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国海洋文学作品(我国海洋文学作品有哪些)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6-28 04:16   点击:171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我国海洋文学作品有哪些

曹文轩的根鸟 黑柳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斯比丽的小海蒂。 肯定正确

2. 中国的海洋文学

  冰心出生于海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一个海军将领,对幼年的冰心在思想上有很大影响。 谢葆璋是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参加过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在海边度过了童年时代。冰心出生后7个月时,就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冰心在海上结识了终生的爱人吴文藻。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在幼年时,大海陶冶了冰心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漫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由以上几点,使冰心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冰心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3. 我国海洋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

现在是中国海洋大学,是211重点大学,汉语言文学属于文学院属于实力派专业,考研和就业都非常好

4. 我国海洋文学作品有哪些书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1941年出版蕾切尔·卡逊第一部著作《海风的下面》,描述海洋生物。这本书虽然受到科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的好评,但是销量却很小,原因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1948年,她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撰写一部关于海洋自然科学发展的专著——《我们周围的海洋》,该书于1951年出版,连续86周荣登“纽约时代”杂志最畅销书籍榜,被“读者文摘”选中,获得自然图书奖,并使卡逊获得两个荣誉博士学位。1962年,她的新作《寂静的春天》开始在书店出售。该书将近代污染对生态的影响透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予人类强有力的警示。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5. 我国海洋文学的表现内容

苏东有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今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海岸区域。

谈到南通海洋文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沿海乡镇。南通沿海拥有14个乡镇,其中每个乡镇因其不同的历史形成以及地域上的差异而各有特点,有不少的文化资源可挖。就从名字来讲,很多乡镇的名字由来,就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或是曲折离奇的传说。比如吕四,其名字由来是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滨四次驾临吕四。再如如东,如东古代为海洋,唐代时逐渐成为陆地,唐将薛仁贵在此驻兵,是马塘镇得名的由来。北宋始就设栟茶、丰利二镇。这些都是可以挖掘和提炼的文化资源。

2.海洋渔业。“舟楫之便,渔盐之利”,这是初始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以及利用。靠海而居,渔业成为人们维系生活的主要产业之一。南通的渔业因拥有全国三大渔场之一的吕四渔场、拥有广袤无垠的泥沙质滩涂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南通因海而生,傍海而立,当地人也因海而得福。自古以来,就流传两句民谣:“黄海滩上处处宝,金牛天天出一条”。南通的渔业特别是海洋渔业从一开始简单的滩涂捕捞,到近海作业,再制造大马力渔船发展外海作业,乃至远洋作业;从单一的捕捞发展成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的渔业产业链。因为海洋渔业产业在整个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一直以来比较大(近几年才随着沿海开发力度的加大,渔业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因此,海洋渔业文化在整个海洋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3.民俗风情。主要是沿海的一些风俗、景点等。包括民俗习惯、民歌等。由于地域的缘故,在南通沿海地区有着与内陆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以海门、启东为例,沿海地区的方言与内陆地区的不一样,属于不同语系。在生活、民俗习惯也有着不小差距,其中与靠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从吃鱼的习惯上,通东沿海人们在吃鱼时,特别是在渔船上吃鱼时绝对不能将鱼翻身,渔民们会认为不吉利,把鱼翻过来吃,预示着翻船的意思。在内陆地区就没有这个习惯。同时,在通东地区,人们在闲暇时创造了不少的诗歌,描述了以前那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南通2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着南通独有的沿海风景。在沿海最东边是最早能看到日出的地方——启东圆陀角,往北便是世界罕见的奇景——蛎岈山牡蛎礁,再往北是江海文明的起源——青墩文化遗址所在地……

4.名人与南通海洋。追寻与南通海洋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的名人。对于南通海洋文化的研究,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清末状元张謇,另一个是宋朝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张謇是中国近代放眼蓝色国土,首创海洋开发的第一人。他将南通万亩荒芜滩涂变成了良田;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渔政船,通过渔政维护海洋权益;他第一个以股份制管理模式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通过渔业发展争取海洋资源;他建造了中国第一所水产学校……

