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气和海洋之中通过啥(大气和海洋是并列关系吗)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6-24 03:51   点击:25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大气和海洋是并列关系吗

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大气的影响不同;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对应出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位于南北纬40 至60 度间的大陆西岸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 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 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 出现在 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 13~14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 现在拂晓前后。

大陆性气候的另一 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 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 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毫米,甚至 在50 毫米以下。

陆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生和生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诸如温室气体,影响大气的物质组成,破坏大气结构,进而影响大气性质;大气变得更加不稳定,极端的天气频繁出现,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

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多云雾天气,湿度高。

③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

热带风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2. 大气和海洋是什么关系

海气温差指的是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的空气温度之间差值。是海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左右时,雾出现最多。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情况下,雾次数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一定值后,雾就很少发生。

3. 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

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压,海洋上为高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4. 大气和海洋中的什么光合作用

海洋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陆地植物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光能转化成推动自身新陈代谢的能量。但美国科学家发现,除了植物能够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之外,还有一些海洋微生物也能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美国微生物学家艾得·德隆说,这是一种转换太阳能量的新方式,过去人们从未想到海洋微生物会存在光合作用,而现在的研究发现有10%左右的海洋微生物都用这种能量转化方式来制造养分,这是另一种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美国蒙特拉湾水族研究所有一个专门用于晒盐的池塘,池塘的水呈红色。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些水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里面有一些专门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无害海洋微生物——一种喜盐细菌,根据基因研究的结果,科学家们在菌体中第一次发现了细菌视紫质。视紫质通常存在于人体的视觉细胞中,是一种感光体,其作用是接收外界光线并通过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将光能转化成为神经信号,而海洋微生物中的这种细菌视紫质则能够将光线转化成移动电子,成为推动菌体新陈代谢的能量,这也就形成了海洋微生物体内特有的光合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同时也解答了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海洋中的众多微生物似乎在没有什么食物来源的情况下能够长期生存繁衍下去,并提示人们将来利用海洋微生物视紫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原理,人类可以制造出生物太阳能电池

5. 大气和海洋的异同点

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大气的影响不同;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对应出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位于南北纬40 至60 度间的大陆西岸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 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 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 出现在 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 13~14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 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 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 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 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毫米,甚至 在50 毫米以下。

6. 海洋和大气之间也存在着持续的动量热量和什么的交换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它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也是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

大气环流形成原因有三种:一是太阳辐射,这是地球上大气运动能量的来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均匀的。热带地区多,而极区少,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二是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都会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发生偏转。三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四是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以上种种因素构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平均状态和复杂多变的形态。

7. 大气和海洋使我们分离

1.台湾本来与祖国大陆相连,但由于海平面的升高,海水灌入台湾海峡,才导致台湾与大陆分开。

证据: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河道遗迹和古代城市。说明台湾海峡海域曾经是陆地,后来因为海平面上升,海水灌入,才形成水域。

2.三国时期,吴国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

元朝时,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当时称为琉球)和澎湖列岛。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8. 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压带的形成: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容和热惯性不同,夏季时海洋比陆地容易升温,冬季时海洋比陆地容易降温,因此在夏季时海洋上空形成低气压区,陆地上空形成高气压区,形成了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和副热带低压带。而在冬季时,海洋上空形成高气压区,陆地上空形成低气压区,形成了副极地低压带和副极地高压带。

2. 风带的形成:由于气压差异的存在,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在气压带上就会形成一系列的风带。在夏季时,由于海洋上空形成低气压区,陆地上空形成高气压区,空气会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季风气候。在冬季时,由于海洋上空形成高气压区,陆地上空形成低气压区,空气会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了反季风气候。

3. 气候类型的形成: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也不同。在海洋上,由于海水的热容和热惯性比陆地大,海洋的温度变化比陆地缓慢,因此海洋上的气候比陆地上的气候更加稳定。而在陆地上,由于日夜温差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气温波动较大,因此陆地上的气候比海洋上的气候更加多样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