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背景(海洋渔业的变迁)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6-30 15:40   点击:25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渔业的变迁

全书从海洋渔业的自然环境与开发背景、海洋渔业的发展、沿海渔村的社会变迁、渔政管理、海水养殖业和远洋渔业的兴起、海洋社会的少数民族及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形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明清时代为研究重点、上溯早期渔业开发,下究现代渔业走向,对中国海洋渔业经济与渔民社会作了综合、立体、深入、科学的探索与研究。

2. 海洋渔业发达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3. 海洋渔业的变迁历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1. 拖网调查:拖网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渔业资源调查方法,它通过在海洋中使用拖网捕捞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然后记录和分析捕获的物种和数量来评估渔业资源的状况和变化。

2. 甲板观察调查:甲板观察调查是一种将观察到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记录下来的方法,通常是从船上进行的。这种方法不需要捕捞,因此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观察者可以记录物种、数量、大小、性别和年龄等信息。

3. 声纳调查:声纳调查使用声波来检测和描述海洋中的生物和物理环境。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声纳设备和软件来分析数据,以确定海洋中的鱼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4. 标记回收调查:标记回收调查是一种将标记的鱼类放回海洋中,然后在未来的时间里重新捕捞并记录这些鱼类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对鱼类进行标记,并使用特殊的方法来确定标记的方式和位置。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全面的渔业资源调查结果。

4. 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渔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渔业还能够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5. 海洋渔业的发展历史

   上海海洋大学诞生于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水产学府,被誉为“中国现代水产教育的摇篮”。学校从创业之初的艰难办学发展到今天学科优势明显、仪器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众多的水产高等学府,经历了漫长、卓越的创业历程,形成了“勤朴忠实”的优良校风。      如今的上海海洋大学,已是一所以水产、海洋、食品等特色学科为主,农、理、工、经、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成为国家水产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面前,学校围绕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拓宽科学研究和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为让水大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水大,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往,为今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回顾学校历史,纵观巨大变化,“海大人”有理由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身上肩负着培养新型高级人才、为国家繁荣添砖加瓦的历史重任。为此,我们将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我校90周年校庆题词“办好上海海洋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神为指导,继续把握时代脉搏,凝聚“水大人”的智慧和力量,发扬敬业精神,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海洋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特色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并重的一流特色大学。      这是历史的召唤。让我们同舟共济,奋进不止,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912-1927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  1927-1928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  1928-1930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  1930-1937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  1937-1947  抗战停办  1947-1951  上海市吴淞水产专科学校  1951-1952  上海水产专科学校  1952-1972  上海水产学院  1972-1979  厦门水产学院  1979-1985  上海水产学院  1985-2008  上海水产大学  2008至今  上海海洋大学  (来自校网不知有用否)

6. 海洋渔业的变迁历史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古代阶段和海洋地理考察阶段。

古代阶段

(从史前到14世纪) 在中国,5000年前出现了独木舟,3000年前出现了木帆船。公元前200~公元100年,中国沿海航线已经畅通,并开辟了通过朝鲜半岛到达日本诸岛,绕过中南半岛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航线。据文献记载,公元12世纪初中国人已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距今4000~5000年前,居住在地中海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希腊克里特岛的居民,已具有一些海洋知识。公元前2000~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曾利用太阳和行星的位置确定方位,开辟了从直布罗陀海峡远航大西洋的航线,发现了加那利群岛。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人通过红海,进行了环非洲的航行。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地图。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之间,挪威人曾越过大西洋,发现了格陵兰和纽芬兰,并在那里从事渔业活动。

由于航线的开辟和航海活动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海洋现象的认识。其中突出的是对潮汐现象及其成因的认识。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气象学》中记载了潮汐现象;古希腊皮西亚斯记录了大潮与小潮,发现了潮汐主要起因于月球。公元前2世纪,巴比伦赛留卡斯在波斯湾对潮汐进行观察,并与地中海(几乎无潮汐)进行了比较,还发现波斯湾日潮不相等现象。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波西东尼斯(Posidonius,波塞多纽)在加的斯观察潮汐,发现潮差受月球相位的影响。公元1世纪,中国王充明确地指出潮汐同月相的相关性。公元8世纪,中国窦叔蒙在《海涛志》中,不仅指出了潮汐和月相的相关性,而且论述了海洋潮汐变化逐日、逐月、逐年的周期性,建立了现知世界上最早根据月球位置推算出每月和每天高、低潮的图解表。公元11世纪,中国燕肃在《海潮论》中分析了潮汐与太阳和月球的关系,潮汐的月变化以及形成钱塘江涌潮的地理因素等。

