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输送热量与大气输送热量规律
海上内循环的作用是维护全球水平衡; 使海洋水资源也得到更新; 把大气水和海洋水联系在一起 .
2. 海洋输送的热量和大气输送的热量
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于高纬度地区,要保持热量平衡,必须有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在0°~3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在30°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在50°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维持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
3.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可以从面积和热量传递两个方面来考虑:
1、从面积上来说,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占29%,太阳辐射大部分被海洋所吸收,自然海洋向大气提供的热量多。
2、从热量传递上来说,海的比热容大,为4200焦/升,相对而言相同单位的石头的比热小,所以同样面积的海洋和陆地受热所散发出来的热量,海洋要比陆地多。
3、此外,海洋上没有遮盖(极地除外)可以直接传递热量到大气;而陆地上还有植被、建筑物等,阻挡了地面的热量辐射。所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可以从水循环角度考虑: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水域蒸发和陆地植物蒸腾作用,其中海洋蒸发的水汽占大部分。世界海洋每年蒸发的总量达到450000立方千米,其中90%的水汽直接在海洋上空凝结,以降水形式返回海洋,其余约10%的水汽由大气输送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再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周而复始。所以说海洋又是大气的主要水源
4. 海洋输送和大气输送的区别
1.大气环流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高低纬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季风环流。
2.大洋环流
大气的运动通过风力吹拂洋面,把动能传递给海洋,促使海运动。
海一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3.全球水平衡
(1)海洋是地球上水的大本营。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
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
(2)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是基础,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是途径,它们都是海-气相互作用才得以实现的。
5. 海洋输送热量大于大气输送热量
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
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应者。如果全球100米厚的表层海水降温1摄氏度,放出的热量就可以使全球大气增温60摄氏度。
6. 海洋输送热量与大气输送热量规律的关系
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大洋环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有研究表明,到达海面的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达12.6×10^20~13.6×10^20kJ。其中8%的热量被反射回大气,其他的全部被海水所吸收。海洋表面年平均温度在-2℃~30℃,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要高出3.1℃。
在一年四季中,海洋表层的温度并不稳定。一般来说,低纬度海区的水温,要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水温。同一海区的水温,在夏季高些,冬季低些。赤道海区的水温是最高的。太平洋西部赤道两侧为最高,形成著名的西太平洋暖流。海洋温度除有水平差异外,还会向深层逐渐降低,但上层降温快,下层降温慢,甚至趋向均匀。温度随深度而迅速降低的大洋水层称为温跃层,它是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它通常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处。
7. 海洋中热量输送的主要环流包括洋流和温盐环流
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26ˊ和南纬23°26ˊ之间来回移动。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是全球最多的,称为热带。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很小,可以观察到极昼和极夜现象,得到的太阳热量极少,气温很低,称为寒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得到的光热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也较适中,一年四季分明,称为温带。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地处赤道两侧,南北跨纬度46°52′,占全球总面积39.8%。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太阳高度角在90°—43°8′之间变化。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所以热带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变幅很小,只有相对热季和凉季之分或雨季、干季之分。
2.温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中纬地带。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8′,南、北温带的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2%。本带内太阳高度变化很大,在回归线上的变幅为90°—43°8′之间,随纬度增高,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到极圈的变幅在46°52′—0°之间。太阳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出现一高一低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
3.寒带:分别以南北极为中心,极圈为边界的地带,仅占全球总面积的8.2%。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所以这一地带是地球表面气温最低的地带,一年之中只有冬、夏之分,而无春、秋之别。在地球表面上,热带、温带、寒带的空间分布,表明了热量的不均匀分布状况。热带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两极是最大的冷源,所以赤道与两极地区之间的热量传输与交换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决定意义,广大的温带地区正是冷暖气流接触和热量交换的地带,在那里形成四季分明多变的天气特征。
8. 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海面与大气接触会产生热交换。如果水温比气温高,海洋就要向大气输送热量,一般来说,水温总是比气温高,海洋总是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不过这种能够交换失去的热量比蒸发消耗的热量小得多。
当海洋收入的热量超过支出的热量时,海洋为吸热增温过程;当海洋支出的热量超过收入的热量时,海洋为散热降温过程;当海洋收入与支出的热量相等时,海水的温度就不会变化。
9. 海洋输送热量与大气输送热量规律相同吗
海洋大气热量供应主要太阳和地热。
10. 海洋输送热量与大气输送热量规律的区别
纬度越大,海洋输送的热量就越小,纬度小则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