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海洋地质构造特征是
日本海具有弧后拉张盆地的性质,它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在外东北地区发生软流圈物质上涌,在岩石圈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这种弧后盆地会造成岩石圈的拉张断陷,偶尔会发生基性岩浆的大量涌出,形成洋壳和深水洋盆。
在太平洋西岸,由于太平洋板块从侏罗纪晚期就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在白垩纪时期引发了一系列具有弧后盆地性质的中新生代拉张盆地开始形成。除了始于2500万年前的日本海盆地之外,从晚侏罗开始形成的松辽盆地(
今松辽平原所在区域)
也曾经是类似的大型弧后拉张盆地,而环渤海湾盆地(今华北平原所在区域
)同样被认为具有较弱的弧后拉张性质。只不过,随着
俯冲带逐渐东移,引起弧后拉张的深部物质上涌也随之东移
。所以,如果说松辽盆地和环渤海湾盆地是第一代太平洋西岸弧后拉张盆地的话,日本海实际上就是第二代,而且似乎有点青出于蓝的意思。南海盆地也大约是在日本海拉张的时候开始拉张,或许不仅仅是时间的巧合,但我对南海盆地的性质了解还不多,这里就不妄作揣测了。日本除了是个大型弧后拉张盆地之外,它
还在盆地的北部发育出了少量的洋壳
,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新生大洋了。这一点,在不考虑盆地是否具有弧后性质时,与南海盆地是很类似的:南海盆地也出现了少量洋壳,可以认为是一个新生大洋了。日本列岛是一个大陆岛弧,它并非仅由俯冲带后方喷出的岩浆形成,而是还具有从东北亚地区撕裂下来的陆壳
。大约2500万年前,日本列岛的核心开始从东北亚撕裂,并逐渐旋转移动到现在的位置,其间伴随着着岩浆物质不断涌出,围绕陆壳的内核开始不断增生。图片出处: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Islands (4) -- GLGArcs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
日本海为什么这么深
:因为它是大型弧后拉张盆地,数千万年的岩石圈快速减薄拉张让它变成深水盆地。日本海底部有没有洋壳
:有,所以它已经具有大洋性质。日本海是怎么来的
:由于俯冲引起地幔深部物资上涌,受其影响,从东北亚大陆上凭空冒出来
的一个大盆地。与太平洋海底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太平洋的海水有关系。加个戏:
日本会沉没吗:
即使考虑到陆壳岩石的局部俯冲作用,还考虑到苏鲁大别地区的超高压回返现象,日本列岛作为依托陆壳核心逐渐增生的岛弧,仅有可能在太平洋或日本海完全闭合后,作为陆壳岩石的一部分发生局部俯冲,不具备全部俯冲沉没的条件。然后最后一般还会被吐出来:密度太低,咽不下去……
可以自古以来吗
:如果这个古从白垩纪开始算的话……自然是可以的……2. 中国的海洋地质构造特征是什么
大洋洲的地质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古老的大陆部分地壳相对稳定,新期形成的岛屿部分构造活动频繁,地体发展自西向东由老变新。
大洋洲是由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澳洲大陆和1万多个面积大小悬殊的岛屿组成,岛屿之多,为各洲之冠。岛屿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13.8%,其比例之高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大洋洲不仅岛屿众多,而且类型齐全。按其成因可分为大陆型、火山型、珊瑚型和混合型四种。若结合外貌形态细分,火山型又可分为夏威夷式和维苏威式,珊瑚型则可分为台礁、环礁和裙(堡)礁三种形式。
大洋洲除部分山地海拔超过2000米外,一般在600米以下。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1/3,200一600米的丘陵、台地约占全洲面积1/2以上。为世界地势低缓的一洲。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面积辽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力较强,地表广泛分布着风蚀、风积地貌。在西部沙漠和中部艾尔湖一带,有许多风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沙垅和碟状往地。麦克唐奈山脉附近可以看到风蚀的沙岩柱和典型的雅丹地形。
大洋洲的岛屿生成多与火山作用有关,珊瑚岛和环礁的基底,也是火山物质组成的,因而火山地貌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如新西兰有成群的火山口、熔岩弯丘: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有体积较大、坡度偏小的盾状火山地貌等。
大洋洲的地貌结构自西向东有五个明显不同的地貌单元:大陆西部的侵蚀高原(西澳高原)、大陆中部的沉降平原(中澳平原)、大陆东部的断块山地(东澳山地)、大陆东侧的新褶皱岛弧(大陆型岛屿)、更东的火山一珊瑚岛屿群(海洋型岛屿)
3. 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
海洋地质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以海洋科学与工程为特色的重点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与山东省以及青岛市共建的一流大学,校址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水产养殖、海洋生物科学、海洋科学与工程、海洋气象学等相关工程学科都是一级学科博士点。
4. 中国海洋地质之父是谁
海洋地质专业的就业率是挺高的,国内海洋地质人不多,现在需求更多,近几年海洋地质专业就业率达到96.7%。并且海洋地质专业就业相当广阔,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海洋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还可以毕业后自己考取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选调生等职务。
5. 中国海洋地貌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汇的地带,也是位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的叠合地带。我国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南北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其中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占60%。因此,沿海各地的气候大相径庭。我国沿海地区属季风气候区,主要受海洋影响。夏季海上多东南风,沿岸高温多雨;冬季海上多东北风,气温低。