海洋生物知识随着航海也积累起来,如公元前300多年,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记载了爱琴海 170多种动物;公元前2~前1世纪,中国的《尔雅》除记有海洋动物外,还有海藻的记载。

古代海洋探险的另一大贡献是证实地球的形状。公元前5世纪,巴门尼德宣称地球是圆的。公元前250年左右,厄拉多塞尼计算出地球的圆周长为 39690公里,与地球的实际周长十分接近,并画出了地球的经纬线,提出了绕地球航海一周的想法。公元2世纪中叶,托勒密地图绘有海洋。他指出大西洋和印度洋同地中海一样,是闭合的大洋,并认为地球东西两点彼此十分接近,如果向西航行,则可以抵达东端。这一观念在1300多年后,启发了哥伦布的向西远航的设想。

7.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

1、海洋第一产业指海洋农业

是人类利用海洋生物有机体,将海洋环境中的物质能量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或直接收货,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的社会生产部门。

包括海洋渔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植物栽培、海洋牧业、海水灌溉农业等。

2、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矿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海洋药物工业、海洋能电力业、海洋空间利用和工程建筑业等。

8. 海洋渔业的变迁有哪些

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这些水当中,有的被陆地隔开,人们称之为“湖泊”“河流”,有的连成一片包围着陆地,人们称之为“海”。也许你曾经见过大海涨潮时的波澜壮阔,见过阳光下细软白沙折射的光芒万丈,见过蓝蓝天空下自由翱翔的活泼白鸥……但是,你真的了解大海吗?

海与洋并不是“孪生兄弟”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海洋连在一起说。可是海洋并不是孪生兄弟,它们的区别大着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虽然在“海洋”中“洋”的位置靠后,但是洋才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呢。如果把海洋看作兄弟俩,那么洋就是岁数不大却长得比哥哥还强壮的弟弟了!别看它岁数小,大洋的面积可占到世界上海洋总面积的89%左右呢。大洋不只是靠面积强过了哥哥,它的深度也不能小瞧——平均水深在3000米左右,最深的地方可以达到1万多米。一层楼房大概高3米,那么大洋最深处相当于3333层楼呢!这个深度,你是不是也觉得很惊讶呢?

比起大洋,大海就像是发育得太晚、长得不高的哥哥。大海在大洋的边缘,像哥哥保护弟弟一样包围着大洋。海的面积没有大洋的大,只有海洋的11%左右。论深度,大海也比大洋逊色不少,大海有的地方深两三千米,有的地方却只有几米深,不过这也足够那些小虾小蟹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而大海却没有这样好的系统。世界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南大洋也叫南冰洋。)同样,大海也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边缘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靠近大陆前沿,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就像是一根纽带紧紧地联系着海洋两兄弟。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它是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就像是欧洲的波罗的海。而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所以大海和大洋就像是一对兄弟一样密不可分,现在你还敢说海洋没有什么不同吗?

为什么海洋“深不可测”?

曾经有人用盆和水来比喻陆地与海洋——占地球表层面积最多的海水,装在了地球上最大最深的洋盆里。如果分别统计全世界陆地的高度和海洋的深度,我们就可以发现两者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陆地大多数在海拔100米以下;而海洋的深度大概在3000~6000米。陆地平均海拔大约为800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680米。为什么陆地和海洋的差异会这么大呢?

原来地球上的地壳也是分不同种类的,主要是大洋壳和大陆壳。大洋壳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它的密度大约是2.9克/厘米3;大陆壳的主要成分是花岗岩,它的密度大约为2.7克/厘米3。大洋壳和大陆壳的下面都是地幔,地幔又是由橄榄岩组成的。而橄榄岩的密度为3.3克/厘米3。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知道,重的物体要向下沉,轻的物体向上浮。因为成分的密度不一样、重量不一样,于是就有了大陆和大洋的深度差。不但如此,重的地壳薄,轻的地壳厚,所以才会产生大洋壳平均厚度不到10千米,而大陆壳平均厚度33千米的巨大差异!大陆最高的地方要数青藏高原了吧,那里的地壳厚度超过70千米了,而海洋的最深处当然还是要数海沟。

9. 论述海洋渔业的重要性

一般性的:

①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②纬度低,热量充足,鱼类生长快,生物循环旺盛。

③湖泊面积大,(或者是深度大),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

④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或者是多条河流注入(或大陆架沿岸),饵料丰富,营养物质丰富。

特殊类的:

⑤湖泊北部咸南部淡,湖水性质差异大,便于不同种类鱼生存。(或:湖泊与大洋相连,与外海相连,便于洄游鱼类的生存。

⑥靠近火山,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10. 海洋渔业呈现什么布局

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渔业可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