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地形单元由哪些组成部分
海洋,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2. 海洋地形地貌
四大海洋的平均深度是133米,这个是全球海洋大陆架的平均深度。印度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平均水深3840米,仅次于太平洋,其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底部,深达9074米。海水体积总计29195万立方公里。南冰洋的海洋深度在4到5公里,南极洲大陆架很窄,最宽只有258公里,而且深有400到800米深。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太平洋平均水深3940米,海水体积72370万立方公里。北冰洋平均水深1296米,海水体积1698万立方公里。扩展资料: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南北最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宽约19000千米,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与深海沟相接,东南部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复杂。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
3. 海洋地形地貌的一些基本概念
黄渤海自然分界线座落在老铁山灯塔下方陡峭的山崖下、延伸入海的岬角之处。“陆地到此结束,海洋从此开始”在这里举目眺望,能远望到山东半岛的轮廓。黄渤海分界线是一道十分壮观的奇景。两海在水流在这里交汇,渤海的呈现黄色,黄海的是水呈现蓝色,是由于这里海峡地沟的作用形成的“一条长长的天然通道”,尤其在秋天秋高气爽的时节,海面上风平浪静之时,这种奇观尤为明显,堪称“世界一绝”,有“一脚踏两海”的深切感受。黄渤海分界线的形成,还有待于人们去揭开这种地形地貌的秘密。这里现已经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并有度假村供游客旅游度假。2000年夏天,张健曾在此横渡渤海海峡获得成功。
4. 海洋地形结构图
1、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2、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 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海洋。
3、大陆基
大陆基又称“大陆隆”、“陆基”,是大陆坡坡麓附近各种碎屑堆积体的联合体总称。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陆坡上,另一部分覆盖着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
5. 海洋地形单元由哪些组成部分组成的
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平原: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例如华北平原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例如青藏高原。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例如长白山地区和武夷山地区。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例如四川盆地。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例如长三角平原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例如青藏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
6. 海洋地貌单元
全世界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陆板块指对海洋地质、海洋地貌和地球物理等资料进行分析后建立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
全世界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每一板块均是一种巨大而坚硬的活动的岩块,其厚度50—250公里不等,它包括地壳和与地幔一部分。大陆板块每天都在以微小的变化在运动着,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海沟的形成等都是大陆块运动引起的。
大陆板块指对海洋地质、海洋地貌和地球物理等资料进行分析后建立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它认为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板块的边界是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由于地幔的物质的对流,使板块在洋中脊处分离、扩大,在俯冲带和地缝合线俯冲、消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首先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来被证实。
7. 海洋地形类型有哪些
海底地形,根据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过度地带,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可以说是被海水覆盖的陆地,一般大陆架的水深不超过200米,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是大陆架海区。从大陆架向大洋方向前进,在大陆架的边缘通常会出现一个坡度很陡,深度越来越深的陡坡,我们称为大陆坡。大陆坡可以理解为是大陆和大洋的连接部分,大陆坡的深度从200米一直加深到2000米。
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可以理解为海底的沟槽,其形态通常是狭长的,而且两壁陡峭,海沟的深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了11034米。海沟是板块运动而形成的,通常是由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碰撞而形成,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洋盆是大洋海底的主体部分,是海底相对平坦的区域,面积巨大,属于典型的大洋地壳,其深度通常在3000至6000米,人们通常把洋盆称为深海平原。海岭就是指海底的山脉,海岭两侧是平坦的洋盆,通常海岭的高度可达3000至4000米,长度多在上千公里以上。海岭的形成是板块张裂的结果,多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海底板块的张裂,使得下方岩浆上升,形成海底系列火山,最终形成海岭。
8. 海洋地形的主体
细分共有五种:
1、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2、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 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海洋。
3、大陆基
大陆基又称“大陆隆”、“陆基”,是大陆坡坡麓附近各种碎屑堆积体的联合体总称。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陆坡上,另一部分覆盖着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