宋代天禧年间(1017-1021),范仲淹刚过而立之年,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盐仓监。天圣中,范仲淹满怀“有益天下之心”上书泰州知州张纶,建议急速修复捍海堰,以救万民之灾。宋代天圣二年(1024),范仲淹征集兵夫四万余人兴筑海堰,时值隆冬,雪雨连旬,潮势汹涌,迫岸而来,兵夫因惊慌失措,四处逃散而陷入泥泞中淹死二百余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范公堤现虽失却其捍海之能,但范公堤和范仲淹及他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还有一代名相文天祥曾在南通黄海边上写下“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春红堆蟹籽,晚白结盐花”的诗句,清人佘仪曾亦有诗云:“海气江声入望偏,平沙浅渚杂人烟,东风早晚桃花汛,鲑菜如泥贾客船”。

5.沿海民间传说。在沿海各地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民间传说成为海洋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吕四流传着吕洞滨四次到吕四的故事;流传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吕四,吃过“天下第一鲜”——文蛤后念念不忘的故事;还有海神娘娘庙、吴妃孤冢的故事……

这些民间传说是沿海渔民的智慧结晶,有些不乏精华,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民间传说的流传往往有地区性,一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民间传说的创作特色,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挖掘南通海洋与渔业的民间传说,便是为了取精去粕,将民间传说这一特殊艺术存在,更好地体现于整个海洋文化之中,为宣传和谐海洋、魅力海洋注入更多、更新的元素。

6.海鲜文化。无穷无尽的海洋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各种海鲜是大海赐予我们的珍馐。在南通有着各种鱼类、贝类,还有藻类,因此海鲜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近几年,启东、如东两地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海鲜节,其影响越来越大。海鲜文化其实就是在海鲜烹饪、海产品等方面注入文化的元素,让海鲜从单一饮食上升至饮食和艺术的双重享受。对于海鲜文化的挖掘将有利于我市海洋渔业品牌的打造,有利于我市海洋渔业产品的推广,更有利于我市海洋文化的宣传。

南通海洋文化内涵深厚,资源丰富。以上归纳的几个部分,基本概括了南通海洋文化的主体,看似散乱无序,其实确有主线贯穿其中,我们所说的精髓就是这根主线。南通海洋文化的精髓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南通精神”——包容会通,敢为人先一脉相承。南通海洋文化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海洋人作出艰苦的努力,相信璀璨的海洋文化如同耀眼的明星照耀海洋事业光辉熠熠。

6. 海洋文学作家

这是近代中国教育家郭沫若说的。1.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的文学家、诗人、美术家、历史学家、翻译家,也是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2. 郭沫若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如他曾说:“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智慧的源泉,只有多读书,不断探索,才能汲取到更多的智慧。”

7. 中国海洋文学十六讲

侍才傲物的曹植的把政治上的失意、处境上的危急、理想难酬的愤懑都写进了作品中,在《赠白马王彪》等作品中,他感叹“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人生就像朝露般短暂,生死无常。

“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王粲,本是贵公子孙,自小博闻强识,才高八斗,却也只能在乱世中随波飘零,他在《七哀诗》《登楼赋》等名作中发出去国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叹。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的《思旧赋》中,面对高压残酷的政治,隐晦地抒发内心的悲痛和对现实的不满。

太康诗人左思在《咏史诗》中对难以跨越寒门的出身、难以实现的壮志感叹“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遭受行刑前的《临终诗》中,血泪控诉了刘宋王朝对自己的迫害,咏叹“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感慨自己空有君子之志却未能终老山林。

鲍照在《拟古诗》中说“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书写了他的生活困顿,壮志难酬。

南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中,专门有“伤逝”一类,记载了许多魏晋名士痛哭伤怀的轶事,可见在当时宣泄悲哀之情是多么地普遍。

8. 关于中国海洋文学的主题

《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体会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9. 中国的海洋文学作品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专业是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也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