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在海洋领域取得的成就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产自主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海试任务”近日顺利完成海试作业,标志着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的钻探和测井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之一。在我国主要赋存于800米以深的海底,其具有地层非成岩、非均质性强、易遇滑塌和浅层气风险等特殊难题。
中海油研究总院负责人 米立军:
本次海试作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获得了高质量的测井数据,验证了国产自主深水技术装备的可靠性,打破了我国依靠自主力量进行海洋水合物钻井作业深度和作业水深两项纪录。
2021年6月,中海油研究总院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为项目支撑,依托国产自主“海洋石油708深水工程勘察船”和国产深水钻井系统、新一代随钻测井工具,在1758米水深预定海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两口水合物评价井的海底井场调查、钻探作业和随钻测井作业,取全取准了包括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井径、井温、地形地貌等第一手资料,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本次海试成功使我国在深水、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领域,具备了船舶、钻探、测井、取芯、在线分析检测全套国产化技术和全过程作业能力,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2个千亿方级矿藏。我国也是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连续稳定气流的国家,并实现海域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2. 我国在海洋方面取得的成就
以竺可桢为代表的我国近代地理学 竺可桢(1890—1974) 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18 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创建东南大学地学系、国家气象研究所,主持浙江大学教育工作。
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持全国地理学、气象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他关心和领导了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冰川、冻土、沙漠研究,在气候学、气象学研究方面贡献尤为突出。
在他领导下,我国从解放前就建有100 多个气象站,至1959 年共建立了2400多个气象站和3 万多个气象哨,初步形成了全国气象观测网络,开辟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农业服务的我国宏大的地理事业和气象事业。
目前我国已挤身于世界气象科学的先进行列之中,这与竺可桢的开拓、领导是分不开的。
他数十年来一直专心研究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撰写了《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一文,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较高评价。
除此而外,竺先生早年编著了《地学通论》,对台风、东亚季风的研究有突出贡献,而后又进行气候学、物候学、农业气象气候学等方面研究,对地学其他领域也多有建树。
他的考察足迹遍及全国,著述近300 篇,称得上是我国地理学界的一颗巨星。
我国的近代地理学(60 年代以前)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
地理学受德国的地理思想影响很小,主要是受欧美流派的影响较强。
最早开拓地理学研究和地理教育的是张相文(1867—1933),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地理教材《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1901)。
将西方地理学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的除了竺可桢先生外,还有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丁文江教授,他为发展中国的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做了不少工作。
第二阶段为解放后到60 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接受苏联地理学思想的影响。
应当说我国地理学从书斋、课堂中走出来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从建国后开始的。
虽然也经过了一些曲折和政治上"左"的干扰,但总的说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地理学者有了施展才能为祖国服务的广阔天地,连西方地理学家也承认"共产党建立政权后,得到了新的推动力。
"①已在第五章列举了我国地理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大量事例,此不赘述。
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说明如下: (一)区域研究我国在开发西北、西南和热带资源,以及自环境治理改造方面做出了世界瞩目的贡献。
以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和我国气象工作者为主的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开发研究、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研究、青藏高原对亚洲和世界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以施雅风、朱震达先生等为首的地理工作者对我国新疆和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及冰川冻土的研究,实际地为干旱区农业发展、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以任美锷教授为首的地理工作者,对热带资源、亚热带资源开发的研究,为我国橡胶等热带作物区的扩大种植做出了贡献。
(二)农业水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黄秉维先生领导下长期开展对我国农业水热资源开发研究,制定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其水热指标所划分的各级自然区本身就是我国农业发展蓝图的底图。
全国范围开展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划,同时还定点观察研究水热资源。
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地理工作者参加最为广泛的领域。
主编了大型的《中国自然地理》专著。
(三)经济地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全国中心基地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经济地理工作者。
经济地理工作者广泛参加了国民经济计划和各级经济区划的制定工作。
(四)土地利用开发区建设研究 80 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出现全方面大幅度跃进的形势,地理学在区域开发和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土地科学经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开拓性的研究。
总之,解放以后我国地理学是比较受重视的。
在其他一些国家还把地理科学做为辅助科学或知识性科学的时候,我国就把地理学列为基础科学,而且在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地理实践的广泛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既有像黄秉维、胡焕庸、王乃梁、林超、任美锷、施雅风、周廷儒、侯仁之、李春芬、孙敬之、谭其骧等老一辈优秀地理学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在诸多学术领域中做出了贡献。
但是,也曾一度,由于片面学习前苏联和政治上"左"的影响,使我们对欧美等国家地理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吸收很少,有时甚至是极力排斥。
特别是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乔治·葛德石的过"左"批判,使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几乎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
由于政治上的压力,地理工作者在对我国至关重大的资源与人口关系的问题上,没有尽到自己的科学责任。
在地理教育方面,尽管学校地理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但国民社会地理教育方面,无论从出版物的数量,教育组织、教育活动的规模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很落后的。
3. 中国在海洋领域取得的成就
一: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工程,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4月28日,正式开启外星文明探索,期间不断地发现新的脉冲星,截至2020年11月,共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并且将会在2021年,对其他国家开放,然而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会对宇宙更多的区域展开探测,星辰大海才是我们远航的目的地。
二:天问一号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此次航行,可以说是身兼重任,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天问一号的发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探测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是否存在液态水等相关知识,为火星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第二家园提供理论基础。