沿岸常受海浪冲刷侵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由陆向海逐渐降低。陆上众多的河流东流入海,大量的入海泥沙直接影响着海岸、岸滩的生长发育。由于我国陆域和海域都很辽阔,漫长的海岸线南北穿越沿海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单元,这不仅决定了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而且造就了各海区不同岸段别具特色的海岸、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总体上,在地质构造史上的新华夏构造控制着我国东部海岸轮廊和分布格局,因此它不仅使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在平面上呈“S”型,总的延伸方向为北东—西南向,而且也奠定了我国沿海地貌——山地丘陵海岸和平原海岸的基本框架。
我国海岸的性质,一般以杭州湾为界点,南部地质构造以持续上升为主,在地貌上多为山地丘陵海岸,在垂向上高低起伏大,在平面上岬角、海湾交替分布,海岸曲折,海岸以侵蚀为主。北部地质构造以下降为主,如辽东湾、菜州湾和渤海湾等,在地貌上多为平原海岸,海岸地形单调、缓坦,海岸线平直,海滩辽阔,海岸以淤积为主。
我国华南沿海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发育形成了相应的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这是热带海岸所特有的自然景观。
6. 我国海洋地理特点
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
7. 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
由于印度洋海底地貌的错综复杂,所以除了洋底中部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东部东印度洋海岭和岛弧、海沟带,在海岭、海丘、海台之间分布着许多海盆。
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
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300~2500m,平均宽度达800km左右。
在印度洋海底,由于被一些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就形成了中脊裂谷表现为时断时续。所以,印度洋海岭看上去形态崎岖破碎。
此外,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地区延伸,进而形成阿拉伯一印度海岭,高度较大,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和红海。
中印度洋海岭从罗德里格斯岛向西南分出西南印度洋海岭,经爱德华太子群岛,接大西洋一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至圣波尔岛向东南连接东南印度洋海岭,再向东连接太平洋一南极海岭和东太平洋海岭。因此,印度洋海岭是海底地貌显著的特征之一。 构造带是印度洋海底除了中脊海岭外,另一种地貌形式。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0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
它北起北纬10°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南至南纬3l°的断裂海岭,长约5000km,东西宽约150~250km。由于它沿着东经90°分布,故又叫东经90°海岭(或卡彭特海岭)。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为下列三个海域:
第一,东部海域区。
这个海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
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
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连接着深海沟,而东南部则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形成复杂的海底地貌。
第二,西部海域区。
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最为复杂,海岭和岛屿将其分割,主要分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区。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一东印度洋海盆。 印度洋大陆的地貌特征是大陆架的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
此外,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也是印度洋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
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
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
在澳大利亚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
在印度半岛的西侧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
正是因为这些海台形成印度洋大陆地貌有着显著的特点。
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是印度洋气候的明显特征。我们知道,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因而广阔的海域受气温的影响而变化,气温的分布也随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形成印度洋明显的气候特征。
8. 中国海洋自然地理特点
副高内的天气,由于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
高压的西北部和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交界,受西风带锋面、气旋活动的影响,上升运动强烈,水汽也较丰富,多阴雨天气。
高压南侧是东风气流,晴朗少云,低层湿度大、闷热。但当有台风、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活动时,可能产生大范围暴雨带和中小尺度的雷阵雨及大风天气。
高压东部受北来冷气流的影响,形成的逆温层低、是少云干燥的天气,长期受其控制的地区,因久早无雨,可能出现干旱,甚至变成沙漠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