因其长得“异性”,故此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它总会不知所措,它实在很难让人将其与正常的鱼类联想到一起,可是它的祖先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便在海洋中畅游了。约在l亿多年前开始,它们的体形就几乎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就此在海洋中定形了。
形态特征
蝠鲼身体扁平,宽大于长,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它还有一个小型的背鳍,尾细长如鞭。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像铺石一样排列,口宽大,牙细而多,上颌、下颌有牙带,但上颌可能没有牙齿,鼻孔位于口前两侧,喷水孔为三角形,较小,位于眼后,距眼有相当一部分的距离,出水孔开口于口隅。蝠鲼鳃孔宽大,正中延长尖突,腰带呈深弧形;卵胎生,母体子宫壁上有乳头状突起,分泌营养液以滋养发育后期的胎儿。胎儿体盘宽约0.41米,幼体体盘宽约1.44米。仔鱼体盘宽约1.13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辽宁省沿海。国内双吻前口蝠鲼分布于我国各沿海。日本蝠鲼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海域。
栖息环境
蝠鲼主要栖居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区域,较少停留或栖息在海底,从离海岸较近的表水层到1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6] 。
中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生活习性
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但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
虽然像珊瑚三角区这样的珊瑚礁区域仅占全球海洋的极小部分,但它们却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园,比如这些蝠鲼。蝠鲼是鳐鱼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它们通常以珊瑚礁周围的生物为食。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经科学家观察发现,蝠鲼在跃出海面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时,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
蝠鲼的滑翔有时是为了独子被欺,有时是受到敌害的追击,有时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虫在作怪,它被折磨得受不了。
雌蝠鲼非常爱护自己的独子。它不像别的鱼,一次产卵就有几千几万粒,像翻车鱼,可以说是鱼类中的高产能手,一次产卵可达三亿粒。雌蝠鲼不产卵,它是卵胎生的,这在鱼类中又是少有的事。它每次只生一胎,无怪乎它要宠爱独子了 。
小蝠鲼一生下来就有20千克重,长约1米,不了解这种鱼的人,初见之下还以为是大鱼,其实,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繁殖方式
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间是蝠鲼的繁殖季节。此时热带海域的水温在26~29摄氏度间,蝠鲼开始成群出现在浅海区,通常是几只体型较小的雄性一起尾随在体型稍大的雌性身后,游速比平时略快。经过20~30分钟的追逐后,雌蝠鲼逐渐放慢速度,雄蝠鲼则游到爱人身下,并用胸鳍“爱抚”其身体。完成短暂的交配后,雄性则扬长而去,接下来第二个追求者会重演以上的过程。不过,雌蝠鲼最多只接受两个“意中人”的追求——1~2枚受精卵在雌性体内发育并孵化出仔鱼,大约13个月后,小蝠鲼会直接从母体中产出,不久就能自由游动,独闯天下了。小蝠鲼5岁时达到性成熟,适龄者便可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的寿命约为20年。
保护级别
2011年蝠鲼已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国际自然生态保护联盟(IUCN)已将蝠鲼归类为"濒危"物种。曼塔信托基金是一个总部位于英国的慈善机构,致力于蝠鲼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该组织的网站也提供蝠鲼保护和生物学的信息资源[11] 。
201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双吻前口蝠鲼和阿式前口蝠鲼两种前口蝠鲼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列入公约附录二。中国作为缔约国,将从2014年9月14日起对以上两种蝠鲼实施保护,对蝠鲼国际贸易进行监管。
7. 海洋馆的鱼叫什么名字
海洋馆里有众多种类的鱼,每种鱼都有其独立的特点 蓝色的小丑鱼身上带有白色的条纹,看起来十分可爱;石斑鱼体型较大,颜色斑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金鱼是温和的小型鱼类,适合放在家中养殖;鲨鱼活泼好奇,极具威慑力这些鱼类各有特色,令人拍案叫绝 此外,海洋馆的鱼类描写不仅局限于外观,不同类型的鱼类在生态环境、习性等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海龟,它们在水下游弋时是缓慢的,但冲刺时速度相当快,它们在过着隐居生活,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得越来越远,回归出生繁殖的地方,这也是许多游客特别喜欢观察的一点总之,海洋馆里的各种鱼类无论是颜色还是生活习性都很有趣,令人难以忘怀
8. 上海海洋水族馆魔鬼鱼
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它们体型极为庞大,体长通常在10米左右,最长可达20米,仅嘴巴就宽达1.5米,虽然体型巨大,但它们的性格还是比较温和的。
2、姥鲨
姥鲨是仅次于鲸鲨的世界第二大鱼类,它们的体长一般在7-8米,最长15米,主要栖息在温和的海域,虽然它们长相凶猛,但性格非常温和,所以被称为“姥”鲨。
3、蝠鲼
蝠鲼也叫魔鬼鱼,它们的长相和游动的姿势与夜里飞行的蝙蝠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蝠鲼,它们有着庞大扁平的身体,体盘最大可达8米以上。
9. 海洋馆中的鱼
每个海洋馆生物不同
以北京海洋馆为例
主要展品:七彩神仙鱼、玻璃鲶、非洲王子、红龙、锦鲤、巨骨舌鱼、蓝鲨、蝙蝠鲳、琵琶鱼、青鱼、雀鳝、射水鱼、神仙鱼、食人鱼、嗅线鲈。
32个展缸向游客展示了地球上最具代表性海域的观赏鱼类,让游客作了一次奇妙的环球海洋旅行。主要展品:鞭蝴蝶、长吻鼻鱼、多带蝴蝶、副刺尾鱼、海葵、海马、黄高鳍刺尾鱼、蓝绿光鳃、蓝纹蝴蝶、镰蝴蝶、牛角、六斑刺鲀、有一些五彩缤纷的观赏鱼。
10. 海洋生物魔鬼鱼
有的。
不排除魔鬼鱼,有时可能有身上有寄生虫在作怪。
魔鬼鱼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身体扁平,尾细长如鞭,口宽大,背面多为黑色或灰蓝色,腹面灰白且散布着零星的深色斑点,体型就像一张巨大的毯子,再加上其身体后部有一条又圆又细的尾巴,就像是一只“海上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