三:嫦娥五号探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以及月球环绕,于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月球表面着陆,在采集月壤完成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从月球表面起飞,在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于2021年12月27日1时26分,成功返回月球。使我国继美国以及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土壤的国家,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土壤成分,了解是否有水以及氧原子存在的证据,嫦娥五号登陆以及返回的技术经验,为我国下一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系统的开通,打破了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使我国在军事,通信等诸多关键 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并且北斗系统的高精度,信号强等优点,已经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合作。
4. 我国在海洋开发领域取得的成就
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
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3、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
5. 我国在海洋方面有什么成就
1、同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得到加强,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持续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系更加密切。
2、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国家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关系全面加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大国外交稳中有进,周边外交呈现新局面,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外交成果显著。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中国与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彰显。
4、周边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经济外交取得新进展。同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同主要大国关系在互动中稳定发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及热点问题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5、顺利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发展,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外交基本方针:
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亲、诚、惠、容四字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标志性方针政策,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反响
6. 中国在海洋领域的成就
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更加显著,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海洋事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提升海洋科研能力、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推动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
7. 我国在海洋领域有哪些成就
一、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探测之旅。
二2018年11月19日,北斗三号系统布署完成,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三.2018年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磁试验卫星张衡一号。
四、2018年10月29日,首颗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
五、截止201812月31日,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跃居世界首位。
一.2019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二.2019年1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致着陆。
三.2019年12月27日,长征5号遥3重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8吨重的实践20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
'
8. 我国在海洋领域获得了哪些成就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9. 我国在海洋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1、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细数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2、“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二号是一个在海上进行钻井工作的大型平台,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世界上其它海洋石油装备无人能及。
3、“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科院正式启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这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或将领先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10. 我国在海洋有哪些成就
葡萄牙帝国(1415—1999)
葡萄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全盛时期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最长久的殖民帝国。1999年,将最后一块殖民地澳门还给中国。
1415年,葡萄牙征服了非洲北部的休达。随后,葡萄牙征服了南美巴西等国家。并和西班牙平分了世界,即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但不得不说,葡萄牙海军实力的确很强,纵横大海。
1755年,里斯本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后,葡萄牙殖民野心动摇了。随后,葡萄牙帝国在18世纪开始走下坡。1511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港。1641年,被荷兰人夺取,预示着葡萄牙在东方的没落。
西班牙帝国(1402—1975)
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路线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
在此期间,西班牙甚至对美洲大片领土宣称主权,靠的主要有两样东西:(1)经验充足的海军,西班牙帝国称霸海洋;(2)凭著其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才主宰欧洲战场。
荷兰帝国(1581—1945)
1568年开始,经过80年抗争强大的西班牙,1648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建立联省共和国,成为海上霸权国家。抗争起初,荷兰人的地盘比北京大不了多少,但随后却成为17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荷兰建国还不到100年,荷兰的对外贸易额占到了全球的一半,10000多艘荷兰的商船横行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纵横在中国领海,和康熙也打过交道。
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下半叶,荷兰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海洋帝国,这段时间被成为荷兰黄金时代。后来,由于对英和对法战争失败后,仅剩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属东印度等。二战后彻底瓦解。
大英帝国(16世纪—20世纪初)
16世纪中叶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对外进行了规模日益扩大、手段日益残暴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列强中占有殖民地最多的帝国,一直扩张到20世纪初。
最庞大的时候,英国占据了澳大利益、北美、印度等区域,掌握了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1855年镇压了印度大起义,彻底掌控印度后,英国的势力达到了巅峰。
英国最庞大时,有3000多万领土,标准的“日不落帝国”。在20世纪初,即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艰难时期,英国依然制造了“麦克马洪线”,划走了中国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即今日的中印矛盾关键。
古代中国
以上四个国家,都是在中国明末之后发达的,在此之前,中国可谓一直是世界霸主。相比以上四个帝国的“暴发户”,中国的海洋成就由来已久。据说,商朝遗民横渡白令海峡,是后来印第安人的始祖。
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后来在宋朝发扬光大,变成了“市舶司”,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商业税超过了农业税,沿海海贸非常发达。
到了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更是将这种海洋帝国成就推向了巅峰。外国人评价认为,当时明朝有能力将兵力投放到世界任何角落。只是,中国人讲“仁”,加上清朝彻底的闭关锁国,放弃了海洋!